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培养方案(2014年5月24日,定稿)_第1页
贵州大学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培养方案(2014年5月24日,定稿)_第2页
贵州大学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培养方案(2014年5月24日,定稿)_第3页
贵州大学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培养方案(2014年5月24日,定稿)_第4页
贵州大学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培养方案(2014年5月24日,定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贵州大学林学院生态学0713博士培养方案二O一四年五月生态学(0713)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生态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相互关系,重点探讨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以及两者协同进化的规律。学科泊核心理论是,自然界中的任何生物间及其生物的集合间与其周围环境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协同进化的关系并形成结构和功能相协调的各类生态体系。目前,生态学仍处于新理论不断创新和发展中, 如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理论、复合种群理论、物质多级与循环利用理论等都对本学科乃至相关学科具有指导作用。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具有进化观、整体观、系统观、层次观的显著特点。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三大类:一

2、是原地观测,指在自然界原生境对生物与环境关系进行考察。包括野外考察、定位长期观测和原地实验等不同方法。二是受控实验,在摸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受控生态实验系统中研究单项或多项因子相互作用,及其对种群或群落影响的方法技术。三是生态学的综合方法,指对原地观测或受近代生态系统实验的大量资料和数据进行综合归纳分析,表达各种变量之间存在的种种相互关系,反映客观生态规律性的方法技术。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是其显著特征,因此该方法成为生态学研究中备受重视的方法。现代生态学在研究层次、研究手段和研究范围上都和传统生态学有了极大的进步,在研究的层次上,同时向宏观和微观两极深入发展;在研究的手段和方法上,采用先进的

3、仪器和丰富的研究手段可谓是日新月异;在研究领域和应用的范围上,正从揭示和协调种种生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扩大到人类社会健康发展和各个领域。一、学科名称学科及代码:生态学(0713)所属学院:林学院二、培养目标生态学博士研究生(以下简称研究生)培养的总目标是:培养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现代生态学专业需要的具有生态学学科视野,能够从事生态科学、生态工程和生态管理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诚恳合作的求实创新精神。在生态学方面具有坚实理论基础,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较宽的知识面、生产实践知识、较强的工作适应性。具有从事教学、科研和独立承担技术工作的能力。能

4、够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三、培养要求 始终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与经济建设相结合,按照“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科研”的人才标准,培养适应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的、理论功底深厚、敢于挑战前沿、实际动手能力强的科学研究、应用技术与管理人才。具体要求:1、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艰苦奋斗的作风。2、具有求实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3、熟练掌握生态学理论、研究方法和技术,熟悉本学科专门领域的发展动态

5、;具有能独立从事与生态学相关的研究能力和学科视野,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能胜任高校或研究机构的生态学教学、科研或高层管理工作。4、熟练掌握一门外语。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四、研究方向方向1:生态科学以亚热带常态地貌和喀斯特地貌自然生态系统为对象,探索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及相互作用基本规律,本方向设3个研究领域:(1)个体生态学:针对亚热带常态地貌和喀斯特地貌上的主要物种,研究生物种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种内种间关系及其调节过程,种群对特定环境的适应对策及环境变化对种群行为的影响等规律。(2)群落生态学:研究亚热带天然林和人工林群落的类型、组成、结构、功能、分布与动态变

6、化规律,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人工调控,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演变与调控。(3)生态系统生态学:开展亚热带陆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研究,特别喀斯特生态系统物流、能流、信息流特征与演变规律。方向2:生态工程生态工程是指以受到人类干扰、驯化、操控与设计的生态系统为对象,应用物质循环原理、能量流动原理、信息传递原理、系统论和控制论原理及系统工程方法对系统进行结构优化、功能调整和目标控制,本方向设2个研究领域:(1)恢复生态学:主要研究西南山区生态系统的退化与恢复过程,障碍因子、生物生态适应方式、适应途径等机理,重建的理论与技术,恢复评价与对策研究等。(2)环境生态学:主要研究西

7、南山区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改变,生态体系结构与功能变化特征、机理和规律,环境效应,以及优化调控与技术。方向3:生态管理以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从制度、立法、经济、伦理、文化等角度对复合系统开展优化管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方向设2个研究领域:(1)生态经济学:主要针对西南地区,研究生态系统能物流与经济系统资金流与价值流的关系,研究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类资源和服务的经济价值,研究利用经济手段就人类对生态环境干扰破坏、恢复重建、保护保育的行为进行有效调控。(3)社会生态学:研究人类社会的组织、制度、文化、行为对自然生态体系的影响,借用自然生态规律优化社会管理,促进社

8、会和谐发展,促进协调社会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民族学理论方法:在与现代生态学、民族学国际学术话语接轨的基础上,着眼于民族地区生态知识构建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总结,以“自然-人-社会”的复合生态系统为视角,注重对自然环境与社会之间“共生”关系的研究,探索自然生态与民族社会生态的规律性内涵。开展民族社会文化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提供关于风俗习惯及适应制度的文化与生态学解释。生物多样性与民族生态智慧:西南具有生物多样和文化多元的独特优势,各民族生活在这样的生境里形成了多元的生态智慧,其生态智慧对维护与保护生态环境又起到关键作用。依据生物多样性与生态智慧之间的关系,探讨各民族的生态智慧,研究生物多样性与文

9、化多元的相互关联。五、学习年限根据生态学科的特点,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相关部门批准,可延长1-2年,但最多不得超过6年。在时间安排上,课程学习原则上在第1学期内完成,最迟在第二学期年内完成。从事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在2年以上。六、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和课程说明1、课程设置生态学博士生的课程设置,在充分突出学科特色的基础上,要充分体现理论深度和广度,体现学科前沿。基础理论课要注意课程的优化和课程内容的合理性及整体功能性。专业课的设置要体现学科发展的前沿,反映出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发展。博士生阶段的课程要注重综合性、前沿性和交叉性,课程设置分为学

10、位课和非学位课。课程具体设置见附表。2、学分要求课程总学分13学分,其中学位课程9-11学分,余者为非学位课程。培养环节学分6学分。七、培养原则和培养方式博士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和导师组指导相结合的原则。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生指导小组,其成员由本学科和相关或基础学科专家(副高职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3-5人组成。充分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和博士生三个方面的积极性。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方式灵活多样,提倡和鼓励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以开辟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在博士生入学后三个月内在指导小组指导下,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课题研究方向与博士生的个人特点,制订出博士生培养计划。博士生的专业特点强,制

11、定培养计划必须因人而异,充分体现个人的特长。培养计划中的课程安排在博士生入学后两周内完成,并交研究生科审核备案。对博士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结合导师的科研任务或国家的科研项目指导博士生科研工作和撰写论文。指导老师要培养博士生学习的主动性、思维的创造性、治学的严谨性;培养其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并能勇于挑战权威的精神。指导老师要关心博士生健康成长,要求博士生认真学习政治理论课、时事政策和参加公益劳动等活动。博士生的培养分为课程学习、实验与实践和学位论文研究等主要环节,并以学位论文课题研究为主,重点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课程教学采用讲授、自学、专题报告与讨论、写读书笔记等多种方式进行。

12、提倡讲授与讨论相结合为主的教学方式。根据培养目标,博士生通过课程学习,以拓宽知识面,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及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前沿动态、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掌握新的科学实验手段。学院对博士生的课程教学、开题报告、学术活动、指导小组的确定、培养计划的制订和执行、中期考核、中期检查以及学位论文评阅与答辩等环节严格管理并加强检查。八、实践环节和学术活动博士生要参加一定的教学和科研实践,有利于培养博士生多方面的工作能力。 教学实践环节包括辅助导师指导1名硕士研究生生完成学位论文或协助导师承担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等。科研实践要求参加导师课题,独立完成导师分配的研究任务。各环节均须考核,记学分2分。博士生

13、应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学术讨论会,并创造条件参与国内外单位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开阔科学视野,活跃学术思想,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博士生在学期间至少要15次以上的学术活动(学术报告、学术讨论会,学术会议等),合格记1个学分;公开做学术报告2次(省级及以上学术会议),合格记1学分。博士生完成开题报告,公开开题、答辩,并通过开题,记1个学分。九、中期考核及检查中期考核在第3学期进行,考核工作由院研究生科和所在学科负责实施。考核的内容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表现、学习成绩、学分、教学实践和公益劳动、文献阅读和开题报告、独立思考及实验研究能力及水平、参与学术交流情况、身体健康状况等。中期检查

14、在第5学期进行,检查工作由院研究生科和所在学科负责实施。检查的内容包括:文献综述、研究进展及论文发表等情况。十、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最主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和培养,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要环节。博士生论文要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先进性,要求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能反映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应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并反映作者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厚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的专门知识。博士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收集资料,进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一般应在第二学期(或第三学

15、期)提出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最迟应在第三学期内完成,并在学科范围内做开题报告,以报告形式在学科组或指导小组会议上宣读,并可聘请相关学科的专家参加,广泛听取意见,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开题报告确定后,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拟订具体工作计划及研究实施方案,方案经导师审阅同意后,方可开展研究工作。研究工作开始后按阶段在学科组或指导小组学术会议上报告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取得集体帮助。博士生应向学科组或指导小组作不少于2次的阶段工作进展情况报告。研究工作结束后,仔细整理资料,深入分析数据,认真撰写论文。博士生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的篇幅一般在58万字左右,摘要约15002000字左右。

16、博士论文初稿完成后,由指导教师审阅,并召开论文报告会,发挥集体指导力量,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修改补充。定稿后的论文必须语言通顺、简练、数据可靠,图表清楚,准确地表达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提出结论,最后定稿后达到学校规定要求。学位论文答辩工作按有关规定办理。十一、论文答辩博士生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需达到以下要求之一方可参与论文答辩:(1)发表2篇SCI或CSCI;(2)1篇SCI或CSCI及2篇中文核心;(3)2篇一级学报及1篇中文核心;(4)1篇一级学报及3篇中文核心。其中,一级学报以贵州大学认定为准。论文的答辩和评审程序按学校统一规定进行, 学位授予按贵州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实行。

17、十二、授予学位 经答辩合格,授予理学博士 十三、主要书目本学科博士生需要参考阅读的文献如下:序号主要参考书目出版单位1邬建国,杨吉主编,现代生态学讲座(),2009高等教育出版社2李俊清主编,森林生态学(第二版),2010高等教育出版社3张金屯主编,应用生态学,2012科学出版社4Ecology, 第四版, 2000美国W. H. Freeman出版公司5Forest Ecology, 2005美国6朱守谦,2003,喀斯特森林生态学研究贵州人民出版社7马世骏,1991,中国生态学发展战略研究经济出版社7祝延成、钟章成、李建东,1988,植物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8孙儒泳,1992,动物生态学原

18、理北师大出版社9周纪伦等,1992,植物种群生态学高等出版社10Dirzo,Rodolfo,1984,Perspectives on plant Population Ecology11宋永昌,2001,植被生态学华东师范大学12JL.Harper, Population Biology of plant,197713JW.Silvertown,1987,祝宁译,植物种群生态学导论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4J.P.hilip Grime,1989,Plant Evolutionary Biology, The C-S-R model of Primary plant strategies-orig

19、ins implications and tests.15D.J.梅里尔,1997,生态遗传学科学出版社16J.V.Groenerda and Hans de Kroon, Clonal growth in plant Regulation and Function,1990.SPB Academic Publi-shing17张大勇主编,2004,植物生活史进化与繁殖生态学科学出版社18尚玉昌等,1992,普通生态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钟章成,1997,植物生态学研究进展西南师大出版社20钟章成,2000,植物种群生态适应机理研究科学出版社21钟章成,1992,常绿阔叶林生态学研究西南师大出版

20、社22J.silvertown, D. Charles Worth, 2002,简明植物种群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3(美)蕾切尔·卡逊著,吕瑞兰,李长生译,寂静的春天吉林人民出版社24(美)德内拉·梅多斯、乔根·兰德斯、丹尼斯·梅多斯著,李涛、王智勇译,增长的极限机械工业出版社25庄孔韶主编,人类学经典导读,2002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6美乔纳森·弗里德曼,郭建入译,文化认同与全球性过程,2004年商务印书馆27美赫兹菲尔德,邱泽奇译,什么是人类常识社会和文化领域中的人类学理论实践,2005年华夏出版社28周大光、瞿明安主编,现代民族学(共四

21、册),2009年云南人民出版社29陈庆德等,发展人类学引论, 2007年云南大学出版社30赵嘉文、马戎、和少英、周星主编,民族发展与社会变迁,2001年版民族出版社31胡鸿保,中国人类学史,2006年人民大学出版社32王文光,中国民族发展史,2005年民族出版社33王铭铭,西方人类学思潮十讲,2006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34Acheson, J.M. ,Economic Anthropology.1989.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Stanford.35D. Armitage, F. Berkes, and N. Doubleday, editors., Adap

22、tive Co-Management: Collaboration, learning, and Multi-Level Governance. 2007.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Press, Vancouver.36Hanna, S. S. , C. Folke and K.-G. Malter, editors.,Right to Nature: Ecologic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Political Principles of Institutions for the Environment. 1996. Isl

23、and Press, Washington, DC.37Illustrated by Melissa C. Chapin. F. Stuart Chapin, III, Gary P. Kofinas, Carl Folke Editors.,Principles of Ecosystem Stewardship. Resilience-Based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in a Changing World.2007. Springer, New York.38M. E. Lowe and C. Carothers, editors.,Enclosing t

24、he Fisheries: People, Places, and Power. 2008. American Fisheries Society. Betheda, MD.39R. Hassan, R. Scholes, and N. Ash, editors.,Ecosystems and Human Well-Being: Current State and Trends. 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 2005. Island Press, Washington.40F. berkes and C. Foke, editors.,Linking So

25、cial and Ecological Systems: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Social Mechanisms for Building Resilience. 1998.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41Norberg and G. S. Cumming, editors.,Complexity Theory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 2008.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42L.H. Gunderson, C. S. Holling, an

26、d S. Light, editors.,Barriers and Bridge to the Renewal of Ecosystems and Institutions. 1995.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43Narayan, D. , R. Chambers, M. K. Shah, and P. Petesch.,Voices of the Poor: Crying Out for Change. 2000.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主要参考期刊1生态学报2植物生态学报3应用生态学报4植物学报

27、5Journal of botany (Canada) 6Journal of forest (Canada)7Flora (Germany)8Ecologia(Germany)9Plantand soil(New Zealand)10Journal of botany(American)11Ecology(American)12Journal of ecology(United Kingdom)13Anthropologica14Conservation Biology15Current Anthropology16Ecology and Society17Economic Journal1

28、8Environmental Management19Human Ecology20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nal21Journal of Human Development22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3Ecology letters 24Applied Ecology 附: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一览表(一级学科)类别课程名称课程编号学时学分教学方式学期考核方式备注一二学位课公共课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olution And

29、Marxism10657D103362讲课a考试必修课程博士生英语Doctor English10657D101743讲课a考试公共专业课生态学理论与方法Ecological Theory And Methods071300D01362讲课a考试刘济明谢双喜何跃军喻理飞王震洪刘锋等学术报告要求:公开做学术报告(2次,论文答辩和开题报告除外) 1学分学术活动要求:参加学术活动10次 1学分 “三助”要求:教学实践(主讲本科生课程1门或协助导师指导1名硕士研究生)、科研实践(至少完成导师科研项目中1个子课题) 1学分开题报告:公开开题、答辩 1学分 入学教育: 1学分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 1学分中期

30、考核1次博士论文中期检查汇报1次达到学校规定的学位外国语考试成绩或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以上发表英文论文1篇发表论文要求:发表学术论文需达到以下要求之一方可参与论文答辩:(1)发表2篇SCI或CSCI;(2)1篇SCI或CSCI及2篇中文核心;(3)2篇一级学报及1篇中文核心;(4)1篇一级学报及3篇中文核心。其中,一级学报以贵州大学认定为准。生态科学方向类别课程名称课程编号学时学分教学方式学期考核方式备注一二学位课生态学研究进展Research Advance of Ecology090702D02362讲课考试刘济明谢双喜何跃军王震洪喻理飞非学位课动植物系统与分类学Animal Plant Systems And Taxonomy071300D13362讲课考查安明态粟海军保护生物学Conservation Biology071300D16362讲课考试粟海军安明态植物生理学研究进展Adv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