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爱尔克的灯光_第1页
巴金爱尔克的灯光_第2页
巴金爱尔克的灯光_第3页
巴金爱尔克的灯光_第4页
巴金爱尔克的灯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爱尔克的灯光爱尔克的灯光巴巴 金金2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芾(fi)甘。)甘。 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中的重要作家,与茅盾、展史中的重要作家,与茅盾、老舍、曹禺齐名,曾经历任老舍、曹禺齐名,曾经历任多届作协主席。多届作协主席。 1904年巴金出生于四川年巴金出生于四川成都的一个大户人家。成都的一个大户人家。1923年离家求学。年离家求学。1927-1928年旅年旅居巴黎。他居巴黎。他 原本立志要做原本立志要做社会活动家,后来却成为了社会活动家,后来却成为了著作等身的小说家、散文家。著作等身的小说家、散文家。3 爱尔克的灯光爱尔克的灯光写于写于194

2、11941年年3 3月。最初收入散文集月。最初收入散文集龙龙虎虎狗狗。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这是一篇抒情散文。 19411941年,年,3737岁的巴金在离家岁的巴金在离家1818年后第一次回到故居。年后第一次回到故居。文章抒写了巴金重回故居时所经历的一段心路历程。文章抒写了巴金重回故居时所经历的一段心路历程。 通过回到故居门外的所忆所感,作者抒发了对被旧制度通过回到故居门外的所忆所感,作者抒发了对被旧制度吞噬的亲人的深切怀念,对吞噬的亲人的深切怀念,对“长宜子孙长宜子孙”这一传统观念进行这一传统观念进行了反思和批判,表现出对光明世界的向往与追求。了反思和批判,表现出对光明世界的向往与追求。4全

3、文分为四个部分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1-21-2自然段)由路经故居所见的自然段)由路经故居所见的“长宜子孙长宜子孙”四个字四个字, , 引出回忆。引出回忆。 作者从回到阔别18年的故居入笔。 巴金19岁时冲出封建家庭的樊篱。18年后的一个傍晚,当夕阳西下,暮色降临,作者怀着对童年的亲切回忆,怀着游子思归的渴望,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故乡。 故居面貌已经有了改变: 这条街、这个建筑物开始在我的眼前隐藏隐藏起来,像在躲避一个久别的旧友。 巍峨的门墙代替了太平缸和石狮子,那一对常作我们坐骑的脊背光滑的雄狮也不知逃逃进了哪座荒山。 拟人化手法的运用,真切地表达出作者对久别的故居既亲切又陌生的

4、感觉。5 因为故居已易了主人,作者不得不驻足于故居门外,只能用目光去抚摸那闭目可见的熟悉的一切。 但是,当大门里照壁上“长宜子孙”那四个大字映入眼帘时,作者面对故居刚刚生成的亲切感,霎时间荡然无存了: 然而大门开着,照壁上“长宜子孙长宜子孙”四个字却是原样地嵌原样地嵌 在那里,似乎连颜色也不曾被风雨剥蚀在那里,似乎连颜色也不曾被风雨剥蚀。 照壁即古人所说萧墙,原指宫门之内迎门的小墙。虽然经过了十八年的风风雨雨,但封建制度和封建家庭观念依然旧貌,还在根深蒂固地影响着人们。 6 他的内心完全被一种“奇异的感情”抓住了: 我望着那同样的照壁,我被一种奇异的感情奇异的感情抓住了,我仿佛 要在这里看出过

5、去的十九个年头,不,我仿佛要在这里寻找十八年以前的遥远的旧梦。 “长宜子孙”这四个字仿佛使作者又看到了十八年前自己身处的旧家庭中,那可怕的、沉闷的、令人窒息的生活,勾起了作者无限的愁绪。 “奇异的感情”就是巴金对这个吞噬了许多年轻生命的旧观念、旧家庭的憎恶和愤激之情。7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第(第3-63-6自然段)由传说中的自然段)由传说中的“爱尔克的灯爱尔克的灯光光”引起对死去的姐姐的遭遇及姐弟感情的回顾。引起对死去的姐姐的遭遇及姐弟感情的回顾。 黑暗来了。我的眼睛失掉了一切。于是大门内亮起了灯光。灯光并灯光并不曾照亮什么,反而增加了我心上的黑暗不曾照亮什么,反而增加了我心上的黑暗。我只得失

6、望地走了。我向着来时的路回去。已经走了四五步,我忽然掉转头,再看那个建筑物。依依旧是阴暗中一线微光旧是阴暗中一线微光。我好像看见一个盛满希望的水碗一下子就落在地我好像看见一个盛满希望的水碗一下子就落在地上打碎了一般,我痛苦地在心里叫起来。上打碎了一般,我痛苦地在心里叫起来。 这一段与其说叙写的是“我”见到灯光、离开旧居、再回头观望的行动过程,不如说是抒写了“我”看到旧居灯光时的种种感受和痛苦的心境。 作者寓情于事,在叙事中抒情。在这里,人的行动只是一个简要的轮廓,而感情却像一条波涛起伏的河流,一浪高过一浪地向前推进 。8 夜色降临,故居大门内亮起了微弱的灯光故居大门内亮起了微弱的灯光,然而,这

7、灯光并不曾照亮什么,反而增加了“我”心上的黑暗。 “依旧是阴暗中一线微光”,这旧居内的昏暗灯光象征着这旧居内的昏暗灯光象征着封建末世了无生气的旧家庭封建末世了无生气的旧家庭。 作者看到大门里照壁上清晰可见的“长宜子孙”四个大字和大门内亮起的灯光时,产生的感觉不是常人久别重逢故乡时所产生的亲切温馨感,而是痛苦和憎恶。 “我好像看见一个盛满希望的水碗一下子就落在地上打碎了一般”,这句话是比喻在旧家庭中姐姐的善良希望和美好心灵的毁灭,表达出作者无比失望的痛苦心情。 这样写,一方面无疑给读者留下悬念,让读者关注作者感情产生的根源,也为下文叙写旧家庭的故事和姐姐的死埋下伏笔。9 很快,这大门内的微弱灯光

8、在作者的心中幻化成了“爱爱尔克的灯光尔克的灯光”。 在这条被夜幕覆盖着的近代城市的静寂的街中,我仿佛看见了哈立希岛上的灯光。那应该是姐姐爱尔克点的灯吧。 在古老的欧洲传说中,哈立希岛上有一位名叫爱尔克的姐姐,为了给远航的弟弟指引方向,每夜在窗前点亮的灯光,直到死去。 作者深受西方文化的熏陶, 这个传说表现的是姐弟情深,盼望游子归乡,恰恰与作者的返乡与思亲的心情相契合。 所以他想起了怀着遗憾寂寞地死去的姐姐。姐姐没有能等到他归来的这一天,没能如约听他讲述外边世界的故事。10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第(第7-127-12自然段)揭露自然段)揭露“长宜子孙长宜子孙”这条老路这条老路的罪恶的罪恶, ,引出

9、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引出对人生道路的思考。 我在外面一直跑了十八年。我从没有向人谈过我的姐姐。 只有偶尔在梦里我看见了爱尔克的灯光。一年前在上海我常常睁起眼睛做梦。 我望着远远的在窗前发亮的灯,我面前横着一片大海,灯光在呼唤我,我恨不得腋下生出翅膀,即刻飞到那边去。 姐姐死了,可这寄托着思念的灯光却伴随巴金度过了一年又一年的漂泊生活,无法摆脱。 “一年前”,作者望到“远远的在窗前发亮的灯”,恍惚间还觉得是姐姐在召唤他,实际上,这灯光散发出的是游子思归的情感。 在这思念中,有思乡、思亲的人之常情,有姐姐的早逝留给自己的挥之不去的余痛,更有对于旧家庭发生重大变化的希望。 11 沉重的梦压住我的心灵,

10、我好像在跟许多无形的魔手无形的魔手挣扎。我望着那灯光,路是那么远,我又没有翅膀。我只有一个渴望:飞!飞!那些熬煎着心的日子!那些可怕的梦魇! 然而,18年前正是对于旧家庭的憎恶让作者毅然决然离家出走,当年家中那令人厌恶的生活在他记忆里的积淀,形成了一个可怕的沉重的“梦”,这个梦就象无形的“魔手”,阻止着他回归故乡的脚步。 就这样,多年来,作者背负着沉重的思念,忍受着思念与憎恶的矛盾煎熬。12 但是我终于出来了。我越过那堆积着像山一样的十八年的长岁月,回到了生我 养我而且让我刻印了无数儿时回忆儿时回忆的地方。我走了很多的路。 无法化解的思乡情结, 终于使游子挣脱了阻止他回故乡的“魔手”,摆脱了压

11、迫他多年的可怕的“梦魇”,结束了“那些熬煎着心的日子”、“越过那堆积着象山一样的十八年的长岁月”,经过这一番心路跋涉,回到了“生我养我而且让我刻印了无数儿时回忆的地方”,回到了梦寐以求的故乡。13 十九年,似乎一切全变了,又似乎都没有改变。死了许多人,毁了许多家。许多可爱的生命葬入黄土。接着又有许多新的人继续扮演不必要的悲剧。浪费,浪费,还是那许多不必要的浪费生命,精力,感情,财富,甚至欢笑和眼泪。我去的时候是这样,回来时看见的还是一样的情形。 故居近在咫尺,触手可及,但故乡之行的一切所见所闻所感,并没有使他感到梦圆后的快慰。 十几年来,外面的世界日新月异,新思想新观念不断深入人心,民众的觉悟

12、在不断提高,作者多么希望家乡也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封建思想不再有市场,希望姐姐的悲剧不再重复。14 可是,回到故居,他发现“似乎一切全变了,又似乎都没有改变。”变的是过去的李公馆己经几易主人,不变的是家族里的人们依然在浪费着财富、精力、生命,虽然这些人也哭也笑,但还不曾真正明白做人的道理与人生的意义。这十几年来,故乡改变的只是形式,而不是内容,依旧死水一潭。 作者在批判旧家庭摧残人才、浪费生命的罪恶时,用了排比和反问修辞来表达他的起伏跳跃的感情。排比和反问修辞手法的运用,一唱三叹,使文字成为汹涌澎湃的感情河流。15 关在这个小圈子里,我禁不住几次问我自己:难道这十八年全是白费?难道在这许多年中间

13、所改变的就只是装束和名词?我痛苦地搓自己的手,不敢给一个回答。 他没有为大家庭的由盛到衰而慨叹,但却为不必要的悲剧和社会的停滞而痛心。 李公馆此刻已然换了主人,但作者的某个姑母或嫂嫂,还会设法进入,对着园中的花树垂泪,表现出对曾经兴旺的大家庭的留恋。却浑然不知正是这个大家庭以及它赖以存在的旧制度、旧礼教使她们倍受折磨,使她们寂寞地生,寂寞地死,姐姐的悲剧就是她们的共同命运。16 回到故乡,他寻觅不到、追溯不到一点甜蜜的和美好。在滞留的50个日夜里,他亲眼目睹了大家庭败落后的情状,耗费了亲人们的眼泪和欢笑,感受到的是满怀的同情和憎恨。 几次走过这个地方,我所看见的还只是那四个字: “长宜子孙长宜

14、子孙”。 巴金回想他的祖父: 他用空空两手造就了一份家业。到临死还周到地为儿孙安排了舒适舒适的生活的生活。他叮嘱后人保留着他修建的房屋房屋和他辛苦地搜集起来的书画书画。但是儿孙们回答他的还是同样的字:分和卖分和卖。17 实际上,“长宜子孙”只是大家庭中封建家长一厢情愿的空想,李家子孙分卖遗产和姐姐的人生悲剧就是证明。 作者认为,财富并不能长宜子孙,只能摧毁崇高的理想。由此生发,巴金表达了他对封建旧家庭、旧观念、旧秩序的彻底否定。 作者集中笔墨批判“长宜子孙”,于议论中充满感情。这感情随着议论而加深,最后发出了情不自禁地呼喊: “长宜子孙,我恨不能削去这四个字!许多可爱的年轻生命摧摧残残了,许多

15、有为的年轻心灵被囚禁囚禁了,许多人在这个小圈子里面憔悴地捱捱着日子,这就是家!甜蜜的家甜蜜的家!” “长宜子孙”是祖辈为后代苦心安排的用财富铺就的安乐的老路,由价值不菲的房屋、书画等构成,这条路看似平坦、舒适,实际上囚禁、摧残着后代的灵魂,因为生活在这种优越而封闭的封建家庭中的子孙,没有生活技能,找不到正确的生活道路,只能坐吃山空,碌碌无为消磨一生。所以说这是一条窒息青春和生命的死路。18 第四部分第四部分(第(第13-1513-15自然段)彻底否定旧家旧路自然段)彻底否定旧家旧路, ,继续继续追求自己的光明之路。追求自己的光明之路。 在憎恨封建观念的可笑和顽固、同情亲人的不幸遭遇之余,作者醒

16、悟了,意识到他本不该来这个地方,他应该舍弃常人的恋家感情,摆脱羁绊。 这次回归,让作者再次否定了这个“狭小的家”,义无返顾地去追求自由和光明。 忽然在前面田野里一片绿的蚕豆和黄的菜花中间,我仿佛又看见了一线光,一个亮,一线光,一个亮,这还是我常常看见的灯光。这不会是爱尔克的灯里照出来的,我那个可怜的姐姐已经死去了。这一定是这一定是我的心灵的灯我的心灵的灯,它永远给我指示我应该走的路。 “这不会是爱尔克的灯里照出来的”,因为姐姐死了,爱尔克的灯光被困囿在封建家庭之中,已经被吞噬而破灭了。而这“一线光” 、“一个亮”正是作者在无限生机的广大的世界中才能见到的指引他前进的心灵之灯。19三种灯光三种灯

17、光所所包含包含的的深邃的象征意蕴:深邃的象征意蕴: 故居大门内亮起的微弱灯光是旧家庭、旧礼教走向没落、崩故居大门内亮起的微弱灯光是旧家庭、旧礼教走向没落、崩溃的象征;溃的象征; 爱尔克的灯光,充满希冀和真情,是富于召唤意义的温暖的灯爱尔克的灯光,充满希冀和真情,是富于召唤意义的温暖的灯光,因姐姐的死而熄灭,象征着旧生活的悲剧和希望的破灭;光,因姐姐的死而熄灭,象征着旧生活的悲剧和希望的破灭; “ “我的心灵的灯我的心灵的灯”则是作者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的则是作者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的象征象征。灯光的作用:灯光的作用: “ “灯光灯光”使使作品作品充满了诗意充满了诗意; 三种灯光

18、的依次闪现,体现着作者的思绪和感情的逐层推进三种灯光的依次闪现,体现着作者的思绪和感情的逐层推进过程,标志着文章思想内容的不断深化:过程,标志着文章思想内容的不断深化: 由看到旧家庭、旧礼教的败落,到揭露和抨击它的罪恶,再到由看到旧家庭、旧礼教的败落,到揭露和抨击它的罪恶,再到指出新的生活道路,成为统贯全文的一条明线。指出新的生活道路,成为统贯全文的一条明线。20 文章中,作者安排了另一条暗线,那就是围绕“长宜子孙”所展示的两条生活道路。 “长宜子孙”是祖辈为后代苦心安排的用财富铺就的安乐的老路,由价值不菲的房屋、书画等构成,这条路看似平坦、舒适,实际上囚禁、摧残着后代的灵魂,因为生活在这种优越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