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九年级上册第3课星星变奏曲教案教学内容 本课在第10-13页。作为朦胧诗的典范作品之一,江河刻画了星星、萤火虫、春、鸟、睡莲、白丁香,以及静夜、冰雪、僵硬的土地等一系列蕴含深刻象征意义的物象,抒情写意,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抒发诗人对光明的渴求。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主要艺术风格和成就。 2把握诗歌中“如果谁不需要谁还会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肯定式,与“如果谁还需要谁还会谁愿意谁愿意”的否定式相结合的结构,能够进行初级的诗歌写作。 3理解诗歌中星星、静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比拟、对比等修辞手法。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朗读朦胧诗歌的技巧,学会品味诗歌语言,
2、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 2学会比较阅读的方法,通过诗内物象的对比,理解诗歌主旨。 3仿照诗歌结构,开展诗歌写作的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 2体会诗人经历人生苦难之后对诗意人生和自由精神的感受。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感情。 2通过朗读诗歌,品味本诗的语言特点,进而体会朦胧诗的艺术特色。 难点 1通过对诗歌重点词句的学习,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2通过把握诗歌中反复呈现的结构特征,学会诗歌创作的基础技巧。 教学突破 1能够结合学生的生活,恰当运用联想和类比,
3、开展诗歌写作的活动。2结合莫扎特的星星变奏曲等文学、音乐、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体会艺术中意境的塑造。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教材配套朗读带,或者莫扎特的星星变奏曲音乐带。2能够有感情地朗诵本诗。3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查找有关描写星星的诗句、文章片断、歌词乐曲等。学生准备1能够读一到两遍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2通过预习,标示出自己遇到的问题和难点。 3能够查找有关描写星星的诗句等资料,也可在课前了解朦胧诗派。教学步骤 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 师 指 导 学 生 活 动1播放朗诵带或范读,引导学生抓住诗 1认真倾听,并及时做字词、停顿及疑 歌中的情感基调。 难点的标注。22.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找到诗歌的结构
4、 2独立思考,划出诗歌中的意象和反复 标志和意象的诗句。 的诗句。3.通过分析讲解,引导学生合作讨论, 3协作学习,透过诗歌意象,结合自 理解诗歌中的意境。 己的体会,理解诗人希望表达出来的情感。4.介绍朦胧诗派的总体艺术风格,帮助 4仔细听记,结合自己对这首诗的 学生理解诗歌语言。 学习,进一步理解朦胧诗派的语言特色一阅读诗歌,把握感情基调(约8分钟)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1播放朗读带,或亲自范读,提示学生 做标示。2提问:通过预习和听范读,能否体会 到诗歌中的感情基调?3提示学生:除了温情和憧憬的感情基 调,诗中还有一种不同的情感线索, 下面的学习过程中会体会到。1认真听,做字词、停
5、顿和疑难点的标注。2仔细思考,能够初步回答:温情和憧憬的感情基调。3跟着教师的引导,进入到下面的学习 过程,并留意诗中可能出现什么样的 情感。二、分析诗歌,把握结构和意象(约15分钟)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1提问:诗歌中是否有相似或反复的诗句?提示学生,这些反复的诗句就是结构标志,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诗句之间是否有不同之处。1浏览全诗,找出相似或反复的诗句,“如果谁不需要谁还会谁不愿意谁不愿意”和“如果谁还需要谁还会2分析:“如果谁不需要谁还会谁不愿意谁不愿意”是肯定句,而“如果谁还需要谁还会谁愿意谁愿意”是否定句。及时复习反问句的概念。3请学生划出诗歌中出现的物象,提醒学生注意这些物象的
6、不同。4分析前一诗节中的意象,如星星、诗、蜜蜂、柔软的晚上、湖、睡莲、萤火虫、春天、鸟、白丁香等意象营造出温情、浪漫、自由的氛围。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这种情感,并进而推进到下一诗节,让学生来分析后一诗节中的意象。谁愿意谁愿意”。2听教师讲解,真正理解前一诗节是肯定结构,而后一诗节是否定结构。遇到问题,及时质疑。 3划出诗歌中出现的物象,如:夜、蜜蜂、星星、湖等等。可以作补充。4仔细听教师讲解,体会前一诗节的意象所带来的光明、美好的意境,并模仿教师的方法,分析后一诗节的意象:寒冷、苦难的诗、冰雪、冻僵的夜晚、僵硬的土地、瘦小的星等。通过相互补充和启发,理解这些形象所描绘出的寒冷和残酷的意
7、境。 三、比较阅读,体会诗歌主旨(约12分钟)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1、总结全诗有两种意境:一种是光明与美好的,一种是寒冷和残酷的。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这两种情境该如何理解。2参与学生的讨论,及时点评,并通过对“变奏曲”这一音乐术语的解释,引导学生切题挖掘诗歌内涵:题目是“变奏曲”,两个诗节恰好从主题和结构上构成变奏。1分组讨论交流,总结:光明和美好的意境是诗人所追求和向往的,而寒冷和残酷的意境是诗人所厌弃和憎恶 的,但也是诗人所生活的现实环境。2理解“变奏曲”的含义,能够认识到前后两个诗节在结构上基本一致,但是在诗歌意象的塑造、情感的抒发上,却形成强烈的对照,正是“变奏曲”。
8、160;四结合资料,掌握语言特色(约10分钟)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1结合资料,给学生简单介绍朦胧诗的“朦胧”特点:通过意象和比喻等来表达诗人的感情。诗歌非常含蓄,但是 读起来意味深长,继承了我国古代诗1听记教师的讲解,并结合本诗理解。 领会到“星星”是光明的使者,诗人向 往光明,追求自由,在黑暗和冰冷的 歌的艺术特征。2结合诗题解说:“星星”是诗歌意象,暗含诗歌的主旨;“变奏曲”是诗歌的特色,揭示诗歌的主题和结构,因此,欣赏诗歌要学会抓住诗题和诗眼。 现实中,他愿意燃烧自己,引领他人 寻找光明。体会语言的含蓄美。2:听教师讲解,并且能够结合自身的学习经历和体会,形成迁移。 &
9、#160; 本课总结 星星变奏曲是朦胧诗派代表人物江河的一首重要诗作。本诗在诗歌主题、创作手法和诗歌技巧方面都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 全诗由两个基本对称的诗节组成,每一节十六行,都以“如果”的假设句起头,一气呵成。诗人以“星星”象征光明,塑造一系列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诗意、春天、温暖、希望和自由等。但诗中的“星星”又有特定的情境和意义,它的光芒,不同于阳光普照的光明,而是茫茫黑夜中闪现的点点星光,这正展示现实与理想相背离,寄托了诗人在现实中执著追求光明的理想。 板书设计 星 星 变 奏 曲江 河光明 主题+结构意象 对比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本诗的学习,着重在于理解诗歌意象的内涵
10、,引导学生从诗题“星星”和诗眼“变奏曲”两点整体感知全诗。 为了推动教学的深入进行,并拓展学生的视野,教师可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描写星星的诗句等,了解朦胧诗派的基本情况,阅读二至三首代表作品并推荐给其他同学,可以板报、墙报的形式,也可结合综合性学习展开。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1写出下面加点字的拼音。 颤动( ) 闪烁( ) 朦胧( ) 覆盖( ) 疲倦( ) 答案与提示:chàn shuò mng1óng fù píjuàn 2下面诗句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1)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
11、(2)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3)谁愿意,总写苦难的诗,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答案与提示: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夜晚,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2)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关,“光明”之美。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以“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因为声音一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感觉是相通的。这是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时断时
12、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 (3)用暗喻的手法,表明“苦难的诗”所受到的束缚,这种不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孤寂。星星的颤抖,是人心灵的颤抖,因生活的压抑和束缚而得不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温暖。 3诗歌中描写了两种情境,你能够说出来吗? 答案与提示:两种情境:前一诗节表现了理想中的温馨美好的情境,后一诗节表现了现实里的寒冷严酷的情境。 4如何理解诗歌的题目星星变奏曲?试加以分析。 答案与提示:变奏曲,是音乐术语。变奏为作曲基本技巧之一,即通过装饰、改变时值或节奏、改变音符进行方向或次序、改变和声或调性色彩等手段,使音乐保持原有的基本轮廓而以变化的面貌出现,谓之变奏。系统地运用变奏手法作成的乐曲称“
13、变奏曲”,其结构为“变奏曲式”。 本诗以“星星”作为主要意象,暗含诗歌的主旨;“变奏曲”是诗歌的特色,揭示诗歌的主题和结构。诗的上下两节,结构对称,基本句式、修辞手法和一些用语近似,具有同样的韵律。但诗的下一节与上一节相比,情境、意味发生变化并形成强烈对照,基本句式和一些用语也有所变异。这种情形犹如音乐,既保持原有的基本轮廓,又以变化的面貌出现,使上、下两节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 个性练习设计 1诗歌中出现几次“星星”?请你具体说说这些意象的含义。 答案与提示:九次。举例: (略) “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用暗喻的手法,表明“苦难的诗”所受到的束缚,这种不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孤寂。星
14、星的颤抖,是人心灵的颤抖,因生活的压抑和束缚而得不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温暖。 “瘦小的星星”比喻并象征人们对光明的微茫的希望。不仅太阳失去了,连“瘦小的星”也被“一颗又一颗”地吹落,可见“夜”的黑暗深沉、猖獗肆虐和冷酷无情。 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诗人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与提示:这首诗的主题,表达的是对黑暗冰冷的现实的否定,抒发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以及虽然迷茫失落而不失坚定的希望,这在朦胧诗中非常有代表性。 3说说你对朦胧诗派的了解。 4在班里开一次新诗朗诵会,或出一期关于朦胧诗派的板报、墙报。教学探讨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集体合作的精神。新诗,尤其是朦胧诗的学习,对于
15、初三的学生相对困难,因此教师要恰当设置问题,启发学生,引导学生透过诗歌外在意象理解内在意蕴。 问题的设计要偏重对整体感知的引导,比如从诗歌的题目、主旨、语言和结构入手,避免细节的简单描述和重复分析。 朗读对于诗歌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朗读训练,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补充资料朦胧诗派简介: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中国诗坛上涌现出一大批青年诗人,这群青年诗人的创作明显表现出对当代诗歌传统规范的叛逆和挑战。1978年12月,北岛、芒克等创办今天。今天在当时集中推出了“新诗潮”的最初一批诗人,如北岛、杨炼、顾城、江河、舒婷、芒克、严力等。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11月出版的阎月君、高岩、梁云和顾芳编选的朦胧诗选为“朦胧诗”的命名、正名和广泛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02年1月再版这本朦胧诗选时,又增补了两位诗人:食指和多多。上路的那天,他已经老了否则他不去追太阳上路那天他作过祭祀他在血中重见光辉,他听见土里血里天上都是鼓声他默念地站着扭着,一个人一左一右跳了很久仪式以外无非长年献技他把蛇盘了挂在耳朵上把蛇拉直拿在手上疯疯癫癫地戏耍太阳不喜欢寂寞蛇信子尖尖的火苗使他想到童年蔓延流窜到心里传说他渴得喝干了渭水黄河其实他把自己斟满了递给太阳其实他和太阳彼此早有醉意他把自己在阳光中洗过又晒干他把自己坎坎坷坷地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袖珍式土封口机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声光控延时自动开关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度商用空调设备销售与售后服务合同范本
- 世纪嘉诺租房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广告创意策划与执行服务合同范本-@-1
- 五谷豆浆加盟合同范例
- 冰箱陈列协议合同范本
- 个人委托公司社保合同范本
- 助医合同范本
- 2025年度跨境电商平台知识产权保护合同标的授权协议
- 中医适宜技术-中药热奄包
- 压疮的预防和护理
- 《手卫生知识培训》培训课件
- 算力时代全光网架构研究报告(2024年)
- 2024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英语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届高考作文素材:《黑神话 悟空》高考作文和素材运用
- 译林版八年级英语下册英语单词(带默写版)
- 高中数学平面几何强化训练(解析版)
- 《祛痘产品祛痘产品》课件
- 人轮状病毒感染
- 儿科护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