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土地资源管理PPT课件_第1页
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土地资源管理PPT课件_第2页
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土地资源管理PPT课件_第3页
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土地资源管理PPT课件_第4页
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土地资源管理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5 章 地图符号化第1节 地图符号地图的语言本章首页第1页/共59页2一、符号第1节 地图符号地图的语言第5章 地图符号化 概念:符号是一种事物的对象、属性或过程,用它来表示抽象的概念。这种表示是以约定为基础。最典型的符号是语言。本节首页本章首页瑞士语言学家 (索绪尔) 符号语言是形式和概念的结合。 二元关系论:形式内容地 图第2页/共59页3二、地图符号学与地图语言学第1节 地图符号地图的语言第5章 地图符号化地图符号学概念模型 将符号学、语言学应用于地图学,形成地图符号学与地图语言学。 语法语用图例本节首页本章首页第3页/共59页4第1节 地图符号地图的语言第5章 地图符号化地图符号的

2、基本特征: 二、地图符号学与地图语言学 地图符号有一定的约定性 地图符号可等价变换 地图符号是空间信息和视觉形象复合体第 1 节 结束本节首页本章首页空间信息视觉形象 形状 大小色彩第4页/共59页第 5 章 地图符号化第2节 符号的分类与量表本章首页第5页/共59页63 维2 维1维0 维一、地理现象的空间维度及其符号化 第2节 符号的分类与量表第5章 地图符号化(一)点状分布(二)线状分布(三)面状分布(四)体状分布空间维度空间分布符号化根据地图比例尺和制图目的不同,同一地物可有不同空间维度。本节首页本章首页1、按符号的空间分布情况分类:第6页/共59页2、从视觉上地图符号可分为形象符号和

3、抽象符号。第2节 符号的分类与量表第5章 地图符号化本节首页本章首页第7页/共59页3、按地图符号的比例分类:第2节 符号的分类与量表第5章 地图符号化本节首页本章首页 不依比例符号(点状符号) 上海市 半依比例符号(线状符号) 依比例符号(面状符号)象形符号几何符号(抽象符号)第8页/共59页9第2节 符号的分类与量表第5章 地图符号化二、属性特征度量标准及其符号化 (一)定名量表(二)顺序量表(三)间距量表(四)比率量表精确度等级 功能量表系统是按从定性到定量、由低到高的四级(或四类)精确度描述和区分制图对象的属性特征。低高属性度量标准量表系统本节首页本章首页第9页/共59页10第2节 符

4、号的分类与量表第5章 地图符号化本节首页本章首页10第 2 节 结束本节首页本章首页第10页/共59页第 5 章 地图符号化第3节 符号的视觉变量本章首页第11页/共59页12一、视觉变量第3节 符号的视觉变量第5章 地图符号化(二)尺寸变量(四)颜色变量(一)形状变量(三)方向变量(五)网纹变量 视觉变量是构成图形符号的基本要素,也称图形要素。本节首页本章首页第12页/共59页13一、视觉变量第3节 符号的视觉变量第5章 地图符号化(一)形状变量点状符号本身就体现了形状差异。线状、面状要素的形状取决于事物本身的空间分布特征。 形状是指符号本身的图形轮廓。是视觉上能区别开来的几何图形的单体。本

5、节首页本章首页第13页/共59页14一、视觉变量第3节 符号的视觉变量第5章 地图符号化(二)尺寸变量 尺寸变量是指组成不同形状的符号在各几何维度上(长、宽、高、面积、体积等)的度量变化。本节首页本章首页第14页/共59页15一、视觉变量第3节 符号的视觉变量第5章 地图符号化(三)方向变量本节首页本章首页 以图幅坐标系统或图廓为参照对象; 适用于线形或带状延伸的符号; 圆形符号无方向变量。第15页/共59页16一、视觉变量第3节 符号的视觉变量第5章 地图符号化(四)颜色变量 既可表达定性特征的不同,也可表达定量特征的差异。 色彩色相:通常用于表达质量特征差异。亮度彩度亮度和彩度(饱和度)常

6、以组合变化的方式共同表达次一等级或数量特征的差异。本节首页本章首页第16页/共59页17一、视觉变量第3节 符号的视觉变量第5章 地图符号化(五)网纹变量也称纹理或底纹,是具有一定形状和大小的点、线组合排列成的图案。网纹分量排列样式尺寸本节首页本章首页第17页/共59页18二、视觉变量的组合第3节 符号的视觉变量第5章 地图符号化常用组合:形状+形状形状+尺寸形状+方向形状+颜色形状+网纹色相+亮度(彩度) 本节首页本章首页第 3 节 结束本节首页本章首页第18页/共59页1 1、点状符号中:、点状符号中: 改变形状改变形状 间断形状间断形状 附加形状附加形状 组合形状组合形状 改变方向改变方

7、向2 2、线状符号形状的连续变化、线状符号形状的连续变化3 3、面状符号的结构变化,网纹变量起重要作用、面状符号的结构变化,网纹变量起重要作用第3节 符号的视觉变量第5章 地图符号化第 3 节 结束本节首页本章首页第19页/共59页第 5 章 地图符号化第4节 色彩本章首页第20页/共59页21一、色彩的三属性第4节 色彩第5章 地图符号化(一)色 相紫光(380420 nm)蓝光(420450 nm)青光(450490 nm)绿光(490560 nm)黄光(560590 nm)橙光(590620 nm)红光(620780 nm)基本色:400 nm500 nm600 nm700 nm本节首页

8、本章首页第21页/共59页22一、色彩的三属性第4节 色彩第5章 地图符号化(二)亮 度也称明度,表示色彩的明暗程度。由色彩反射或透射的光量所决定。本节首页本章首页第22页/共59页23一、色彩的三属性第4节 色彩第5章 地图符号化(三)彩 度相对于光谱色的纯洁度,也称纯度、饱和度。本节首页本章首页第23页/共59页红色绿色兰色神经兴奋曲线 红 橙 黄 绿 青 兰 紫 第4节 色彩第5章 地图符号化第24页/共59页25一、色彩的三属性第4节 色彩第5章 地图符号化(四)色的混合加色法:光的混合为加色法。愈加愈亮 白色光,是屏幕地图的设色依据。减色法:颜料的混合方法。颜料吸收光,越加越暗 黑色

9、,印刷地图的设色依据,多用原色和间色。本节首页本章首页色光加色演示色光加色演示第25页/共59页 色光加色法:色光加色法:色彩是人眼受到光刺激后产生的感觉第26页/共59页 色光加色法:色光加色法:色彩是人眼受到光刺激后产生的感觉第27页/共59页 色光加色法:色光加色法:色彩是人眼受到光刺激后产生的感觉第28页/共59页 色光加色法:色光加色法:色彩是人眼受到光刺激后产生的感觉第29页/共59页 色光加色法:色光加色法:色彩是人眼受到光刺激后产生的感觉第30页/共59页 色光加色法:色光加色法:色彩是人眼受到光刺激后产生的感觉第31页/共59页 色光加色法:色光加色法:色彩是人眼受到光刺激后

10、产生的感觉结束第32页/共59页33二、色彩的表示第4节 色彩第5章 地图符号化(一)蒙赛尔色立体蒙赛尔色环以色彩的色相、亮度、彩度三个属性为坐标轴,设计色彩3维立体模型。蒙赛尔色立体本节首页本章首页第33页/共59页34二、色彩的表示第4节 色彩第5章 地图符号化(二)常用的计算机色彩表示系统RGB模型HSB模型CMYK模型以三原色(R、G、B)描述物体颜色特征以色相、彩度、亮度三属性值来表述颜色以色料的减色描述颜色基本色青、品、黄、黑各色取值范围为0255色相取值为0360,彩度和亮度取值是0100各色取值范围为0100用于屏幕视图用于印刷和打印本节首页本章首页第34页/共59页35四、地

11、图用色设计第4节 色彩第5章 地图符号化(三)定量特征的设色(一)增强地图的表现力(二)定性特征的设色本节首页本章首页第35页/共59页36四、地图用色设计第4节 色彩第5章 地图符号化(一)增强地图的表现力1. 生理学基础-前进色和后退色本节首页本章首页 暖色相暖色相由红、橙和黄等色构成。给人以由红、橙和黄等色构成。给人以温暖、舒适、有活力的感觉。视觉上效果使温暖、舒适、有活力的感觉。视觉上效果使其更贴近观众,并在页面上更显突出。其更贴近观众,并在页面上更显突出。 冷色冷色来自于蓝、青和绿等色。感觉显来自于蓝、青和绿等色。感觉显得稳定和清爽。它们看起来还有远离观众得稳定和清爽。它们看起来还有

12、远离观众的效果。的效果。第36页/共59页37四、地图用色设计第4节 色彩第5章 地图符号化(一)增强地图的表现力 色彩恒常性:当光源的光谱成分发生变化时,被观察对象的颜色感觉会保持不变。中性微冷中性微暖最冷最暖暖冷感情色彩不同背景下色彩向对立色转化2. 心理学基础本节首页本章首页第37页/共59页38四、地图用色设计第4节 色彩第5章 地图符号化3.用色习惯 其他因素:社会背景民族习惯文化层次专业倾向年龄层次洲别洲别国家与地区国家与地区爱好与颜色爱好与颜色禁忌色禁忌色亚 洲中国红、黄、绿黑、白韩国红、黄、绿等鲜艳颜色黑、灰印度红、绿、黄、橙、蓝等鲜艳颜色黑、白、灰日本柔和的颜色黑、深灰、黑白

13、相间马来西亚红、橙等鲜艳颜色黑巴基斯坦绿、银色、金色等鲜艳颜色黑阿富汗红、绿 缅甸红、黄等鲜艳颜色 泰国鲜艳颜色黑土耳其绿、红、白等鲜艳颜色 叙利亚青蓝、绿、白黄沙特阿拉伯绿、深蓝与红白相间粉红、紫、黄伊拉克科威特伊朗也门(一)增强地图的表现力本节首页本章首页第38页/共59页第 5 章 地图符号化第5节 符号与图形的心理感受特点本章首页第39页/共59页40一、图形视觉的心理效应第5节 符号与图形的心理感受特点第5章 地图符号化(二)视觉对比(一)聚类感受(三)层次结构(四)图形与背景(五)视觉平衡诞生:20世纪20年代。研究对象:人类如何对视觉刺激产生视觉上的认知概念。主要观点:完形趋向律

14、脑“场”(认知经验)倾向于简单、对称、规则。格式塔学派本节首页本章首页第40页/共59页41一、图形视觉的心理效应第5节 符号与图形的心理感受特点第5章 地图符号化(一)聚类感受 相互类似的刺激容易组成整体。1. 相似性本节首页本章首页第41页/共59页42一、图形视觉的心理效应第5节 符号与图形的心理感受特点第5章 地图符号化(一)聚类感受 相互接近的物体组成一个整体。2. 接近性本节首页本章首页第42页/共59页43一、图形视觉的心理效应第5节 符号与图形的心理感受特点第5章 地图符号化(一)聚类感受3. 闭合性 地图上各类行政界线、地类界线、乡间小路、沼泽等符号的设计,都考虑了视觉图形使

15、人产生的闭合与完形心理特点。 本节首页本章首页第43页/共59页44一、图形视觉的心理效应第5节 符号与图形的心理感受特点第5章 地图符号化(二)视觉对比1. 线画对比 在心理上,线宽和类型的对比增加了视觉的刺激,线宽之差大于0.1 mm才能被读者区别并产生对比。2. 色彩对比亮度对比、 彩度对比、色相对比、冷暖对比3. 网纹对比 网纹对比作用类似于色彩对比,只是网纹多数用于面状符号,其对比程度通常由定性制图或定量制图的性质所决定。 本节首页本章首页第44页/共59页 1、亮色与暗色相邻,亮者更亮,暗者更暗;灰色与艳色并置,艳者更艳,灰者更灰;冷色与暖色并置,冷者更冷、暖者更暖。2、不同色相相

16、邻时,都倾向于将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3、补色相邻时,由于对比作用强烈,各自都增加了补色光,色彩的鲜明度也同时增加。4、对比效果,随着纯度增加而增加,同时以相邻交界之处即边缘部分最为明显。5、对比作用只有在色彩相邻时才能产生,其中以一色包围另一色时效果最为醒目。第45页/共59页46一、图形视觉的心理效应第5节 符号与图形的心理感受特点第5章 地图符号化(三)层次结构 应该在制图主区与邻区之间、地图主题与地理基础之间、主题的一级分类之间加强对比,而主区的各个子区间、主题的次级分类则应以协调为主。本节首页本章首页(四)图形与背景明暗差异产生图形良好的边界产生图形清晰的区域产生图形熟悉产生图形较小区

17、域容易成为图形第46页/共59页47一、图形视觉的心理效应第5节 符号与图形的心理感受特点第5章 地图符号化(五)视觉平衡本节首页本章首页平衡是一种均衡的状态。视觉平衡的两个主导因素:重力;方向在地图上重力:图形的绝对位置、尺寸、形状。 方向:图形的相对位置、内容、形状。第47页/共59页图形的视觉感受特征视觉对比:线划、色彩、网纹层次结构图形与背景视觉平衡区分主要和次要视觉中心高于几何中心5%位置、尺寸、形状、色彩、方向第48页/共59页49二、视分辨力的限度第5节 符号与图形的心理感受特点第5章 地图符号化人的裸眼对外界物体的分辨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即所谓阈值。 看物体的最小视角 看到物体的

18、最小尺寸 在正常情况下,最小视角为1 种 类视距点的直径单线宽双线间空白宽虚线间空白宽汉字边长2500.170.050.100.121.755000.300.130.200.252.501 0000.700.200.400.503.50单位:mm 在正常情况下,最小尺寸如表 可辨 尺寸第 5 节 结束本节首页本章首页第49页/共59页第 5 章 地图符号化第节 注记本章首页第50页/共59页51一、注记的作用第节 注记第5章 地图符号化(二)说明注记(一)名称注记(三)图幅注记 地图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标注和各种文字说明,它是地图的基本内容之一。注记也是一种地图符号。 名称注记包括地名、河名、山名等,其中以地名为主。 说明地理要素具体的属性值。 指对整幅图的各种说明文字,如图名、图例说明、制图说明等。本节首页本章首页第51页/共59页52一、注记的作用第节 注记第5章 地图符号化(二)说明注记说明注记:a.专有名称、主要街道、特殊地图名称b.其他说明注记本节首页本章首页第52页/共59页53一、注记的作用第节 注记第5章 地图符号化(三)图幅注记 指的是对整幅图的各种说明文字,如图名、图例说明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