海岛数量、岸线、植被和开发利用情况监视监测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1页
海岛数量、岸线、植被和开发利用情况监视监测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2页
海岛数量、岸线、植被和开发利用情况监视监测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3页
海岛数量、岸线、植被和开发利用情况监视监测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海岛数量、岸线、植被和开发利用情况监视监测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2020年4月目录一、制定标准的背景、目的和意义.1(一)背景 .1(二)目的 .3(三)意义 .3二、工作简况 .4(一)任务来源.4(二)计划项目编号.4(三)标准起草单位.5(四)标准参加单位.5(五)主要工作过程.6(六)标准主要起草人.7三、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及论据.8(一)标准编制原则.8(二)标准主要内容及论据.9四、主要验证的分析、综述,预期的社会经济效果.10(一)主要验证的综述.10(二)预期社会经济效果.10五、与有关现行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关系.11六、标准作为强制性国

2、家标准、推荐性国家标准、推荐性行业标准的建议11七、贯彻该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11一、制定标准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一)背景“九五”以来,国家加大了对海洋领域的立项研究和经费投资,相继在 973 项目、 863 项目、科技攻关项目等国家计划中立项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2004 年启动的 908 专项对我国海岸带、海域水体、海底地质、地形地貌等进行全面的调查与评价研究,获得了大量资源环境数据, 在海洋环境评价和生态系统评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近几年来,国家海洋局按照全国海岛保护规划的要求,在加强领海基点海岛岛上助航导航、测量、气象观测、海洋监测和地震监测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

3、工作。 沿海省市开展了修复部分严重受损的领海基点海岛,海岛标志设置、 领海基点海岛保护范围选化等以现场勘查测量为主的现场监视监测工作。综上所述,从国家到地方,我国在海岛监视监测上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为规范监测技术方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在遥感监测方面可用来参考的现行标准、 规范主要有:国家海洋局 2006 年 10 月颁布的海域使用卫星遥感动态监视监测技术规程(暂行)和海域使用航空遥感动态监视监测技术规程(暂行)、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 GB/T 15968-2008);现场监测可用来参考的现行标准、规范主要有:海籍调查规范(HY/T124-2009 )海域使用地面监视监测技术规程

4、(暂行)、海域勘界技术规程(发布文号:1国海管字 2002139 号)、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 RTK )技术规范( CH/T2009-2010)、全球定位系统( GPS)测量规范( GB/T18314-2009)、海洋工程地形测量规范(GB 17501-1998)、海洋监测规范(GB 17378-2007)、海洋调查规范(GB 12763-2007)等。国外遥感监测技术开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经过 50 多年的发展,现在国外的卫星空间分辨率可达 0.5 米,时间分辨率更快、卫星更小、更加多样化。遥感数据信息源的丰富,为国外的遥感监测研究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目前,国外的遥感监

5、测应用于各领域:海洋遥感监测、地质灾害监测、农业遥感监测、植被遥感监测、鸟类遥感监测等方面, 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在海岛监测方面主要针对个体海岛开展了监测与评价研究, 如 1997 年,Jons. hardling 利用 GIS技术对新西兰南岛生态区进行的分级研究; 1998 年, J. Hill 等人通过卫星遥感技术监测了地中海希腊克里特岛生态系统的环境变化, 重点监测了日益加剧的放牧业对克里特岛两个山区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 2002 年, Whitreg J.Autin 对南路易斯安娜所属五岛的土地演化的分析; 2004 年, William J.Moconnell 等人提出的马达加斯

6、加岛农业扩展的时空模型。但总体而言,国外在海岛地表覆被监测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技术标准。国外制定的可参考遥感监测标准、规范主要有:地理信息 -分类系统:第 1 部分:土地覆盖分类系统( ISO 19144-2)、摄影测量学和遥感 -遥感的概念(DIN-18716-3-1997)、摄影测量学和2遥感 .摄影测量数据分析专用术语(DIN-19716-2-1996)、地理信息-数据产品规范( ISO 19131:2007)等。本标准在海岛遥感监视监测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 国内领先水平,能够为海岛监视监测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二)目的编制海岛数量、岸线、植被和开发利用情况监视监测技术规程,为提高

7、海岛监视监测工作效率,实现全覆盖、短周期获取海岛数量、岸线、植被和开发利用等基本要素监测概况信息,为海岛监视监测现场巡视调查、高精度遥感监测、重点区监测提供依据,指导区域海岛监视监测工作开展,制定本规程。(三)意义1、提高海岛监视监测工作的效率。我国海岛分布范围广,较分散,常规的现场调查、视频监控都难以在较短时间覆盖全部海岛,因此急需利用遥感技术,对无居民海岛进行全覆盖、短周期的监测,以及时有效掌握无居民海岛变化的总体情况,为深入、详尽的监测和调查提供依据。遥感监测具有覆盖范围广、周期短等优势。使用遥感技术,可快速实现对海岛的全覆盖监测,显著提高海岛监视监测工作的效率。2、规范无居民海岛遥感监

8、视监测工作。目前,遥感手段已在海岛监视监测中得到了一定应用, 但其数据源、处理方法和应用领域等,3因用户和适用目的的不同均存在较大差异, 不利于海岛监视监测工作的统一、规范, 有关监测成果也无法有效整合,为海岛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提供有力支撑。因此,本规范的实施,将对无居民海岛遥感监测的范围、内容、 成果形式等做出统一规范,确保遥感监测成果可以有效应用于海岛监视监测、保护管理与科学研究。3、促进遥感技术在海洋监测领域的推广应用。遥感技术在海域使用、海洋环境监测等方面均有较为广泛和深入的应用,但在海岛领域,尤其是适宜海岛监视监测业务特色方面,目前有关技术的应用尚显不足。本规范的编制, 将有助的遥感

9、技术在海岛监视监测方面的应用发展,促进该技术在海洋监测领域的深入应用。二、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资源能源调查评估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标准研究”项目“海底与海岛资源环境调查标准研究”课题研究工作。负责完成课题任务书规定的海岛数量、岸线、植被和开发利用情况监视监测技术规程1 项标准的研究内容。(二)计划项目编号海岛数量、岸线、植被和开发利用情况监视监测技术规程的项目编号为: 20184593-T-418。4(三)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负责规程的起草、 修订和报批工作。 工作基础:监测中心已承担了我国县级以上常态化海岛监视监测业务工作的主要技

10、术支撑任务, 开展了海岛监视监测技术、 监视监测评价等多方面的研究工作,为本项目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标准参加单位自然资源部北海局 负责示范区技术验证等工作。 工作基础:北海局具体承担了我国黄渤海片区海岛常态化监视监测业务工作和对地方的指导共走,在海岛监视监测业务方面经验丰富。自然资源部东海局 负责示范区技术验证等工作。 工作基础:东海局具体承担了我国东海片区海岛常态化监视监测业务工作和对地方的指导共走,在海岛监视监测业务方面经验丰富。自然资源部南海局 负责示范区技术验证等工作。 工作基础:南海局具体承担了我国南海片区海岛常态化监视监测业务工作和对地方的指导共走,在海岛监视监测业务方面经验

11、丰富。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 负责示范区技术验证工作。 工作基础:海岛研究中心承担全国海岛监视监测业务体统标准体系建设工作, 承担海岛保护名录选划工作, 在海岛调查、监测方面具有较好的工作基础。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负责示范区技术验证工作。 工作基础:信息中心参与了我国县级以上常态化海岛监视监测业务工作任务, 在卫星5遥感监测技术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五)主要工作过程1、2017 年 7 月 2017 年 12 月收集、研究现行的相关标准、规范、技术导则等相关技术文件,并组织人员进行需求调研, 掌握海岛监视监测工作的实际需求。选择示范区,组织开展技术验证工作。2、2018 年 1 月 2018 年

12、 8 月拟定初稿,上报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海域使用管理分技术委员会审核。3、2018 年 9 月 2019 年 3 月根据审核意见修改完善, 编制形成编制标准征求意见稿,报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核。4、2019 年 4 月 2020 年 4 月完成征求意见稿编制, 并召开内部专家研讨会, 根据内部专家研讨会意见,修改完善征求意见稿; 向海洋标委会及其分委会提交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等材料。5、2020 年 5 月 2020 年 7 月将征求意见稿发出征求各单位的意见和建议,之后按照各征求单位的意见和建议,修改标准,形成送审稿。6、2020 年 8 月 2020 年 9 月6向海洋标委

13、会及其分委会提交标准送审稿及其材料;根据委员和专家意见修改完善标准报批材料, 并向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提交标准报批稿、编制说明、意见汇总处理表、验证报告、会议纪要、报批清单、申报单、公文等材料。(六)标准主要起草人付元宾,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项目负责,研究员,长期从事海岛管理业务支撑工作, 负责了大量有关海岛调查、 海岛监视监测的工作,经验丰富。李方,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总体设计与项目组织,研究员,曾承担海岛地名普查、 常态化海岛监视监测等多项业务工作, 具有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背景,工作经验丰富。齐玥,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海岛植被遥感监视监测, 工程师,曾承担海岛四项基本要素监

14、视监测技术规程编制工作。袁蕾,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海岛岸线遥感监视监测, 工程师,曾承担常态化海岛监视监测工作和示范区技术验证工作。康婧,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海岛开发利用状况监视监测,副研究员,曾承担领海基点海岛监视监测技术要求编制工作。高奕康,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技术规程试点验证工作,工程师,曾承担海岛监视监测系统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工作。霍素霞,自然资源部北海局,有关技术验证,副研究员,曾承担东海片区的海岛监视监测工作,经验丰富。7张峰,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海岛遥感监测与数据预处理, 研究员,曾承担全国海岛卫星遥感监测工作,经验丰富。张汉德,自然资源部北海局,海岛航空遥感监测,高级工程

15、师,曾承担北海片区的监督性、 指导性海岛遥感监视监测工作, 经验丰富。彭立功,自然资源部东海局,有关技术验证,研究员,承担东海片区的监督性、指导性海岛监视监测工作,经验丰富。张正龙,自然资源部东海局, 海岛监视监测数据处理及成果要求等,副研究员, 承担东海片区的监督性、指导性海岛监视监测的技术服务工作,对东海片区海岛监视工作了解深入。张军晓,自然资源部南海局,有关技术验证,副研究员,承担南海及三沙片区的海岛监视监测工作,经验丰富。林河山,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技术规程试点验证工作,研究员,承担海岛监视监测系统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工作。三、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及论据(一)标准编制原则本标

16、准是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和GB/T 20001.4-2015标准编写规则第 4 部分:试验方法标准规定的要求进行编写的。8(二)标准主要内容及论据本标准科学确定了无居民海岛遥感监测时间和范围, 研究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监测海岛数量、 岸线、植被覆盖和开发利用变化的技术方法,研究海岛遥感监测数据预处理、信息提取等技术方法;研究无居民海岛地表覆被疑点疑区现场核查方法, 规范无居民海岛地表覆被监测的主要成果内容和成果形式。本标准数据准备和预处理要求部分,参考海岛四项基本要素监视监测技术要求(试行)(国海岛字2016547 号),明确数据预处理

17、流程与要求、 数据提取和叠加判别的要求与方法。海岛数量变化监测部分,关于“成海”、“连陆”和“连岛”三类造成海岛特性丧失的界定,主要依据海岛界定与数量统计方法(海岛字 201018 号)和海岛地名普查技术手册。海岛岸线监测部分,海岛岸线分类体系主要参考2007 年国家海洋局 908 专项办公室发布的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海岸线修测技术规程(试行本)和无居民海岛使用测量规范(国海岛字2011365 号),自然岸线解译标志参考中国近海海洋海岛海岸带遥感影像处理与解译。海岛开发利用状况监测部分,开发利用分类体系主要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17

18、)和全国遥感监测土地利用/覆盖分类体系。9四、主要验证的分析、综述,预期的社会经济效果(一)主要验证的综述本标准在初步构建监测技术方法体系后,选择黑岛进行技术方法示范应用,开展遥感数据解译、现场核查、成果制作,验证技术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并进一步修改完善监测技术方法体系。在此基础上,向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北海局、自然资源部东海局和自然资源部南海局相关技术人员就监测技术方法征求意见,共收集反馈意见 35 条,其中采纳 17 条,部分采纳 5 条,最终形成海岛数量、岸线、植被和开发利用情况监视监测技术体系。本标准建立了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监测海岛数量、岸线、植被覆盖和开发利用变化的技术方法。 结合海岛的特性, 标准方法对无居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