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_第1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_第2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_第3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高中每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1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之一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

2、学过程 : (一)导入 1. 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 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 自然段) 1.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 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 指导朗读。 4. 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 四人小

3、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 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地说

4、:“刚才。”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

5、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书:一丝不苟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点明中心(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

6、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6.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五.总结迁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六.作业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7、 板书 第一朵杏花 竺 精确 观察 可桢 一 丝 不 苟 设计意图:竺可桢是位知识渊博的科学家,又是一位很有建树的教育家。他从小热爱学习,锻炼身体,培养了坚毅、勤奋的好品质。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日记、观测物候,在气象、物候、地理等方面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遗产。课文第一朵杏花就是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从把握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整个教学过程 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第一次看杏

8、花,第二次看杏花,以及竺爷爷意味深长的话。通过学生朗读、讨论、评议,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补充资料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第一次”,知道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加深对人物品质的感悟。并以此为契机,发动全班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举行一次“名家汇萃”的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2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生词,注意积累,赏析好词好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和想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9、实物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1.同学们,每当春姑娘到来的时候,她的使者-燕子(板书课题)就会从南方赶来,你看到过吗?在你眼中,燕子像什么呢? 2.我们再来看看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眼中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二、初读课文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听了课文之后,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什么? 你想不想看到更多的东西?请读课文。 2.自读课文。 3.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自读要求: (1)读课文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每个生字; (2)画出生词和其他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然后小组讨论,说说它们的意思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可用; (3)组员轮读课文(每人一节),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燕子的哪些方面? (4)选出自己最

10、喜欢的一节,读给小组成员听。读后其他组员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4.检查小组合作学习情况。 三、小组研读 1.这是一篇经典散文,之所以能经久不衰,就是因为它非常美,美在以下四个方面。 (1)出示:外形美 春之美 飞行美 歇息美 (2)你们小组最想研读那一方面的美?(小组成员商量研读专题) 2.出示研读方法: (1)自读课文,找出哪些词句最能反映这方面的美; (2)细细品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 (3)小组交流补充; (4)讨论怎样读好这一节?练读。 3.学生研读,教师巡视并参与研读。 四,汇报交流 (一)汇报交流“外形关” 1.研究外形美的小组汇报。 (1)燕子的外形美在哪儿?

11、(2)你们从哪些词句读出了这种美?01 (3)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 (4)推荐一名成员朗读这一节,其他成员评价。 2.练习。 出示:一身()的羽毛,一对()翅膀,加上()的尾巴,凑成了()的小燕子。 (二)汇报交流“春之关” 1.研究“春之美”的小组汇报。 (1)这一节通过哪些景物来展示春之美?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2)你们认为哪些词句写得比较好?为什么? (3)最后一句写小燕子对表现“春之美”有什么作用? (4)这一节的四句话顺序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5)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 (6)推荐一名成员朗读这一节,其他组成员评价。 2.练习。 出示:这一节描写了-、-、-、-、- 等景物来

12、表现春天-的特点。 (三)汇报交流“飞行美” 1.研究“飞行美”的小组汇报。 (1)燕子飞行时美在哪儿?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2)你们认为这一节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的? (3)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 (4)推荐一名成员读本节。学生、老师共同评价。 2.练习。 出示:在()中,在()中,燕子()在天空里(),唧唧地叫着,有的(),()飞到了();有的(),尾尖()水面,就看到波纹()荡漾开去。 (四)汇报交流“歇息关” 1.研究“歇息美”的小组汇报。 (1)你们觉得这一节中哪些词句写得特别美,为什么? (2)打了哪些比方,把什么比做什么? (3)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 (4)推荐一名成员读,评价

13、。 2.练习。 说话:燕子会谱出一支怎样的歌?请你把歌词写出来。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3 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合作探究、实物演示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启发: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3.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自己有无穷的创造力。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并从中得到启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具:苹果若干,生鸡蛋一个。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师:我这个苹果想分给两个同学吃,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 生回答。 2.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和苹果有关系,先看题目苹果里的五角星。刚才我们这样分苹果能看到五角星吗?那文中的五角

14、星是如何发现的呢?让我们通过课文来揭晓答案吧。 师板书:【苹果里的五角星】 师: 课下已经让学生预习过本篇课文了,对于生字词我们下节课再检查同学的掌握的情况。 找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问:你们有什么要提的问题? 生自由回答。 师:让我们通过分析课文来找到问题的答案吧。 二. 结合操作,解读课文: 1.找生读第1.2自然段师问:第一段有几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师板书【显示新本领】 师:事情就这样开始了,下面会有什么发生呢? 1.指名读2.3.4自然段。让学生用序号标出第三自然段有几句话 师:第3自然段开头两句写小男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第三句话写“我”看到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和众通

15、常的切法有什么不同?画出文中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及由此产生图案的句子。 (实物演示) 第四句写小男孩有什么表现?说了什么? 师板书【拦腰切下去】 第4自然段写“我”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师板书 【 出现五角星】 【深有感触】 1.谁能说说一到四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2.我们应该怎样朗读这段文章呢?分析朗读语气。(写在小黑板上)小男孩(神秘)地说:“大哥哥,我要让你看看里面藏着什么。” “我知道里面是什么。”我(语气平缓)瞧着他说,心里想:(不就是苹果核吗 ) 小男孩(认真)地说:“不,你不知道的,还是让我来切给你看吧。” 。 小男孩(得意)地说:“大哥哥,看哪,里头有颗五角星呢!” 真的,从横

16、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苹果核果然像一颗五角星。我见过许多人切苹果,他们对切苹果都不生疏,总是循规蹈矩地按通常的切法,把它们一切两半,却从未见过还有另一种切法,更没想到苹果里还隐藏着“五角星”!(感叹句说明惊奇的心情) 齐读第一到四段。 1.指名读第五段。用序号标出本段有几句话。(写在小黑板上) 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这么大的魅力。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然后又由他传给我,现在又由我传给你们大家。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苹果的方法,往大处说,就是( ) 第一句“这样切苹果”是指怎样的切法? 两次用“也许是出于”什么意思?(不确定的猜测语气) 第二句话的意思是?“鲜为人知的图案”指的是什么? 第三句话的意思是?从哪里可以看出它“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谁能用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