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评价检测(四)_第1页
单元评价检测(四)_第2页
单元评价检测(四)_第3页
单元评价检测(四)_第4页
单元评价检测(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单元评价检测(四)(90分钟100分)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瑰丽(u)谛听(dì)静谧(mì)参差(c)B.风靡(m)坻屿(chí)藻荇(xìn)幽邃(suì)C.山岚(lán)竹篾(miè)红桧(huì)俶尔(sh)D.蕨菜(jué)雄踞(jù)翕忽(x)幢顶(chuán)【解析】选C。“桧

2、”应读uì,“俶”应读chù。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A.青山绿水鳞次栉比庞然大物莽莽林海B.葱郁如染随机应变迎刃而解见异思迁C.人迹罕至引人入胜别具一格穿流不息D.接风洗尘拈轻怕重欣欣向荣恍如隔世【解析】选C。“穿”应为“川”。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病菌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对身体的危害却非常严重。B.虽然敌人来势凶猛,简直锐不可当,但我军顽强战斗,终于击溃了敌人的疯狂进攻。C.从2016考研现场得知,今年新闻学成为名副其实的热门专业。D.2016年涌现出了许多德高望重的青年歌手。【解析】选C。A项,“微不足道”是“非常渺小

3、,不值得一提”的意思,应改为“微乎其微”。“病菌”虽然“微”,但并不是“微不足道”,因为“它对身体的危害却非常严重”。B项,“锐不可当”是褒义词,用在敌人身上不恰当。D项,“德高望重”意思是“品德高尚,名望很大”。多用于老年人,句中是“青年歌手”,不恰当。4.(2015·盐城中考)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能提升市民的精神生活品味,并完善城市基础设施。B.近来各地事故多发,有关部门通知要求必须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C.徐盐高铁建成通车后,将会使我市到徐州的运行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倍。D.目前,江苏省首批“信得过”旅游景区名单揭晓,盐城地区7家榜上

4、有名。【解析】选D。A项,语序不当,应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能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并提升市民的精神生活品味”;B项,成分残缺,应在“生命财产”后加“安全”;C项,前后矛盾,应将“一倍”改为“一半”或“二分之一”。5.根据要求默写。(3分)(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_。(2)_,自缘身在最高层。(3)诗以言志,杜甫在望岳中的“_,_”就表达了诗人勇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壮志。(4)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莺燕报春的句子是:_,_。答案:(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不畏浮云遮望眼(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6.名著导读。(3分)世界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被视为生活教

5、科书、人生路标和精神补品。该书的作者是_。作品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_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表现了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小说的主人公对_的问题做出了响亮的回答。答案:奥斯特洛夫斯基(答“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也可)保尔·柯察金(答“保尔”也可)人应该怎样度过一生(或: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7.班级举行“我看网络语言”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6分)(1)【分析数据】下面是某同学针对“网络语言有何优势”这一问题的调查中所取得的数据,请用一句话写出你的结论。(2分)幽默方便生动有趣其他20%20%45%15%结论:  答案:大部分人认为网络语言的最大优势是

6、生动有趣,其次是幽默和方便。(2)【陈述看法】阅读下面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网络语言的看法。(4分)网络语言起初主要是网友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效率及张扬个性而采取的一种快捷的自我表达方式,因为特点鲜明、生动传神、意趣盎然、简洁准确,久而久之逐渐成为网络语言的主流。对网络语言批评者中,声音最为响亮的当属一些语言学家。他们普遍认为网络语言不伦不类,不能登大雅之堂,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颠覆。答:_答案:示例一:我认为网络语言好,它的表达方式灵活变通,具有生动传神、意趣盎然、简洁准确的特点,比如说,在和其他人聊天时,说起“粉丝”“伤不起”“中国式过马路”“元芳,你怎么看”“神马都是浮云”等网络词汇,大

7、家既能够听懂内容,又能会心一笑,融洽了气氛,使大家说话更随意直率。示例二:我认为网络语言不好,网络语言不伦不类,不能登大雅之堂,而且误导我们不能正确书写汉字。(能联系生活实际讲出道理即可)二、阅读品悟(40分)(一)(2015·广安中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812题。(16分)【甲】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8、。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乙】游白水书付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际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选自东坡志林)【注】幼子过:苏轼的三儿子苏过。殆:大概。缒(zhuì):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巨人迹:巨大的脚印。

9、掬(j):捧。馀甘:即橄榄。8.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每句只划一处)(2分)(1)皆 若 空 游 无 所 依。(2)与 幼 子 过 游 白 水 佛 迹 院。答案:(1)皆若空游/无所依。(2)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1)全石以为底()(2)悄怆幽邃()(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4)浴于汤池()答案:(1)把当作(2)忧伤的样子(3)向西(4)热水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译文:_(2)水际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译文:_答案:(1)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2)水边

10、的悬崖上有几十处巨大的脚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11.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两段选文中柳宗元与苏东坡对水的体验各不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A.“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写出了水声悦耳和诗人的愉悦心情。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让柳宗元感受到了小石潭水清澈的特点。C.“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描绘出了潭水之深;“雪溅雷怒”写出了水急、声响如雷的特点。D.“水尤清洌”用潭水的清澈来表明柳宗元不与官场同流合污,清高自赏的思想感情。【解析】选D。“水尤清洌”只是单纯写潭水的清澈,不能表明柳宗元不与官场同流合污,清高自赏的思想感情。12.【甲】【乙】两文都作于作者被贬谪之后

11、,分别表达了各自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_答案: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被贬的失意和孤凄之情;游白水书付过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之情。附【译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大概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路向东走,在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道瀑布高七八十丈。山路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处都是潭水。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拴住石头从上往下送入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又惊又喜。水边的悬崖上有几十处巨大的脚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欣赏山上的火烧云,十分壮观。一会儿上山,一会儿下山走过几条山谷。到了江边,此时

12、月亮从山后面出来,(我们)在江心划船,用手拨弄水中玉碧明珠似的月影。回到家已是二更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回头看自己的(月下的)影子,凄凉之感涌上心头,就再难安眠,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苏东坡记。(二)阅读阿里山纪行选段,完成1316题。(9分)山间的曲径幽路全被青苔染绿,茸茸的、毛毛的、濛濛的。这是浓阴遮蔽下的青苔路,离开了那森森万树,离开了那浓浓团阴,决计长不出这么密、这么厚的青苔。它真像一条条绿地毯,紧紧地贴在地表上、台阶上,甚或依附在树干上。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树木姿态各异,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它们排列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树干都是湿漉漉的,已不知

13、多少年浸在山间雾气之中了。虽是盛夏亭午时分,骄阳喷焰,却透不进日光来。我们身上也分明有点薄湿了。忽然间,我觉得,这不就是唐诗中所说的“入云深处亦沾衣”吗?在树身之间穿行了一阵,我们终于看到了神木。它是台湾著名的红桧,木有香气,高达58米,胸径6.5米,可以说是罕见的庞然大物。大就成了“精”,成了“神”。它的树龄大约有三千年,被发现的历史也近一个世纪了。这些或许是它被冠名为“神木”的原因吧。同时,我也明白了,没有那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是孕育不出“神木”这样的树中巨子的。就在我抵台的前几周,一声焦雷,从神木贯顶而下,一劈为三,中间全成枯焦。两段横卧地上,一段还站着。即令受此巨创,被用碗口粗的钢索系

14、在另几棵原始大树上,神木依然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踞山间,无可匹敌。它仍然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一位阿里山姑娘。山中人少树多,不知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何方。树密、阴厚,仿佛能揉出浓汁。我只觉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13.如果把文中画线句子改为“山间的曲径幽路全被茸茸的、毛毛的、濛濛的青苔染绿”,好不好?为什么?(2分)答:_【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题主要从表达青苔特点的角度来分析。答案:不好。原句运用定语后置的句式,更加突出青苔的特征。14.神木为什么被称之为“神木”?(2分)答:_【解析】此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

15、概括能力。神木之所以被称为“神木”,主要是由于树木的巨大和树龄长。答案:(1)树巨大;(2)树龄大约有三千年。15.“神木”已遭雷劈,为什么“它仍然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2分)答:_【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主要从神木具有的内在精神来分析。答案:“神木”虽遭雷劈,“依然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踞山间,无可匹敌”,表现出一股不屈的精神,所以“它仍然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16.作者没有见到阿里山的姑娘,他遗憾吗?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哪里呢?(3分)答:_答案:作者领略了阿里山美丽的风光,如同见到了一位美丽的阿里山姑娘,他也坚信阿里山的山水可以孕育出如山水般清新脱俗的姑娘,他并不遗

16、憾,这个姑娘已被他装在心里了。(三)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5分)云南东川寻红记千万别把云南东川当成顺便游玩的一站,想饱览这片红土的赤色波澜,就得在各村庄辗转,在蜿蜒山路上步行,在清晨黄昏被冻得瑟瑟发抖是有些艰辛,美景得来不易。冬日追“红”路如果对大自然浓烈饱和的色彩有兴趣,去云南东川看红土地就对了。从昆明驱车向北200多千米,大巴平稳行进,我抱着平板看剧看得昏天黑地。几小时后,景色开始变化,车窗把隐约红绿相间的景色分隔开,像山野里的小画。大巴进入东川后开始颠簸,传统意义上的红土地,甚至不在城镇边缘,就在乡村。土地已经开始变红,群居特性使得低矮房屋建筑和人一样,挤挤挨挨簇拥着,以村落形式

17、不规则分布在广阔坡地间。村落周围是大片菜地和农田,有些已经收割,裸露出红土,异常夺目;没收割的农作物,颜色明显不同,交错其中;田垄又把山体上的土地规则切割开来,像一块精心拼接、审美独特的红色巨型挂毯,铺展微垂下来。昆明周边城市天气一向很好,重霾是什么,这儿的人体会不到,明媚的阳光在东川是家常便饭。天很蓝,空气清朗通透,红土地色彩在阳光下愈发饱和。傍晚追“红”光夕阳会让一切东西变温柔,但山间的光线又转瞬即逝。导游小吴带我们在乡间土路上七拐八绕,最后来到一处视野开阔几近无人的“非常规”观景点。借助山腰的一点海拔,能俯瞰一大片红土地的壮阔全景:房屋、田地、树木层层递进铺陈开来,土地的红色极具冲击力,

18、田地里收割后的农作物摆放整齐,一条大路穿过村庄,是与外界连通的纽带。我驻足看了一会儿,谈不上车水马龙,但也总有车辆出入,说明村庄与外界血脉相通。在山坡上人为创造平地,居住农耕,繁衍生息,东川红土地上,人们的生活方式看上去和先秦时期古老巴人别无二致。山里看夕阳不比水边,山头一旦挡住太阳,即使天光大亮,也意味着当天的日落美景完全结束。从俯瞰全景的地方离开前往螺蛳湾看日落,我几乎在山道上小跑起来。即使如此,抵达螺蛳湾的常规观景台时,也仅有一个小山头残留着一束微光。旁边见惯此景的一位当地司机,边吃碳烤土豆边指导我,那个山头还有光,你看那边的树,叫金鸡独立。大概是烤土豆夹了太多辣椒,又非常烫,司机说话时

19、,嘴里呼哧呼哧喷着热气。他看我迟迟不举相机,明显有点着急,催促我,你快拍呀,太阳马上就没了。可我没办法把那棵树和金鸡联系起来,守到光线完全消失,悻悻离开。寒天看日出东川紧挨昆明,是春城的一部分,然而这里山间露大,早晚依旧寒冷。在“彩云之南”,想和彩云“约会”一次,应该并不为过吧。6点多出门看日出拍朝霞,等待的地方在一个风口。冷风劲吹,从我身体里穿过,十几分钟后就透心凉。眼看天光大亮,太阳还没半点出来的意思,有限的经验告诉我,今天的日出可能拍不到。红土地很美,但和其他许多地方一样,看日出仍旧需要一点运气。幸运降临在最后一处观景台。上帝光穿透厚厚云层,投射在色彩浓烈的红色坡地上。几棵东川特有的白色

20、油菜花恰巧入镜,是很好的拍摄前景,远处S形的公路也有韵味。一位身着当地服饰的70岁阿妈让我们在木棚里烤火,虽然也卖碳烤土豆,但也不强行推销。温暖和纯朴制造了愉悦的交流氛围,我对东川的印象因此更好了几分。日出后的早饭时间,大家争抢着喝了几大盆粥,吃下两盆热汤面。期间没什么人说话,也没人玩手机,只是低头吃饭,这场景真是久违,真是温馨怡人啊!(选自旅游纵览2016年1月号,有删改)17.文章第段有何作用?(3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对开头作用的理解。开头的一般作用有:点题,引出下文,生动形象,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等。答案:点题,概括下文的主要内容,确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18.赏析第段画线语句。(3分

21、)田垄又把山体上的土地规则切割开来,像一块精心拼接、审美独特的红色巨型挂毯,铺展微垂下来。答:_【解析】本题考查对语言的赏析。把“山体”景色比作“红色巨型挂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作用围绕“东川农村优美的景色”作答,意合即可。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东川农村优美的景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傍晚追“红”光时,作者有什么感受?为什么?(3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文章第段,摘选关于山间的光线的词句作答,意合即可。答案:“红”光,即山间的光线转瞬即逝。因为山里看夕阳不比水边,山头一旦挡住太阳,即使天光大亮,也意味着当天的日落美景完全结束。20.作者对东川有怎样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