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十年课改的回应-2019年文档_第1页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十年课改的回应-2019年文档_第2页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十年课改的回应-2019年文档_第3页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十年课改的回应-2019年文档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 对十年课改的回应doi :10.3 7 1教育部组织课程专家对实施十年之久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进行了修订,颁布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2011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颁布以后,全国的化学教育工作者掀起了学习和研究新课标的热潮。 作为普通的化学教育工作者和教学研究者, 我们也对新课标进行了学习和研究,发现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认真严肃地回应了十年课改过程中初三化学课程实施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紧扣化学科学和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在此,我们将学习和研究新课标的一些认识与体会和同行作分享。一、重新认识化学是什么全日制义务

2、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前言对化学的定义:“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手段。”而新课标前言中对化学的定义如下: “化学是在原子、 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事实上,新课标采用的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对化学的定义。我们认为,新课标对化学的定义的修订有助于保持初高中化学课程设置的一致性,也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化学究竟是什么, 让教师认识到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一个很大不同是化学是在原子、 分子水平上来研究物质的, 化学的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它的特征

3、决定了化学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化学的定义关注的是化学科学的研究内容,对于很多教师来讲,该定义过于抽象,定义中也没有很好地体现出化学科学的价值。二、规定了 8 个必做学生实验回顾过去十年的初三化学课程改革, 课程专家们注意到了实验教学在全国各地的学校教学中都有弱化的倾向。在过去十年中,有很多的化学教育工作者都对这种倾向进行了批评。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离开了实验我们拿什么让学生对化学学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很多学生的眼中, 化学是一门“外语”,是靠记靠背的学科。 可以说,由于各种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导致了实验教学的缺失, 学生基

4、本的实验技能没有得到训练, 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落实, 学生对化学学科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课程专家在修订课程标准的时候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给予了及时的回应。新课标兼顾到了初三化学的启蒙性和阶段性特点以及一些条件比较不足的学校的实际情况, 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需要, 努力通过多种途径至少让学生完成 8 个最为基本的实验。三、关注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三维目标是课程改革以后提出来替代“双基”的一个名词。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不管是年轻教师还是有一定教龄的教师,在设计三维目标的时候,都会存在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计不得要领,很多教师

5、要么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知识与技能目标混在一起, 要么就是设计的目标空洞无物,没有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知识与技能相融合。比如,有教师在设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时候,喜欢设计“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等目标,而没有写明通过什么途径来培养。事实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都应该是基于知识与技能目标来完成和落实的。因此,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特别强调了三个维度目标之间应该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并举了样例供教师参考。四、聚焦学习情景的真实性和有意义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应该“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提

6、出“努力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这是对过去十年课程改革过程中情景创设中存在的问题的纠正。 2001 年新课程改革以后,教师的课堂教学特别是公共课总是离不开情景的创设,各式各样的情景的创设着实使化学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化学课堂变得比过去“有趣”、“热闹”了。然而,当人们对这种“有趣”、 “热闹”的课堂进行分析的时候, 发现这些“生动活泼”的情景很多都是虚假的或者对于学生加深对所要学习的化学知识的理解并没有意义和帮助。情景创设到了最后成为了“噱头”, 变成了为创设而创设。 课程专家注意到了这个严重的问题,在新课标的教学建议中提出了要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提出“可以采用化学实验、化

7、学问题、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等多种形式创设学习情景”。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 多利用化学实验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化学现象背后的原理,促进学生加深对化学学科知识的理解, 欣赏化学学科知识的价值。五、强调试题情景的真实性和内容的科学性2001 年新课程改革以后,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探究”、“开放”等理念, 全国各地的初三化学试题和中考化学试题的编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试题的编制很多都有相应的素材作为情景,要求学生在新情景中解决问题。然而,很多化学教育工作者都注意到了试题编制存在的

8、一个严重问题, 很多情景都是试题编制者“闭门造车”想象出来的, 出现了很多与生产、 生活实际不相符的情景素材, 出现了很多本身就有科学性错误的试题。 在这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 一套试题编制出来以后, 很快就传遍大江南北。 由于很多教师没有认真去分析和研究试题, 只是简单地将试题拿来为已所用, 导致这种充满“虚假情景”、 “科学性错误”的试题充斥着我们的初三化学教学。 因此,课程专家在修订课程标准的时候注意到了这一点, 特别强调要加强试题编制情景的真实性和内容的科学性。 六、确保学习目标、教学要求和学业评价的一致性过去十年的化学课程改革留给广大的化学教育工作者最大的困惑就是评价改革的问题。

9、教学评价直接影响着化学课堂教学的方向。不可否认的是,在过去十年,中考依然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近两年来, 国内有不少化学教育工作者将研究的重心转向课程标准、课堂教学与考试之间的一致性的研究。 通过研究发现,我们的化学课堂教学与考试之间的一致性较高, 而与课程标准一致性较差。 可见,有什么样的评价方式直接决定了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学。课程标准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导和最基本的要求, 应该作为教师设计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要求的依据。 教师应该基于课程标准进行教学。 中考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向课程标准看齐, 与课程标准内容的要求保持一致性。 因此,课程专家在新课标中提出“要确保学习目标、教学要求和学业评价的一致

10、性”。七、建议在教材中设立专门的方法栏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新课标都高度强调科学方法教育的重要性, 都对如何实施和落实科学方法教育提出了建议。新课标的教材编写建议提出了一个新的建议:“可以在教材中设立专门的方法栏目”。 2001 年新课程改革以后,初三化学教科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编排的角度来看,一个主要的变化就是设立了多种多样的有趣的栏目,将枯燥的化学知识通过各种栏目尽可能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近些年,有关科学方法教育的研究很多。 有不少学者提出初三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 应该在教材和教学过程中通过适当的途径直接将相应的科学方法教给学生, 而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

11、中自己去体会。显然,修订课程标准的专家认同了这种观点,并在新课标中得到了体现。八、引导学生对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作出科学的判断新课标提出初三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 提出要使学生在面临和处理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时能做出更明智、更科学的思考和判断。当今社会,人的衣、食、住、行都离开不化学。因此,很多社会热点问题都与化学息息相关。 近来年,发生了很多与化学有关的食品安全事件, 比如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蔬菜农药残留、化学火锅、“塑化剂”风波、茶叶稀土超标等。一系列与化学有关的问题的出现, 使得很多人对化学持一种负面的态度,认为“化学是罪恶之源”。事实上,化学是一把双刃剑,好与坏都掌握在人的手里。 新课标课程内容标准在“化学物质与健康”中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中加入了“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的内容。 作为化学教师, 在进行情景素材的选择、情景的创设的时候,如果选择这类社会热点问题作为情景,应该着力引导学生辩证地来看待各种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让学生对这些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的辩论和思考,并作出自己的判断,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化学观,而不应该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