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特勒“翻译三原则”视角下的《诗经》翻译研究(精编版)_第1页
泰特勒“翻译三原则”视角下的《诗经》翻译研究(精编版)_第2页
泰特勒“翻译三原则”视角下的《诗经》翻译研究(精编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泰特勒“翻译三原则”视角下的诗经翻译研究摘要:诗经在 2010 年德国莱比锡书展上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 。作为中国诗歌文化的起源和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孔子曾经说过: “不学诗,无以言。”关于翻译诗歌,泰特勒的主张是用诗歌去翻译诗歌,不赞成将诗译成散文。诗 歌如果变成了散文的形式,就会失去诗歌原本的韵味,诗歌 中所要表达的意象也就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从而变成枯燥 无味的译文。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强调译文应遵循原文 的主旨、再现原作的风格和强调译文的流畅。本文通过分析 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在诗经英译中的体现,帮助读 者更好地通过译文体会原文的风格和

2、写作特点。关键词:诗经;泰特勒;“翻译三原则” ;翻译研究当代人对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有着很高的评价,泰特勒的翻译理论比较全面,系统。它是英国翻译理论史上,甚至整个西方翻译理论史上的里程碑。 18 世纪末, 爱丁堡大学历史教授亚历山大 ?f?泰特勒在 论翻译的原则 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进行翻译和评判翻译标准的三条基本原则: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译文应和原作同样流畅。在完成每一次翻译之后,我们都需要对照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对自己的译文进行修改,查看是否可以做到原文与译文之间的契合,从而形成良 好的翻译习惯,在翻译方面不断取得进步。一、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作

3、的思想例 1:“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诗经 ?周南) 英译本为:he sought her and found her not,and waking and sleeping he thought about her. long he thought ; oh ! long and anxiously;on his side, on his back, he turned , and back again.“寤寐”“辗转”在译文中译为“long and anxiously ”和“ turned and back again ”这两个词组,非常契合原文。这个译本生动形象地描

4、写出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以至于茶饭不思、夜不能寐。笔者认为其较好地体现了原作想要表达的情绪,符合当时的语境。一位君子,在看到自己心仪的淑女之后,茶饭不思、日渐消瘦,面对淑女的冷漠,垂头丧气, 在不懈的追求之后,终于修成正果,让人奏乐以表喜悦。原作讲述了民间男女从爱慕到结合的过程,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写青年男子思恋少女。译本充分理解了读者的心思。二、译文应再现原文的风格根据泰特勒的第二项原则,译者必须能够辨认原作的写作风格和手法,准确判断其风格属于严肃、高雅、活泼、顺畅、华丽、考究,还是朴实无华,并使译文的风格与手法与之相仿。诗经的特点是精彩的自然环境描写和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其注重以环境来衬

5、托人的心情,情景交融;其他部分则体现了不同人物角色的性格特点。所以,我们在翻译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要注意这一点。例 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 ?小雅?车?r)英译本为:the high hill is looked up to ;the great road is easy to be traveled on.高山,比喻高尚的德行;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 明,后以“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司马迁赞美孔子: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汉代的郑玄注解说:“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 ”这两句英译文与原文的主旨不谋而合。通过这句话的英译, 可以让人感受

6、到一种高尚的品格,不禁肃然起敬。此译文严肃而且不失大雅, 而且译文中 “ looked up to ”和“ be traveledon”与“ high hill ”和“ great road ”对仗工整,风格考究,更能表达出原文的意蕴和格调。三、译文应通顺流畅关于第三项原则,泰特勒认为译者好比画家,两者都从事模仿,画家的临摹是使用与原作相同的色彩,忠实地模仿原作的笔法和形态;但译者却不能照搬原作的笔法,而要用另外一种手法和语言来表达原作的神韵,即通过创造来达到同样的感染力和效果。也就是说,必须既用原作者的灵魂, 又以自己的发音器官来说话。泰特勒还认为,如果要使译文与原文具有同样的神韵和流畅,译

7、者应该具有与原作者相似的天分。但泰特勒并不认为译者必须与原作者等同,原作者是大演说家,并不要求译者也是大演说家,但译者必须能够判断原作品的全部价值,领悟原作者的思维推理,品位原文的全部美感。例 3:“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 爰有树檀, 其下维 ?b。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the crane cries in the ninth pool of the marsh,and her voice is heard in the sky. the fish is by the islet ,and now it lies hid in the dee

8、p.pleasant is that garden ,in which are the sandal trees ;but beneath them is the paper-mulberry tree. the stones of those hills ,may be used to polish gems.?个译本是 1871 年由理雅各翻译的。这一版本虽然没有押韵,但是很好地保留了原文的韵味和所要表达的感觉, 诗行的重复保留了原诗的效果。“鹤鸣九皋”出自春秋时期诗经 ?小雅 ?鹤鸣诗集上的田园画卷。成群结队的仙鹤翱翔在蓝天之上,栖息在檀林蔽日的九皋之巅,擒食于汝洋江面之上,呈现出与当地

9、樵夫、渔民和睦相处之景象。此译文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画面感十分强烈。 其契合了“翻译三原则”的最后一条,读起来通顺、流畅,可以使读者很容易接受译文。四、结语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 是最具代表性的翻译理论之一。我们在翻译文学作品时,不能仅仅表达字面上的意思,还要 对句子进行重组,让目的语国家的读者能够了解原文的写作 风格和意象。特别是在翻译具有中国特色的诗歌或者其他类 型的作品时,我们更应该综合考虑,从而更好表达出作者想 要传达的感情。(通信作者:付明端)参考文献:1 程俊英 .诗经译注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2 刘毓庆 .闻一多诗经研究检讨j.文学评论,2012( 6): 107-119.3 李玉良 .论诗经 文化传统的翻译j.外语学刊, 2015( 5): 155-158.4 孟祥德 .在古典诗词翻译中重构意境基于杜牧清明六个英译本的思考j.科技信息, 2008( 36): 321-322.5 宋孟洪 .马若瑟诗经翻译研究j.海外英语, 2016( 9): 121-122.6 王燕华 .经典的翻译与传播诗经 在英国的经典化路径探析 j.上海翻译, 2016( 2): 78-83.7 王启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