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逻辑的三个定则与三种逻辑说(精编版)_第1页
辩证逻辑的三个定则与三种逻辑说(精编版)_第2页
辩证逻辑的三个定则与三种逻辑说(精编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辩证逻辑的三个定则与三种逻辑说辩证逻辑的三个定则与三种逻辑说胡志平内容摘要:本文出自作者即将出版的著作给中国一个大智慧 新加写的最后一章。 文章提出哲学思维方法就是“辩证逻辑 ” ,文章把辩证逻辑作为“ 逻辑学” 一部分加以阐述。指出: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都存在判断 “ 模糊 ” 与“ 精确 ” ,各自都有各自的精确判断范围。形式逻辑有矛盾律、拒中律和同一律三大思维定律,辩证逻辑则有对等律、对应律和居中律三大思维定律。举例显示辩证逻辑的发

2、展前景可实现数字化。辩证逻辑要依赖形式逻辑的帮助使论证更彻底;形式逻辑要依赖辩证逻辑的突破使思维更活跃。形式逻辑因推理格式繁杂而使人严谨;辩证逻辑因推理格式简明而显得神奇。文章提出了 “ 三种逻辑说 ” , 即逻辑学应该包括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和形象逻辑三种,强调人类的思维逻辑在运用中有自发、自觉两种状态,而人脑自发的思维规则正是我们尚未开掘的逻辑学知识。人的智慧,就是代表人脑尖端机能的三种思维逻辑的简单运用或综合运用。文章最后就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相互间的理论地位说出了独特观点。作者简介:胡志平,主任记者,有近万字专著出版,其中新闻写作创新智慧被中国社科院

3、研究生院、西北民族大学等数十所高校用为教学大纲参考教材。应该指出,当今中国学术界有一种盛行的学术风气,就是过分地强调形式逻辑是唯一“ 科学的思维方法” ,在强调形式逻辑的精确时,普遍否认哲学思维的真理性,也否认人的综合知觉判断的客观性。其实,哲学思维方法就是辩证逻辑。对辩证逻辑,是否可以简单用“ 都是模糊判断 ” 而毫无科技创新价值来下定论呢?(一)我们先谈谈 “ 模糊判断 ” 的作用。人类意识起源的规律告诉我们,人最初产生意识和最初产生创新意识,都无一例外是从模糊判断再到精

4、确判断(验证)的。没有模糊意识就没有人类意识的产生;否认模糊判断的客观性,就永远没有可以最终验证的精确判断。任何创新意识都不能超越 “ 模糊判断 ” 直接进入精确判断。模糊判断不仅是人类意识起源的起点,也是创新意识走向成熟的起点。既然如此,就应该确认一个不争的事实,模糊判断或模糊概念是人的创新意识萌芽、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在人类认识发展的长河中,意识和判断是逐渐走向精确的。即使到了今天所有概念都可以实现数字化的当今时代,被形式逻辑严格推导和演绎出来的、或被验证过的数字化公式,也仍然要面向未来接受更进一步精确的科学发现的挑战。包括爱因斯坦著

5、名的狭义相对论的公式和结论,如今也被发现存在着一种误差。即是说,作为上个世纪已经被形式逻辑所确证的最高成果,作为此后一系列科学理论的运算基础和不变准绳的质能关系式,在宏观领域它是精确的,而在微观领域却被发现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显著误差。这种误差在今天看来,同样可以定义为一种“ 模糊判断” (互联网搜索关键词:“ 迈克尔 · 墨菲教授的新发现 ” ) , 因为当时的爱因斯坦没有考虑宇宙精细结构对能量的吸收。不过,当今科学家在为著名的狭义相对论公式补充了校正误差的参数后,却并未否认这一&#8220

6、; 不精确的科学结论” 对推动科学发展的伟大功绩。人们反而更理智和清醒地认识到, 如果没有之前的“ 模糊判断 ” ,剑桥大学天文学院的迈克尔· 墨菲教授于年在英国华威大学物理学会议上,所提出的校正误差的正确参数,就根本无从谈起。形式逻辑推理和辩证逻辑推理一样,在人类认识长河中都存在“ 模糊判断 ” 问题。(二)再谈谈两种逻辑各自所占有的“ 精确性 ” 范围。什么叫逻辑?笔者认为,简单说就是体现在人脑中的思维规则。这种思维规则表现在自觉运用

7、领域称之为思维“方法 ” ;表现在自然科学领域,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能做出的 “ 模糊判断 ” : 人脑中有三种大类型的脑神经激活概念或唤醒意识的常规路径。当人们能够自我体验到这三大类型的概念激活路径的区别与联系时,也就可以进入有意识控制的思维自觉领域于是自然科学再度转为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简称为“ 三种思维方法学说” 。三种思维方法都有规则,因此都是人脑所要遵循的“ 逻辑 ” 。有的是自发逻辑, 有的已转变为自觉逻辑。只有自觉逻辑才能产生

8、精确概念。先说能够产生精确概念的辩证逻辑和形式逻辑两种思维方法各自所体现的“ 精确性 ” 。辩证逻辑,是能够确认事物属性和确认事物发展方向的思维规则。也就是说,这种思维方法能产生对事物定性的精确判断,也能产生对事物发展的方向性的精确判断。辩证逻辑并非都是模糊判断。相反,在事物定量领域,在确认事物具体形态领域,单一辩证逻辑的推理和判断则只能做到“模糊判断 ” 。辩证逻辑要依赖于形式逻辑才能完全揭开各科学领域中的事物真相。形式逻辑,是能够确认事物数量质量能量和确认事物具体形态包括确认空间结构形态和时间排序编码的思维规则

9、。这种思维方法可产生对事物定量分析的精确判断,也能够找到体现事物具体形态的概念或公式。相反,在事物定性领域,在判定事物未来发展方向领域,形式逻辑思维则常常找不到出路, 甚至多数情况下连“ 模糊判断 ” 也无法产生。形式逻辑并非能够囊括思维领域里所有精确判断。形式逻辑要依赖于辩证逻辑的跳跃性思维,才能产生跨学科领域的创新突破。比如,上述剑桥大学的墨菲教授针对狭义相对论存在误差的创新发现:如果假设爱因斯坦之后的所有科学家都在同一个大前提下以最初公式所依赖的宇宙宏观物质运动为前提来演绎质能关系,人们只能将错就错,谁也发现不了其中存在的误差。而墨菲教授则是从研究

10、微观领域入手,首先发现了宇宙精细物质结构对能量的吸收,进而才能富有创意地推理和验证出狭义相对论存在误差。从宏观前提到微观前提,就是一种思维的跳跃,是在两个对等概念所体现的不同领域中,求得了形式逻辑思维在相互对应的两种前提条件下的平衡与综合。形式逻辑极为注重一个大前提的设定,同一前提条件下的一贯性、一致性是它的特征。这也是它能够通过严谨推导产生精确判断的优势。但,这同时又是它对权威大前提不能自我检错,可能将错就错,一错到底的致命缺陷。因为,在一个领域中设定的大前提,只能实现在同一个领域、同一个大前提下不产生逻辑推导错误。但是,换一个大前提并与之对等起来,则可能发现在那一领域设定的大前提用在这一领

11、域是不够精确的。而在同一个大前提下出现的细微偏差,如果没有辩证逻辑的对等概念和对等大前提的不断校正,又可导致起初差之毫厘,最终失之千里。如今,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单一形式逻辑的运用,常常是在某一学科已经初创但尚未成熟时期所认定的科研方向上,有着不同凡响的独立运用价值。如果这一学科已经成熟,且还是在他人的创意上仍然连续运用单一形式逻辑推导,其结果即使能产生新的创意成果发现,功效和价值也会倍减。而最终导致的结果则是:掌握新科技的后来者,只能在他国确立的繁杂的既定概念体系中反反复复地兜圈子,自觉不自觉地被形式逻辑领到了繁琐论证的概念迷宫之中,创新思维走进了 “ 死胡同 &

12、;#8221; 却仍然在自我欣赏形式逻辑的“ 严谨 ” 和“ 精确 ” 。科学发现史上,不乏此类教训。辩证逻辑的 “ 模糊 ” 是相对于形式逻辑在具体事物定量和形态确认方面的“ 模糊 ” 。 形式逻辑的“ 模糊 ” 是相对于辩证逻辑在事物定性和敏锐把握事物发展方向方面的“ 模糊 ” 。 由于在精确或模糊上各有各的优势和劣势范围,因此,两种逻辑在创新思维领域又

13、显示出了各自的不同作用。形式逻辑的精确,使之能率先实现各种概念定则的数字化。这自然为先进的电子技术操作奠定了逻辑运算基础。辩证逻辑的神奇,是可以准确界定两套形式逻辑概念体系之间的对等对应关系,它的最高境界不是数字化,而是科学范畴。发明一种新的数学逻辑算法,即可实现一门或多门学科进入新技术领域的运用。而发现一对新的对立统一范畴,则可创立一门前所未有的崭新学说。如:发明二进位制计算法实现了信息传输领域的电子化;发明矩阵数学算法手段实现了博奕论概念的精确化;发明系数指数方法实现了部分经济学指标的数字化……形式逻辑思维能否出现前所未有的创新成果,用今天的衡量标准

14、也就是数字算法手段的精确性。再看看辩证逻辑的大境界:马克思用“ 对立和统一” 范畴创立了有普遍真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学说;爱因斯坦用 “ 时间与空间 ” 范畴创立了划时代的相对论猜想;维纳依靠 “ 输入与反馈 ” 范畴确立了改变世界的控制论原理;弗洛伊德用“ 意识与无意识 ” 范畴解释了拉开新纪元的精神分析法;霍金依靠 “ 收缩与膨胀 ” 范畴创立了震惊全球的 黑洞理论构想 …&

15、amp;#8230; 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兼用更能创出奇迹: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用 “ 欲求和满足 ” 的对等关系阐明了影响全球的行为动机理论,在这一范畴之内,再运用形式逻辑推导出了著名的人的欲求的“ 五个层次 ” 理论划分。美国经济学家用 “ 有一得必有一失” 的对立统一关系创立了 “ 机会成本 ” 理论, 在这一范畴之内, 再运用形式逻辑推导出了“ 机会成本 ” 的计算方法。当一门学科的主要内涵已

16、经发展到比较成熟比较丰满时,形式逻辑的创新功能就会逐渐衰减,此时的科学发展必然要求开创新领域,这种条件下,形式逻辑尤其需要辩证逻辑的跳跃性思维、跨学科的统领和帮助,才会出现奇迹,出现崭新意义的创新思维。(三)现在来讨论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相比较的作为思维的“ 工具性 ” 用途。“ 逻辑 ” 是一种思维工具。 为什么辩证逻辑作为思维的 “ 工具作用 ” 会被当今多数学者否认呢?原因很简单,前人阐述的辩证法需要后人来进一步推动发展和完善。目前的哲学思维方法作为一种&#822

17、0; 逻辑 ”来体现,还显得太笼统,常常是少数悟性很高的人可以深谙其中的逻辑规则,多数人只认可形式逻辑有规则,哲学思维无规则,即使有规则也是一种模糊规则,或者叫模糊逻辑。实际上,笔者在长期运用哲学思维方法的过程中,早已深深体会到哲学思维的“ 工具性 ” 和“ 逻辑性” ,只是从来没有认认真真提升到“ 逻辑学” 的高度来认识和总结罢了。形式逻辑有矛盾律、拒中律、同一律三大逻辑定律,辩证逻辑也有对等律、 对应律、居中律三大逻辑定律。我们来看看辩证逻辑的三定律是

18、怎样作为思维工具用途,体现其规则性的。对等律。辩证逻辑作为思维方法,之所以能实现它的跳跃性思维功能和联想性思维功能,主要原因就在于它的逻辑规则普遍遵循对等律。不论是既定概念与未定概念的关系、已知概念与未知概念的关系,还是已知概念与已知概念之间的关系,它都要求 “ 一对一 ” 对等分立, 都要求此一概念必须与彼一概念形成对等关系。所谓“ 对等” ,即概念大小是对称的,概念内涵是分立的,概念之间有互为统一的条件。人们不难发现哲学和辩证法的基本概念体系都是成双成对的。物质与意识,时间与空间,信息与响应,主体与客体,原因与

19、结果,现实与可能,内因与外因,表象与本质,意识与无意识,宏观与微观等等。这些概念之间,应所体现的逻辑规则均能达到概念大小对称或相当,均能达到“ 一对一 ” 的分立(或对立) ,而且,两个概念之间都有互为统一的客观条件。比如:物质与意识,是原始映象概念基础上的统一(参见给中国一个大智慧章);原因与结果,是同一事物变化过程中的两个基本节点;意识与无意识,是人的精神状态的两种最基本表现;信息与响应,展示出相对微观领域中介质传递与链接的一个完整的物质运动环节;宏观与微观,指的是物质世界应所构成的“ 两极” ,其探秘前景同等

20、重要,等等。想成为娴熟于辩证逻辑运用的人,其所要闯过的第一道逻辑关口,就是善于发现和论证对等概念。必须指出,运用辩证逻辑的对等律,在概念定则上与形式逻辑的运用有显著不同的规范和要求这里体现出善于哲学思维的人,不仅要求具备一定的学历,同时要求具备较丰富的经验和阅历。因为,辩证逻辑的对等概念,不像运用形式逻辑定则可轻而易举实现数字化赋值一样(可以简单设定:xy) 。形式逻辑只要求做到在同一个大前提下所有赋值中途不变,就不会出现推导错误。 辩证逻辑不同, 它的“ 一对一 ” 的对等概念的内涵,必须严格地准确地尊重客观现象。物质,就是以四维方式存在的实体。意识,

21、就是对应实体映象或概念符号的生化记忆在人脑中的激活反映。如果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着内涵不客观、不科学、不准确现象,辩证逻辑就不成立;如果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着概念大小不对称现象,辩证逻辑也不成立;如果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着不显著分立的现象,辩证逻辑同样不成立;如果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着缺乏互为统一的客观条件,辩证逻辑仍然不能体现出它的思维规则。这就是“ 对等律 ” 的含义。娴熟于辩证逻辑的对等律,其思维作用在哪里?智慧表现又如何呢?其一,可以求证已知概念与已知概念之间,是否存在规律性的、有科学价值的对应关系。其二,通过既定概念的客观含义可以界定并确认未定概念的准确内涵,

22、使人类思想和科学概念得以完善。其三,通过已知概念可以寻找和发现未知概念,为创新发现找到明确的研究起点。尤其是第三种智慧,恰恰就是实现各种科学创新发现的跳跃或联想的逻辑通道。我们知道,辩证逻辑对等律是严格的。那么,依赖这种严格逻辑就可以在已知概念的基础上无可置疑地确认未知领域里的客观存在。知道电子,可以判断负电子的存在;知道某一种粒子, 就能够判断 “ 反粒子 ” 的存在;知道北极星的方位, 可以确认南行方向; 知道星体存在收缩现象,即可判断也存在膨胀现象;知道有信息输入,就能对称式理解到一定有信息反馈,等等。相比形式逻辑步步求证的规则,辩证逻辑没有 &a

23、mp;#8220; 三段论 ” , 它好像是省略了推导过程而 “ 一步到位 ” 。其实,这就是辩证逻辑的“ 跳跃式 ” 、 “ 联想式 ” 思维特征。实际上,对等律思维方式并没有走捷径,对等概念的发现和确认,体现的是对等律这种逻辑定则,拥有反映物质世界真实概念的客观性和确切性,体现的是一个善于哲学思维的人长期一贯地娴熟于辩证逻辑方法,长期一贯地尊重自然法则,而构成了可以及时发现、准确捕捉对等概念的“ 逻辑底蕴 ” 。

24、况且,找到对等概念之后,仍然需要经过周密的形式逻辑推导,才能避免或消除两个概念之间抑或存在某些不对称、不分立、不统一的逻辑缺陷,从而使辩证逻辑在两个概念之间显得更加科学严谨。寻找、发现对等概念及其辨析相互关系,是辩证逻辑最基本的思维方法,也是辩证逻辑永恒的思维规律。对应律。是辩证逻辑作为思维方法的第二大逻辑定则。如果说对等律强调的是概念内涵必须在逻辑上构成对称和分立,那么,对应律则强调两个概念之间在客观上必须包含可依赖关系,或联动关系、或互动关系、 或作用力关系。 所谓 “对应 ” ,指的就是 “ 一对一 ” 的作

25、用,“ 一对一 ” 的响应, “ 一对一 ” 的依赖。在逻辑关系上,“ 对应律 ” 是“对等律 ” 的必然结果。在两个概念之间,能体现概念大小对称、概念内涵分立、概念之间有互为统一条件这种对等关系的,就必然存在客观的相互对应指向。对应律作为思维方法,是很容易为许多人学会操作的逻辑规则。笔者首先要强调:辩证逻辑常常不是人为定则,而主要是自然法则和客观规律(也叫客观定则)。当我们把这种自然规律所体现的 “ 客观定则 &a

26、mp;#8221; 提炼出来形成一种可简易操作的思维规则后,这就被正式引入到“ 逻辑学 “ 范畴。逻辑规则拥有显著的“ 客观定则” 的属性,这是辩证逻辑的主要特征之一。“ 物质与意识 ” 是对应的:有物质存在就有对应实体映象的人脑中的概念激活反映;有人脑中对应外界事物的概念激活反映就有人的意识产生。“ 信息与响应 ” 是对应的:信息是某种介质的传递运动,响应是针对这种介质的链接状态。没有介质传递就不会有响应,没有介质链接就没有信息实现。“ 输入与反馈 ” 是对应的:有信息输入最终都会产生反馈结果,反馈结果常常对应的就是被输入的信息;在科研和工作实践中,人们的信息输入总是在期待着反馈结果,反馈结果所给出的也正是之前信息输入的“ 答案” 。对应关系应所体现的完全是“ 一对一” 的逻辑。这就是“ 对应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