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课程改革共成长_第1页
与课程改革共成长_第2页
与课程改革共成长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 】 与课程改革共成长 与课程改革共成长 河南省周口市李庄小学 李春红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五年了, 在如火如荼的课改实施过 程中,许多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教师逐渐成长起来。课程 改革对基础教育意味着什么?它将给我们每一位小学教师 带来什么?无论人们对新课程了解多少,无论对新课程持什 么态度,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问题是,必须面对新课程、 认识新课程,创造性地理解与实践新课程。特别对青年教师 来说,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学习, 在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成长。 回想上个世纪后半期, 经济格局、 政治格局乃至文化格局的 变化,渗透着一个强烈的信息:激烈的国际竞争,就是科学 技术的竞争。在信息技术发达

2、的今天,在生活空间相对狭小 的“地球村” ,必须有开放的思维方式、开放的心态,要培 养合作、交往、赞美、分享、沟通等行为品质,了解多种文 化形式,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课程改革 在许多国家如火如荼地展开了。面对我国的基础教育正缺少 国际视野的状态, 1996年7月 1日,国家教委召开了第一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研制会,我国新课程研制的序幕拉开了。 面对新课程改革, 有些人的认识出现了偏差, 认为课程即学 科,课程内容即载体就是教材,课程改革即是改编教材,教 学过程不过是简单地改变一下教学方式与方法。这些观点恰【精品文档 】恰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课程改革的目的也正是在打破这 些陈旧

3、的教育观,树立正确的、开放的、发展的新观念。当 人们走进新课程时,会逐渐体会到,可能没有更多的可以遵 循的具体模式,没有更多的可以照搬的方法,没有更多的可 以借鉴的成熟经验。每一个人都将经历一个反思和创造的过 程,都应当了解到,课程标准的公布,新教材的使用是课程 改革的开始。那么,我们语文教师所特别关注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什 么样的新理念,它与原有的教学大纲有何不同呢?带着这个 问题,我认真学习了相关专业知识,认识到了它们在指导思 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评价等方面的不 同之处。我深刻地感受到语文课程标准的研制站在了世 界局势、科技进步、文化变革、语文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 具有与时

4、俱进的时代性与前瞻性。在学习中,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有以下几点:一、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新课程追求: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这是千千万万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教育理想。课程标准以发展 素养为宗旨,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强 调学生掌握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态度、 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及自主思考并规划人生的能力,以适 应学习化社会的需求。对于一个人来说,学习和发展是没有【精品文档 】终点的,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更需要用发展的、过程 性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二、倡导教学方式的多元以往以教学大纲为指导性文件的语文教学存在着死记硬背、 重讲轻读、重知识传授

5、、轻情感培养等弊端,不利于教学创 造性的发挥。而课程标准设计“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 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富有多元性、灵活 性和创造性的教学目标的指导下,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 式体现了以下特征:由单一的认知性教学转变为多维的体验 性教学;由机械的决定性教学转变为互动的交往性教学;由 单项性活动教学转为综合性的活动教学。从教学大纲的“静 态”要求到课程标准的 “动态” 建议, 教学方式的科学转变,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条件。三、注重与学生生活与社会的联系学生知识的积累、 技能的培养、 人格的塑造等都是为了培 养其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的现代化公民。学是为了用,而运 用是更好的学习。教师只有与学生的生活与社会紧密联系起 来,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才能在思想的交融,情感的碰撞 中带给学生独特的体验,发展其综合实践能力。总之,语文课程标准 的实施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开放的视野、阅读理解和 表达交流的能力,运用现代化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精品文档 】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的实施对我们年青教师来说, 是挑战, 更是一个良好的机遇。 既然投身于教育事业, 就当兢兢业业, 更主动地创造性地参与课程改革实践,成为课程改革的主 体。作为一名年青教师,我们有热情,也需要冷静的思考与 科学的态度,需要在体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