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第一次月考必记的知识点档_第1页
生物第一次月考必记的知识点档_第2页
生物第一次月考必记的知识点档_第3页
生物第一次月考必记的知识点档_第4页
生物第一次月考必记的知识点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次月考必记的知识点第一讲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内环境的组成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体液 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组织液(细胞间隙液)、淋巴等体液脑脊液也属于细胞外液三种细胞外液之间的关系淋巴细胞内液组织液养料O2废物CO2血浆2、细胞外液的成分: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细胞内液的蛋白质多余血浆二、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无机盐浓度)在37度时约为770kpm,相当于生理盐渗透压(2)酸碱度、正常人

2、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 等离子有关、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3)温度(37,波动一般不超过1 )三、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代谢活动均在细胞中进行,故细胞中CO2浓度最高直接与内环境物质交换的系统有四个(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循环系统),器官有一个(皮肤)四、内环境的稳态 1、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2、稳态的调节:神经 - 体液 - 免疫 共同

3、调节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体内液体内环境: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 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细胞名称所生活的内环境组织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血细胞血浆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组织水肿组织水肿:是在不同条件下,组织液浓度升高或血浆、细胞液浓度下降,引起水分移动,使血浆、细胞内液中的水渗透到组织液引起的水肿现象。(2)组织水肿的原因过敏反应: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

4、吸水造成水肿。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血浆而致使组织液浓度升高。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引起组织液浓度升高。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或细胞内蛋白质减少,使血浆浓度降低或细胞内液浓度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 肾小球肾炎,导致血浆蛋白透出而流失。内环境成分的判断 -“三看法”一看是否属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成分(如血浆蛋白、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质、O2、CO2、激素、代谢废物等)。若是,则一定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二看是否属于细胞内液及细胞膜的成分【如血红蛋白、胞内酶(呼吸氧化酶、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ATP、载体蛋白等) 】。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

5、境的成分。三看是否属于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体腔液等中的成分)。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内环境与细胞之间的跨膜分析1几种由单层细胞形成的结构人体中有很多由单层细胞构成的管状或泡状结构:如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肺泡、肾小球和肾小管等,这些非常薄的结构有利于物质交换,物质透过这些管壁或泡壁时,要经过两层细胞膜。2细胞、生物膜、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分子层数间的关系(1)1层细胞2层生物膜(2)1层生物膜1个磷脂双分子层2层磷脂分子(3)若物质出入细胞内的线粒体需多跨越线粒体内外膜(4层磷脂分子)3外界空气中O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跨膜层数分析从图1可知,在肺通

6、气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的过程中,O2要穿过肺泡壁(一层上皮细胞)、毛细血管壁(一层上皮细胞)及红细胞膜,共计5层生物膜,才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从图2可知,经过组织里的气体交换,O2进入组织细胞要透过红细胞膜、毛细血管壁(一层上皮细胞)和一层组织细胞的细胞膜(合计4层生物膜),再加上O2最终要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而线粒体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故共合计6层膜。由此可知,外界空气中O2进入人体骨骼肌细胞(9层膜)如果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还要进入线粒体至少要穿过的生物膜层数是9+2=11层膜)。4消化道(小肠)中葡萄糖分子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跨膜层数分析食物中的淀粉在消化道中被淀粉酶和麦芽糖酶分解成

7、葡萄糖,主要在小肠中被吸收,其吸收过程如图所示:肠腔中的葡萄糖经过小肠绒毛上皮细胞(2层膜)绒毛内毛细血管壁(2层膜)组织处毛细血管壁(2层膜)组织细胞膜(1层膜)7层膜;而1层膜由2层磷脂分子构成,所以共穿过14层磷脂分子层。蛋白质等大分子运输通过胞吞和胞吐,通过0层膜第二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人体的神经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1)结构:包括胞体和突起(树突和轴突)(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递兴奋神经纤维: 轴突 与 髓鞘 (一个神经由多条神经纤维组成)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3

8、、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Ø 二元反射弧:最简单的反射弧。包括两个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如:膝跳反射。 无中间神经元,神经中枢为传出神经元的胞体。Ø 三元反射弧:三个神经元组成的反射弧。*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既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反射弧保持完整,就一定有反射吗?不一定,接着往下看:4.反射发生的条件(二者缺一不可)反射弧结构完整;适宜强度的刺激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静息电位:当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 由于K离子大

9、量外流, 膜外侧集较多的正离子 膜外离子浓度高于膜内, 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 ,称为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当神经纤维某部分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时, 由于神经元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大, 钠离子外流 ,电位差表现为内正外负, 称为动作电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1)在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2)在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3.传导特点:双向传导,即刺激(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中部,兴奋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4.传导形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神经冲动)形式传导。5.神经元受到刺激后电流表的偏转方向与次数(1)在神经纤维上:刺激a点,b点先兴奋,d

10、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不发生偏转。(2)在神经元之间: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突触的常见类型:甲轴突胞体型:乙轴突树突型:轴突轴突型(少见)3、传递过程 :电信号化学电信号电信号 4、传递特点:单向传递 原因是: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

11、于突触后膜。(常考)突触延隔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导致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中的传导也是单向的,只能由传入神经传入,传出神经传出。在一个反射的完成过程中,同时存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突触数量的多少决定着该反射所需时间的长短。神经递质多为小分子物质,而却以胞吐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请分析其中的原因和意义。(可大量释放神经递质,加快兴奋的传递)。突触后膜的面积较大的意义: 有利于接受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分泌至突触间隙共穿越几层生物膜?哪些细胞器参与了递质的合成与释放?(0层膜,高尔基体、线粒体)5、 突触和突触小体的区别组成上的不同:突触小

12、体是上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一部分;突触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信号转变的不同: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突触中完成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神经递质相关考点1、神经递质:在突触传递中是担当“信使”的特定化学物质,简称递质。在神经元细胞内合成。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有乙酰胆碱、多巴胺、肾上腺素、氨基酸类和一氧化氮等2、类型:兴奋性递质(如乙酰胆碱)和抑制性递质(甘氨酸),因此递质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糖蛋白)识别,其作用效果为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3、神经递质释放方式为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

13、的流动性。4、递质的去向: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递质去向:酶水解载体运回突触小泡5、突触传递异常分析若某种有毒物质将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则神经递质不能与之结合,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阻断信息传递。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a段静息电位,外正内负,此时K通道开外,K外流。b点0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Na内流。bc段动

14、作电位,Na通道继续开放。cd段静息电位恢复形成。de段静息电位。四、人脑的高级功能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书写性语言中枢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运动性语言中枢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听觉性语言中枢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视觉性语言中枢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成人与婴儿控制

15、排尿的神经中枢功能的区别成人与婴儿控制排尿的中枢都在脊髓,但它受大脑的控制,婴儿因大脑的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所以排尿次数多,而且容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短期记忆:当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第3讲通过激素的调节一、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CO2、H+、等的调节内分泌腺:没有导管,通过体液运输分泌激素外分泌腺:有导管,通过导管运输,分泌消化酶(肠腺,胃腺,唾液腺,汗.泪腺)二、人体主要激素及其作用激素分泌部位激素名称主要作用下丘脑抗利尿激素调节水平衡、血压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

16、调节内分泌等重要生理过程垂体生长激素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生长多种促激素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含I)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肾上腺肾上腺激素参与机体的应激反应和体温调节等多项生命活动胰岛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动态平衡卵巢雌激素等促进女性性器官的发育、卵细胞的发育和排卵,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等睾丸雄激素促进男性性器官的发育、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男性第二性征3激素的化学本质(1)固醇类激素:性激素。(2)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3)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三、血糖平衡

17、的调节1胰腺 外分泌部:分泌胰液 内分泌部:胰岛 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胰岛B细胞:胰岛素 2、血糖的来源和去向肌糖原在肌肉细胞中转变成乳酸,不能分解成葡萄糖(常考)3、血糖调节过程血糖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参与调节的主要激素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另外还有肾上腺素。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作用相反,叫做“拮抗作用”胰岛素分泌异常 分泌少:糖尿病,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少)(多尿:排除糖份时带走大量水)4、血糖平衡的意义 血糖浓度在80-120mg/dl,保证人体各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进而保持人体健康。五、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1、甲状腺激素的功能甲状

18、腺激素功能(1)促进新陈代谢(2)促进生长发育(3)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分级调节: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垂体控制相关腺体这种分层控制的方式称为分级调节。调节方式:负反馈 3、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 分泌过多: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亢(易激动) 分泌过少:甲状腺功能不足 (精神萎缩) 缺碘:地方性甲状腺肿 婴幼儿缺碘:易患呆小症4、激素间的相互作用(1)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相同作用,如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在促进生长发育方面具有协同作用。(2)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作用,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方面具有拮抗作用。六激素调节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名称靶器官(或靶细胞)甲状腺激素几乎全身组织细胞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胰岛素几乎全身组织细胞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细胞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全身细胞。胰高血糖素的靶细胞主要是肝细胞。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区别与联系1 区别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 (2)关系: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