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县域城镇化动力机制分析_第1页
山东省县域城镇化动力机制分析_第2页
山东省县域城镇化动力机制分析_第3页
山东省县域城镇化动力机制分析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山东省县域城镇化动力机制分析    摘要:本文以山东县域为基本单元,借鉴欧向军等人提出的四维分析视角,构建综合指标体系,结合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对2000年以来山东县域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加以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山东县域,内源力是县域城镇化的主要推动力;其次为行政力和市场力,二者差别不明显;外向力的作用最弱。因此,在一定的历史时间内,为避免山东各县域之间城镇化差距的拉大,需加强政府管理,统筹县域发展。关键词:县域城镇化;时空特征:动力机制;面板数据:f299.27 文献识别码:a :1001-828x(2016)022-000-01引言城镇化是最大

2、的内需潜力所在。县域是城镇化发展的基础,是城乡一体化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学术界有关县域城镇化动力机制的系统研究仍显不足,本文在借鉴现有文献的基础上,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对山东县域城镇化的发展机制进行定量分析,以完善城镇化发展的地域模式。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1.数据来源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山东统计年鉴、山东城镇化发展报告。2.研究方法(1)多元线性回归。县域城镇化水平为因变量,市场力、行政力、外向力与内源力为自变量,对2006-201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公式为:式中:y代表城镇化水平;代表常数项,xzl为行政力、scl为市场力、wxl为外向力、nyl为内源力;1、2、3、4分别为相应

3、的回归系数,为随机误差。在指标选择方面,行政力选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市场力选取社会销售品零售总额、外向力选取实际使用外资总额、内源力选取工业增加值。(2)面板数据模型。根据后文检验结果,本文选择混合估计模型来模拟山东县域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公式为:式中:yit为因变量,即第i个地区在t年的城镇化水平;0为常数项的不变数,来自于不同地市的均值;ij为常数项的随机部分,来自于不同地市之间的差异;xzlit、sclit、wxlit与nylit分别为行政力、市场力、外向力与内源力;1、2、3、4分别为相应的回归系数,it为随机误差。二、动力机制分析1.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本课题采用单位根检验方法对代表

4、城镇化、行政力、市场力、外向力、内源力的五个指标y、xzl、scl、wxl、nyl进行平稳性检验。由检验结果可知:变量wxl的adf-fisher chi-square统计量不显著,但其pp-fisher chi-square统计量在0.05显著水平上是显著的,其余变量均显著,借鉴李子奈的研究,本文认为变量y、xzl、scl、wxl、nyl的水平序列平稳,即不存在单位根。2.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为了避免伪回归现象的存在,还需进行协整检验,以判断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稳定关系。本文利用软件eviews6.0对变量进行kao(engle-granger based)检验。由检验结果可知,各变量之间存在面板

5、协整关系。3.模型估计借助eviews6.0软件做似然比检验,结果拒绝了混合回归模型的原假设,应该建立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利用广义最小二乘法gls,即以横截面模型残差的方差为权数对模型进行估计,以此减少由于截面数据造成的异方差影响,由此可以得到山东县域城镇化动力机制的模型。4.结果与分析(1)整体结果分析山东县域城镇化动力机制的模型为:yit=0.380+0.409xzlit+0.406sclit+0.420nylit+0.270wxliti=1,2,3,16;t=2006,2007,2008,2014对于山东县域,内源力(0.420)是县域城镇化的主要推动力;其次为行政力(0.409)与市场力

6、(0.406);外向力(0.270)的作用最弱。(2)分县结果分析市场力、行政力、外向力、内源力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的强弱,将山东县域可分为产业带动型(18个县)、政府主导型(36个县)、外资拉动型(15个县)、区位优势型四类(15个县)。总之,市场力和内源力的作用较为稳定,产业带动型、政府主导型的县(市)可以通过政府和产业的发展来发展壮大,而外资拉动型必须依靠外资的辅助来追赶优势地区,区位优势型则要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发展产业,逐步转型,因此山东县域城镇化的发展模式需要多元化。三、结论与讨论本文详细分析了山东县域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发现各作用力按作用强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内源力、行政力、市场力与外向力

7、,因此,在一定的历史时间内,为避免山东各县域之间城镇化差距的拉大,需加强政府管理,统筹县域发展。下一步要加强对城镇化其他层面的研究,另外得出的结论对于全国其他省份县域是否适用有待探讨。因此,在后期可对研究范围进行进一步拓展与深化,从而使研究更具实践指导意义。参考文献:1欧向军,甄峰,秦永东等.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及其理想动力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地理研究,2008,27(5):993-1002.2刘彦随,杨忍.中国县域城镇化的空间特征与形成机理j.地理学报,2012(8):1011-1020.3魏冶,修春亮,孙平军.21世纪以来中国城镇化动力机制分析j.地理研究,2013(9):1679-1687.4陈明星,陆大道,张华.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及其动力因子分析.地理学报,2009,64(4):387-398.5曹广忠,刘涛.中国省区城镇化的核心驱动力演变与过程模型.中国软科学,2010(9):86-95.6陈洋,李郇,许学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