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kV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技术协议-(都匀瓮安岚关变)_第1页
35kV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技术协议-(都匀瓮安岚关变)_第2页
35kV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技术协议-(都匀瓮安岚关变)_第3页
35kV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技术协议-(都匀瓮安岚关变)_第4页
35kV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技术协议-(都匀瓮安岚关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吕禺方电网china southsrn powfr grid合同附件二州电网公司2010年模块化工程瓮安35kv岚关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技术协议江苏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都匀供电局2010年8月贵阳1、总则1.1供方资格供方必须具有3年以上35kv变屯站继电保护及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计、制造经验, 并有质检部门的认可文件、is0-9001质量认证书或相当的认证文件、国家电力部门鉴定 证书和生产许可证。投标的设备必须提供在电力系统商业运行的良好记录,供方提供的 设备必须是在国内生产制造,并且在一年内有3套及以上35kv变电站继电保护及计算机 监控系统的运行业绩。1.2本设备技术规范书适用于35kv

2、变电站继电保护及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功能设计、结 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耍求。1.3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 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供方应提供符合木规范书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 品。1.4如果供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的条文提岀异议,则意味着供方提供的设备 (或系统)完全符合木技术规范书的要求。如有异议,不管是多么微小,都应在投标文件 中以“对规范书的意见和同规范帖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1.5木设备技术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供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 执行。1.6本设备规范书未尽事宜,由招投标双方协商

3、确定。1.7供方应按木规范书顺序逐条应答,并简耍描述。2. 技术要求2. 1应遵循的主要标准2. 1.1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书中引用而构成本规范书的基本条文,所 有标准都可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范书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木的可能性, 如引用标准条文重新修订时,以最新版本条文为准。2. 1.2投标的设备应符合本技术规范书的要求,本技术规范书未明示的按照下述标准执 行。gb2423-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规程gb4858-84电气继电器的绝缘试验gb6126静态继电器及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gb7261继电器和继电保护装置基本试验方法gb11287-89继电器,继屯保护装置振

4、荡(正弦)试验gb14285-93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14537-93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冲击和碰撞试验gb191-90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50062-92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口动装置设计规范dl/t 769-2001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技术导则gb50171-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冋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t151452001微机线路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dl478-2001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0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7dl/t6871999微机型防止电气课操作装置通用技术条件dl/t51362001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dl/t51372001电测量

5、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iec870-5-101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iec870-5-102电力系统屮传输电能脉冲数量配套标准1ec870-5-103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iec870-5-104远动网络传输规约gb/t17626-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gb2887-2000计算机场地技术条件gb/t13850-1998交流电量转换为模拟量或数字信号的电测量变送器gb/t15153-94远动设备及系统工作条件环境条件和电源gb/t16435. 1-1996 远动设备及系统接口(电气特性)gb/t17626.2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17626.3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

6、t17626.4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17626.5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17626.6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gb/t17626.8工频磁场的抗扰度试验gb50217-94电力t程电缆设计规范dl/t621-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30-1997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dl/t634-1997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01篇基木远动任务配套标准dl/t667-1999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03篇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 配套标准dl5002-91地区电网调度口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l5003-91屯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l/t672-19

7、99变电站电压无功自动调节装置订货技术条件dl/z 981-2005/iectr 62210:2003电力系统控制及其通信数据和通信安全dl/t5149-2001220500kv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程q/csg 1 0011-2005 220kv500kv变电站电气技术导则dl/t 720-2000屯力系统继电保护柜、屏通用技术条件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十项重点反事故措施贵州电网公司设备技术准则(试行)2.1.3上述标准和规范仅规定了通用要求,只要供方认为有必要并提请需方认可,即 可超越这些标准,采用更好、更经济的设计和材料,使供方的设备持续稳定地运行。2.2环境条件2. 2. 1外部空气

8、温度最高温度:45°c最低温度:-10°c2.2.2最大相对湿度:95%2.2.3海拔高度:looomw海拔高度w2000m (见具体工程)2.2.4地震烈度:8度水平加速度:0. 25g垂直加速度:0. 125g2.2.5防护等级ip402.3电气额定值交流二次电压100v交流二次电流5a频率50iiz直流屯压dc220v每套装置交流电压冋路功耗:不大于1va/iik保护)每套装置交流电流回路功耗i:不大于0. 5va/相(保护)in=la每套装置直流电流回路功耗:正常时不大于50w,动作时不大于80w最大允许电流连续2in10s10in1s20in最大允许交流电压连续1

9、.2倍额定值10s14倍额定值1分钟(每小时1次)2倍额定值输出接点容量最大运行电压320v连续运行电流5a触点容量50w (直流有感回路t=5x10-3)用于信号冋路最人运行电压320v连续运行电流3a触点容量30w (直流有感回路t=5x10-3)设备工频耐压交流冋路对地2kv/分直流回路对地1. 5kv/分交流凹路对直流凹路2kv/分-浪涌电压冲击试验5kv 1. 2/50|is2.4电源、接地与抗干扰2. 4. 1 电源交流电压:220v (变化范围80%120%额定电压值)频 率:50h (频率47. 5hz52. 5fh)直流电压:220v (变化范围80%115%,纹波系数w5%

10、)继电保护及间隔层测控设备采用直流220v电源供电,站控层设备采用变电站统一的 逆变电源供电。技术性能1)交流站用电源站用电源为3相4线,50赫兹,400/230伏的交流电源。辅助设备的端电压分别为380 伏和220伏。由站用电源供电的所有设备和装置应能承受20%的电压波动和±10%的频率 变化。2)直流站用电源继电保护及间隔层测控设备采用直流220v电源供电。由需方提供的直流控制电源是 由固定的蓄电池组供电的。各装置应具有直流快速小开关,与装置安装在同一面柜上。 应对柜上的整个直流电压冋路进行监视,当在该直流冋路中任何一处发生断线、短路或 接地时,都应发告警信号,并見柜上的装置不应

11、误动。(1)直流电源电压在80115%额定值范帀内变化时,装置应正确工作。(2)宜流屯源波纹系数w5%时,装置应正确工作。(3)拉合直流电源以及插拔熔丝发生重复击穿火花时,直流冋路一点接地情况下, 装置不应误动作。(4)各装置的逻辑回路应由独立的直流/直流变换器供电,在直流电源恢复(包括 缓慢恢复)至额定电压的80%时,装置的直流变换器电源应能自动恢复。(5)控制电源和保护电源分开,电源通过自带的直流空气开关接入装置。供方投标的间隔层部分设备不能采用直流220v供电而只能采用交流220v供电时,供 方应特别说明,捉出解决方案。若需增加逆变电源,应包括在投标设备中,并提供逆变 电源的说叨材料。3

12、)交流不间断电源变屯站采用由电力专用在线式ups系统提供的交流不间断电源。站控层设备采用变屯站统一的交流不间断屯源供屯。交流不间断电源为50赫兹,230伏,系统采用双机热备份供电方式,t作为在线自动 切换。正常运行站内交流输入经整流器变为直流电斤再经逆变器变为交流输出,交流停 电时无间断地切换至站内直流供屯。由交流不间断屯源供电的所有设备和装置应能承受 20%的电压波动和土 10%的频率变化。电源回路装快速开关保护,当供电回路故障或界常时,应发出报警信号,装置不应 误动。拉合电源及插拔熔丝发生匣复击穿火花时,装置不应课动。2. 4. 2接地1)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设备的保护接地、工作接地(也称

13、逻辑接地)不应混接, 工作接地应实现一点接地。2)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不设计算机专用接地网,设置总接地板构成零电位母线, 曲总接地板以电缆或绝缘导体与主接地网可靠连接,以保证系统一点接地。与主接地网 相连处应避开可能产生强电磁场的场所。总接地板至主接地网的引线宜用铜质导线,两端应分别焊牢。对布置在计算机房及 主控室内电子设备间的计算机监控系统设备,其每根总接地板至主接地网的引线截面不 宜小于16平方毫米,对继电小室内的设备,不宜小于35平方毫米。3)装设电子装置的屏柜应设置专用的、与柜体绝缘的接地铜排母线,其截面不得 小于100平方毫米,并列布置的屏柜柜体间接地铜排应直接连通。总接地铜排应与屏

14、柜 壳体绝缘,具截面积不应小于100平方毫米。4)当屏柜上布置有多个子系统插件时,各插件的工作接地点均应与插件箱的箱体 绝缘,并分别引接至屏柜内专用的接地铜排母线。5)当采用没有隔离的串行通信口从一处引接至另一处时,两处必须共用同一接地 系统,若不能实现则需增加电气隔离措施。6)所有屏柜柜体、打印机外设等设备的金属売体应可靠接地。7)屏蔽电缆的内屏蔽层宜在计算机侧一点接地,屏蔽电缆的外屏蔽层宜两端接地。8)对计算机监控系统使用的站用交流220v电源,应采用电磁隔离措施。2.4.3抗干扰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应有防止过电压的保护措施。在雷击过电压及操作过电压发 生及一次设备出现短路故障时,所有设备

15、均不应误动作和损坏,并满足下列抗扰度试验等级要求。(1)对静电放电符合 gb/t17626-4-24级(2)对辐射、无线电频率符合 gb/t17626-4-33级(网络要求4级)(3)对电气快速瞬变符合 gb/t17626-4-44级(4)对浪涌符合 gb/t17626-4-53级(5)对传导干扰、射频场感应符合 gb/t17626-4-63级(6)对电源频率磁场符合 gb/t17626-4-84级(7)对脉冲磁场符合 gb/t17626-4-95级(8)对衰减晨荡磁场符合 gb/t17626-4-105级(6)对震荡波符合 gb/t17626-4-122级(信号端)3.计算机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16、系统构成:按无人值班站设计,供方根据口身产品的结构,作出满足本技术规范书要求的系统配置。配置规模:计算机监控系统站级控制层、网络、软件系统按变电站最终规模配置; 间隔级控制层设备按变电站本期规模配置,但必须具有易于扩充至最终规模配置的特 点。3. 1系统结构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按功能分为:站控层和间隔层。站控层设备集中设置,并实现整个系统的监控功能。间隔层设备实现就地监控功能。在站控层及网络失效的情况下,仍能独立完成间隔 层的监测和控制功能。间隔层设备按相对集屮方式分散设置。主变、35rv (采用测控保 护二合一产品)及公用部分集屮放在电气二次设备室,10kv部分放在开关柜(采用测控 保护二合

17、一产品)。3.2网络结构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单网络结构,网络拓扑为总线型,网络系统 应符合国际标准化纽织0si模型。传输速率(交换式)n100m。采用以太计算机局域网连 接方式,网络节点z间可实现点对点通讯,将各工作站及间隔单元连接,实现资源共享。 通信介质采用屏蔽双绞线。通信网络必须安全、可靠,传输速度必须满足计算机监控系 统的要求(需提出书面计算结果及说明),能自动监测网络自身和各个环节的工作状态, 自动选择、协调各个节点的t:作。网络节点数量不宜超过32个,超过时宜设子网。3.3硬件设备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駛件设备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站控层设备:主机/操作员工作站、远动

18、工作站及和关设备等;2)网络设备:交换机、接口设备和网络连接线、缆等;3)间隔层设备:1/0测控单元及相关设备等。3.4软件系统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软件由系统软件、支持软件和应用软件组成。3. 5 系统功能3. 5.1数据采集和处理3. 5. 1.1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应能实现数据采集和处理功能,其范围包括模拟量、 开关量、电能量以及来自其它智能装置的数据。3.5. 1.2模拟量的采集包括电流、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频率以及 温度等信号,并应能实现实时采集、越限报警和追忆记录功能。采样方式为交流采样, 精度0. 2级。对不能实现交流采集的非电量可采用直流采集方式。3. 5. 1

19、.3开关量的采集包括断路器、隔离开关以及接地刀闸的位置信号、继电保护装 置和安全自动装置动作及报警信号、运行监视信号、主变压器有载调压分接头位置信号 等,并应能实现实吋采集、设备异常报警和事件顺序记录、追忆记录、操作记录功能。每一间隔的测控单元只能用于木间隔,不能与其它间隔混用。开关量点应为无源接点,并注意电平的匹配。电能量数据的采集应包括有功电能量和无功电能量数据,并能实现带时标连续采集 和分时累加等功能。对有载调压变圧器分接头位置信号等量,可采用bcd码的采集方式或通过通信方式 接入计算机监控系统。3. 5. 1.4对实时数据的采集按电气设备间隔单元划分,对采集的输入量进行数据滤波 有效性

20、检查、工程值转换、故障判断、信号接点消抖处理。3. 5. 1.5智能设备(如微机保护,直流系统、电度表、消防报警、微机五防、图像监 控等)的信号输入采用数据通信方式。3.5.2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3. 5. 2. 1计算机监控系统应建立如下数据库1)实时数据库:装入计算机监控系统采集的实时数据,其数值应根据运行工况的 实时变化而不断更新,记录被监控设备的当前状态。实时数据库的刷新周期及数据精度 应满足工程要求。2)历史数据库:对于需耍长期保存的重要数据将选定周期存放在数据库屮。历史 数据应能在线存储12个月,所有历史数据应能转存至光盘作长期存档。3. 5. 2. 2数据库管理数据库内容为系统所采

21、集的实时数据;变电站主要电气设备的参数;作为历史资料 长期保存的数据;经程序处理和修改的数据。数据丿牟管理功能1)快速访问常驻内存数据和硬盘数据,在并发操作下能满足实时功能要求;2)允许不同程序对数据库内的同一数据集进行并发访问,保证在并发方式卜数据 库的完整性和一致性。3)具有良好的可扩性和适应性,满足数据规模的不断扩充及应用程序的修改。4)在线生成、修改数据丿车,对任一数据库屮的数据进行修改时,数据库管理系统 应对所有工作站上的相关数据同时进行修改,保证数据的一致性。5)可以用同一数据库定义,生成多种数据集,如培训、研究、计算用。6)可方便地交互式查询和调用,其响应时间应满足工程耍求。7)

22、应有实时镜象功能。3.5.3控制与操作3.5.3. 1控制范围:全站断路器和电动隔离开关(地刀)及主变有载调压开关。3. 5. 3. 2控制方式:就地手动控制、站控层计算机控制和远方遥控。遥控输出中间继电器:5a, 220vac,感性负载50w执行过程:选择、校验、输出输出类型:9*17降/停,跳/合。3. 5. 3. 3操作:为使整个监控系统能安全可靠地运行,监控系统须具有相应的安全、 保护措施。1)设置操作权限;依据操作员权限的大小,规定操作员对系统及各种业务活动的 范围。2)操作的唯一性;在同一时间只允许一种控制操作方式有效,如确定一操作方式, 那就必须闭锁其它操作方式。3)对运行人员的

23、任何操作,计算机都将做命令合法性检查和闭锁条件检查。4)操作应按选点、校验、执行的步骤进行。5)一个任务在对多个设备进行操作时,计算机监控系统在保证操作规程的安全性, 可靠性的前提下,可按规定程序进行顺序控制操作。3. 5.3.4防误闭锁应能实现对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防谋闭锁,对不满足闭锁条件的控制操作,应在屏 幕上显示拒绝执行的原因。在特殊悄况卜应能实现一定权限的解除闭锁功能。防误闭锁 逻辑判断应在站控层和间隔层分别进行。3. 5. 3. 5具有合闸同期检测功能;同期检测功能应在间隔层的测控单元完成,同期成 功、失败均应有信息给出,同期功能应能满足不同控制方式下的合闸操作。3. 5. 3. 6

24、 电压无功自动调节(vqc)根据变屯站的运行方式和运行工况,按照上级调度部门确定的电压曲线和无功补偿 原则,自动投切无功补偿设备及调节变压器分接头。设“自动/手动”选择开关,选择 操作方式。调节控制的正常或异常操作均应有操作报告。自动调节方式为:闭环调节(主变分接头、电容器、联合调节);半闭环调节(不 调主变分接头,调电容器);开环调节(不作自动调节,只作调节指导)。当接收到外部 闭锁信号时应立即闭锁控制输出;若该部分硬件或软件出现故障时亦应立即闭锁控制输 出,并报警,转入“手动”调节。3. 5.3.7具有主变联调功能当一台主变抽头位置发生变化时,监控系统应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对与其并列运行的 其

25、它主变抽头位置进行调节。3. 5.3.8应具有小电流接地选线功能。3. 5.4 同步对时3.5.4. 1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配置卫星时钟设备,以接收gps的标准授时信号,对 站控层各工作站及间隔层各单元等有关设备的时钟进行校正。3. 5. 4. 2授时方式应灵活方便,采用硬对时、软对时或软硬对时组合方式。可采用串 行通信方式,站控主机每隔一定时间接收一次平星时间以修正本系统时间,当时间精度 耍求较高时,可采用串行通信和秒脉冲输出加硬件授时,在卫星时钟故障情况下,应由 调度主站的时钟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行。3. 5. 4. 3同步对时设备应统一配置一套一卫星时钟,采用一钟多个授时口的方式以满足 计算

26、机系统或智能设备的对时要求。3. 5. 5监视和报警3.5.5. 1 监视能通过显示器对主要电气设备运行参数和设备状态进行监视,任何显示器实时画血 均应能在2秒内完全显示出来,具它画面能在3秒内完全显示出来,所有被显示的数据 其刷新速度为1秒,画面调用采用键盘、鼠标或跟踪球。对显示的画面应具有电网拓扑识别功能,即带电设备颜色标识。所有静态和动态画 面应存储在画面数据库内,用户可方便和直观地完成实时画面的在线编辑、修改、定义、 生成、删除、调用和实时数据库连接等功能,并能与其他丄作站共享修改或生成后的画 面。画面应采用符合window标准的窗口管理系统,窗口颜色、大小、生成、撤除、移 动、缩放及

27、选择等可由操作人员设置和修改。图形管理系统应具有汉字生成和输入功能,支持矢量汉字字库。应具有动态棒型图、 动态曲线、历史曲线制作功能。屏幕显示、打卬制表、图形画面中的画面名称、设备名 称、告警提示信息等均应汉字化。对各种表格应具有显示,生成、编辑等功能。在表格中可定义实时数据、计算数据、 模拟显示并打印输出。应显示的主要画面至少如下:1)电气主接线图,包括显示设备实时运行状态(包括变压器分接头位置等)、各主 要电气量(屯流、屯压、频率、有功、无功、变压器绕组温度及油温等)等的实时值, 并能指明潮流方向,可通过移屏、分幅显示方式显示全部和局部接线图及可按不同的详 细程度多层显示。2)电力网络潮流

28、图。3)二次保护配置图,反映各套保护投切情况、整定值和压板位置等。4)直流系统图。5)所用电系统状态图。6)趋势曲线图:对指定测量值,按特定的周期采集数据,并予以保留,保留范圉30犬,并可按运行人员选择的显示间隔和区间显示趋势曲线,同时,画血上还应给出测 屋值允许变化的最大、最小范围。每幅图可按运行人员的要求显示某四个测量值的当前 趋势曲线。7)棒状图。8)计算机监控系统运行工况图:用图形方式及颜色变化显示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 备配置,工作状态。9)各种统计及功能报表,包括电量表、各种限值表、运行计划表、操作记录表、 系统配置表、系统运行状况统计表、历史记录表和运行参数表等10)定时报表、日报表

29、、月报表11)各种保护信息及报表12)控制操作过程记录及报表13)事故追忆记录报告或曲线14)事故顺序记录报表15)操作指导及操作票、典型事故处理程序3. 5. 5. 2 报警当所采集的模拟量发生越限,数字量变位及计算机系统口诊断故障时应进行报警处 理。事故状态方式时,公用事故报警立即发出音响报警,主机/操作员工作站的显示器 画面上应有和应的颜色改变并闪烁,同时推出红色的报警条文。报警方式应分为两种:一种为事故报警,一种为预告报警,前者为非操作引起的断 路器跳闸和保护装置动作信号,后者为一般性设备变位,状态异常信号,模拟量越限,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事件异常等。事故报警和预告报警应采用不同颜色,不

30、同咅响给以区别。对重要模拟量越限或发 生断路器跳闸等事故时,应自动推出相关事故报警画而和提示信息,并自动启动事件记 录打卬机。事故报警通过手动或自动方式确认,每次确认一次报警,自动确认时间可调。报警 确认后,声咅、闪光停止,但报警信息仍保存,对第一次事故报警发生阶段,若发生第 二次报警,应同样处理,不应覆盖第一次。3.5.6统计及计算3.5.6. 1应能按运行要求,对电流、屯压、频率、功率及温度等量进行统计分析。3. 5. 6. 2能对电能星分时段和方向累计。当设有关口表时,电能量数据应以关口表采 集数据为准。3. 5. 6. 3能对变压器的负荷率、损耗及经济运行进行分析。3. 5. 6. 4

31、能对母线电压不平衡及合格率进行统计。3. 5. 6. 5能对监控范围内的断路器正常操作及事故跳闸次数,分接头调节档次及次数, 设备的投退、通道异常、主要设备的运行小时数及各种操作进行自动记录和统计。3.5.7制表打卬3. 5. 7. 1能根据运行人员要求定时打印值报表,报表时间段可由运行人员自行设定。3. 5. 7. 2能召唤打印月内任意一犬的值报表、h报表和年内任意一月的月报表。3. 5. 7. 3事故时能自动打印预告信号报警记录、测量值越限记录、开关量变位记录、 事件顺序记录、事故指导提示和事故追忆记录,并能实现显示器画面硬拷贝。3. 5. 7. 4可组织运行h志和各类生产报表、事件报表及

32、操作报表的打印。3.5.8人机界面3. 5. 8. 1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应能通过各工作站为运行人员提供灵活方便的人机联 系手段,实现整个系统的监测和控制。3. 5. 8. 2能根据运行要求对各种子参数、日志和时钟进行设置,并宜按一定权限对继 电保护整定值、模拟量限值及开关量状态进行修改及投退。3. 5. 8. 3能根据运行要求对测点、1/0模件、打印机等监控设备、各种工作方式和功能 进行投退选择,能对继电保护信号进行远方复归和具有权限等级的继电保护装置的进行 投退。3.5.9应用管理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宜实现如下各种管理功能:3.5.9. 1运行操作指导:编制设备运行技术统计表,并推出事故指

33、导画面。3. 5. 9. 2事故分析及指导:对突发事件所产生的大量报警信号进行分类检索和相关分 析,对典型事故宜推出事故指导画而。3. 5. 9. 3在线设备分析:对主要一次设备、二次设备的运行记录和历史记录数据进行 分析,提出设备安全运行报告和检修计划。3. 5. 9. 4维护功能:应能根据工程和运行要求,实现对屏幕画面、打印制表和数据库 的修改、扩充等维护功能。3.5.10在线口诊断与冗余管理3.5.10.1变屯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应具备完善的在线自诊断能力,及时发现各网络、设 备或装置的故障,向系统报警并提供就地故障指示。3.5.10.2系统应具有口恢复功能,当系统出现程序锁死或失控时应能在

34、保留历史数据 的前提下热起动,使系统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3. 5.10. 3当互为冗余热备用的系统主机或前置机出现硬件或软件故障时,应进行主备 机的自动无扰动切换并报警。3. 5. 10. 4应具有远方诊断维护功能。3. 6系统总体技术要求3.6.1系统硬件及软件应遵循开放的原则。其产品应是经过现场考验、成熟、先进和 可靠的。硬件应是以微机处理器为基础的功能分布型工业产品设备,其主容量应满足整 个系统功能耍求和性能指标耍求,除留有远期扩建的容量外,还应留有适当的使用裕度。 软件应符合国标和国际标准,其系统的功能可靠性、兼容性及界面友善性等指标应满足 系统本期及远景规划要求。3.6.2系统的软、

35、硬件应是标准化、通用化、模块化和调用或插入式结构,且所有元 件都应口成一个整体,并带有口诊断显示。3.6.3系统软、硬件应具有扩充能力,支持系统结构的扩展和功能的升级,当一次系 统改变或计算机监控系统扩充时,不必修改程序和重新组装软件,软件述应当支持用户 开发新功能,开发后的软件应能在线装入系统。所有的算法和系统整定参数应驻存在各 处理器模件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内,执行时不需要重新装载。3.6.4系统接口应采用国标和国家标准,支持与其它计算机网络及不同微机设备的厂 家互联。系统应符合贵州电网的实际情况,具有良好的兼容性。3.6.5系统的软、硬件应便于维护,部件应具有自检和联机诊断校对能力。系统应提

36、 供完善的检测维护手段,包括在线和离线,以便准确、快速地进行故障定位。软件应有备份,便于安装起动。应用程序应易于扩充,数据库应为用户程序留有接 u,便于用户自行编制的程序加入系统中运行。3.6.6系统的软、硬件设备应具有良好的容错能力,当各软、硬件功能与数据采集处 理系统的通信出错,以及当运行人员或工程师在操作屮发生一般性错误时均不引起系统 任何功能丧失或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对意外引起的故障,系统应具有恢复能力,当计 算机系统故障消失后,能恢复到故障前状态。3.6.7由于设备是在变电站内运行,因此系统应具有良好的电磁兼容特性,在任何情 况下均不应发生拒动、误动、扰动,影响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正常运

37、行。3.7硬件技术要求3.7.1硬件设备应满足整个系统的功能要求及性能指标要求,应选用性能优良、符合 工业标准的产品。3.7.2站控层设备包括:主机/操作员工作站、gps对时设备、打印机、咅响报警装置、 网络接口装置、交换机、路由器、调制解调器(modem)、网关、及通信电缆等。计算机 须品牌可选用hp、ibm和dello1)主机/操作员工作站主机/操作员工作站采用一台主机/操作员工作站工作方式。其功能包括:为站控层 数据收集、处理、存储及发送的中心,管理和显示有关的运行信息,供运行人员对变电 站的运行情况进行监视和控制,间隔层设备工作方式的选择,实现各种工况下的操作闭 锁逻辑等。每台主机/操

38、作员工作站至少应包括:1台工作站,1台显示器,1个键盘,1个鼠 标,2个网络接口。1台dvd可读写光驱,1个软驱,2个串口,1个并口、2个usb 口等。主要技术性能:处理器字长232位主频:m3. 0ghz内存:m1g硬盘:n80gb采用19”液晶彩色显示器,x射线满足国际安全标准。2)远动工作站远动工作站应满足直采直送的要求,其功能为将i/o测控单元上传的信息归类集中 和处理,根据调度中心的要求,经软件组态后按各自的需求传送信息,并能同时与两个 调度端ems/scada通信,支持各级调度端的一主一备通信通道,实现遥信、遥测、遥控、 遥调及规约转换功能。具备在线诊断,远方诊断和调试及组态功能,

39、并提供远方诊断和 远方组态的专用软件和硬件。远动工作站采用两台互为热备用工作方式。每台远动工作站至少包括:1台工作站,2个网络接口,2个串口,1个并口、2个 usb 口,4个远动通信防雷保护器等。modem 2只。2个电力数据网接口。主要技术性能:处理器字长$32位主频:23.0ghz内存:21g硬盘:m80gb组柜安装。技术要求:a)应具备为调度屮心提供soe数据的功能,soe屮的事件时标应是i/o单元采集到 该数据时的时间。b)远动工作站应具备与调度中心和当地gps对时的功能。c)远动信息的海明码距离应24。d)釆用模块化结构,将来维护和扩展时不会影响原有的硬件及更改原有的epr0mo 装

40、置内所有的模块应装设发光二极管(led)显示器。以指示其状态及功能。3)卫星时钟校对设备全站设置一套gps对时设备,其同步脉冲输出接口及数字接口数量应满足系统配置 要求,i/o单元的对时精度应满足事件顺序记录分辩率w2ms的要求。gps天线馈线长度 不少-t 40m,带天线支架,负责安装,安装位置待现场定。gps时钟接收装置的技术要求:可跟踪卫星8颗,开机卫星捕捉时间天线 射频灵敏度为-170bb,馈线1.56ghz、0. 4db/m, rs-232cm6个,对时误差vims。4)打印机激光打印机:1台,a4幅面(或a3幅面,见具体工程),分辩率$600bpi2. 7.3间隔层测控单元1)i/

41、o测控单元应是模块化、标准化的,易维护和更换且允许带电插拔的。任何一 个模块故障,应不影响其它模块的正常工作。2)i/o测控单元设备应能在静电、高频、强磁场干扰的环境中正常工作而不降低精 度和处理能力,抗干扰能力满足本规范书要求。3)开关量输入信号的滤波时间常数应保证在接点抖动(反跳或振动)以及存在外 部干扰情况下不误发信号。4)测控单元应具有断路器合闸同期检测功能和“捕捉”同期功能,对本间隔的断 路器,隔离刀闸等设备具有防误闭锁功能,同时应具有ct、pt二次回路断线检测功能。5)在系统电源消失时,至执行机构的输出信号应控制执行机构保持失电前的位置, 强电输岀信号通过供方提供的屮间继电器驱动,

42、其输出接点应满足受控回路跳合闸线圈 电流容虽。6)i/o测控单元按变电站间隔并考虑电气接线特点和一次设备布置进行配置。7)i/o测控单元应选用强电i/o模块,提高抗干扰能力。8)测控装置容量:公用测控单元的模拟量为16个(8i8u),开入量为40个,开岀量为8个,直流量4 个。母线测控装置模拟量为16个(16u)主变间隔测控单元的模拟量为16个(8i8u),开入量为40个,开出量为8个。35kv线路及分段间隔测控单元的模拟量为7个(3i4u),开入屋为15个,开出量为 2个。(35kv采用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10kv线路及分段间隔测控单元的模拟量7个(314u),开入量为8个,开出量为2 个。

43、(10kv采用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10kv电容器间隔测控单元的模拟量8个(4t4u),开入量为8个,开岀量为2个。(10rv采用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公用智能通信接口装置至少能提供外接8个其他厂家智能设备,网络交换机端口数 应满足组网规模。需配置站用母线电压遥测380v/100v转换装置。3.8软件技术要求3.&1供方应提供一套完整的满足本规范书耍求的软件系统包,包括系统软件、支持 软件和应用软件。所涉及软件均应为正版软件,并移交需方。3. 8. 2操作系统软件提供最新版的完整的操作系统,包括编译系统、诊断系统和各种软件维护、开发工 具等。工能具有:x良好的实时性和多任务性。x能防止数据

44、文件丢失或破坏。x能适应硬件的实时数据库变化的系统生成方法。x能支持用户开发的程序实时系统运行,实现具开发的功能。x具有强有力的任务分配手段和中断处理能力,按紧急程度和处理时间响应软硬 件发出的各类屮断请求。x实现主存储器的动态管理,存储器保护和存储器检错、纠错,能防止数据文件 丢失或破坏。与实时功能有关的软件驻留主存储器,减少主存储器与辅助存储器之间的 信息交换,增加响应能力。x支持虚拟存储能力。x完整的门诊断程序,查找故障的系统自诊断功能应能诊断至模件级故障。报警 功能应使运行人员能方便的辨别和解决各种问题。x能有效地管理各种外部设备。x具有文件管理功能。x具有处理荷重不正常条件的能力,如

45、交流失电、溢出、优先通讯破坏等,并具 有恢复功能。x操作系统应具有开放性,采用髙级编程语言。应提供所采用的编译系统及实时 数据库,历史数据库,画现管理程序,进程管理程序等的接口,便于用户根据生产的需 要开发若干使用功能加入运行而不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3. & 3支持软件支持软件包括数据库及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文处理系统。述应提供用于系统诊断、 管理、维护、扩充及远方登录服务的软件工具。数据库应满足如下功能:1)数据库的规模应能满足实现所有功能所需的全部数据,并适合所需的各种数据 类型,数据库的各种性能指标应能满足系统功能和性能指标的耍求。2)数据库应有良好的实时性、可靠性、可扩充性和

46、适应性,便于数据规模的不断 扩充和数据间形成的结构不断更新,适应新应用程序不断加入和旧应用程序的修改。数 据库管理程序和调用方式应全部提供给需方。x实时性:在访问数据库、在线生成、在线修改数据库和并发操作时,都应满足 实时性的要求,不影响实时系统进行。x灵活性:应提供多种访问数据库的方式,其中至少有一种直接、间接的访问方 式。x可维护性:应提供数据库维护工具,以便用户总线监视和修改数据库内的各种 数据。x可恢复性:数据库在监控系统事故消失后,能迅速恢复到事故前的状态。x并发操作:数据库屮的数据应是共享的,可以对数据库进行并发操作,多个用 户同时访问数据时,不彩响数据库中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x

47、可以用同一数据库定义,生成多种数据集,如培训用、研究用、计算用等。x提供安全的计算系统数据库牛成功能,其生成方式应简便。数据库的结构应充 分考虑分布式控制的特点,各个就地控制单元应具有独立执行木地控制所需的各种数 据,以便在站级控制层停运时,本地控制不受影响。x数据库系统应具有恢复机制,在计算机系统故障和课操作时,保护数据库数据, 提供告警信息并自动恢复。3)人机接口软件所有应用画面均应汉字化,用户可在i田i面上定义数据库和各种数据集的的动态数据 和齐种动态、矢量汉字,并提供下列四种字符、汉字表格和图形生成程序、背景画面及 静态数据应存放在各工作站中,各工作站可独立完成画面的在线编辑、修改及调

48、用。在 任一工作站上对画面的生成和修改应能传送给其它工作站。x特殊字符和图符生成程序此程序用于生成变电站监控所需的字符(如断路器、隔离开关)和图符(如变压 器等)。字符状态应是动态的、与变屯站实际相符,字符色彩应由用户任意选择。x汉字库和汉字生成系统在支持软件应提供国标二级汉字库,并且包扌舌0-9区码图形字符,应支持相应的 用于屏幕显示用的字模和打印用的字模。x画面生成和修改程序此程序应提供作图工具,能在线地、方便直观地在屏幕上生成和修改画面,并'直 接在画面上定义动态点(包括汉字动态)在任何一个工作站画面的生成修改,可送往其 它各个工作站。 打印报表的生成和修改能在线地、方便直观地在

49、屏幕上生成和修改打卬报表,并直接定义动态点和动态 汉字,报表宽度应可为打印机的最大宽度。3.8.4应用软件应用软件满足系统功能要求,具有良好的实时响应速度、可扩充性和灵活性,对各 种功能采用模块式连接。当某一种功能运行不正常时,不应影响其他功能的运行。 应用软件应面向用户,便于操作使用。远动工作站应配置远传数据库和各级调度网络通信规约库。3.8.5网络管理软件网络系统应采用成熟可靠的软件,用于管理各个工作站和就地控制单元相互之间的 数据通信,保证数据的有效传送、不丢失,并能自动检测网络总线和各个接点的工作状 态,自动选择、协调各接点的工作和网络通信。网络协议采用标准的网络接口,通讯协 议应包括

50、循环兀余校正、奇偶验码等,以检测通讯误差并采用相应的保护措施,确保系 统通讯的高度可靠性。连接到数据通讯网络上和任一系统或设备发生故障,不应导致通讯系统瘫痪或彩响 其它联网系统和设备的工作。3.8.6网络安全为确保监控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防止网络恶意入侵利通过数据网对装置进行控制 操作,网络必须具有以下安全措施。正确地分配系统的管理权限,把共享资源的安全性划分不同的责任等级并具有相应 的保障措施。具有鉴别与签名抬施,对对等实体进行鉴别,防止假冒,防止否认和防止抵赖。 建立完善的接入控制体制,确保网络资源和服务不被非法用户访问或破坏。设置防火墙,强化整个网络系统安全,有效而详细地记录用户进/岀网

51、络进行活动 的情况,增强内部网络的保密性。对数据加密,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会因主观因素造成数据被载移、解读、 变义和破坏。3.8.7通信接口及协议3.8.7. 1 所提供的 iec-870-5-10r iec-870-5-102、iec-870-5-103、iec-870-5-104 通讯规约必须通过国家电力公司检测中心测试,并提供相应通过报告。3. 8. 7. 2微机保护的接口和协议。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应设有与微机保护装置的通信接口,接受微机保护装置的 报警和动作信号,并有向微机保护装置发送信息、对保护装置的动作行为及整定值进行 查询等功能。各类微机保护装置采用通信接口(2个以太网

52、口,1个485 口)与间隔层网络或站 控层网络连接,以实现数字通信。当微机保护装置分散布置,且其软硬件配置方式与间隔层控制采用一体化设备时, 微机保护装置可与间隔层网络直接连接。通信接口应支持相应的微机保护装置通信协议,使用iec870-5-103o3. 8. 7. 3远动信息的传送可通过远动接口设备实现,并应满足调度端有关传输方式、 通信规约及接口的耍求。3. 8. 7. 4与具它智能装置的接口方式1)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应设置串行通信接口与直流系统监控装置连接。2)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应设置串行通信口与站内电能量采集装置连接。3)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应设置吊行通信口与图像监视系统连接。4)

53、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应设置吊行通信口或网络与微机五防系统连接。5)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应设置串行通信口与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连接。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与微机五防系统应能相互校验执行站内的五防操作;变电站 计算机监控系统与微机五防系统应能在其中z系统故障的情况下,独立执行站内的五 防操作。计算机监控系统与其它智能设备的通信规约要尽可能用部颁及iec标准。计算机监 控系统供方应协调与完成各种通信协议的转换,使计算机监控系统获得所需数据。3.9主要技术指标计算机监控系统应具有的最低性能指标:1) 模拟量测屋综合误差w0. 5%2)电网频率测量误差wo. 01hz3)事件顺序记录分辨率(soe) w2i

54、】is4)遥测信息响应时间(从i/o输入端至远动通信装置出口)w3s5)遥信变化响应时间(从i/o输入端至远动通信装置出口)w2s6)遥控命令响应时间(从调度主站至i/o输出端) w3s7)就地控制命令从生成到输出的时间 wls8)画面实时数据更新周期模拟量w3s9)画面实时数据更新周期开关量w2s10)控制操作正确率 =100%遥控动作成功率 $99. 99%11)事故时遥信年正确动作率 299%12)系统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mtbf) n20000h(其中i/o单元模件mtbf250000h)13)间隔级测控单元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 $40000h14)各工作站的cpu平均负荷率:正常时(任

55、意30min内)w30%电力系统故障(10s内) £50%15)模数转换分辨率 212位16)gps对时精度wlms17)非屯气量变送器输出4-20皿18)历史曲线采样间隔:l-30rnin,可调历史曲线口报,月报储存时间21年19)事故追忆事故前:5帧 事故后:10帧4. 保护装置技术要求4. 1保护装置总的技术要求保护装置应采用快速动作,可靠、功率消耗小,性能完善的数字式保护装置。 4.1.1装置温度特性环境温度在一5+ 40°c时,装置应能满足规范书所规定的精度;环境温度在一10 + 45°c时,装置应能正常工作。4.1.2保护装置应为微机型或数字式,保护装

56、置与用户设备连接的控制和信号输出应采 用机电式无源接点。应能在装置面板上方便地进行参数设立但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当直流电源失去 时,设定值不应丢失。所提供的设备包括应能与变电站内故障信息处理系统/监控系统 连接,卖方应提供开放式或通用的规约文木,以便站内白动化系统对保护装置动作行为 及整定值进行查询。4. 1.3在雷击过电压、一次回路操作、开关场故障及其它强干扰作用下,在二次回路操 作干扰下,装置包括测量元件,均不应误动和拒动。但在保护区内故障时,应正确动作。 保护装置的快速瞬变干扰试验、高频干扰试验、辐射电磁场干扰试验、冲击电压试验和 绝缘试验等试验应符合国家标准。4. 1.4保护装置应能适用于p型电流互感器。在ta饱和时,区内故障不应导致保护拒动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