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谁教”PK“怎么教”_第1页
“为谁教”PK“怎么教”_第2页
“为谁教”PK“怎么教”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为谁教”PK“怎么教”就当前的阅读教学现状,课堂上“只见老师”表演教学技艺,“不见学生”学有所得的现象随处可见。周一贯先生提出的“为谁教”,指出了阅读教学最现实的弊端。有人戏言现在的阅读教学是“十万个为什么”、是刘欢老师唱的“千万次地问”。这是对当前老师们总是以“问题组织教学”“以问题推进课堂”这一现状最客观的评价。的确,就在这无休止的问题里,学生自读感悟、积累语言的时间被剥夺了。课堂能看到的,就只剩下老师设计的问题如何巧妙,学生“配合”得如何默契了。有人取笑在我们的公开课、研讨课上,老师们一味地为表现自己课前准备如何充分,教学流程设计如何合理,语言表达如何得体,电化教学应用如何巧妙。课堂

2、看似热热闹闹,课下学生一回昧,真就什么也没留下!还有的语文课堂,老师容不得学生有一点思考的时间,提完问题马上就让学生回答。这种没有经过阅读,没有经过思考就回答上来的答案,充其量就是老师和同学语言的“克隆”。在这种“人云亦云”的思考状态下,丢失的正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个性化理解”,缺少的正是学生表达能力中的“那份独特”。回过头来我们得思考,课堂是为谁而存在的?教学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师生在课堂上能共生共长。语文学习的课堂,本应该就是知识生成的地方,是充满文化传承和知识创造的天地。因而,我们的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带着思考上路,通过思考,通过与人交流,通过倾听别人的见解,建构自己的理解,然后才能走到发表自

3、己的看法这一步。这样,既理解了别人的想法,又重新组合了自己的思考。从这个意义上思考,毫无疑问,课堂就是为学生而存在!而我们的阅读教学,关注的重心不能从“教什么”转移到“为谁教”上来,问题就在于:一、课堂没有思考的“静场”综观我们的阅读课堂,学生总是被动接受知识,总是充当着配角。为了配合老师的“表演“,孩子们被动地思考着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违心地说着自己所谓的理解。就算是有思考,孩子们最多也就是沿着老师给定的思考路线鱼贯而进,转来转去,又都转回到同一种理解上来了。因为学生的思考一旦超出老师的预设范围,老师马上会提示或强行把学生拉回来,所以就造就了更多的“千人一面”。个人认为,只有学生经过自己阅

4、读而产生出来的理解,才是最有价值的理解。这也正击中了新课程标准中的“实践”一词。所有的阅读活动都是以感受作为基础的,没有了感受,学生对文章中的语言、形象、情感活动等都不能很好把握。一句话,没有感受就没有理解;没有理解,那么包含于阅读教学中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等所有的要求,也都将失去应有的效果。为突出周先生所指的“为学生而教”,课堂上我们一定要还学生一个思考的“静场”。需要朗读的时候,我们就让学生来个书声琅琅;需要思考的时候,索性就让学生来个鸦雀无声,这才是语文学习最佳的状态。否则,我们只会变得总想用自己的理解限定学生的理解,总想把自己的思考强加给学生,这样就造成了学生阅读感受能力的极度缺失。阅

5、读课堂上我们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充分地阅读文本,只有充分地与文本接触,充分体验蕴含在文本中的语言和情感,学生的语文能力才不至于读起来琅琅上口,写起来无从下手。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忽略了阅读教学需要有这样一个“静场”,从而导致了阅读教学的低效。二、“不信任”心理在作祟我感觉,由于老师“不信任”心理在作祟,我们的阅读课堂上,更多的理解都是来自于老师的理解。老师为了把自己的理解尽快变成学生的理解,生怕学生的理解会与自己的理解有半点差池,提出问题之后,不等学生作出反应,老师就把自己的答案和盘托出了。有的时候,老师们也可能是出于节省课堂时间考虑,所以不愿意给学生更多阅读、感悟、理解和思考的时间,结果,学生的

6、理解就大打折扣了。最后,我们的阅读教学现状真就如周先生所说:为弄清“写了什么”这样浅显的问题,文章被分析得支离破碎。老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连续发问,学生则疲于应付老师提出的一个个问题。分析过后,学生是理解文章“写了什么”,至于“怎么写”“为什么写”,却不得而知,所以,为达成“为谁教”,我们在课堂上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只有亲身经过阅读实践,学生的思考才会多起来;只有经过深入地思考,他们的“得”才会多起来。这里最难的就是学生没有时间思考,没有机会与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个“虚假的自己”进行倾情对话。如果有这样的时间和机会,学生在深入思考的状态下,经过想象、推理、比较、品味、揣摩甚至把玩语言,

7、对文本的理解、思考、认识才会变得越来越有质量,越来越深刻。在解决了“为谁教”的阅读教学状态里,学生可以与文本零距离接触。阅读教学不再是重复别人“说了什么”,而是深入挖掘文字里面“还有什么”。老师完全放手让学生主动阅读,教学才不再是“走过场”,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情感体验才会更趋于真实。这种敞开心扉的交流和碰撞,正是我们苦苦追寻的理想状态。三、教研人员“导向”的影响阅读教学不重视“为谁教”,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很多老师缺少应有的“个性”,没有“另类”的思考。有的时候,“个性”和“另类”的差别就在群体的接受与不接受之间。接受了,就是“个性”,不接受,就是“另类”了。我们很多语文老师现在的状态就是徘

8、徊在“共性”里面,别人怎么做就跟着怎么做,从没有自己的思考。怎么做到有“个性”又不让人觉得“另类”?笔者认为,只要我们做到“人云亦云我不云,老生常谈我不谈”的做事境界,我们就会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那份“个性”。很多时候,教研人员的评课导向也时时左右着老师们。每遇公开课、优质课评比的时候,一些条条框框束缚着老师们的教学流程安排。谁也不想因为这个要求或是那个要求而丢了这个5分或那个5分。结果,课堂就很少有人舍得花8分钟甚至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和品味了。“舍得,舍得,有舍才会有得!”这要看老师们“舍”的是什么,这决定着他的“得”在哪里。如果“舍”的不是评课的分数和等级,就很难换得学生语文素养的“得”。总之,我们的阅读教学,一定要还学生一个真实、朴实、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