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民用建筑设计防火统一技术措施DBJT_第1页
吉林省民用建筑设计防火统一技术措施DBJT_第2页
吉林省民用建筑设计防火统一技术措施DBJT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1 / 32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22db22/jt1542016民用建筑设计防火统一技术措施unified technical measures for fire protection design of civil buildings2016-07-26 公布 2016-08-10 实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防火统一技术措施unified technical measures for fire protection design of civil buildingsdb22/jt1542016主编部门:省建苑设计集团批准部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施行日期:2

2、016 年 08 月 10 日前 言依据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6 年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制定修订方案一的通知<吉建设201600 号>要求,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gb50067、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gb50098,总结我省建筑设计和建筑火灾阅历教训,由省建苑设计集团、省公安消防总队会同有关单位,在民用建筑设计防火统一技术措施db22/t1888-2013<20xx 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本措施主要容:1 总则,2 术语,3 建筑高度及坡地建筑,4 总平面布置,5 平面布置和平安疏散,6 防火构造,7 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8 防烟与排烟

3、,9 电气。与民用建筑设计防火统一技术措施db22/t1888-2013<20xx 版相比,本措施有以下变化:1. 取消了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 重复的容。2. 取消了亚平安区的术语和亚平安区的防火要求。3. 增加了隐形消防车道和隐形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及裙楼的术语。4. 增加了隐形消防车道和隐形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容。5. 增加了裙房设置消防电梯的条件。6. 修改了商业服务网点和小型商铺的防火要求。7. 修改了电影院影厅区公共走道的防火要求。8. 增加了多层公共建筑中设于首层、二层或三层独立使用的房间的防火要求。9. 修改了跃层式住宅的防火要求。10. 增加了建筑高度

4、超过 54m 的住宅建筑,相邻两个单元之间接受连廊作为其次平安出口的防火要求。11. 修改了多层住宅在屋面设出入口的防火要求。12. 修改了楼梯和前室的部分容13. 增加了社会福利机构、城市商业综合体、汗蒸房的防火要求。14. 对柴油发电机室、燃油燃气锅炉房、消防把握室、监控室等房间的自动灭火系统设计进行了局部修改。15. 增加了消防水池及消防车取水口的设置要求及做法。16. 对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应执行的有关规作出补充规定。17. 修改了电气防火的部分容。本措施由省建设标准化治理办公室负责治理,由省公安消防总队负责日常监管,由省建苑设计集团负责具体技术容的解释。请各单位在执行本措施的过程中,随

5、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省建设标准化治理办公室地址:市民康路 519 号,:130041,: 88931938,电子: jljsbz126。本措施主编单位:省建苑设计集团本措施参编单位:省公安消防总队市公安消防支队市公安消防支队中水东北勘测设计争辩院 xx 公司省光大建筑设计建筑高校设计争辩院本措施主要起草人员:吴雪岭 惠群 衣建全靳威 宇 慧 卓 邵子平 于家义林海 陆明 春燕 晓杰 高岩本措施主要审查人员:新文 乐然 梁春 乃民 英鹏 马可 永全目 次1 总则2 术语3 建筑高度及坡地建筑3.1 建筑高度3.2 坡地建筑4 总平面布置4.1 防火间距4.2 消防车道4.3 灭火救援场地5

6、平面布置和平安疏散5.1 防火分区和防火单元5.2 裙房5.3 商业建筑5.4 住宅建筑5.5 社会福利机构6 防火构造6.1 楼梯与管道井6.2 前室7 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8 防烟与排烟9 电气9.1 供电电源9.2 自备发电机组9.3 应急照明集中电源9.4 供配电系统9.5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9.6 电线电缆的选择和敷设9.7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9.8 消防把握室的要求1 总则1.0.1 为了更好的执行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解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 不明确的,并在建筑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防火设计问题,制订本措施。1.0.2 本措施适用于省行政区新

7、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1.0.3 民用建筑的防火设计,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 及其他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语2.0.1 防火单元 fire unit在建筑部接受耐火极限不低于 1.5h 的楼板和耐火极限不低于 2.0h 且无门窗洞口的隔墙分隔而成独立的局部空间,该空间的出入口应接受不低于乙级防火门与其它空间分隔。2.0.2 室平安区域 indoor safety符合规规定的避难层、避难走道间、防火隔间、前室、封闭和防烟楼梯间。2.0.3 小型商铺 small shops指单独设置或设在商场等公共建筑的部且层数不超过二层的小型营业性用房 ,

8、分为铺和外铺两种。铺为只对开门且无外门的小型商铺;外铺为设在首层或首层及二层对外开门且与其他用房不连通的小型商铺。2.0.4 商业街 indoor commercial street,由小型商铺和室步行街包括与步行街连通的中庭组合的建筑空间。2.0.5 住宅综合楼 residential multiple-use building 由公共建筑与住宅建筑组合的建筑。2.0.6 开敞楼梯 open stairs没有墙体围合的楼梯,或有墙体围合但开口长度大于楼梯周长 1/4 的楼梯。2.0.7 开敞楼梯间 open stairwell由墙体围合且不设置门,其开口长度不大于楼梯间周长 1/4 的楼梯间

9、。2.0.8 重要办公楼 important office building国家级行政办公建筑、部省级行政办公建筑、省级金融、电力调度、广播电视、通信枢纽等办公建筑。2.0.9 重要的科研楼、档案楼 important laboratory、archives building 国家级和部省级以及有特别要求的科研、档案建筑。2.0.10 公众聚拢场所 public gathering place指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客运车站候车室、客运码头候船厅、民用机场航站楼、体育场馆、会堂以及公共消遣场所等。2.0.11 人员密集场所 personnel intensive place指公众聚拢场所

10、,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和集体宿舍,养老院,福利院,托儿所,幼儿园,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呈现厅,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和员工集体宿舍,旅游、活动场所等。2.0.12 建筑总长 the total length of building 建筑物沿街和不沿街的单边长度之和。2.0.13 沿街长度 the length along the street建筑物沿街单边的长度。2.0.14 隐形消防车道 stealth fire lane 设于草坪下符合消防车道要求的车道。2.0.15 隐形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 stealth field for fire

11、 fighting 设于草坪下符合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要求的场地。2.0.16 坡地建筑 hillside building指底层座落于坡底,其上某层与坡顶相连接的建筑。2.0.17 坡顶、坡底 the slope top、the slope bottom坡地建筑所依存的上下两个台地,上面一个台地称之为坡顶,下面一个台地称之为坡底。如图 2.0.17 所示2.0.18 底层、吊层、平顶层、上层 bottom floor、lower part of the building、ground floor 、the higher part of the building坡地建筑位于坡底的楼层称为底层,以

12、坡底场地作为室外地面;与坡顶相连接的楼层称为平顶层,以坡顶场地作为室外地面;平顶层以下、底层以上的楼层称为吊层; 平顶层以上楼层称为上层。如图 2.0.17 所示2.0.19 裙楼 the skirt building在高层建筑主体投影围外 ,与建筑主体相连且建筑高度大于 24m 的附属建筑。2.0.20 社会福利机构 social welfare institutions包括疗养院养老机构、社会福利院、敬老院、精神病人福利院、光荣院、救助站等其它托养机构及老年人居住建筑、福利院儿童活动场所。2.0.21 跃层式住宅 residence of the type that jump a laye

13、r 指一户有两个或多个楼层的住宅。3 建筑高度及坡地建筑3.1 建筑高度3.1.1 建筑高度的计算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 的规定外, 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 建筑为平屋面计算建筑高度时,其屋面面层的厚度可按 0.30m 计算。2 顶层大空间局部突出屋顶,其突出部分面积超过该层屋顶面积的 1/4 时,应计入建筑高度,但不计入建筑层数。3 除单元墙接受耐火极限为 3h 防火隔墙的单元式住宅以外,对于顶层同高但建筑一侧有多个入口,且各入口室外地坪高程不同的建筑,其建筑高度应从地坪高程最低的入口室外设计地面算起。4 穹顶的建筑高度应与坡屋顶建筑高度的计算方法相同。3.1.2 建

14、筑高度大于 24m 的单层公共建筑,其周边设有若干层夹层空间,当夹层空间的建筑高度小于等于 24m 时,该建筑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 关于多层建筑的防火要求;当夹层空间的建筑高度超过24m 时,该夹层空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 关于高层建筑的防火要求。3.2 坡地建筑3.2.1 坡地建筑为住宅建筑或为不含住宅的公共建筑,其防火要求、建筑高度和建筑类别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坡地建筑底层加吊层的建筑高度不应超过 24m。2 建筑底层和平顶层均应设直通室外的平安出口。3 建筑上层与吊层应分别设置疏散楼梯 ,并应分别在底层和平顶层设有直通室外的出口。

15、当确有困难时,上层与吊层共用疏散楼梯间时 ,应在平顶层设耐火极限不低于2.0h 的不燃烧体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将上下部分的连通部位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4 平顶层的下一层开设门、窗、洞口部位上沿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 1.5h、宽度不小于 1m 的防火挑檐或在吊层与平顶层分界的楼板外沿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 2.0h、高度不小于 1.2m 的不燃烧实体窗槛墙。5 平顶层与吊层分界处的楼板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2.0h, 同时不应开设中庭、自动扶梯和其他与下层相通的洞口;该层设备管井应接受不低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材料进行 封堵。6 设有消防电梯时,消防电梯应能到达各层。其前室或合用前室在平顶层和底层均应设直

16、通室外的出口或经过长度不超过 30m 的平安通道直通室外。7 坡地建筑底层加吊层的建筑高度超过 15m 时,底层室外应设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8 当仅以平顶层室外场地为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时,建筑高度可从平顶层室外地面起算,并以此确定建筑类别如图 3.2.1-1 所示。9 当仅以底层室外场地为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时 ,建筑高度应从底层室外地面算起,并以此确定建筑类别如图 3.2.1-2 所示。10 当底层和平顶层室外均设有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时 ,建筑高度可从平顶层室外地面起算,以此确定建筑类别如图 3.2.1-3 所示。3.2.2 坡地建筑下部为公共建筑上部为住宅建筑,其防火要求、建筑高度和建筑类

17、别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坡地建筑底层加吊层的建筑高度应不大于 24m。2 公共建筑部分应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3.0h 的隔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 2.0h 的不燃烧体楼板与住宅部分隔开,该层楼板不应开设任何上下连通的洞口,该层楼板的设备管井应用不低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材料进行封堵。3 在公共建筑与住宅的分界处的公共建筑门、窗、洞口上沿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 1.5h、宽度不小于 1m 的防火挑檐或在该处的楼板外沿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h、高度不低于 1.2m 的不燃烧实体窗槛墙。4 公共建筑与住宅的疏散楼梯应分别独立设置,并分别直通或经过平安通道通到室外。5 住宅部分与公共建筑部分的客用电梯应

18、分别独立设置。住宅部分的客用电梯若需通达底层和地下车库时,电梯井道不应开设通向公共建筑楼层的门洞,同时其在底层和地下车库的前室电梯厅应符合消防电梯前室的要求。6 设有消防电梯时,消防电梯应能到达各层。其前室或合用前室在平顶层和底层均应设直通室外的出口或经过长度不大于 30m 的平安通道直通室外。7 坡地建筑底层加吊层的建筑高度大于 10 m 时,底层室外应设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8 当公共建筑的高度不大于 24m,其底层和平顶层的室外地面均应满足消防车通行和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要 求时,住宅部分的防火设计高度可从平顶层室外地面起算,按住宅进行防火设计,并以此确定建筑的类别;公共建筑部分的防火高度

19、按公共建筑的实际高度计算,并按公共建筑进行防火设计如图 3.2.2-1 所示。9 当公共建筑的高度大于 24m 时,其底层和平顶层的室外地面均应满足消防车通行和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要求;住宅部分的防火设计高度可从平顶层室外地面起算,按住宅进行防火设计,并以此确定住宅建筑的类别;公共建筑的防火设计高度为坡地建筑的总高度,以此确定公共建筑的类别如图 3.2.2-2 所示。3.2.3 坡地建筑底层与吊层中可按地上建筑划分防火分区的部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底层室外场地应设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2 每一防火分区至少应有两个直通室外的平安出口。3 进深方向应不大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

20、要求的最大疏散距离。4 其平安疏散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 有关多层建筑的要求执行。5 底层与吊层中进深方向大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 要求的最大疏散距离的部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 关于地下建筑的防火要求。4 总平面布置4.1 防火间距4.1.1 通过裙房、连廊或天桥等连接的相邻两座建筑,其防火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 的规定。连接相邻两座建筑的连廊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连廊的功能仅用于人员通行,不得用于其他功能;2 相邻两座建筑的首层不得设置连廊;3 连廊与地面之间的空间应符合消防车道的要求;4 连

21、廊两端的门应接受甲级防火门。4.1.2 同一座建筑中用院或中庭分开的两个不同防火分区的相对墙面之间的间距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 中相邻两座建筑之间防火间距的要求。4.1.3 高层建筑的裙房屋顶开设天窗时,其天窗距高层建筑的距离应不小于 6m;多层建筑中较低部分的屋顶开设天窗时,其天窗距较高部分的距离应不小于 4m。4.1.4 当因防火间距不足而需设置防火墙时,其防火墙上不应开设门、窗洞口。当必需开设门窗洞口时,其防火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 中有关防火间距的规定。4.2 消防车道4.2.1 设有环形消防车道的建筑,当沿街长度超过 220m

22、或建筑总长度超过 500m 时,应设置穿过建筑的消防车道。4.2.2 当建筑进深大于 40 米时,建筑的短边应计入建筑的总长度。4.2.3 当建筑有多边分别沿街,其沿街长度应按其最长的一边计算。4.2.4 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两侧的墙应接受实体防火墙,当墙上设门时应接受甲级防火门,且门的开启不应影响消防车道的宽度。4.2.5 设置隐形消防车道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 有关消防车道的要求;2 隐形消防车道的上面不应种植花草以外的植物,如乔木、灌木及树篱等,其覆土厚度应不大于 0.3m;3 应有消防车道的标识;4 日常使用不得作为停车场。4.3 灭火救援场

23、地4.3.1 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设置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 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 建筑高度不大于 50m 的建筑,间隔布置的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长度之和不应小于建筑周长的 1/4 且不小于一个长边的长度。2 建筑高度大于 50m 的高层建筑,当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同时兼作消防车道时,其宽度不应小于 14m。3 当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设于两栋建筑之间时 ,场地靠非扑救建筑外墙一侧的边缘距离非扑救建筑外墙应不小于 2.5m。4 用作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屋顶 ,其屋顶承重构件和屋面板的耐火极限应不低于 3.0h。4.3.2 隐形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符

24、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 有关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要求。2 隐形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上面不应种植花草以外的植物,如乔木、灌木及树篱等,其覆土厚度应不大于 0.3m。3 应有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标识。4 日常使用不得作为停车场。4.3.3 设有外窗的公共建筑,当外窗窗口净高度和净宽度不小于 1.0m,下沿距地面不大于 1.2m,且间距不大于 20m,可不设置救援窗口的标识。4.3.4 设有裙楼的高层建筑,高层主体部分和裙楼均应至少沿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 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的底边布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其场地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 的要求。5

25、 平面布置和平安疏散5.1 防火分区和防火单元5.1.1 五层及五层以下的办公、教学楼,当其设置开敞楼梯间时,其防火分区面积可不按上下层相连通的面积叠加计算。5.1.2 对游泳池、浴室建筑的浴区、水箱间中的水箱部分、储水池、保龄球球道等用房或场地,其面积可不计入防火分区面积。5.1.3 除汽车库外,当与相邻防火分区部分接受实体防火墙分隔、部分接受防火卷帘分隔时,设在防火墙上的防火门,可参与疏散距离的计算,但不得作为平安出口,其门宽不应计入防火分区的总疏散宽度。5.1.4 公共建筑中当某一防火分区的疏散宽度不满足计算所需宽度时 ,其疏散宽度不应低于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 规定

26、计算所需宽度的 70,但每一楼层总的疏散宽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 的规定。5.1.5 当地下室同时设有停车库和设备用房时,应分别划分防火分区,当设于同一个防火分区且设有自动灭火设施时 ,其防火分区面积应按设备用房的建筑面积的二倍加停车库建筑面积计算,且应不大于 4000 ;当停车库为有车道且有人员停留的机械停车库时,其防火分区面积应按设备用房的建筑面积的 1.3 倍加停车库建筑面积计算,且应不大于 2600 。5.1.6 防火单元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防火单元不适用于歌舞消遣场所、旅馆和宿舍。2 除住宅建筑外,地上建筑一个防火单元的建筑面积宜小于等于 300m2,

27、不应大于500m2,地下及半地下建筑一个防火单元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 300m2。3 除地上建筑建筑面积不大于 200 的防火单元外,层数不应超过一层。4 应接受耐火极限不低于 1.5h 的楼板和耐火极限不低于 2.0h 且无门窗洞口的隔墙与其它用房或防火单元完全分隔。5 防火单元隔墙两侧应设置总宽度不小于 1.0m 且耐火极限不低于 1.0h 的不燃烧体实体门窗间墙。4 每个防火单元的疏散门不应少于 2 个,相邻 2 个疏散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5m。当一个防火单元的面积不超过 200m2 时,可设置 1 个净宽不小于 1.4m 的疏散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单元最远点距疏散门的距

28、离不应大于 15m。5 单元最远点至疏散门的距离不应超过 22m。设于地下室的防火单元疏散距离从最远点至疏散门的距离不应超过 15m。6 一个防火单元,其两层的建筑面积不超过 200 时,可设置一部开敞楼梯,楼梯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1.0h,其梯段净宽度不小于 1.1m;单元最远点至一层疏散门的距离不应超过 22m。室楼梯的一段距离可按其水平投影长度的 1.5 倍计算。7 除直通室外的门外,防火单元的疏散门应为乙级防火门。5.1.7 设置消防电梯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埋深大于 10m 的所在层其每个防火分区设置消防电梯应不少于 1 台,且在其上层应能每层停靠。5.2 裙房5.2.1 裙房的耐火

29、等级应与高层主体相同。5.2.2 裙房与高层建筑主体之间没有设置防火墙时 ,裙房的防火分区应按高层建筑的要求划分。5.2.3 裙房与高层建筑主体之间没有设置防火墙时,为裙房服务的疏散楼梯应与高层主体的疏散楼梯相同。5.2.4 裙房与高层建筑主体住宅除外之间没有设置防火墙时,裙房应依据高层主体的类别、建筑高度、防火分区的状况设置消防电梯。5.2.5 高层主体与裙房间接受实体防火墙分隔时,裙房可不设置消防电梯,裙房的疏散宽度可按多层建筑的防火要求确定。5.3 商业建筑5.3.1 商业服务网点的防火设计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 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 商业服务网点只可

30、设置百货店、副食店、粮店、邮政所、餐饮、理发店等小型营业性用房,不得设置洗浴、网吧及歌舞消遣放映游艺场所。2 商业服务网点的层高不应超过 4.5m,层超群过 4.5m 的按双层商业网点计。3 单层商业服务网点当其建筑面积不超过 200 时,可设一个平安出口,其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 1.4m,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疏散距离从最远点至平安出口不应超过22m。5 双层商业服务网点,当其次层的建筑面积不大于 200m2 时,可设一部开敞楼梯,楼梯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1.0h,其梯段净宽度不小于 1.1m;二层最远点至一层平安出口不应超过 22m,室楼梯的一段距离可按其水平投影长度的 1.5 倍计算。6

31、双层商业服务网点,当从二层最远点至一层平安出口超过 22m 时,可设置封闭楼梯间,疏散距离从二层最远点至封闭楼梯间门不应超过 15m;封闭楼梯间在首层距室外出口不应超过 9m。7 当一、二层分别为两个商业服务网点时,其其次层商业网点的建筑面积不应超过 200,可设一个封闭楼梯间,其梯段净宽度不小于 1.1m;疏散距离从商业网点最远点至封闭楼梯间门不应超过 15m;封闭楼梯间在首层应有直通室外的出口。8 商业服务网点之间的隔墙两侧应设置总宽度不小于 1.0m 且耐火极限不低于 1.0h 的不燃烧体实体门窗间墙。9 与商业服务网点贴临的小型商业用房,当建筑面积不超过 300m2、层数不超过2 层,

32、可按商业服务网点防火设计要求执行。5.3.2 小型商铺的防火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铺的防火要求1 地上建筑非餐饮类的铺每个分隔单元的建筑面积应不大于 300m2,餐饮类的铺每个分隔单元的建筑面积应不大于 500 ,层数不应超过一层;当铺每个分隔单元的建筑面积不大于 200 时,层数不应超过二层;地下建筑的铺每个分隔单元的建筑面积应不大于 300m2,且层数不应超过一层。2铺的防火设计应符合本措施有关防火单元的要求。2 外铺的防火要求1非餐饮类的外铺每个分隔单元的建筑面积应不大于300m2,餐饮类的外铺每个分隔单元的建筑面积应不大于 500 ,层数不应超过二层;2)建筑面积不大于 300 且

33、层数不超过二层的外铺,其防火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 和本措施有关商业服务网点的防火要求,但其消防设施、火灾自动报警等应按公共建筑的要求设置。3建筑面积大于300 且层数不超过二层的餐饮类外铺,其其次层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 200 ,可设一个封闭楼梯间,其梯段净宽度不小于 1.1m;疏散距离从商铺最远点至封闭楼梯间门不应超过 15m,封闭楼梯间在首层距室外出口不应超过 9m。3 其他防火要求1餐饮类的小型商铺,其厨房与餐厅之间应接受耐火极限不低于 2.0h 的实体墙与乙级防火门窗或耐火极限不低于 2.0h 的防火卷帘进行分隔;2设于地下建筑的小型商铺不应与地上的小型商铺

34、连通;3设于高层公共建筑底部的小型商铺均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5.3.3 商业街的防火设计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 第 5.3.6 条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 商业街应独立划分防火区域,与主力店等其他区域之间应接受实体防火墙分隔。2 步行街两端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 300m。3 主力店连通步行街的开口部位的宽度不应大于 9m。4 商业街的每个商铺为一个防火单元 ,其防火设计应符合本措施第 5.1.6 条和5.3.2 条的规定。5 商铺与室步行街之间的防火分隔,其耐火极限应不低于 1.0h;可接受设有加密喷头喷淋爱护的钢化玻璃作为防火分隔 ,其喷

35、淋系统应为独立系统 ,爱护时间应不低于1.0h;也可接受耐火完整性 2.0h 的 c 类防火玻璃进行分隔。6 在每个商铺均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机械排烟系统。其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接受快速响应喷头。7 商铺与其他用房的消防用水量应叠加计算。8 当室步行街单侧多个商铺的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m2 时,每隔2000m2 应接受耐火极限不低于 3.0h 的实体防火墙进行分隔;防火墙两侧门窗洞口的水平距离不小于 2m,转角两侧防火墙上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4m。9 室步行街两侧面积较大的商铺非餐饮类商铺大于 300m2、餐饮类商铺大于 500m2应与室步行街划分不

36、同的防火分区。其防火分隔应接受实体防火墙和甲级防火门。10 步行街首层与地下层之间不应设置中庭、自动扶梯等上下层连通的开口。11 主力店应设置独立的疏散设施,其疏散宽度和疏散距离不应借用连通步行街的开口。12 室步行街或中庭回廊的人员密度可按 0.25 人/计算。5.3.4 商业建筑的电影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宜布置在首层、二层或三层。必需布置在地上其他楼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电影院应为一个独立的防火区域,该区域中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建筑面积不应超过4000m2,并应与商场等其他区域接受实体防火墙及甲级防火门分隔。2 影厅区与影院大厅应进行防火分隔。3 电影院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gb5

37、0016 的要求接受楼梯形式和计算疏散宽度,疏散宽度的计算除电影厅固定座席数外 ,还应考虑影院大厅的等候人数 ,疏散宽度按固定座席数加等候人数确定;等候人数按等候区域面积 0.5 人/m2 计算,疏散宽度按每 1m/百人计算。4 电影院每个防火分区均应设置不少于两部平安疏散楼梯 ,其中一部楼梯应为专用疏散楼梯,与商场合用的疏散楼梯应设置门禁系统,其门禁系统应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5 与商场合用的疏散楼梯在首层应有直通室外的出口 ,并能确保在商场非营业期间电影院的平安疏散。6 在影厅区的公共走道的防火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公共走道不应有任何可燃物,装修材料应接受 a 级材料。与公共走道之间的隔

38、墙应为实体墙,其耐火极限不低于 2.0 h,通向公共走道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2与公共走道相通的疏散楼梯应不少于两部,其疏散宽度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 的要求;3公共走道的净宽应不小于 3.0m;4公共走道应设置消火栓、火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并应设置排烟系统;5应设置消防、消防广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6应设置集中把握型消防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系统。7 每个电影厅应为一个防火单元,面积不应超过400m2,电影厅之间的隔墙其耐火极限不低于 3h。每个电影厅的座席均应为固定座位,疏散口应不少于两个。8 电影厅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当影厅净高小于等于 8m 时应设置火灾自动喷水灭

39、火系统,高于 8m 时应设微型水炮设施,并应设置排烟设施;电影厅吊顶应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9 每个电影院允许一至二个影厅面积适当扩大,当超过 400m2 时,该影厅应独立划分为一个防火区域,该区域应设置不少于两个平安出口;10 放映层应设置排烟设施;11 电影厅的装修材料应符合建筑部装修设计防火规gb50222 的有关规定。5.3.5 商场和地下停车库设置的剪刀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1 多层商场应接受封闭楼梯间,高层商场应接受防烟楼梯间;2 地下停车库及地下商场应接受防烟楼梯间;3 楼梯间的前室不宜合用;合用时,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商场不应小于 10 ,地下停车库不应小于 6 m

40、2;4 商场的剪刀楼梯无论前室是否合用,一部剪刀楼梯应按一部疏散楼梯计算;5 地下停车库的剪刀楼梯,当设置两个前室时,可按两部疏散楼梯计算;6 当按两部楼梯计算时,梯段之间应接受耐火极限不低于 1.0h 的不燃烧体实体墙分隔。5.3.6 设于多层公共建筑底部的商场,当接受耐火极限不低于 1.5h 的楼板和耐火极限不低于 2.0h 且无门窗洞口的隔墙与其它用房完全分隔,其平安出口、疏散楼梯与其他用房的平安出口、疏散楼梯分别独立设置时,其百人疏散指标可依据商场的层数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 表 5.5.21-1 的规定执行。5.3.7 除医疗建筑、老年人建筑、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

41、用房,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旅馆、宿舍和歌舞消遣放映游艺场所除外,多层公共建筑中设于首层、二层或三层独立使用的房间,当与其它房间接受耐火极限不低于 1.5h 的楼板和耐火极限不低于2.0h 且无门窗洞口的隔墙分隔时,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 gb50016 表5.5.8 的要求设置一部独立的疏散楼梯。5.3.8 商业营业厅每层的附属库房应接受耐火极限不低于 3.0h 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其他部位分隔。5.3.9 商业营业厅严禁接受侧向或水平及折叠提升式的防火卷帘。5.3.10 地下商场、超市等商业营业厅不应向相邻的地下车库借用出口。5.3.11 汗蒸房的防火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1

42、汗蒸房与其它用房之间应接受耐火极限不低于 2.0h 的实体防火隔墙,并应从地面基层面隔断至顶板底面基层。2 汗蒸房墙的外表面应接受不燃材料装饰。3 汗蒸房不应与平安出口或疏散楼梯间相邻设置,其平安距离不应小于 4m。4 汗蒸房室尽端至疏散门的距离不应大于 15m,超过 15m 时应设置有 2 个疏散门。5 汗蒸房的照明及用电导线的敷设应避开高温部位,不得相互交叉布线,其线路不应直接敷设在可燃物上,必需敷设在可燃物上时,应设隔离层,并接受套管爱护或在与可燃材料接触面上涂刷防火涂料。6 汗蒸房的电气线路应选用耐热电线。7 汗蒸房顶棚、墙体及顶棚夹层、保温层、装饰面板严禁接受直敷布线,室外布线应接受

43、金属管爱护。8 汗蒸房地面、墙面隔热保温层应接受不燃材料。5.4 住宅建筑5.4.1 二层的跃层式住宅,其二层房间任一点距户门的距离不应超过 22m;三层的跃层式住宅,其三层的房间任一点距疏散楼梯间的距离不应超过 15m,且疏散楼梯间在首层应有直接对外出口;四层及四层以上的跃层式住宅应设两部疏散楼梯。5.4.2 建筑高度超过 54m 的住宅建筑,当每个单元每层设两个平安出口确有困难时,相邻两个单元之间可接受连廊连通,作为其次平安出口,但应符合下列规定:1 连廊可连通相邻两个单元的走廊或防烟前室 ,但不应直接连通两个单元的疏散楼梯;2 连廊的耐火极限应不低于 1.5h,其净宽应不小于 1.10m

44、;3 通向连廊的门应接受甲级防火门 ,门的净宽应不小于 0.9m,并应向连廊方向开启;4 通向连廊的门与通向防烟楼梯间的门之间相距应不小于 5.0m;5 连廊与其相平行的建筑外墙相距应不小于 2.0m;6 连廊与其四周 2.0m 围不应设有门窗洞口。5.4.3 当住宅下设有其他用房,住宅疏散楼梯的出口不应设在其他用房的屋面上。5.4.4 当多层住宅下部设有地下车库,且住宅直通车库的电梯、楼梯设有防火分隔措施时,住宅部分和车库部分的防火设计可分别依据住宅和车库的有关规定执行。5.4.5 设在住宅建筑底部的物业治理办公用房,当建筑面积不超过 300m2,层数不超过二层,接受单独出入口,与住宅和商业

45、服务网点之间接受耐火极限不低于 1.5h 的楼板和耐火极限不低于 2.0h 且无门窗洞口的隔墙分隔时,该部分可按商业服务网点的防火要求设计。5.4.6 设有商业服务网点或其他功能用房的住宅建筑,当住宅的消防电梯不与商业服务网点或其他功能用房共用时,其消防电梯可不在商业服务网点层或其他功能用房层设停靠站。5.5 社会福利机构5.5.1 不应在下列建筑设置社会福利机构等场所1 地下室及半地下室;2 与汽车库、修车库组合建筑;3 接受彩钢板搭建的活动场所;4 不宜设置在住宅建筑和六层以上的公共建筑;5 当建筑为一、二级耐火等级时,老年人活动场所、包括疗养院的住院部不得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的楼层;6

46、当建筑为三级耐火等级时,老年人活动场所,包括疗养院的住院部不得设置在三层及三层以上的楼层。7 当建筑为四级耐火等级时 ,老年人活动场所,包括疗养院的住院部不得设置在二层及二层以上的楼层。5.5.2 既有社会福利机构建筑的改造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 外,还符合应按下列要求:1 建筑设置消防应急照明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 ,老年人建筑其备用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 1.0h;2 每层应不少于两个平安出口,老年人居住房间不应设置在尽端;3 使用液化石油气罐或醇基燃料的厨房,应接受耐火极限不低于 2.0h 的防火隔墙与其他部位分隔,在隔墙上需要开设门、窗时,应接受乙级防火门、窗

47、。接受液化石油气瓶组供气应符合城镇燃气设计规gb50028 的要求;4 锅炉房、变配电室应与其他部位之间进行防火分隔;5 设在住宅建筑一层时,应接受耐火极限不低于 1.5h 的楼板和耐火极限不低于 2.0h 且无门窗洞口的防火隔墙与住宅分隔,并应设置独立的平安出口。5.5.3 新建、扩建的社会福利机构等场所应按现行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 的要求独立建筑,建筑层数应不大于六层。失能老人住房宜设置在一层 ,疏散门宽度应满足轮椅或单架通行宽度的要求,且不应设有障碍物。6 防火构造6.1 楼梯与管道井6.2.1 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不应设置水、暖、电管道井的检查门。6.2.2 住宅建筑的开

48、敞楼梯间和防烟前室可设置设有检查门的水、暖、电管道井。6.2.3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门厅包括在楼梯间形成扩大封闭楼梯间 ,但应接受乙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楼梯到对外出口的最大距离应不大于 20m。6.2.4 住宅建筑套的自用楼梯在地下、半地下室与地上层可共用楼梯间,且可不设防火分隔。6.2.5 设于住宅建筑开敞楼梯间和防烟前室的水、暖、电管道井应符合下列规定:1 管道井靠房间一侧的井壁其耐火极限不得低于 2.0h,靠楼梯间或前室一侧的井壁其耐火极限不得低于 1.0h;2 管道井在每层楼板处应接受不低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或防火堵料封堵;3 管道井上的门应接受丙级防火门。6.3 前

49、室6.3.1 高层建筑的防烟楼梯间不能在首层设置直通室外平安出口时 ,可通过短距离门厅或走道到达室外,其前室的门至直通室外出口的最大距离应不大于 20m,并应接受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其走道净宽度不应小于 1.4m,且门厅不应设置其他功能,门厅或走道不应有可燃物。6.3.2 防烟楼梯间的前室在首层形成扩大封闭时 ,其楼梯间的门至直通室外出口的最大距离应不大于 20m。6.3.3 当两个防火分区共用一部疏散楼梯间时,该楼梯间应接受防烟楼梯间,通向防烟前室的门应接受甲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6.3.4 剪刀楼梯的合用前室在首层接受门厅作为扩大前室时,该门厅直通室外的出口宽

50、度应不小于剪刀楼梯梯段宽度之和。7 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7.0.1 小型商铺的消防设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 中有关商场的规定执行;一层相邻商铺的消火栓可以相互借用,但必需保证两股水柱同时到达任一点。设置在商业步行街中的商铺其防火设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 第 5.3.6 条的有关规定执行。7.0.2 建筑高度不超过 21m 住宅的商业网点,当设置轻松消防水龙或消防软管卷盘时, 可以由生活给水管网供应水源。7.0.3 一类高层公共建筑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游泳池、溜冰场、洗浴中心的浴区可不设置喷头;当设有吊顶时,吊顶喷头的设置应按国家有关规执行。7.

51、0.4 设置在地下室接受独立分隔的下列房间: 水泵房、换热间接受不燃保温材料、空调用制冷机房接受非易燃易爆冷媒、不燃或难燃材料等房间不包括空调机房当无特别要求时,上述房间可不设置喷头;若有人员值班、休息室时,值班、休息室应 设喷头。7.0.5 室消火栓系统设置为环状管网时,可形成水平环状、垂直环状和立体环状等,当立管或支管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消火栓时,该立管或支管应与系统形成环状如图7.0.5 所示。垂直环状示意图立体环状示意图水平环状示意图 7.0.5注:上图未表示消防水箱及出水管和干管分隔阀门等。7.0.6 建筑高度超过 54m 的高层住宅,各单元消火栓系统应设两条立管,立管顶部及底部干管应

52、形成环状;建筑高度不超过 54m 的住宅,其立管顶部可不形成环状,但底部干管应形成环状。住宅的消火栓系统应接受单出口消火栓。7.0.7 当建筑物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弱电机房、 医院洁净手术室、消防把握室、监控室等房间宜依据其规模、火灾特点等设置其它自动灭火设备或移动式灭火器;燃油燃气锅炉房、柴油发电机室的自动灭火系统设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 第 5.4.12-8 条的有关规定执行,设置在其部储油间的自动灭火系统形式可与燃油锅炉间、柴油发电机室相同。7.0.8 设置在建筑物的变配电室,应依据其火灾特点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宜接受水喷雾或气体灭火系统。7.0.9 住宅与其

53、他功能空间处于同筑物时,当住宅与非住宅之间防火设计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 第 5.4.10 条规定时,其他功能空间与住宅部分室消防设施的设置,可依据各自的建筑高度分别按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有关规定执行;公建部分的建筑规模可按公建部分的建筑高度、体积、建筑面积或单层建筑面积等确定。该建筑的室外消防用水量应依据该建筑物的总建筑高度和总体积按公共建筑的有关规定确定。7.0.10 多层综合楼当其中一种使用功能,按该栋建筑的总规模总建筑面积、单层建筑面积等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 第 8.3.4 条设置自动喷淋系统条件时,该栋建筑除住宅以及宿舍和公寓的套房间外

54、均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7.0.11 水炮的稳压装置可设在消防水箱间,也可设在消防泵房,其中固定式水炮稳压罐的调整水容积不宜小于 450l,微型水炮不宜小于 300l。7.0.12 建筑高度不超过 21m,底层设有单台车库的多层住宅,当车库隔墙耐火等级不小于 3.0h,顶板耐火极限不小于 1.5h 时,该车库可不设室消火栓系统。7.0.13 除超高层建筑外,当闷顶和技术夹层不包括电缆夹层的电气线路设有金属套管、全封闭防火线槽外涂防火爱护层爱护、矿物绝缘类电缆,风、水管及支架为金属材质,保温接受离心玻璃棉等不燃材料,吊顶无其它物品且顶板与吊顶均为非燃烧体时,闷顶和技术夹层可不设喷头。7.0.1

55、4 消防系统水泵结合器的设置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 第8.1.3 条执行。7.0.15 层高小于 2.2m 的管道层且只敷设管道时,可不设消火栓,但宜在管道层入口处设置两个消火栓。7.0.16 消防水池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消防水池设置在建筑物时,应设置在地上或地下一、二层,当储存室外消防用水时,应满足消防车自带水泵吸水高度的要求;当消防水池设置在地下室时 ,宜靠外墙布置。2 消防水池应设置远传液位计及就地观看水位计 ,就地观看水位计可接受玻璃管式、磁耦合式液位计等。就地观看液位计应安装在明显且宜观看的地点,并能显示最高至最低间的水位,并能将液位信号反馈到消防把握室。.3 室外消防水池应设有保温措施,人孔应设双层保温防护井盖。7.0.17 建筑物应设置室外消火栓 ,且储存室外消防用水的消防水池应设置供消防车取水的取水口,取水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取水口应接受消防车直接吸水方式;2 消防车取水口吸水高度不应大于 6m;3 消防水池取水口可接受室外取水井和消防水池直接设置取水口取水方式;当消防水池底标高高于室外地面时,取水口宜接受室外消火栓与消防水池直接连接取水方式;4 当接受取水井时,取水井的有效容积不宜小于 3m3,尺寸便利取水及人员进入清理、检修;取水井与消防水池的连通管管径应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