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_第1页
急性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_第2页
急性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_第3页
急性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_第4页
急性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急性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阆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4年3月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一、传染病的概述 二、几种常见急性传染病的防治 三、学校传染病防治 我们正处于一场传染性疾病全球危机的边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躲避这场危机 。一、传染病概述一、传染病概述传染病 是指由特异病原体(或它们的毒性产物)所引起的一类疾病;这种病原体及其毒性产物可以通过感染的人、动物或储存宿主直接或间接(经由中介的动物宿主、昆虫、植物宿主或其他环境因素)传染给易感宿主。一、传染病概述(一)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基本条件 病原体(pathogen) 宿主(host) 传染过程及感染谱一、传染病概述 病原体:是指能引起宿主致病的微

2、生物,包括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和寄生虫等。 宿主: 指在自然条件下被病原体寄生的人或动物;能提供给病原体以营养和场所的生物;宿主排出病原体的方式多种多样,大多与侵入途径相同。 传染过程:是指病原体进入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机体抵抗病原体的作用表现为免疫,病原体对机体的作用表现为传染性、感染力和致病性。一、传染病概述(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流行过程 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传播和终止的过程,即病原体从传染源排除,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到达新的易感者形成新的感染,并且不断发展的过程。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形成必须具备3个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一、传染病概

3、述 传染源: 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除病原体的任何动物。 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一、传染病概述 1、病人作为传染源 传染病患者是重要的传染源; 传染病的病程经过,一般分为潜伏期、临床症状期和恢复期。各期作为传染源意义也不相同,主要取决于是否排除病原体、排除的数量级频率。 传染病患者排除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传染期。传染期是决定患者需要隔离多长时间(隔离期)的重要依据。一、传染病概述(1)潜伏期 潜伏期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至最早出现临床症状的这段时间。不同的潜伏期长短不同,有的疾病短至几小时,有的则长达数年。但同一种传染病有固定的潜伏期。一、传染病概述 潜伏期的临床意义: 根

4、据潜伏期的长短判断患者受感染的时间,以进一步追查传染源,确定传播途径; 根据潜伏期长短可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期。一般检疫期按最长潜伏期确定; 根据潜伏期可确定传染病发生流行时的应急接种时间;一、传染病概述 根据潜伏期可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 潜伏期的长短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一般潜伏期短的传染病来势凶猛,病例成簇出现,并常形成暴发;潜伏期长的传染病流行持续时间较长。 (6)接触者在最长潜伏期内没有新病例发生,可以作为疫源地消灭的依据之一。一、传染病概述 2、动物作为人类传染病传染源的重要性,取决于人们与受染动物的接触机会、接触的密集程度、是否存在传播该病的适宜条件,以及动物传染源的种

5、类、密度、动物的年龄、携带病原体时间的长短等。如:鼠疫、出血热、狂犬病 。一、传染病概述(三)传播途径 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体外,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到达与侵入新的易感者的过程,谓之传播途径。 一、传染病概述主要传播途径:经空气传播:空气、飞沫、尘埃 经水传播:粪口途径经食物传播:消化道传染病经接触传播:手、玩具、文具、毛巾、水龙头等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蚊子、苍蝇、虱子、跳蚤等 经血液传播:输血及血制品、针刺、拔牙等 母婴传播经土壤传播 医源性感染 一、传染病概述各种传播途径的特点: 1、空气传播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传播广泛,发病率高;冬春季节高发;少年儿童多见; 在未经免疫预防的人群中,发

6、病呈周期性; 居住拥挤和人口密度大的地区高发。一、传染病概述2、经饮水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有饮用同一水源史; 除哺乳婴儿外,无职业、年龄、性别的差异,各种年龄、性别、职业者均可发病,暴饮者发病更多;如水源被一次性大量污染,可致肠道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如水源经常受污染,则病例不断。 停用被污染的水或水经净化后,暴发或流行即可平息;潜伏期较长的传染病,饮水传播发生的病例的临床症状较轻。一、传染病概述3、经食物传播传染病病的流行特征:病人有食用某种污染食品史,不进食者不发病; 患者潜伏期短,一次大量污染可致暴发流行; 多发生于夏秋季,一般不形成慢性流行。 如果食物多次被污染

7、,流行可以持续较长时间。停止供应污染食品爆发或流行即可平息一、传染病概述4、经节肢动物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1)地区性:病例分布与传播该病的媒介昆虫的分布一致; (2)季节性:发病率升高与节肢动物的活动季节血相一致;(3)某些传染病具有职业特点,如森林脑炎多见于伐木工人及野外作业的工人。(4)发病有年龄特点,老疫区病例多见于儿童,新疫区病例无年龄差异。(5)人与人之间一般不直接传播。一、传染病概述5.经接触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一般很少造成流行,病例多呈散发,但可形成家庭或同室内成员间的传播; 流行过程缓慢,无明显的季节性。 在卫生条件差、卫生习惯不良的情况下病例较多。加强对传染源的管理及严

8、格消毒、隔离制度后,可减少病例发生。一、传染病概述(四)人群易感性 是指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人群易感性的高低取决于该人群中易感个体所占的比例。一、传染病概述影响人群易感性的因素:1.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因素新生儿增加。易感人口的迁入。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免疫人口死亡。一、传染病概述 2、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计划免疫。传染病流行:一次传染病流行后,大多数易感者因发病而获得免疫力,使整个人群免疫力提高,人群对该病易感性降低。隐性感染:通过隐性感染使免疫人口增加,使人群易感性降低。但是不能藉借此降低人群易感性。因为,隐性感染者一般也起传染源作用。 具有免疫力的人口大量迁入。

9、一、传染病概述(五)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策略:目 的: 掌握传染病的发病动态和流行规律,制定防治规划和对策,组织开展现场传染病的防治工作,预防控制传染病,降低发病率。总的策略: 1、管理、控制、消灭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降低人群易感性一、传染病概述 传染病的防治原则 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 。一、传染病概述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传染病报告针对传染源的措施 隔离治疗病人、疑似病人、病毒携带者; 密切接触者检疫、应急接种、预防服药; 隔离治疗、捕杀、焚烧或深埋动物传染源,家畜和宠物预防接种和检疫。针对传播途径的控制措施: 肠道传染病:被污染的武平和周围环境消毒; 呼吸道传染病:通

10、风、换气,空气消毒; 虫媒传染病:杀虫 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推广使用避孕套、杜绝吸毒和共同使用注射器,严格血液制品的管理。一、传染病概述针对易感者的措施: 免疫预防 药物预防 个人预防传染病暴发、流行的紧急措施: 限制或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活动; 停工、停业、停课; 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 封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水水源。二、常见急性传染病的防治 (一)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系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该病隐性感染率高,显性感染症状一般轻微,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亦可通过空气飞沫和呼吸道传播。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咽痛,口腔内疼痛和皮疹,在手、足、臀、膝部出现丘疹

11、、疱疹,可自愈,不留痂。一般仅需对症治疗,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可有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个别危重病人可因多种原因导致死亡。(一)手足口病传播途径 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手足口病主要通过被患者的粪便、唾液、咽部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疱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内仍具传染性。(一)手足口病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主要以学龄前儿童为主。(一)手足口病流行特点 本病常易在幼托机构中发生集体感染。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手足

12、口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一)手足口病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虽在同一患者身上

13、但不一定全部出现。水疱及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内消退。(一)手足口病合并症 手足口病虽然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本病流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测,如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就要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伴发无菌性脑膜炎时,其症状表现为发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易烦躁、睡眠不安稳等;身体偶而可发现非特异性红丘疹,甚至点状出血点。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人,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一)手足口病预防措施 1.个人预防措施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

14、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一)手足口病2.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

15、后应立即洗手; 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 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一)手足口病3.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1)各级医疗机构应加强预检分诊,专辟诊室(台)接诊发热、出疹的病例。增加候诊及就诊等区域的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2)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例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或更换使用一次性手套;(3)诊疗、护

16、理手足口病病例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仪器、体温计及其他物品等要及时消毒;(4)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5)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一)手足口病4、散居儿童的预防控制措施。(1)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2)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

17、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5)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6)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一)手足口病5.传染源的管理。患儿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采取居家或住院方式进行治疗。居家患儿,家长或监护人应在社区(村)医生的指导下,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如发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相关症状时,应立即送医院就诊,同时,要尽量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住院患儿应在指定区域内接受治疗,防止与其他患儿发生交叉感染。管理时限为自患儿被发现起至症状消失后1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

18、社区卫生服务站等负责本辖区居家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的随访工作,掌握居家治疗患儿的病情进展情况。(一)手足口病6.消毒措施病家、托幼机构和小学的消毒应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由单位及时进行消毒,或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其进行消毒处理。医疗机构的消毒由医疗机构安排专人进行。消毒方法参见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和手足口病疫源地消毒指南(附件4)。 (一)手足口病7、健康教育。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工作,使5岁以下儿童家长及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等了解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掌握最基本的预防措施,强调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及环境卫生措施对于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性,动员托幼机构老

19、师和管理人员、儿童家长成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主动参与者,形成群防群控。与重症或死亡病例发病前1周或发病后有共同生活、居住史的5岁以下儿童,要对其家长或监护人进行健康教育,做好儿童的密切观察,出现症状要及时就诊和治疗。(二)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急起高热,全身酸痛,乏力,或伴轻度呼吸道症状。该病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威胁最大。由于流感病毒致病力强,易发生变异,若人群对变异株缺乏免疫力,易引起暴发流行。(二)流行性感冒 传染源: 典型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一般潜伏期末即有传染性,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其中重症病

20、例因其排毒量大、时间长、传染性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最大。而轻症病人虽然排毒量小、时间短,但其活动范围大,人们不加防范,其传染源作用亦不容忽视。隐性感染者见于有部分免疫力的人群,虽无临床症状,但能短期排毒,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也可能较大。学龄儿童是流感发病率最高的人群,并且易于将病毒从学校带入家中,造成流感的蔓延和扩散,因此常认为学龄儿童是使流行扩大的主要传染源。动物亦可能为重要贮存宿主和中间宿主。(二)流行性感冒 传播途径: 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流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均有大量的流感病毒,经说话、咳嗽和打喷嚏喷出的飞沫散布在空气中,其传染性可保持30分钟。也可以通过污染的食具、茶杯或玩

21、具等日常生活接触而传播。(二)流行性感冒 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男女没有差别。新生儿因缺乏局部免疫,加之通过胎盘获得的抗体较少,因此易感性高,感染后症状重,病死率高。老年人由于经历过各种亚型流感病毒的攻击,在免疫上得到强化,易感性一般较低。 各型流感病毒之间无交叉免疫,不同亚型间仅有部分交叉免疫。(二)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 流感病毒具有较强传染性,加之以呼吸道飞沫传播为主要方式,极易引起流行和大流行。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为著。常在学校、托幼机构、单位、工厂及公共娱乐场所等人群聚集的地方引起暴发。甲型流感可导致世界性流行,乙型流感常局部流行,而丙型流感未见变异,常呈散发流行。流感的流行常沿

22、交通线迅速蔓延,先集体后散居,先城市后农村。流感的流行常引起人群,特别是在儿童和老人的超额死亡率。(二)流行性感冒患流感后主要表现: 潜伏期13日。发病突然、高烧、畏寒、头痛、乏力、咽痛、肌肉酸痛、干咳等。 儿童流感有时伴有胃肠症状,包括恶心、呕吐、拉肚子等。 一般情况下,病程一周左右恢复,少数人遗留咳嗽症状。(二)流行性感冒流感常见的并发症 肺炎 支气管炎 中耳炎 心肌炎 脑膜炎等 Reye综合征(儿童患流感后如果服用阿斯匹林类药物可诱发出现内脏脂肪变性合并脑病)(二)流行性感冒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 早期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隔离期一般不少于5天 。切断传播途径 :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

23、常开窗换气 本病流行期间,加强对病人可能污染的环境进行消毒(二)流行性感冒保护易感人群: 减少与病人近距离的接触 本病流行期间尽量不去人群聚集的场所,亦可选择带口罩 注射流感疫苗:疫苗注射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学校等集体单位出现疑似流感病例集中发病时,应及时报告疾控部门,以尽早采取控制措施(二)流行性感冒 由于流感病毒易变异,因此必须根据监测结果确定新的流行毒株制作疫苗。 一般情况下,每年流行的病毒中,到第二年都会有 12种毒株发生变化,因此就必须每年接种新的疫苗。 (二)流行性感冒含有最新病毒株的疫苗会在夏季的末期开始上市,每年在910月份即流感流行前一个月接种流感疫苗最好。即使

24、在流感的流行期间接种疫苗对易感者也是颇有好处的。(三)水痘 水痘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原发感染为水痘,临床特征是分批出现的皮肤粘膜斑、丘、疱疹及结痂,全身症状轻微,为小儿常见急性传染病。潜伏在感觉神经节的VZV再激活引起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多见于成年人,其特征为沿身体单侧感觉神经相应皮肤节段出现成簇的疱疹,常伴局部神经痛。妊娠妇女感染水痘后,可以导致胎儿先天性畸形。(三)水痘 1、传染源: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 12d至皮疹干燥结痂为止,均有传染性。 2、传播途径:水痘传染性很强,易感儿接触后90发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水痘痂皮无传染性)和空气

25、飞沫传播,亦可通过污染的用具传播,处于潜伏期的供血者传染性很强,孕妇分娩前6d患水痘可感染胎儿,出生后1013d内发病。(三)水痘 3、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水痘主要多见于儿童,故幼儿园、中小学等集体机构易引起流行。但近年来,大年龄组发病有所增加。病后免疫力持久,一般不再发生水痘,但体内高效价抗体不能清除潜伏的病毒,故多年后仍可发生带状疱疹。(三)水痘 4、流行特征: 水痘呈全球分布,全年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多见,散发性,但偏僻地区偶可暴发,城市可每23年发生周期性流行。 水痘传染性极强,在集体场所中常易引起暴发或流行 带状疱疹多见于成年人,90病例为50岁以上老年人或有慢性病及免疫缺陷者。(

26、三)水痘 临床表现: 1、潜伏期:1221d,平均14d。 2、前驱期:成人于皮疹出现前12d可先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症状。小儿则皮疹和全身症状多同时出现,而无前驱期症状。 3、发疹期:皮疹先见于躯干、头部,逐渐延及面部,最后达四肢。皮疹分布以躯干为多,面部及四肢较少,呈向心性分布。开始为粉红色帽针头大的斑疹,数小时内变为丘疹,再经数小时变为水泡,一般经过斑疹、丘疹、疱疹、结痂四个阶段,发疹23d后,同一部位常可见斑、丘、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即所谓“多型性发疹”。(三)水痘 水痘为自限性疾病,多在10天左右自愈 。 儿童患者症状较轻,成人患者症状较重 。 水痘疱

27、疹若护理不当可引起化脓性感染,部分免疫缺陷或低下的患者可出现重症水痘,并发肺炎、脑炎、肝炎、心肌炎等 水痘痊愈后,可终生免疫。(三)水痘病原学 在体外抵抗力弱,不耐酸、不耐热,对乙醚敏感,在痂皮中不能存活,但在疱疹液中-65可长期存活。(三)水痘流行病学: 传染源:水痘病人(人是VZV的唯一已知自然宿主) 传染性:高,家庭内传染率为90% (三)水痘传播途径: 空气飞沫 直接接触皮疹 间接传播 垂直传播(经胎盘传播) 流行病学(三)水痘易感人群: 10岁以下小儿占总发病数90%以上; 20岁以后发病者2%。 接触后90%发病,病后免疫力持久。 体内高效价抗体不能清除潜伏的病毒,多年后可发生带状

28、疱疹。 本病冬春发病较多。(三)水痘水痘的预防: 控制传染源 出疹前两天即可排出病毒;病人隔离至脱痂为止,但不得少于发病后两周。 接触者观察3周。(三)水痘切断传播途径 通风换气 消毒 提高机体免疫力 注射特异性水痘免疫球蛋白 接种水痘疫苗 (三)水痘接种疫苗 主动免疫 非血液制品,安全性好 可提供长期免疫力,维持时间长 在接触3日内接种疫苗,保护率为90%,以减轻症状为有效标准,保护效果100%。 属二类疫苗,接种前告知,自费自愿接种; 不要片面夸大疫苗保护效果和保护年限。(四)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它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

29、,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病人是传染源,飞沫的吸入是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角痛,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四)流行性腮腺炎 传染源是腮腺炎患者和携带病毒者。流行性腮腺炎可经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或飞沫传播。患者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易感人群为1岁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潜伏期为12-25天,通常为18天。感染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有发病,但以冬春季为主。(四)流行性腮腺炎 主要临床表现 前驱症状可出现发热、头痛、无

30、力、食欲不振等,发病1-2天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除腮腺肿胀外,还可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四)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措施 1.管理传染源。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为止。在集体儿童机构、部队等接触者应留验3周,对可疑者应立即暂时隔离。 2.切断传播途径。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用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对污染场所进行消毒。流行期间暂停集会和集体文体活动。病人用过的食具、衣物、手帕、玩具等应煮沸消毒或阳光暴晒。教育学生养成勤洗手,不面对他人咳嗽、大声说话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自动免疫。用腺腮炎减毒活疫苗或麻腮风三

31、联疫苗。 4.药物预防。采用板兰根30克或金银花9克煎服,每日 1剂,连续6天。(五)霍乱的预防与控制1、概述由霍乱弧菌引起,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起病急,其典型症状是严重的水样腹泻,从而导致感染者脱水、血容量减少性休克、酸中毒。霍乱作为一种古老的传染病,因始发于气候炎热的印度而被列为热带病,但可因带菌者的移动而波浪式地蔓延到气候较冷的俄罗斯和北欧的一些地区 自19世纪初以来,曾先后发生7次世界大流行,每次流行我国都未能幸免 特点是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 和鼠疫、黄热病一起被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为必须实施国际卫生检疫的三种传染病 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被列为甲类报告传染

32、病 (五)霍乱的预防与控制2、病原学特点(存活能力)古典型弧菌在外环境中存活力很有限,但埃尔托型抵抗力较强 在未经处理的河水、塘水、井水、海水中,El Tor弧菌可存活1-3周 在有藻类或甲壳类等生物的淡水中,存活时间更长,条件适宜时可繁殖,甚至越冬 在高糖(15%)、高盐(40%)或干燥食品中,一般不超过1-2日 在鲜鱼、鲜肉和贝壳类食物上可存活1-2周 在蔬菜水果上可存活1周左右 食品上的菌在冰箱内比常温下存活时间长(五)霍乱的预防与控制霍乱弧菌的抵抗力:对热、干燥、直射阳光敏感 100煮沸1-2分钟可被杀死 干热100亦可杀死 对低温和碱耐受力较强,在碱性肉汤或碱性蛋白胨中生长良好对酸和

33、强氧化剂敏感 对常用含氯、碘的消毒剂敏感, 2漂白粉、025过氧乙酸溶液和1:500000高锰酸钾溶液数分钟便可将其杀灭 用氯处理过的自来水中,霍乱弧菌一般不能生存(五)霍乱的预防与控制3、流行病学: (1)流行环节 传染源:病例和带菌者 病例:急性期病例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霍乱弧菌, 重、中型病人由于频繁的腹泻和呕吐,极易污染周围环境,是重要的传染源 。但需注意: 轻型病人由于及时就诊的少,临床上又易误诊和漏诊,不易被发现,轻型更有流行病学意义。 (五)霍乱的预防与控制 带菌者指虽无临床表现但粪便中却能排出霍乱弧菌的人 ,分为: 1、潜伏期带菌者:潜伏期末常能查出霍乱弧菌 2、病后带菌者:恢复

34、期带菌者 慢性带菌者 3、健康带菌者(五)霍乱的预防与控制传播途径:霍乱是经粪-口感染的肠道传染病。 经水传播 经食物传播 经生活接触传播 经苍蝇传播 (五)霍乱的预防与控制人群易感性: 人不分种族、年龄和性别,对本病都是易感的 隐性感染者多(约占75%),显性感染少 在新感染区,人群普遍缺乏免疫力,成人比儿童易受到感染 在老的地方性流行区,儿童发病率较成人为高 (五)霍乱的预防与控制(2)影响流行的因素: 自然因素:如洪涝灾害等,容易使疫情扩散和蔓延,而在干旱时,水体一旦污染也易引起暴发或流行 社会因素:作用更为重要,如风俗习惯、卫生水平、公共卫生设施是否完善、卫生机构是否健全、疫情报告是否

35、及时、自我保健意识等(五)霍乱的预防与控制4、临床表现 发病机理 细菌入侵 细菌的入侵与与弧菌的数量和能 否产生致病因子有关。 霍乱肠毒素的形成 弧菌黏附于肠上皮 细胞表面并在此大量繁殖,同 时产生外毒素,即霍乱肠毒素。 霍乱肠毒素的作用机制 刺激肠壁隐窝细胞分泌水、氯化物及碳酸氢盐的功能增强,同时抑制绒毛细胞对钠离子的正常吸收、致肠腔内大量液体与与电解质聚积,引起剧烈腹泻 。(五)霍乱的预防与控制临床表现: 霍乱的潜伏期一般为12日,可短至数小时或长达5 6日 ,临床上可分为3期。 (一)泻吐期:大多数起病突然,无明显前驱期,多以剧烈腹泻开始,继以呕吐,一般无发热和腹痛,每日大便次数为数次至

36、十数次。大便性状稀便、水样便(清水样、黄水样):少数为米泔样或血性。呕吐呈喷射状,呕吐物初为食物残渣,继为水样, 与与大便性状相仿,此期可持续数小时至23日不等 (五)霍乱的预防与控制(二)脱水期:由于严重泻吐引起水和电解质丧失,引起以下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神志不安,表情淡漠,眼窝深陷,声音嘶哑,口渴,唇舌干燥,皮肤皱缩、弹性消失,舟状腹、体温下降。 2.循环衰竭:患者极度软弱无力,神志不清、血压下降、脉搏弱而快、心音弱且心率快、呼吸浅促、皮肤口唇粘膜发绀、少尿或无尿。 3.电解质平衡紊乱及代谢性酸中毒: 低血钠引起肌肉痉挛(主要是腓肠肌及腹直肌)、低血压、脉压小、脉搏微弱; 低血钾引起

37、低钾综合征:表现为全身肌肉张力减低,甚至肌肉麻痹,肌腱反射消失,鼓肠,心动过速,心音减弱,心律不齐,心电图异常,还可引起肾脏损害。 碳酸氢根离子的大量丧失,产生代谢性酸中毒,严重酸中毒时可出现神志不清、呼吸深长、血压下降。(五)霍乱的预防与控制 (三)恢复期 脱水纠正后,大多数病人症状消失,逐渐恢复正常,病程约3-7天。少数患者(以儿童多见)此时可出现发热性反应,体温升高至3839,一般持续13天后自行消退,故此期又称为反应期。病程平均37天,少数可长达10天。(五)霍乱的预防与控制5、诊断 (1)诊断原则:霍乱的诊断应依据患者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流行病学史

38、是指生活在霍乱流行区,或5天内到过霍乱流行区,或发病前5天内有饮用生水或进食海(水)产品或其他不洁食物和饮料史,或与霍乱患者或带菌者有密切联系接触式或共同暴露史。(五)霍乱的预防与控制5、诊断 (2)诊断依据: 带菌者:无霍乱临床表现,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细菌培养分离到 O1 群和(或)O139 群霍乱弧菌。 疑似病例:具备霍乱流行病学史及轻、中、重各型临床表现,但无病原学证据者,可以作为霍乱疑似病例。(五)霍乱的预防与控制5、诊断 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下列任一项均可诊断为临床诊断病例 a、疑似病例临床标本霍乱弧菌快速检验阳性,或霍乱毒素基因PCR检测阳性。 b、疑似病例生活用品或家居环境标本中

39、检出到 O1 群和(或)O139 群霍乱弧菌。 c、在一起确认的霍乱暴发疫情中,暴露人群中出现任一型霍乱临床表现者。(五)霍乱的预防与控制5、诊断 确诊病例:符合下列任一项均可判断为确诊病例 a、具备任一型霍乱临床表现,并且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细菌培养分离到 O1 群和(或)O139 群霍乱弧菌。 b、粪便培养检出 O1 群和(或)O139 群霍乱弧菌,在培养前后5天内出现腹泻症状者。(五)霍乱的预防与控制6、霍乱的出院标准:1患者入院后,大便细菌培养每日1次,停药后连续2次阴性时(如无粪便,可肛拭子采便)可以出院。 2患者症状消失,如无大便培养条件,自发病之日起,住院隔离已逾7d,可以出院。

40、(五)霍乱的预防与控制7、控制措施: 病人、接触者及其直接接触环境的管理 (1)隔离:对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要分别隔离治疗。停服抗菌药物 后,连续二天粪便培养未检出霍乱弧菌者解除隔离。 (2) 疫情报告: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病人、疑似病人或带菌者时,城镇 于6 h内,农村于12 h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告, 并同时报出传染病卡。 (3) 消毒:对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的吐泻物和污染过的环境、物品、 饮用水进行随时消毒,当染菌者送隔离病房或治愈后进行终末消毒。 (4) 检疫:对疫点内所有人员和密切接触者,自开始处理之日起每日验 便一次,第一次采便应在服用抗菌药物前进行。停服抗

41、菌药物后连续二 天粪便培养未检出霍乱弧菌者解除检疫。 (5) 病家和密切接触者预防服药:可根据药敏试验情况和药物来源选择 一种抗菌药物,连服2天(五)霍乱的预防与控制流行期措施:(1)开展以预防肠道传染病为重点的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 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除、处理垃圾和人畜粪便。 (2) 做好水源保护和饮用水消毒。 (3)加强食品卫生法的执法力度,做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 作。 (4)做好肠道传染病的卫生防病宣传教育和动员工作,在发 生流行时发动群众自觉停止一切宴请聚餐,发生吐、泻时及 时到医院肠道门诊就医。 (5)加强肠道门诊工作,作到逢泻必检,逢疑必报。对发现 的病人及时隔离治疗。三、学校传染

42、病防治3.1 学校传染病流行特点(1)学校是传染病的高发场所 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地方,1个班约40-50个人,集中在40平方左右的教室里,整天在一起学习生活,相互之间密切接触。 如果卫生实施不好、卫生制度不健全,卫生习惯不好,传染病在学校就容易发生和流行。3.1 学校传染病流行特点 (2)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 学校是社会一个特殊的组成人群,年龄构成从儿童、少年到青年。学生从四面八方,一家一户汇集到学校,又从学校分散到千家万户里面去,传染源从社会的每个角落进入学校,又从学校分散到每个家庭和社会角落,所以说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3.1 学校传染病流行特点 (3)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43、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是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而流行的强度和大小取决于传染源的多少、易感者的密度、传播途径实现几率的大小和病原微生物致病力的强弱。学校易感者密度高,传染源又容易进入学校,传染机制极易实现。所以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3.1 学校传染病流行特点 (4)学校传染病具有季节性 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居多;夏秋季则以肠道传染病为主。除此以外,学校传染病的发生还与学校寒暑假及开学有密切的关系3.1 学校传染病流行特点 (5)学校传染病具有年龄特点 学校和托幼机构里的在校学生,其年龄在2岁到20岁左右。学校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可因年龄不同而有所不同。托幼机构和小学由于基

44、础免疫水平低,而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中学生证处于青春期,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均可以引起暴发和流行。3.2、学校传染病防控技术要点 ( (一一) )指导学校、幼托机构等集体单位做好防指导学校、幼托机构等集体单位做好防控措施的落实,预防和控制暴发控措施的落实,预防和控制暴发 1、晨检与午检。指导学校在校医或保健老师的指导下,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每天早晨对全体师生进行一次检查,流行期间还应加强午检等巡检工作。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咳嗽、盗汗、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立即送学校医务室暂时隔离,做好登记后嘱学生家长带学生去医院待查,并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

45、情报告人要进一步跟踪排查,确保做到学生患者的早发现、早报告。3.2、学校传染病防控技术要点三检检查的内容与要求目的: 了解学生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隔离传染病; 检查学生卫生情况; 检查学生有无携带危险品; 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和早预防。三检检查的物品准备: 必备物品:体温表、压舌板、手电筒、三检登记本。3.2、学校传染病防控技术要点晨午检检查的方法和内容: 一问:问孩子在家时的健康状况,如睡眠、饮食、大小便等, 询问近日有无外来人员接触史; 二看:看孩子的神态、面色、皮肤,尤其注意手、足皮肤及 口腔粘膜有无异常; 三摸:摸额头试温,摸耳垂为中心的腮腺有无肿大,颌下及 颈部淋巴结有

46、无肿大; 四查:根据传染病流行季节,检查相应部位,如皮肤、咽喉 等;检查幼儿有无携带危险的物品、食品,及时发现引发危险的因素;检查幼儿卫生情况,幼儿有无携带手帕、手指甲 有无修剪等。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做好记录。3.2、学校传染病防控技术要点晨午检中发现的问题和处理: 1、幼儿发热的处理 : 晨检时发现幼儿发热,首先应了解幼儿发热的原 因,有无到医院就诊及有无医院的证明; 处理:说服家长带幼儿到医院就诊或回家中休息。 2、发现传染病的处理 在晨检过程中发现疑似传染病的孩子,应立即隔离观察;由家长带孩子到医院就诊,疾病痊愈且隔离期满 后方可返所。3.2、学校传染病防控技术要点 2、因病缺课(勤)登

47、记。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学生、教师因病缺课(勤)登记,各班每天及时向学校报告学生、教师因病缺课(勤)情况,学校要指定熟悉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的校医或专(兼)职卫生保健老师学校传染病疫情和因病缺课(勤)信息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的责任人。学校1天内同一班级出现相似症状3人或以上,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名学生(例以上)患病时,学校因病缺课(勤)监测责任人应在当天将学校学生、老师的因病缺课(勤)情况汇总上报所在地乡镇卫生院。 立即提出处理意见,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疾病扩散发展。3.2、学校传染病防控技术要点 3、落实预防性消毒和消毒效果监测。指导学校科学开展教室、寝室开窗通风工作其中教室要落实专人保证课间通风

48、每天4次以上每次不少于10分钟。寄宿制学校的寝室白天应该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同时指导学校提供方便的洗手设施让学生学会“六步洗手法”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而且能够有相应的洗手条件从而促使学生经常洗手搞好个人卫生。 3.2、学校传染病防控技术要点 4、配合开展防制知识的培训。应主动配合做好学校校医流感、麻疹、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防制知识的培训,提高其识别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一旦发现疑似患者应及时报告并采取必要的临时隔离措施。指导学校做好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关春季传染病防控的健康教育内容学校预防春季传染病健康教育覆盖率应达100%。同时建议学校在疾病流行期间取消大型集体活动

49、活动可通过视频、广播等方式分班进行并做好学生思想稳定工作消除学生恐慌心理。3.2、学校传染病防控技术要点 5、落实学校健康体检,规范结核病患者、疑似患者的登记报告和治疗管理工作。按照卫生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试行卫办疾控发2010133号要求做好病例的治疗管理。3.2、学校传染病防控技术要点(二)学校不同场所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学校不同场所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1、教室 (1)教室应保持整齐清洁。 (2)教室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和空气新鲜。(3)保证教室适宜的温度。3.2、学校传染病防控技术要点2、宿舍 设计卫生要求 (1)每层楼必须备有盥洗室和公共卫生间,卫生间应 有自然通风管井或机械通风装置。 (2)盥洗室内应设有污水池及地漏。(3)空调装置的新鲜空气进风口应设在室外,空调器 过滤材料应定期清洗或更换。3.2、学校传染病防控技术要点经常性卫生要求 (1)宿舍内和周围环境应整洁、美观,地面无果皮、 痰迹和垃圾。 (2)应有健全的宿舍卫生制度。 (3)宿舍的通风换气要符合卫生标准。宿舍管理员每 天应督促学生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