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精品学案_第1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精品学案_第2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精品学案_第3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精品学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 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基础知识12009年6月22日,第3号台风“莲花”在粤闽沿海登陆,造成广东暴雨,受灾人口达37万,东亚地区重大自然灾害造成损失较大的是( ) a热浪、风暴、热带气旋、地震 b洪水、热带气旋、地震、滑坡c洪水、热带气旋、流行病 d地震、火山喷发、海啸、流行病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灾害的发生属于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无关d自然灾害损失存在空间差异,却无时间差异c经济越发达,自然灾害的损失越小d经济欠发达地区,自然灾害的绝对损失较小,相对损失较大【答案】d【解析】 自然灾害的发生既有自然环境因素,也有社会环境因素,前者主要是指地球各圈层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后

2、者主要是指人类对地球生态环境进行的改造和破坏,故选项a错误。由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同一强度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在时间和空间上往往有很大的差异,故选项b错误。自然灾害的相对损失与绝对损失不一样。在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自然灾害的绝对损失严重,而相对损失较低;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自然灾害的绝对损失较低,但由于人口较少,经济总量小,抗灾减灾的能力弱,所以相对损失较大,故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3有关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成灾强度在减小 b人类活动可以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c人类活动可以减少或减轻某些自然灾害的发生d自然灾害损失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异、不存在地区差异【答

3、案】c【解析】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各种自然灾害的成灾强度日趋严重,故选项a错误。 自然灾害的发生,既有自然环境因素,也有社会环境因素,因此,人类活动不可能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但可以减少或减轻某些自然灾害的发生。例如,恢复和保护植被可以有效减少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故选项b错误。 自然灾害损失既有明显的时间差异,也有明显的地区差异。4当今世界,自然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强度不断增高。与之对应的原因主要是( )自然环境破坏严重 地壳活动日益频繁 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密集发展 减灾措施不健全a b c d【答案】c【解析】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加之人类对自

4、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自然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强度不断增高。5不同区域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是不同的,同一种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也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下列关于灾情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灾害强度越大,灾情越大 b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情越小c灾害强度越小,灾情越大 d抗灾水平越高,灾情越大读19711995年世界各洲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分布情况表,回答69题。地区abcde总计死亡人数(%)59.54.534.11.80.11006.造成a大洲自然灾害死亡人数最多的主要原因是( ) a在各大洲中,人数最多 b在各大洲中,人口密度最大c在各大洲中,经济发展水平最低 d在各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7造

5、成d大洲人员死亡最多的自然灾害是( ) a洪水和地震 b地震和滑坡 c干旱和洪水 d滑坡和泥石流8d大洲与a大洲相比,死亡人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数量少 b入口密度小 c经济发展水平高 d人口自然增长率低9e大洲自然灾害死亡人数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最高b人口数量少c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d几乎没有自然灾害发生读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回答1012题。10在各种气象灾害中,我国分布最广泛的是( ) a干旱 b洪涝 c暴雨 d冰雹11我国华南地区纬度位置较低,但有时也会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春季多阴雨冷空气势力强大农事活动较早梅雨提前a b c d12为

6、减轻图中各种自然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下列措施中不可取的是( ) a修建水库和分洪工程 b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c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 d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读19501999年世界特大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分类统计表,回答1315题:分类每10年累计数19501959年19601969年19701979年19801989年19901999年气象类1316294472非气象类71118191713.由表中数据可知,全球自然灾害发生次数的变化趋势是( )a保持不变 b增长变慢 c加速增长 d逐步减少14气象类和非气象类自然灾害发生次数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主要表现在( )a气象类自然灾害的发生次数加速增长,

7、而非气象类近30年变化不大b气象类自然灾害发生次数的变化不大,而非气象类在逐渐减少c气象类自然灾害的发生次数在增长,但增长速度变缓,而非气象类基本不变d气象类自然灾害的发生次数稳中有升,但增长幅度不大,而非气象类加速增长15导致气象类和非气象类自然灾害发生次数的增长趋势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活动进入平静期,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减少b全球变暖,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呈现出加速增长的态势c工业排放大量二氧化硫,导致酸雨肆虐d人类填海造陆,导致海洋调节气候的能力降低162006年2月17上午10时45分,菲律宾中东部莱特省圣伯纳德镇爆发泥石流,导致该镇guinsaugon村庄的大约500座房屋和一所学

8、校被毁。菲律宾国家火山及地震监测中心主任雷内索里德姆则介绍说,泥石流爆发前,南莱特岛地区曾于10时36分发生里氏2.6级地震。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试分析导致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2)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也可直接或间接地诱发泥石流。人类的哪些活动可诱发泥石流的发生?减轻其危害的针对性措施有哪些?【答案】(1)地壳活动频繁,岩层破碎;地形起伏,相对高差大;降水量大且多暴雨。(2)砍伐森林,大规模的工程活动等。措施:加强植树造林;大型工程建设,要注意保护当地植被,保持生态平衡;建设一些护坡工程。1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有关的自然灾害是( )美国圣海伦斯火山爆发 长江上游地区泥

9、石流频繁发生香港山地中部发生滑坡 20世纪70年代的唐山大地震a b c d2下列自然灾害在成因上具有关联性的是( )a地震台风暴雨 b暴雨山洪暴发海啸c地震山崩泥石流 d寒潮暴雨洪水3同一强度的自然灾害使经济发达地区的损失( )a绝对损失大,相对损失小 b绝对损失大,相对损失大c绝对损失小,相对损失小 d绝对损失小,相对损失小自然灾害在一定区域内的群发程度称为自然灾害灾次比(zc),在zcm/m式中,m为某地域某一时段内自然灾害发生次数,m为全国该时段内自然灾害发生总次数。读1949年1990年中国自然灾害灾次比图,完成46题。4图中,最大的分异是( )a东西分异 b中部向南北分异 c南北分

10、异 d中部向东西分异5图中,发生灾害次数最多的地区是(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东北地区 d江淮地区6贵州、广西喀斯特地貌区自然环境恶劣,但灾害的次数发生少,说明( )a灾害的发生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好坏关系不大b贵州、广西可以移入人口,进一步发展经济c经济发展程度越低,发生灾害的频率就越少d贵州、广西的自然环境保护得较好7我国东部地区农业灾情特别严重的原因是( )耕地集中人口众多灾种集中农作物播种面积广a b c d读世界某地区水平衡分布图(水平衡:年降水量减年蒸发量),完成89题。8近年来,图中a区域土地沙化出现了南扩速度加快的现象,其自然原因是( )a沙漠南侧的农业生产方式要比北侧落后

11、 b草原上的野生食草动物数量增加c位于东北信风带,沙丘容易向西南移动 d气温升高,暴雨增多,水土流失严重9从图中不难看出,水平衡数值呈负值的地区,正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土地荒漠化的发生地点也呈现出一定的带状和面状分布的特点,即相对集中分布于( )a南北回归线附近 b北回归线附近c副热带大陆西部和宽广的温带大陆内部 d只分布于有寒流经过的大陆西部10从下表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自然灾害的统计指标70年代80年代90年代19932002年灾害数量/次1 1001 9872 7422 935死亡人数/万人19680795

12、3.1受影响人数/万人7.414.519.62.5灾害损失/亿美元1 3102 0406 2906 550灾害的强度减小了 人类社会抵御灾害的能力增强了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了 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减小了a b c d下图是我国东经110°以东地区的月等降水量线分布状况(单位:mm),m、n、p、q分别代表不同纬度带的四个)地区。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1112题。11用字母表示的四个地区中,最容易发生春旱的地区是( )am bn cp dq12n地区最可能是我国的(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长江中下游地区 d华南地区13读下表,回答以下问题。19752001年各大洲(

13、南极洲除外)自然灾害统计灾害类型非洲美洲亚洲欧洲大洋洲各类型总计气象类灾害11.919.027.110.04.372.3地质类灾害0.93.77.82.70.916.0生物类灾害6.71.23.10.50.211.7各大洲总计19.523.938.013.25.4100注:表中数据为各大洲各类灾害发生次数占全球总次数的百分比。(1)表中数据表明,气象灾害居首位的大洲是_,该洲季风气候区最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哪些?在夏秋季节该洲东南沿海地区出现的一种破坏力极大的自然灾害是什么?该灾害所属的天气系统是什么?(2)非洲和大洋洲的地质类灾害发生次数所占的比重较小,试分析原因。(3)非洲的生物类灾害发生次数

14、所占的比重较大,试分析原因。【答案】(1)亚洲 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台风、暴雨、洪涝、寒潮等。台风。热带气旋。(2)地质灾害中最主要的是地震,而地震往往与板块的交界地常联系在一起,非洲和大洋洲的大陆部分分别在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内部,因此发生地质灾害的几率较小。(3)生物类灾害往往与气候联系在一起,非洲干热的气候特别适宜害虫的生长和繁殖。1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a中可以看出,对我国农作物成灾面积影响最大的是_,影响最小的是_。(2)在四种主要灾害中,对我国农作物成灾面积影响力逐渐减弱的是_,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请试举一例说明。(3)从图b可以发现,我国农作物受灾面积的变化趋势是_;结合a、b两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