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媒体特征解析如何开展高校思想教育工作_第1页
从新媒体特征解析如何开展高校思想教育工作_第2页
从新媒体特征解析如何开展高校思想教育工作_第3页
从新媒体特征解析如何开展高校思想教育工作_第4页
从新媒体特征解析如何开展高校思想教育工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从新媒体特征解析如何开展高校思想教育工作    安晋摘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深入发展,人与人、人与信息的接触方式发生了质的改变,这一点在年轻人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作为年轻人相对集中的高校,在思想教育工作中更应面对与把握这一新兴方式之特点,在新时期利用新媒体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本文从新媒体的特征入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加以解析。关键词: 新媒体 思想政治教育 特征:g641 :a :1009-5349(2017)22-0124-02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已不仅仅局限于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四大传统途径,新

2、媒体作为“第五大媒体”登上历史舞台。尤其是基于智能手机等即时通信工具的微博、微信客户端等现代媒体已经在社会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对人们的思想过程、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一点在大学生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上海交通大学社会调查中心发布的2016年中国大学生网络使用习惯调查报告中显示:截止到2016年6月,中国网民規模达到632亿,手机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527亿。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到了834%,其中主要用户层集中于18-29岁。大学生群体每日上网时间在3小时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进七成。在这样的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极大挑战。同时,如何利用新媒体开展高校思想教育

3、工作成为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临的新课题。而在利用新媒体之前,有必要在一定程度上知悉新媒体所具备的概念与特征。一、新媒体的概念与特征(一)新媒体的概念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学界内至今难有定义。一些传播学期刊上设有“新媒体”专栏,但因研究切入点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各不统一。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下的定义:“以数字技术

4、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从以上定义看,其共同点在于“传播”。因此新媒体具有一切媒体所具备的传播特性的同时,其方式和载体是利用互联网这一平台来开展传播功能。可见高校思想教育与新媒体的概念定义上有诸多交集。利用新媒体之于思想教育是有其可行性的。(二)新媒体的特征1.新媒体具有个性化(personalized)新媒体个性化体现在,传统的媒体内容一般是由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形式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成,由一点分发给数个接收者,媒体内容与媒体接收者属性无任何关联,新媒体个性化指的是媒体的内容根据媒体接收者的性质动态个性化地改变然后展示给接收者的一种新的媒体概念。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

5、传播在时间、空间和内容上都处于“无屏障”状态,其中信息发布的匿踪性和相关法律法规相对滞后,更是导致新媒体时代信息的混乱格局,人们从新媒体上获取信息具有随意性和随机性,众多有害讯息给传统价值观和道德底线带来了重大挑战,甚至在社会生活中产生了不良影响。这一现状不利于正处在世界观形成期的大学生们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2.新媒体具有碎片化(fragmentation)“碎片化”,本意为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平面媒体常常围绕着“受众群体想要获悉的是什么”来开展工作,习惯于思考该发行物定性之问题。然而,在碎片化时代,单一出版物要“揽获世

6、界”的工作难度加大。看到读者的反馈信息,编辑记者们常常哀叹“众口难调”。传统刊物虽然在自身定性和读者定位方面有专门的权衡和规定,但相对来说,大部分刊物的受众群体定位较广,属于泛大众型传播。而当今受个性化时代发展之趋势影响,“一种声音,千人一面”的传播方式,已不能满足“碎片化时代”不同受众群体对不同信息与观点的需求。学生个体从信息的接受者成为信息的创造者、传播者,即时通讯工具切割了时间和空间,搜索引擎切割了知识,社会化网站切割了社会关系。人们的时间、知识、空间、注意力、心智都被碎片化了。在这个跳跃化时代,获悉讯息的碎片化越来越强,高校学生总是处于多种角色的切换之中,思考方式的系统化,世界观、价值

7、观的认知方式以及行为方式的选择等等都受到了影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既满足青年学生所追求的时效性、时代性,又具备思想政治工作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教育学生,启发学生的觉悟,提高学生对世界的认识能力与改造能力,动员学生为实现共产主义信仰的实践活动,都是一个值得权衡的问题。3.新媒体具有互动化(interactive)互动化是新媒体的一个处于核心位置的关键词汇。在互动的背后,一个根本性的概念是个人的自主。其基础含义是,某种直接行动会带来及时性之后果,也就是所谓的即时反馈。这是建立在交换之上的,即存在某种“传与受”的关系。如果这样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我们也就可以称其为“互动”。它的一个基本模式

8、是“输入到反馈,从反馈到再输出”。首先,个人可以不必经他人允许或合作而自行独立做很多事情。他们可寻求自己需要的信息,以创造自己的表达,大幅度减少对外在讯息的依赖。其次,同样重要的是,个人可以同他人结成松散的关联以便从事更多的活动,这种关联不必是正式组织中的那种恒久的关系,但它绝非不能达成有效的合作。随着彼此难以认知的个人之间形成的合作越来越普遍,共同开展网络行为的想法有了良好的基础,个人能够选择的项目范畴也大幅增加。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以课堂教育为中心,用统一教纲教材进行传授,以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传授人生观与价值观。这种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没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实际为基准,脱离大

9、学生现实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endprint二、针对新媒体特征如何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1.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建设网络平台是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平台的建设质量将会直接作用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这就要求其方式不能只局限于建立简易的网页,要与微信公众号、微博和网络论坛等互联网信息互动主流平台相结合,拓宽网络传播渠道,实现形式多样化、内容全面化的信息交互,以此加大思政教育的强度。高校在建设思政教育网络平台时,要深化主题、确定对象,多与当代大学生所热衷的话题联动,从而达到坚定信念、提高修养的目的。平台内容要注意紧跟当前社会热点,对于一些突出事件,要态

10、度鲜明、信仰坚定,正确引导大学生认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也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形式丰富的教学活动,以提高大学生群体的积极性,达到思想政治的教育目的。2. 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网络app与在线学习是一种互联网+新学习方式的完美组合,二维码和gps等技术运用,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地域性和时效性以及统一模式等诸多束缚,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补充,同时也更加贴近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与兴趣爱好。当网络直播平台、学习类app等应用形式出现后,思想教育工作者便可以直播平台为载体,对学习者进行远程教学,并分享各种学习经验。这能给大学生创设一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无所不在的多

11、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有利于培養大学生的政治素养、信息素养,实现移动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层次整合。它是对于课堂教学的一个补充和完善,可以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习效率和巩固教学成果,但碎片化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需要由发现到不断完善的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种“教学相长”的新模式。因此,碎片化时代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类别,选取不同的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方案,明确重点与难点,使得教与育的效果尽量达到最好的状态。3.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模式现在的大学生多为“95后”群体,相较于之前大学生,成长时期中物质生活相对更加富足,因而思想相对活跃。但知识体系

12、建构尚未完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社会阅历尚不丰富,情感心理尚不成熟。如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依然停留在纸媒阶段,还是以课堂灌输为主要方式,拒绝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就势必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从而最终影响到教学的质量。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不难看出,高校师生对新知识和新技术非常敏感,必须善于运用互联网为载体的新教学手段,结合广大师生的精神文化需求,把严肃、严谨的思想信念结合生动活泼的语言与新颖现实的教学手段表现出来,对于思想教育具有事半功倍之效果。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要紧紧抓住立德树人这个中心环节,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坚持创新教育互动机制,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互联网融合,坚持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互动的积极性,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网聚青年学生,真正代表青年学生,以真理引导青年学生,以真心润泽青年学生。三、结语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给传统媒体以及社会带来诸多改变,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改变。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系统学习新媒体概念,在教育中培养互联网思维,认识新媒体,才能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应对新时期的新问题,并用新思维达到新的思想政治教育之目的。参考文献:1李箐.基于传播学视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