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采样技术规范要点讲解_第1页
地表水采样技术规范要点讲解_第2页
地表水采样技术规范要点讲解_第3页
地表水采样技术规范要点讲解_第4页
地表水采样技术规范要点讲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一、采样方案的设计一、采样方案的设计 二、水质采样二、水质采样 三、样品的保存与管理三、样品的保存与管理 (一)采样目的(一)采样目的 1、寻找污染源找到污染源的地、寻找污染源找到污染源的地区或位置;区或位置; 2、确定污染范围,知道哪些地方、确定污染范围,知道哪些地方受到污染和没受到污染;受到污染和没受到污染; 3、判定污染程度。、判定污染程度。1、水质监测水质监测 为了掌握水环境质量和水系中为了掌握水环境质量和水系中污染物的动态变化,对水的各种特性指标取样、污染物的动态变化,对水的各种特性指标取样、测定,并记录或发出讯号的程序化过程。测定,并记录或发出讯号的程序化过程。2、流域流域 指江

2、河湖库及其汇水来源各支流、指江河湖库及其汇水来源各支流、干流和集水区域总称。干流和集水区域总称。3、瞬时水样瞬时水样 指从水中不连续地随机(就时指从水中不连续地随机(就时间和断面而言)采集的单一样品,一般在一定间和断面而言)采集的单一样品,一般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随机采样。的时间和地点随机采样。 4、混合水样混合水样 (1)等比例混合水样等比例混合水样 指在某一段时间指在某一段时间内,在同一采样点位所采水样量随时间或内,在同一采样点位所采水样量随时间或流量成比例的混合水样。流量成比例的混合水样。 (2) 等时混合水样等时混合水样 指在某一段时间指在某一段时间内,在同一采样点位(断面)按等时间间内

3、,在同一采样点位(断面)按等时间间隔所采等体积的混合水样。隔所采等体积的混合水样。 5、采样断面采样断面 指在河流采样时,实施水样采集的整指在河流采样时,实施水样采集的整个剖面。分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消减断面。个剖面。分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消减断面。 (1)背景断面背景断面 指为评价某一完整水系的污染程度,指为评价某一完整水系的污染程度,未受人类生活和生产影响。能够提供水环境背景值的断面。未受人类生活和生产影响。能够提供水环境背景值的断面。 (2)对照断面对照断面 指具体判断某一区域水环境污染程度指具体判断某一区域水环境污染程度时,位于该区域所有上游污染源处,能够提供这一区

4、域水时,位于该区域所有上游污染源处,能够提供这一区域水环境本底值的断面。环境本底值的断面。 (3)控制断面控制断面 指为了解水环境受污染程度及其变化指为了解水环境受污染程度及其变化情况的断面。情况的断面。 (4)消减断面消减断面 指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在水体内流指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在水体内流经一定距离而达到最大程度混合,污染物受到稀释、降解,经一定距离而达到最大程度混合,污染物受到稀释、降解,其主要污染物浓度有明显降低的断面。其主要污染物浓度有明显降低的断面。 6、入海口入海口 河流注入海洋的河段。河流注入海洋的河段。 7、入河排污口入河排污口 向江河、湖泊、水库和渠道排放污水的直接向江河、湖泊

5、、水库和渠道排放污水的直接排放口,包括支流、污染源和市政直接排污口。排放口,包括支流、污染源和市政直接排污口。 8、排污总量排污总量 某一时间段内从排污口排出的某种污染物的某一时间段内从排污口排出的某种污染物的总量,是该时段内污水排放总量与该污染物平均总量,是该时段内污水排放总量与该污染物平均浓度的乘积、瞬时污染物浓度的时间积分值或排浓度的乘积、瞬时污染物浓度的时间积分值或排污系数统计值。污系数统计值。 (一)水样类型 (二)采样类型及采样频次 (三)实施采样 (四)样品的运输及管理 (五)实验室分析 确保人体安全和健康,因此采样前物品准备及现场采样时必须充分考虑相应的安全要求。 为了说明水质

6、,要在规定的时间、地点或特定的时间间隔内测定水的一些参数。如无机物、溶解的矿物质或化学药品、溶解气体、溶解有机物、悬浮物以及底部沉积物的浓度。 某些参数,应尽可能在现场测定以便取得准确的结果。如DO、pH值、电导率等 由于化学和生物样品的采集、处理步骤和设备均不相同,样品应分别采集。 1、瞬间水样 从水体中不连续地随机(就时间和地点而言)采集的样品。 瞬间水样无论是在水面,规定浓度或底层,通常均可手工采集,也可以用自动化方法采集。 在一般情况下,所采集样品只代表采样当时和采样点的水质,而自动采样是相当于在预定选择时间或流量间隔为基础的一系列这种瞬间样品。适用于瞬时水样的情况: (1) 流量不固

7、定、所测参数来恒定时(如采用混合样,会因个别样品之间的相互反应而掩盖了它们之间的差别); (2 ) 不连续流动的水流,如分批排放的水; (3) 水或废水特性相对稳定时; (4) 需要考察可能存在的污染物,或要确定污染物出现的时间; (5) 需要污染物最高值、最底值或变化的数据时; (6) 需要根据较短一段时间内的数据确定水质的变化规律时; (7) 需要测定参数的空间变化时,例如某一参数在水流或开阔水域的不同断面和(或)深度的变化情况; (8) 在制定较大范围的采样方案前; (9 ) 测定某些参数,例如溶解气体、余氯、可溶性硫化物、微生物、油脂、有机物和pH时。2、混合水样 在同一采样点上以流量

8、、时间、体积或是以流量为基础,按照已知比例(间歇的或连续的)混合在一起的样品,此样品称之混合水样。 混合水样是混合几个单独样品,可减少分析样品,节约时间,降低消耗。下列情况适于混合水样: (1) 需测定平均浓度时; (2) 计算单位时间的质量负荷; (3) 为估价特殊的、变化的或不规则的排放和生产运转的影响。 注意事项:混合样品提供组分的平均值,因此在样品混合之前,应验证这些样品参数的数据,以确保混合后样品数据的准确性。样品在混合其中待测成分或性质发生明显变化时,则不能采用混合水样,要采取单样储存方式。3、综合水样 为了某种目的,把从不同采样点同时采得的瞬间水样混合为一个样品(时间应尽可能接近

9、,以便得到所需要的数据),这种混合样品称作综合水样。 下列情况适于综合水样: a 为了评价出平均组分或总的负荷; b 几条废水渠道分别进入综合处理厂时。 天然和人工湖泊或江河常显示出空间分布的变化,在多数情况下,总值或平均值的变化都不特别明显,而局部的变化显得更为重要。在这种情况下检验单样比检验综合水样更为有效。1、采样点位设置原则 (1)反映水系或所在区域水质状况 (2)反映污染特征 (3)有代表性 (4)采样可行性、操作性 (1)采样点的选择 需考虑三方面内容:采样断面、断面上的采样垂线、采样点选择。 A、采样断面的选择 采样断面的选择与采样目的有关。 针对污水排放特性时,常要求较准确地点

10、; 针对河流流域性质时,仅需大致准确地点即可。 采样断面布设应符合以下原则: a充分考虑本河段(地区)取水口、排污(退水)口数量和分布及污染物排放状况、水文及河道地形、支流汇入及水工程情况、植被与水土流失情况、其它影响水质及其均匀程度的因素等。b力求以较少的监测断面和测点获取最具代表性的样品,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该区域水环境质量及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状况与特征。c避开死水及回水区,选择河段顺直、河岸稳定、水流平缓、无急流湍滩且交通方便处。d尽量与水文断面相结合。监测开阔河流水质采样时,应包括下列几个基本点:a 用水地点的采样;b 污水流入河流后,应在充分混合的地点以及流入前的地点采样;c 支流合

11、流后,对充分混合的地点及混合前的主流与支流地点的采样;d 主流分流后地点的采样;e 根据其他需要设定的采样地点。 排排污污口口 对对照照断断面面 500m 1km 削削减减断断面面 10km 控控制制断断面面 潮汐河流采样断面布设另应遵守下列要求: a设有防潮闸的河流,在闸的上、下游分别布设断面。b未设防潮闸的潮汐河流,在潮流界以上布设对照断面;潮流界超出本河段范围时,在本河段上游布设对照断面。c在靠近入海口处布设消减断面;入海口在本河段之外时,设在本河段下游处。d控制断面的布设应充分考虑涨、落潮水流变化。 河流的采样垂线布设方法与要求 主要出入口上、下游和主要排污口下游断面,其采样垂线按照下

12、表规定布设:江江河河采采样样垂垂线线布布设设 水水面面宽宽(m m) 采采样样垂垂线线数数 说说明明 5 50 0 1 1 条条(中中泓泓处处) 5 50 01 10 00 0 2 2 条条(近近左左、右右岸岸有有明明显显水水流流处处) 1 10 00 0 左左、中中、右右3 3 条条 1 1 垂垂线线布布设设应应避避开开污污染染带带,要要测测污污染染带带应应另另加加垂垂线线 2 2、确确能能证证明明该该断断面面水水质质均均匀匀时时,可可仅仅设设中中泓泓垂垂线线。 3 3、 凡凡在在该该断断面面要要计计算算污污染染物物通通量量时时, 必必须须按按本本表表设设置置垂垂线线 河流采样垂线上采样点布

13、设应符合下表规定,特殊情况可按河流水深和待测物分布均匀程度确定。采采样样点点布布设设 水水深深 (m m) 采采样样点点数数 位位 置置 说 明 5 5 1 1 上上层层一一点点 5 51 10 0 2 2 上上、下下两两点点 1 10 0 3 3 上上、中中、下下三三层层三三点点 1 1. . 上上层层指指水水面面下下 0 0. .5 5m m,水水深深不不到到 0 0. .5 5 米米时时,在在水水深深 1 1/ /2 2 米米处处。下下层层指指水水面面下下 0 0. .5 5m m 处处,中中层层指指 1 1/ /2 2 水水深深处处。 2 2、凡凡在在该该断断面面要要计计算算污污染染物

14、物通通量量时时,必必须须按按本本表表设设置置垂垂线线 只设垂线,有明显污染输送带时可参考河流 垂线在进、出、深、浅、湖(库)心、岸边等不同水域 网格均分法采样点布设采样点布设 水深 (m) 分层情况 采样点数 位 置 说 明 5 1 水面下 0.5m 510 不分层 2 水面下 0.5m,水底上 0.5m 510 分层 3 水面下 0.5m,1/2 斜温层, 水底上 0.5m 10 不定 水面下 0.5m,1/2 水深,河底以上 0.5m外,按每一斜温分层 1/2 处设置 1.不足 1m 时,取 1/2水深。 2.分层是指湖水温度分层状况。 3.有充分证据证实垂线水质均匀时, 可酌情减少测点。

15、 地下水 狭义指埋藏于地面以下岩土孔隙、裂隙、溶隙饱和层中的重力水,广义指地表以下各种形式的水。 (1)监测点设置方法 A 背景值监测井的布设 为了解地下水体未受人为影响条件下的水质状况,需在研究区域的非污染地段设置地下水背景值监测井(对照井)。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单元状况和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在污染区外围地下水水流上方垂直水流方向,设置一个或数个背景值监测井。背景值监测井应尽量远离城市居民区、工业区、农药化肥施放区、农灌区及交通要道。 B、污染控制监测井的布设 污染源的分布和污染物在地下水中扩散形式是布设污染控制监测井的首要考虑因素。各地可根据当地地下水流向、污染源分布状况和污染物在地下水中扩

16、散形式,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布设污染控制监测井,监测重点是供水水源地保护区。放射布点网格布点 a、针对渗坑、渗井和固体废物堆放区的污染物:在含水层渗透性较大的地区以条带状污染扩散,监测井应沿地下水流向布设,以平行及垂直的监测线进行控制。 在含水层渗透性小的地区以点状污染扩散,可在污染源附近按十字形布设监测线进行控制。 b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物沿河渠排放或渗漏以带状污染扩散时,应根据河渠的状态、地下水流向和所处的地质条件,采用网格布点法设垂直于河渠的监测线。 c 污灌区和缺乏卫生设施的居民区生活污水易对周围环境造成大面积垂直的块状污染,应以平行和垂直于地下水流向的方式布设监测点。污水水渠污水

17、水渠受污染区受污染区水流方向水流方向块状污染块状污染 d地下水位下降的漏斗区,主要形成开采漏斗附近的侧向污染扩散,应在漏斗中心布设监控测点,必要时可穿过漏斗中心按十字形或放射状向外围布设监测线。 f透水性好的强扩散区或年限已久的老污染源,污染范围可能较大,监测线可适当延长,反之,可只在污染源附近布点。地下水污染来源与分布类型地下水污染来源与分布类型 污染负荷的特征 生产地下水污染的活动类型 分布类型 污染主 要类型 污染指标 城 市 区 无下水设施的任意排污(a) 河道渗漏(a) 生活污水氧化塘渗漏(a) 生活污水直接排向地面(a) 废弃物处置不当引起的渗漏 燃料储蓄罐泄漏 高速公路旁的排水沟

18、渗漏 u/r P-D u P-L u/r P u/r P-D u/r P u/r P-D u/r P-D nfos ofns nfos niofs oihs o iso NO2-,NH4+,Fc(S) NO3-,NH4+,Fc(S) NO3-,DOC,CI,Fc(S) NO3-,CI,DOC NO3-,NH4+,DOC,CI,B,VOC Hc,DOC CI,VOC 工 业 区 储罐或管道的渗漏(b) 事故性泄漏 废水处理池泄漏 废水的地面 排放排向入渗河流 残碴堆积场的下渗 排水沟的下渗 u P-D u P-D u P u P-L u P-L u/r P u/r P osh osh oshi

19、oshi oshi osih osh 变化较广(Hc,VOC,DOC) 变化变化较广(Hc,VOC,DOC) 变化变化较广(VOC,DOC,C1-) 变化较广(DOC,C1-) 变化较广(DOC) 变化较广(DOC,VOC,C-) 变化较广(DOC,Hc) 注注 (a)可能包括有工业活动的成分; N营养性化合物;VOC挥发性有机碳; (b)在非工业区也可能出现; F粪病菌源; O微量有机物; U/r城市/乡村; i无机物 S盐度 H重金属 P、L、D点源、线源、扩散源; DOC可溶性有机碳; B苯 Hc烃 Fc(s)大肠杆菌(粪链球菌) 地地下下水水污污染染来来源源与与分分布布类类型型 污染负

20、荷的特征 生产地下水污染的活动类型 分布类型 污染主 要类型 污染指标 土地 耕殖 使用农业化学品 并具有灌溉设施 使用垃圾/淤泥耕殖 用污水灌溉 r D r D r D nos nois noifs NO3 NO3-,CI- NO3-,CI-,Fc(s) 农 业 污 染 区 家禽喂养污水等 排水氧化塘 排向地面 排入入渗河 r P r P-L r P-L fon niof onf DOC,NO3-,CI- DOC,NO3,CI DOC 采选矿区 污水直接排向地面 污水/淤泥处理氧化塘下渗 残渣堆积场的下渗 u/r P-D u/r P u/r P-D hi hi hi 变化较广 变化较广 变化

21、较广 注注 (a)可能包括有工业活动的成分; N营养性化合物;VOC挥发性有机碳; (b)在非工业区也可能出现; F粪病菌源; O微量有机物; U/r城市/乡村; i无机物 S盐度 H重金属 P、L、D点源、线源、扩散源; DOC可溶性有机碳; B苯 Hc烃 Fc(s)大肠杆菌(粪链球菌) 明确监测任务目的和要求了解现场测定技术了解监测区域周围环境状况采样人员分工确定采样点位采样质量保证措施要求计划采样原则:即能满足反映水质状况的要求,又切实可行。 1、确定采样频次的原则 以最低的频次,取得最有代表性的样品,即能满足反映水质状况的要求,又切实可行。 地表水:国控断面、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地1次/月

22、,国控水系、河流、湖库,逢单月采。全年6次。 水系背景,每年一次。国控断面每月的5日10日。 受潮汐影响的断面,应在大潮期和小潮期进行,每次在涨平、退平时采样。 地下水:地下水采样频次与时间尽可能与地表水相一致。 背景值监测井和区域性控制的孔隙承压水井每年枯水期一次。 污染控制监测井逢单月采样一次,全年6次。 作为生活饮用水集中供水的地下水监测井,每月一次。 表层水:可用适当的容器如水桶采样。 一定深度的水:可用直立式或有机玻璃采水器。 泉水、井水:对于自喷泉水,可在涌口处直接采样。不自喷泉水时,将停滞在抽水管的水汲出,新水更替后,再采样 从井水采集水样,必须在充分抽汲后进行,以保证水样能代表地下水水源。 自来水或抽水设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