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知识点针对训练题_第1页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知识点针对训练题_第2页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知识点针对训练题_第3页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知识点针对训练题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知识点针对训练题班级:_ 姓名:_1. 阅读理解。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  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跨  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  辟)(历  雳),震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

2、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1把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用“”标出来。2用“_”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把_比作_,说明了_。3老虎进攻的招式是_、_、_,武松应对的方式是_、_、_。4武松在面对老虎的进攻时,连续三“闪”避其锋芒,从这个“闪”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_5武松不直接正面同老虎进行搏斗的原因是(   )A.老虎太凶猛了。   B.武松害怕了。C.武松是在避其锋芒,耗尽老虎的力气,挫伤老虎的锐气,再寻找时机打虎。6从文中可以看出武

3、松是个怎样的人?_2. 读故事,完成练习。魏文侯与虞人(虞人:管理山泽打猎的小官)期(约定时间)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3. 课外类文阅读。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注释)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1“故”字在词典中的解释有:故意,有意;缘故,原因;原来的,从前的,旧的。“温故而知新”中的“故”应选第_种意思。2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温故而知新。_

4、(2)学而不思则罔。_3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A.三个人一起走路,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B.多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在。C.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多向他人虚心学习。4. 文言文阅读。读书飞禽走兽,飢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其异者,能为人言。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人不读书,则与禽兽何异?选自古岩斋丛稿(注释)飞禽走兽:代指所有动物。营:建造。1人和“飞禽走兽”最大的区别在于_。2人要读书。而且要“有三到,谓_、_、_”。5. 文言文阅读。月攘一鸡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

5、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1)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_ (2)或告知曰_(3)然后已_ (4)请损之_2用现代文翻译下面的句子。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_3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说说你的看法。_6. 阅读短文。_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注释)长:生长。揠:向上拔。其人:他家里的人。往:去,到。耘苗:给苗锄草。益:好处

6、。1借助注释,理解短文,猜猜这个寓言故事的名字,并写在文前的横线上。2下列对文言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宋国有个人,担心他的禾苗不长高,就一棵棵地把禾苗向上拔)B.非徒无益。(不是说没有好处)C.芒芒然归。(很迷茫地回家)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   )A.庄稼人对禾苗要多加照管,不能做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懒汉。B.要想做好事情,就要想办法加快速度,提高效率。C.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按照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不能急于求成。7. 阅读,完成练习。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7、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1)使弈秋诲二人弈(_)   (2)通国之善弈者也(_)(3)虽与之俱学(_)   (4)惟弈秋之为听(_)2分别用“   ”和“”画出两个学下棋的人的不同表现。3课文通过记叙_的事,告诉我们_的道理。8. 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1这则寓言名叫_,选自_作者是_时期_家_。2解

8、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_(2)物莫能陷也_(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_(4)其人弗能应也_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1)誉之曰。译文:_(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译文:_4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A.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盲目夸大,否则会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B.不要自己夸耀自己。C.同伙间不要相互争吵或冲突。D.同学之间要互相团结,不要发生矛盾。9. 古文阅读。人生小幼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

9、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注释)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篇,题目为编者自拟。专利:专注集中。已:同“以”。表示时间、方位等界限。灵光殿赋:即东汉辞赋家王延寿创作的一篇赋。坎壈:困顿,不得志。1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合适的解释。(1)固须早教,勿失机也(_)A坚固的 B一定C坚决地  D同“故”,因此(2)十年一理,犹不遗忘(_)A温习,复习  B道理,义理C治理,管理  D理睬,理会2说说下列解释对应文中的哪个句子。但是,人难免会有困顿的时候,即使在青少年时失去了求学的机会,也应该在晚年时抓紧时间学习,不可以自暴自弃。_3七岁

10、时学习和二十岁以后学习,会有什么不同?请用原文作答。作者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是为了说明什么?(1)七岁时:_(2)二十岁以后:_(3)说明:_4下面对作者观点概括最准确、最全面的一项是()A.要在年轻时抓紧一切时间学习。B.少年时是学习的最佳时机。C.如果年少时学习被耽误了,到年老时也无法补救了。D.学习的正确态度是:年少勿失良机,年老不可放弃。10. 阅读理解。徐孺子赏月(一)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尝:曾经。戏:玩耍。邪:文言疑问词,有时也作“耶”。瞳子:瞳仁。(二)徐家有个小孩,年方九岁,有一次在月亮地里玩

11、耍,有人对他说:“若是月亮中什么都没有,它是不是应该更加明亮呢?”这个姓徐的孩子说:“不对。比方说人眼中都有瞳仁,没有瞳仁就看不见光明了。”鉴赏感悟:本文描写了徐孺子的机智风趣,把一个问题巧妙地回答到极致:他把人的眼睛和月亮做了比较,他不是正面回答提问者的问题,而是借助了某样东西来告诉提问者他的回答。文章语言简练,叙事清楚,把徐孺子的特点描写的淋漓尽致。1文段(一)是文言文,对照文段(二)读懂它的意思。2根据文言文注释,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尝: 戏:  邪: 瞳子:  3与文段(一)中“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意思相同的是哪一句,在文

12、段(二)中用“   ”画出。4理解加点词的意思。“人语之曰”,“之”指的是_。“无此必不明”,“此”指的是_。5你认为徐孺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他与杨氏之子,哪些特点值得我们大家称赞?_11. 阅读文章,完成练习。钟氏之子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有汗?”毓对曰:“A。”复问会曰:“卿何以不汗?”对曰:“B。”1将“战战栗栗,汗不敢出”“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填入文中A、B两处。A_     B_2解释下列加点词。(1)钟毓、钟会少有令誉_(2)卿何以不汗_3翻

13、译下列句子。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_4阅读上文,试用自己的话说说主人公的聪明主要体现在哪里。_5通过这篇文章,简单分析两个孩子的特点。_12. 文言文阅读。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注遽:急忙,立刻。契:用刀刻(记号)。惑:愚蠢,糊涂。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涉江者_(2)其剑自舟中坠于水_(3)求剑若此_2与“刻舟求剑”意思相近的词是()A.看风使舵 B.见机行事 C.随机应变 D.墨守成规3

14、楚人采用什么办法寻找失落的宝剑?_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A.做事要切合实际情况。B.不要存有侥幸心理,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C.做任何事都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取对策,不能因循守旧、不知变通。13. 文言文阅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   ),号日“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注释)广:李广,西汉时期的名将。 居:镇守。匈奴:古代的一个游牧民族。 号:称。 岁:年。(阅读链接)公元前129年,李广以卫尉身份做将军,率军出雁门关抗击匈奴。匈奴军队庞大,把李广的军队打败后,李广也终因寡不敌众而受伤被俘。押解途中,他飞身夺得

15、身边一个匈奴少年所骑的马匹,抢走少年的弓,射杀追骑无数,终于回到了汉营。1如果要在文中的括号内填入一个词语,以下最合适的是: 。(填序号)A.大惊失色 B.兴高采烈 C.不慌不忙 D.气极败坏2请写出画横线的句子的大意:_。3根据阅读链接,匈奴之所以“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是因为_。14.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春秋&#

16、183;察今注释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其-他的,代词。坠-掉,落。于-在,到。遽-立刻,急忙,马上。契-用刀刻。是-指示代词,这儿。吾-我的。之-结构助词,不译。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其-他,代词。者-的地方。求-找。之-剑,代词。矣-了。而-但是。若-像。此-这样。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1解释加点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自(_)是吾剑之所从坠 是(_)2翻译句子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_3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修辞,请变成陈述句_4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_5这寓言叫什么?它说明了什么道理?_15. 课外文言文阅读。性缓一人性缓,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为火所烧,乃曰:“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言又恐伤君。然而言是耶?不言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