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教案设计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教案设计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教案设计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教案设计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教案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教案设计蜡烛是一篇极富感染力的战地通讯。在八年级的第 一单元,这是一单元以战争为题材的文章。下面是为大家整 理的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教案设计,欢迎参考 【蜡烛教案设计】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语文上册。本文是一篇战地通讯,安排在以战争题材为主的第一单 元的第三课,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学生把握了新闻、小说 的文体特点,并了解到解放战争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和 中国人民的伟大精神。在此基础上,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 让学生了解通讯这种新闻形式,并扩大视野,了解世界人民 建立在反法西斯同盟基础上的血肉凝结成的情谊。进而让学 生懂得:和平生活来之不易,应该懂得珍惜。知识与能力:1.

2、 积累常用词语,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 理清记叙的要素。3. 品味感人的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把握蜡烛的 特殊含义。方法与途径:1. 自主学习解决字词障碍,并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 引领探究把握文章的叙事要素。3 、合作探究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并把握蜡烛的特殊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文学习结合以前的学习体验,更加深刻的了解战争的残酷,懂得和平生活来之不易,应该珍惜。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多媒体教案1. 学习文章用动作、细节、外貌、神态等描写手段来刻画人物的方法。2. 挖掘事件感人的要素。1. 对蜡烛象征意义的理解。2. 对国际主义情怀的理解。1 、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查找作者资

3、料和 相关写作背景,并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2 、教师了解二战以及苏德战争,并搜集相关图片、文字资料。蜡烛在我们的印象中有哪些作用 ?(学生发言:照明,生 日祝福,烘托气氛,哀悼等)然而,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背景下,它却被赋 予了某种特殊的意义(板书课题,学生写出作者)。1 、检查学生对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字词的注音及解释:2 、补充课文中一些重要的词语:(学生补充,并说明理女口:拂晓瓦砾地窖腋窝鞠躬精疲力竭名副其实永垂不朽烧灼1 、学生介绍2 、老师补充:曾任军事记者,一直从事战争题材作品的创作。1949年10月曾访问中国,归国后创作战斗的中 国。了解故事背景1 、学生介绍:

4、2 、老师补充:(投影显示)贝尔格莱德战役是1944年9 月28日一10月20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 苏 军乌克兰第3方面军、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和保加利亚祖国阵线军队为粉碎德军驻南斯拉夫集团和解放南斯拉夫首都 贝尔格莱德而实施的进攻战役。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记叙要素:时间:1944年9月199月20日地点:贝尔格莱德萨伐河前的方场上人物:南斯拉夫老妈妈:玛丽育乞西事件:南斯拉夫老妈妈掩埋苏联红军的遗体并将自己珍藏多年的结婚红烛插在烈士的坟头的故事。1 、自读课文,勾画让你感动的句子,并说说你感动的 原因。2 、讨论:老妇人这一人物形象有何特点?(分小组讨论)归纳:对侵略者无比憎恨,

5、对红军满怀敬意,渴望和平,渴望解放,对英雄战士有着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3 、讨论:文章中的蜡烛除了实指那对结婚花烛外,还 有没有其他深刻的含义?(分组讨论)归纳:烛光是红军战士的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 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本文是一篇战地通讯,通讯也是一种新闻体裁,比较本 文和第一课新闻两则,试着概括通讯的特点。(学生比较, 讨论,展示)共同点:都具有真实性、时效性不同点:通讯比消息的时效性稍弱,但比消息的故事性 或者说文学性稍强。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学生总结)老师归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通讯这种新 闻体裁的特点,写作上我们明白了要想使

6、写人叙事的文章感 人必须挖掘事件的感人因素并反复渲染,情感上,我们了解 到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多少先烈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 生活,珍惜并且努力发展应当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教学总结】在上课之前,我本来是胜券在握的:这篇文章虽然很长,但我已经让学生提前预习了;这篇文章内容虽然离我们生活很远,好在让学生理解的知识点并不 多。结果一上课却使我大失所望。首先,我错就错在没有目标的让学生自由去预习。一上 课提问我才发现学生根本就没有认真预习,而且有三分之二 的学生没有预习,换句话说,学生根本就不会预习,在他们 的心目当中,预习就是读熟课文,仅此而已。结果一问三不 知,没办法,只好给学生时间先读课文,好在亡羊补牢,补 救了一次,但却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虽然课堂当中也出现 过几次亮点,但这临时生成的问题与我心目中的期望值却相 差甚远。其次,由于学生没有预习,我心里就没了“底”。所以 凡是难点就大包大揽,凡是重点就反复强调,这节课基本成 了“一言堂”。学生一直在被动地接受知识,积极性和创造 思维受到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