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学人员_中级)基本知识复习要点_第1页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学人员_中级)基本知识复习要点_第2页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学人员_中级)基本知识复习要点_第3页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学人员_中级)基本知识复习要点_第4页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学人员_中级)基本知识复习要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学人员·中级)基本知识复习要点1.教育技术的含义(详见考试说明P31)(1)教育技术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2)教育技术的应用提倡以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和理论为指导,重视运用现代学习理路、教学理论、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来指导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优化教学过程。(3)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紧密相关,在学校中常见的有音像媒体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4)教育技术以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为研究对象,并以优化教与学过程和资源为目标。既

2、要重视优化“教”,也要重视优化“学”,既要重视“教学资源”也要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开发。(5)教育技术要应用系统科学方法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的优化。2.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详见考试说明P32-33)(1)教育技术一直发挥着丰富学习资源、改善教学环境、促进学习方式变革、提高学生学习生活质量的作用。(2)有助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时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教育信息化具有教材多样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管理自动化等特点;是促进教学变革的催化剂。)(3)教育技术

3、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教师专业素质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组成。)(4)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3.教育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什么?(详见考试说明P34)(1)教学理论:教学时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双向交互活动过程。教学理论是阐明教学的基本原理、规律与方法的理论体系。常见的有: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和九段教学法。(2)学习理论:是阐明人们的行为变化如何产生、揭示学习是一句什么机制而形成的理论。他是教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3)传播理论:是研究人类信息获取、加工处理和传送的科学。(4)系统科学理论:是从

4、现代工程科学、生物科学、物理科学、信息科学的学科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理论。(5)按照“新课标”要求,教学人员应认真学习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掌握典型的教学理论,了解基本的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方法,在实践中结合实际情况有意识的尝试应用。4.什么是教学设计?(详见考试说明P36-37) 教学设计是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以教育传播过程为对象,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5.教学设计包含哪几

5、个基本环节?(详见考试说明P37-40)(1)教学设计包括学习者分析、学习需要分析、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设计、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等主要环节。(2)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其具有的认知、情感、社会等方面的特征都将对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产生影响。进行学习者分析,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和学习风格,以便为后续的教学系统设计步骤提供依据。通常对学习者分析包括:对学习者认知发展特征的分析、对学习者的起点水平分析、确定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变量、对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分析、对学习动机的分析等。(3)学习需要分析的目的在于发现教学中存在和需要

6、解决的问题;对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分析,确定最终要解决的问题;后续问题解决策略的选择和评价标准的确立将此为基础进行。学习需要分析就是在给定的情境下,运用内部参照需要分析法火外部参照需要分析法等方法,揭示学习者现状与期望之间存在的差距,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4)在教学系统设计中,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规范,直接影响到是否能沿着预定的、正确的方向进行。在学习需要分析阶段所确定的目标是教学的总目标。要使总目标落实到整个教学活动体系的各个部分中去,必须对实际的教学活动水平做出具体的规定,即分析与编写具体的教学目标。(5)在分析和确定教学目标时,为了避免目标的模糊与抽

7、象性,一般强调用行为术语来表述学习结果或学习者的变化。(6)分析教学内容的工作以总的教学目标为基础,旨在规定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和揭示教学内容各组成部分的联系,以保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内容效度。这一环节的主要工作有: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对教学内容的编排、确定单元目标、对内容进行初步评价以及分析教学内容类别及性质。(7)在教学活动中,选择与运用的教学方法是达到优化教学的前提。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一般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学科特点、教师特点、教学环境、教学时间、教学技术条件来选择并有机结合,以实现教学方法的整体优化。常见的有: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训练和实践法、合作学习法、示范模仿法、强化法等。(8)

8、所谓教学媒体的选择是指在一定的教学要求和条件下,选出一中或一组适宜可行的教学媒体,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一般应遵循目标控制、内容符合、对象适应等原则。(9)教学者需要掌握一系列适用于不同目标、内容及对象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设计实践中选取并综合运用,创造出最有效的教学环境,常见的策略有:加涅的“九段教学策略”、奥苏贝尔的“先进组织者教学策略”、罗扎诺夫的“情境陶冶”教学策略、“示范模仿”教学策略。(10)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包括制定评价计划、试用设计成果和实际资料、归纳和分析资料、报告评价结果等工作。6.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详见考试说明P41)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指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

9、、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详见考试说明P42-43)(1)要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2)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3)要注意运用“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4)要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这是实现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8.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详见考试说明P44)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与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

10、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9.研究性学习具有什么特点?(详见考试说明P44-45)(1)强调学习方式的研究。(2)强调学习内容的实践性。(3)强调认识过程的完整性。10.研究性学习的设计或实施包含哪几个环节?(详见考试说明P15)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实施方案、评价总结。11.研究型学习的主要构成要素是什么?(详见考试说明P116-121)。(1)构成要素有情境、任务、过程、资源、成果与评价六个要素。(2)情境是为问题解决提供可信的具体情境,这部分的作用是导入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3)任务:是围绕一个主题或基本问题派出来的具体问题,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线索。任务要素是研究性学习的关键

11、环节。(4)过程:描述学生应遵循的步骤和相关建议,包括小组角色与任务分配、工作流程与进度控制等。(5)资源:为学生便于解决问题而预备的条件要素,包括数字化资源和非数字化资源。(预设学习资源、相关学习资源和乏在学习资源)(6)成果:告诉学生将如何展示其研究成就,通常为电子作品形式,用做班级交流汇报与供教师评估。(7)评价:一般用量规评估方法,不但要有助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技巧。12.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作用(详见考试说明P121-123)。(1)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班级实施研究型学习的不同目标和主客观条件,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进行有重点的指导;(2)教师在选题时首

12、先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A.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B.鼓励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选择问题。C.预测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确定研究课题。D.重视思维方法的指导。E.指导学生初步查阅课题文献资料。(3)分组研究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实施形式。分组时要做好分组和指导作用。(4)在课题的实施阶段,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研究态度等方面的原因,课题的实施可能会出现问题,教师一定要及时发现并认真分析,寻找对策和解决问题,为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研究创造条件。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5)结题阶段是对整个学习成果的“大检阅”,教师要

13、教导学生写好研究报告,将他们的研究过程、成果和体会有条理的体现在研究报告和答辩中,另外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尽可能给学生客观公平的评价。13.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详见考试说明P45-46)教育科学研究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系统的采用科学方法进行的探索教育过程、发现教育规律的创造性活动。常见的教育科学研究有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实验性研究和行动研究。14.什么是行动研究?(详见考试说明P47)行动研究是由与问题有关的所有人员共同参与研究和实践;研究人员对问题情境进行全程干预,并在实践活动中找到有关理论依据及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15.行动研究的一般步骤

14、是什么?(详见考试说明P47-P49)(1)行动研究的一般步骤是: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四步骤。(2)计划是指以大量事实和调查研究为前提,制定总体计划和每一部具体行动计划,计划始于问题解决的需要和设想。研究者要从现状调研、问题诊断入手,弄清楚问题原因、现有条件、解决可行性等状况做出计划安排。(3)行动是计划的实施,是行动者有目的的、负责任的、按计划进行的实践过程。(4)观察是对行动的过程、结果、背景以及行动者提点的观察。观察是反思、调整计划及确定下一步行动的前提。(5)反思是第一个螺旋圈的终结,又是过度到另一个螺旋圈的中介。16.了解信息技术在行动研究中的作用。(详见考试说明P49)信息技术作

15、为工具、手段、方法、贯穿在这四个基本环节中,他可以作为交流工具、协作工具、记录、反思工具等,信息技术在行动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的支持作用。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中级)教学设计要点复习要点1.分析教学目标(详见考试说明P55-56)(1)教学目标表述要注意的问题:A行为主体必须是学习者;B须用教学活动的结果而不能用教学活动的过程或手段来描述;C行为动词尽可能是具体的,动词所对应的行为或动作是可观察的;D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重视学科特点。(2)关于布卢姆认知领域教学目标六个层次可能出现的题型是匹配题型或选择题型。参见样卷第3题。(3)关于教学目标的“描述”,可能出现的题型是改错题型或选择题型

16、。参见样卷第2题。应对此类题,关键要熟知教学目标的表述规则:(见考试说明第5556页)2.分析学习者特征(详见考试说明P57-59)(1)关于“学习者特征的分析”。考场环境下,没有预知的学习者,分析其特征并不现实。所以,此类命题应更多地是相关概念的理解,或者是对不同学段学习者心理分析,多为选择题、匹配题。参见样卷第4题。(2)关于学习者特征的分析,教材与考纲的表述角度有所不同,且教材表述也相对简略。建议备考以考纲为主。3.选择教学策略(详见考试说明P65-70)(1)考纲中对这一部分的要求是:了解教学策略的概念;评价给定教学环境下的教学策略应用的有效性;根据给定的教学前期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教学

17、策略。(2)“了解”二字意味着知道三种教学策略即可。(3)“评价”则表明在检测“应用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方面可能出主观分析题。也就是判断是否有效,然后阐明理由。应答此类题,关键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者”的几个因素。(4)“根据” 给定的教学前期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显然是“应用与设计”方面的检测,考试题型可能是选择题、匹配题、应用设计题。参见样卷中第6小题,即是选择题;第5小题,“设计导入阶段的教学活动”,显然是“应用设计题”。4.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小组合作学习、个别化学习)。5.根据教学需要选择适当的交流工具与学生、教师和他人进行交流。6.根据一定

18、的背景材料,设计一个研究性学习方案。在设计研究性方案时,要突出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环节或者主要构成要素,并注意区别授导型教学中的学生活动。7.按照MiniQuest模板,填入空缺的某一两个要素的设计。8.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形成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等的评价方案。(详见考试说明P131-132)在教学评价中,关键是通盘考虑,综合运用各种评价工具,以形成评价方案。可以考虑时间线评价方法及教育技术中级培训模块5作业中对主题单元各学习要素拟采用不同评价方法的评价设计。掌握常用评价工具的设计方法应以评价量规设计、档案袋设计、观察记录表设计为重点。9.设计评价量规。(详见考试说明P132

19、)设计评价量规应知晓量规的设计要素及设计流程,能根据评价对象及样例范式确定评价的指标和权重,并在评价指标的各等级上确定分值,在质性上做出详尽而准确的描述。可以参见模拟考盘“故事会口头表达评价量规设计”试题的要求在考试说明、模拟考卷和培训教材中,关于评价量规的某些术语使用不太一致,例如,“评价指标”,有的称为“评价项目”,有的称为“评价要素”、“结构分量”,复习考试时注应意所用术语的实际含义。10.设计电子档案袋。(详见考试说明P133)档案袋可以分为过程型、成果型、评价型等不同类型,无论哪种类型档案袋,都可以包含多种数字化形式的材料,如学习者的基本信息、学习任务描述与学习计划安排、收集的文档内

20、容及理由、评价和反思文档等。电子学习档案袋设计不仅要求设计出文件夹结构,并能对其功能做出说明。可以参见模拟考盘“电子学习档案袋设计”试题的要求。11.设计调查问卷。(详见考试说明P133-134)12.设计访谈记录表。(详见考试说明P134)13.设计观察记录表。(详见考试说明P134-135)观察记录表设计。需注意观察的内容、范围、仪器,设计记录表时要简明、科学、结构化,易于操作。可以参见模拟考盘“口算情况记录表”试题的要求。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中级 资源准备复习要点1.常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类型及格式(详见考试说明P76-78)(1)数字化教学资源可分文本、图像、动画、视频和音频。(

21、2)文本格式:TXT DOC HTM HTML RTF WPS(3)图像格式:JPG GIF BMP Tiff eps(4)动画格式:GIF SWF flc avi mov(5)视频格式:WMV RM AVI MPG dat(6)音频格式:WAV MP3 WMA MID aif vqf 2.多媒体素材收集与处理方法(详见考试说明P83-87)3.管理教学资源的方法与技巧(详见考试说明P94)(1)控制每个文件夹中的资源数目。和(2)控制目录结构的级数。(3)文件和文件夹的命名。(4)利用计算机管理、搜索工具搜索文件。4.在教学中实行有效的资源管理的作用(详见考试说明P93-94)如果对数字化资

22、源进行管理,为电脑中日益增加的不同类别的资源建立一个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地文件夹结构,科学合理的对文件夹进行分类、命名,有利于个人数字化资源的不断积累,并在需要使用已有的资源时便于快速查找、为重复利用已有资源提供便利,也为与他人分享、交换资源提供方便。5.超链接(详见考试说明P95)?网页构成要素(详见考试说明P95)网页由标题和网页主体两部分组成;网页主体又可分为网标、横幅、导航栏和页面内容组成。6.网页课件教学作用及使用条件(详见考试说明P96-97)作用:A.图文并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B.交互环境友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C.信息资源丰富,扩大学生知识面;D、超文本连接组织信息,提供多种

23、学习路径。7.主题资源教学功能(详见考试说明P98)(1)主题资源通常以主题资源网站的形式呈现,网站是主题单元的设计者和使用者共同设计的结果,能将激射主题单元学习过程中的一系列活动及支持活动的资源和工具等几种表现出来。是一个半结构化的、开放性的学习环境。(2)知识类:具有存储知识、传递和交流信息的功能,为学生提供了与单元学习主题相关的基本知识与拓展学习等支持材料。(3)工具类:与主题相关的软件和学习工具的支持材料,还包含该单元的学习计划模板、课程设计模板等,便于学生学习。(4)案例类:教学案例和学生作品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型学和和探索性学习提供开放性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识别、分析

24、和解决某一个具体问题的能力。(5)评估类:不仅有利于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为学生学学习指明方向,具有开放性。(6)素材类:数字化资源元素,包括图文声像等单元学习支持材料,模拟或重现事物发展的真实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辅助教学。8.常用网页制作工具、网页课件结构(详见考试说明P98-P99)常见的网页制作工具:FrontPage、 Dreamweaver、网页课件结构包括线性结构、百科书式、指导式几种。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中级)教学实施复习要点1.常用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主要形式有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及语音教室等(详见考试说明P103-104)。2.网络教室、多

25、媒体教室等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功能及适用范围(详见考试说明P104-107)(1)多媒体教室的功能主要是可用于实物投影及投影各类幻灯片、投影片、照片等;可以用来播放幻灯片投影教材;教室可用有线话筒进行讲课,并可记录讲课内容,播放光盘教材,也可作为学术报告的演讲平台。(2)多媒体教室多适用于“以教为主”的教学,有时也用于学术报告活动和观摩示范课。(3)网络教室的功能有:屏幕广播、学生示范、屏幕监视、遥控辅导、电子举手、分组讨论、电子论坛、消息发送和电子抢答。(4)网络教室主要适用于:多媒体演示教学、分组教学、监听监视、交互式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语言辅导教学、网上学习、资源共享、进行教学测试与信息反馈

26、分析。3.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等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组织、调控与管理的方法(详见考试说明P107-108)教师可按照班级授课、学生个别化学习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组织教学,其组织方法也相对灵活,如可采用大屏幕投影,视频展示台及教师机的控制台组织全班授课,也可同学学生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和个别化的学习。4.三种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小组合作学习、个别化学习)各自的特点(详见考试说明P108-112)(1)班级授课的优势有:a) 一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扩大了单个教师的教育能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b) 以“课”为教学活动单元,可使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系统完整。c) 由教师设计、组织并上课

27、,以教师的系统授课为主而兼用其他方法,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d) 固定的班级人数和统一的时间单位,有利于学校合理安排各学科的内容和进度并加强教学管理,从而赢得教学的高速度。e) 在班集体学习,学生可与教师、同学进行多向交流、相互影响、互助启发和互相促进,从而增加信息的来源和教育影响源。f) 班级体内的群体活动和交往有助于形成学生互助友爱、公平竞争的态度和集体主义精神,并有助于形成学生其他一些健康的个性品质。(2)班级授课的限制有:a) 教学活动多由教师做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b) 学生主要是接受性学习,不利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c) 时间、

28、内容和进程都程序化、固定化,难以在教学活动中容纳等多的内容和方法。d) 由于以“课”为教学活动单元,而“课”又有实践限制,因而往往将某些完整的教材内容认为的割裂开来以适应“课”的要求。e) 教学面向全班学生,步调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3)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a) 特别有利于情感领域教学目标的实现,如使学生形成态度、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学生形成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b) 认知领域的某些高层次技能(如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受到应有的重视。c) 有助于提高学生组织和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而且通过向其他同学解释要点和原理,还能强化自己的学习。d) 教师能及时发现哪些学生进步较

29、大,哪些学生需要给予鼓励和支援。e) 教师能全面了解教学过程中各个间断的成效和不足,能从学生烦那个面获得改进教学的意见。f) 与班级教学相比,小组合作学习在分组时往往比较好的考虑了学生的具体特点,比较有利于实行因材施教;而且组规模较小,组内各个学生之间同质性较强,容易灵活处理和变通。g) 与个别化小组相比,小组合作学习中,因为教师所面向的是多名学生而不是单个学生,比较容易提高效率;而且由于每个小组都包括多名学生,小组内各个学生之间可相互合作、相互促进,既可以提高整体教学效果,也可以培养合作精神。(4)小组合作学习的限制:a) 由于组规模一般远远不如班级规模大,因而在教学效率上臂班级教学的效率低

30、。b) 管理比较困难。c) 组织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准备至关重要,稍有疏忽会影响学习效果,使得学习流于形式。d) 由于不同小组的任务、能力等不一致,教学进步不容易控制。e) 由于小组的变动性较大,学生在不同小组之间的流动频繁,在管理上增加了难度。f) 由于每个小组由多名学生,并不像个别化学习那样完全适应分别差异,要使教学完全能适合于每一位学生的能力水平、性格特点,事实上做不到。g) 小组的变动性较大,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方面不如班级教学有效。h) 容易给各类学生的心理上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使优等生骄傲自满,城等生产后生自卑心理。i) 没有经验或准备不充分的教师容易陷入唱片讲课的俗套,对师生相互作用是

31、不适宜的,(5)个别化学习的特点:a) 教师精心设计的自学活动能体现大多数教学原则,从而提高学生的领会和保持水平,并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b) 允许程度各异的学生都安自己的能力选择相应的学习条件,如内容的水平和资源的种类等,让学生都能最大限度的获得学习效益,并可减少差等生的数量。c) 要求学生自定学习步调,自负学习责任,这有助于在教育活动、工作职责和个人行为方面养成好习惯。d) 允许教师话更多的时间去关注个别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e) 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的灵活性达,特别适应于成年的在职学生的主客观条件。(6)个别化学习的限制:a) 若长期把他作为唯一的教学形式,可能会缺少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相

32、互作用。b) 用单一途径和固定不变的学习方法,学生可能会感到单调无味。c) 不是对所有的学生和教师都是适用的。d) 若学生缺乏应有的自觉性,可能会拖延学业。e) 通常需要教学小组协作准备,并配有辅助设施,备课复杂、费用较高。5.信息化交流工具主要有“电子邮件、博客、BBS、MSN、QQ”等(详见考试说明第113-115)。6.信息化交流工具的基本功能、特点和使用(详见考试说明第113-115)。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中级)教学评价复习要点1.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评价理念。(详见考试说明P123-125)(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

33、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4)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2.了解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的作用及特点。(详见考试说明P127-128)(1)表现性评价:a)表现性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咋完成实际任务过程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绩。b)优点是:可评价学生“做”的能力;注重知识与技能的整合与综合运用;与教学活动紧密联系。c)缺点是:编制科学合理的评分方法有一定难度;难以评价学生在其他表现性任务上的迁移能力;不能评价所有类型的学习目标。

34、(2)过程性评价:a)过程性评价的作用是通过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性成果,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进行评价。b)优点是:采用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将评价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具有延续性、阶段性、丰富性特点。延续性是指持续关注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阶段性是指其关注学生在每一个阶段的学习成果。丰富性指评价的视野投向学生的整个学习经验领域,凡是有价值的学习结构都是应当得到评价的肯定。(3)发展性评价:a)发展性评价的作用是促进学生达到目标,建立起评价者与学生之间相互信任的关系,评价者与学生共同制定双方认可的发展目标,运用适当的评价技术和方法,

35、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家孩子判断,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实现预定发展目标。b)他的优点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包括在实施中制定明确、具体的阶段性发展目标;注重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倡导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关注个性差异;注重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作用。3.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区别联系。(详见考试说明P128-129)(1)形成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而进行的评价,可以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为了做到及时评价、及时反馈,形成性评价一般次数较多,概括性水平较低,评价内容和范围主要是每个形成性单元的内

36、容与目标。借助的主要手段有平常作业、学生成长档案袋、日常观察和形成性测验等。(2)总结性评价又叫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如期末考试,目的是检查学生的学业是否最终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并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效果进行评定,重视的是结果。总结性评价一般次数较少,期中、期末、考试、会考属于此类。(3)形成性评价是一种持续的、诊断的评价,目的在位教与学提供反馈信息已提高学习成绩。总结性评价更多体现为选拔功能。将两者有机结合,进行综合评价。4.常用评价方法的作用及适用范围。(详见考试说明P129-P130)(1)常用的评价方法有作业与测验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

37、察法和反思法。(2)作业与测验法是对行为样本客观和标准化的测量。可了解学生认知目标的达成情况,适用于阶段性的知识目标方面的评价。(3)问卷调查法是通过预先设计的问题,请有关人员进行口述和笔答,从中了解所需资料。可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习惯、志向,了解各方面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意见,从而为改进教学或学习资源提供依据。一般适用于对现时问题,较大样本、较短时期的调查,接受调查的对象年龄不宜过小。(4)访谈法也叫研究性交谈,以口头形式根据被询者的答复收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材料,以准确地说明样本所要代表的总体的一种方式,适用于教育调查、咨询等,等多用于个性、个别化研究。(5)观察法是在自然地教

38、育场景下了解观察对象的方法,适用于研究者需要对正在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做出描述时。(6)反思法式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作为思考对象,通过观察、回顾、诊断等方式,审视和思考教学活动中的成绩与不足,并提出改进方式,适用于教师专业发展。5.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特点及评价设计。(详见考试说明P137-P138)(1)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强调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确定自己感兴趣的专题,从而培养常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可泛指学生主动研究的学习活动,适用于学生所有学科的学习。(2

39、)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化,评价内容从过分倚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综合素质,从只关注结果转向同住关注目标、条件和过程。(3)研究性学习评价需要利用多种评价工具,如电子档案袋、概念图、评价量表等,进行综合评价。(4)评价量表是以评价主体、评价过程和评价内容等不同组合关系为维度所设计的一系列针对评价对象的评价表格,每个表格中的包含了该评价维度的评价项。(5)利用评价量表,将评价对象按照待评价维度分门别类,将繁琐的评价过程变为简单的评价量表的填写过程,提高了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可操作性。同时利用评价量表,可记录研究成果中的信息,易于过程性评价的实现。正由于这些方面的原因,评价量表在一段时间的实践

40、过程中得到了良好的反馈,对提高研究性学习的评价的可操作性、简化评价流程有显著作用。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学人员·中级)操作复习一、基础部分:二、Word部分:要求:能够运用模板、样式、修订和批注、目录和索引等优化电子教案,处理电子教案。(详见考试说明P70-72)练习:操作要点模拟考题1. 内容的复制、粘贴例题一为了统一教案格式,教导处下发了一个新的教案格式文档“教案.doc”,现保存在默认的文件夹中。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使用该教案格式的最合理的方式是将其保存为Word中的模板。所以,首先将该文档另存为Word模板文件“教案.dot”,保存在指定路径下。以保存的“教案.do

41、t”为模板,新建Word文档。以前备课时曾保存本课教学目标的电子版“本课教学目标.txt”,保存在默认文件夹中,将该文本文件中的内容,逐条复制到新建的Word文档中的合适位置。将该新建的word文档另存为“教学目标.doc”,保存在指定路径下。2. 运用模板与另存文档3. 格式与样式操作,包括字体、字号、字色、对齐方式的设置,加着重号,设置段落的特殊格式、间距、行距,运用项目与编号,以及新建样式与应用样式例题二给定一教案文档,要求(1)“学习目标”的内容字体改为4号宋体、加粗并自动编号;(2)“学习活动设计”部分的第一段设置为首行缩进2字、段前段后间距1行、行距为1.5倍行距;(3)为“对应课

42、标”的内容加上着重号;(4)新设置样式,命名“new style”,样式类型为“段落”,字形、字体、对齐为黑体、4号、居中,并用新样式“new style”格式化“主题学习概述”部分的内容。(操作提示:格式样式和格式,在右侧点击“新样式”,在弹出的窗口中完成设置后确定,选中要设置的文本后点击新建的样式即可应用该样式)4. 表格操作例题三在Word文档中插入一个5列3行的表格,第一行作为表头分别键入“姓名、语文、数学、英语、总分”,字体、字号为黑体、小四,单元格背景为淡灰色;第二、第三行键入两个学生的姓名与各科成绩,要求总分用公式计算。(操作提示见答案)5. 修订和批注例题四给定一包含教学目标内

43、容的Word文档,要求用修订功能改正不符合新课标要求的2处描述,并用批注功能为改正后的文本加上注释,说明为什么是错误的。(操作提示:1、开启修订功能,单击“工具修订”2、修改错误3、开启批注功能,单击“插入批注”4、输入修改原因。注意存盘时保留修订状态)6. 应用中文板式,诸如“拼音指南”、“带圈字符”例题五为“箜篌”两字加上拼音knghóu,在文末“书”字后加上带圈21的上标注释。(操作提示见答案)7. 运用公式编辑器编辑函数例题六 用公式编辑器编辑焦点在X轴的椭圆标准方程x2/a2+y2/b2=1 (a>b>0) (操作提示:插入对象Microsoft公式,打开“公式

44、”工具栏,按需要点击相应的符号)8. 目录和索引(考纲要求,目前考试暂未出现)例题七(1)为word文档中的文章做一个目录;(2)为文章中的关键词做索引。(操作提示见答案)9. 组织结构图、表格例题八为记录学生学习发展情况,针对你所任教的学科,设计学生学习档案袋的结构与功能,结果保存在“考生”文件夹。(组织结构图形式操作提示:单击“插入图片组织结构图”)三、FontPage部分:要求:FrontPage :建立站点、新建网页、设置页面属性、插入表格、插入文本内容、插入图片、插入水平线、插入视音频、建立超链接。(详见考试说明P99-101)练习:1设置首页标题为“绿色家园”,并设置背景音乐和背景

45、图片。操作提示:打开Microsoft Office FontPage 2003->打开文件index.htm ->右键->网页属性->设置背景音乐和背景图片2新建二级页面“生态平衡”,页面效果参考“地球演化”。注意:从新建开始制作操作提示:新建插入2行1列表格设置表格属性(宽度80%,居中,边框粗细为0),第一行插入水平线,第二行插入文字,保存。3打开首页,完成以下操作:a为每一个栏目制作导航链接b为邮件图片制作链接,邮件地址:123c为文字“环保在线”制作友情链接,网址:操作提示:选中要建立链接的对象右键超链接四、FreeMind部分:要求:会使用知识可视化工具(F

46、reeMind)(详见考试说明P73-75)练习:1请打开“教案”,将三维教学目标用思维导图表示,并导出图片,插入文档,另存到“考生”文件夹内。提示:Freedmind思维导图软件没有“右键粘贴功能”,请使用编辑菜单中的粘贴功能或快捷键“Ctrl+V”(1)在Freemind中完成思维导图并保存,文件导出Jpeg格式(2)在Word中,插入图片来自文件,选择从Freemind中导出的图片。2根据你的学科,构思和设计一个网页课件,课件包含的栏目不少于三个,完成后请以“我的课件.mm”保存在“考生”文件夹内。要求:1)设计课件名称2)设计栏目名称3)说明栏目的功能与作用参考样例:五、压缩解压缩部分

47、:要求:熟练掌握压缩与解压缩操作练习:1请将“下载资源”压缩包中的素材按图片和声音分类解压到“素材准备”文件夹中的相应文件夹。2将“素材准备”文件夹压缩为“素材”压缩包。六、Excel部分:要求:1.能够根据需要利用电子表格工具对评价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运用EXCEL公式求和、求平均值运算,对学生成绩排序、求最大最小值,对数据分类汇总,实现分类求和、求平均值等要求。(详见考试说明P138-P139)2.能综合运用文本、表格、统计图表等方式呈现分析结果。(详见考试说明P139)练习:操作要点模拟考题1. 函数:重点掌握求和、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函数,现也不时考到条件统计等其他函数。(考查知

48、识点:各种函数的使用,包含常用函数sum,average,max,min,rank,countif,if函数;绝对引用,函数的嵌套。)打开“学生成绩表1”,按照下面的要求对学生的成绩数据进行处理:1. 计算每位学生的总分;2. 计算每门学科的平均分,及各班级总的平均分;3. 计算每门学科的最高分、最低分;4. 计算优秀人数、及格人数(80分及以上为优秀;60分及以上为及格);5. 计算每个学生的名次;6. 计算英语等第(90分及以上为A;80分<含80>至90分为B;)。(说明:对于使用过Excel函数功能的人而言,sum,average,max,min都是比较熟悉的内容,相对较简

49、单,但是rank,countif,if则相对不熟悉,所以在在备考过程中可以适当扩大复习范围,尽量熟悉各种常用函数,如果考试时遇到的函数是从来没见过的,也不必惊慌,可以通过Excel的帮助或者“搜索函数”查到所需函数的使用方法。)2. 公式:打开“学生成绩表2”,按照下面的要求对学生的成绩数据进行处理:(1)将平时成绩的20%加上期中考试成绩的40%加上期末考试成绩的40%作为总评分;3. 数据排序打开“学生成绩表2.xls”,按照下面的要求对学生的成绩数据进行排序:(1) 按总评分从高到底排序;4. 分类汇总(注意:在进行分类汇总前,需保证数据具有下列格式,即数据区域的第一行为标题行,数据区域

50、中没有空行和空列,数据区域四周是空行和空列。)打开“学生成绩表3”,按照下面的要求进行分类汇总(1) 按照班级对学生人数进行分类汇总;(2) 在(1)汇总的基础上按照英语等第进行进一步分类汇总。(注意:分类汇总前先按班级和英语等第排序;分类汇总时,一方面应该注意要先分类再汇总,另一方面要注意汇总字段、汇总项如何选择,以及分类汇总出错时如何删除分类汇总。)(补充:发现分类汇总错误,或者需要撤销分类汇总结果时,可以单击击“数据”菜单,选择“分类汇总”选项,单击“全部删除”。)5.筛选对“学生情况表4”工作表进行如下操作:筛选出班上身体素质为A的女生;6.图表制作“学习成绩表5”工作表给出四个学生四

51、次考试的成绩,用Excel 分析四位同学四次成绩的稳定性,做成一个折线图,放在B7至G12区域中。(说明:生成的图表如果出现有些数值没有完全显示,需要将它拉大后才完全显示的)其它:7.替换8.数据去除小数点求整数9.修改表单名称对“学生情况表6”工作表进行如下操作:(1)应用替换功能将身体素质为A改成“优秀”,将身体素质为B的改成“良好”。(2)将表格中体重栏数据的小数点去除,取整数。(3)将“学生情况表”表单名称改为“学生基本情况表”模拟操作题1:Excel表格的处理(求和、排序、分类汇总)题目给出三个班的语数英考试分数的Excel表格,要求按班级升序排列,计算三门学科的总分,和所有学科的总

52、分,以班级为字段,对三门学科成绩和总分进行分类汇总。模拟操作题2:评价量规的表格转化与处理学生上课表现的评价量规:要求补完整其中一条关于“听课”表现的量规,随后根据该量规运用excel设计一张评分表,要求能分别计算教师、组长、自己对于量规中各项目的评分,还要合计各项目的总分,最后合计所有项目的总分。七、PPT部分:要求:能综合运用文本、表格、统计图表等方式呈现分析结果。(详见考试说明P139)练习:根据“PPT练习”文件夹中的“PPT练习.ppt”,操作:1、将“吉祥如意”设计模板应用于所有幻灯片操作提示:格式幻灯片设计2、将“欢天喜地”设计模板应用于本张幻灯片操作提示:格式幻灯片设计3、灯片背景设置操作提示:格式背景下拉列表填充效果图片选择图片4、插入背景音乐,播放直到最后一张操作提示:1、“插入影片和声音文件中的声音”2、“幻灯片放映自定义动画”,在可侧双击声音5、创建动作按钮“播放声音”,并设置鼓掌声操作提示:幻灯片放映自定义按钮6、自定义动画:操作提示:“幻灯片放映自定义动画”,选中对象,添加效果1、进入2、动作路径3、退出7、设置当前张幻灯片的切换效果为扇形展开操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