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知而不愠”_第1页
“人不知而不愠”_第2页
“人不知而不愠”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不知而不愠 " 一当别人不理解我们时,怎样保持好心情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 语首 章:学而第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是从自我体验中得到乐趣,类似发烧友的自得其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朋友之间能够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因此有相互理解 的朋友 我们会“乐。但即使是多年的父母兄弟、老朋友、老同事之间,也不可能完全互相理解,看法也未免有所不 同,也会有 误解,更不用说生活工作中我们打交道的各种不同脾气、禀性、经验、阅历的人了。误 解、冲突是在所难免 的。那么,当误解、冲突来了的时候,当我们做了事情,

2、别人不认帐的时候。 怎么样才能做 到“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1. 首先人要知道人应该尽心做好自己职责本分的事情。循理行义,正道直行。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 人恒爱之,敬 人者人恒敬之。孟子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中庸是以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夫是之谓诚君子。荀子循理行义。做合理的事情,作自己职责内的事情。本来不是自己分内事,容许了,开始做了,就成了自己分内的事。认了,就要认真做好。2. 苴次明确人做事情都是“为己“的,做自己职责内的事情,做自己必须做的事情,做自己心里 想做的 事情。本质是为自

3、己做事情。就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了。做事是以完成为目的,有果而已,为了自己,不是为了受表扬,为人知。岂能尽如人意,但求 无愧于心。 好坏结果都准备接受。比方,见了乞丐施舍,是因为我们当时不忍心。施舍完自己心安就行了。不必再琢磨对方是真乞丐还是假乞丐了,这样心又不安了。比方,向灾区捐款是为了我们自己心安。捐多少自己觉得心安就行了。没有必要和别人比拟多少,也用不着在乎别人的比拟。也不要期望人家报恩。3. 自己认真做了,“人不知“,别人不认账。“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可能是因为我们自己能力不够,做得不好: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也可能是因为沟通不够,不会沟通不患人之不

4、己知,患不知人也。身正而天4. 觉得自己做好了,沟通也没有问题,还是要反思: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下归之反思的结果也可能真的是对方错了,那又何必苦恼呢?孟子曰“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那么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 其自反而 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 是也,君子曰: ' 此 亦妄人也已矣。如此那么与禽善奚择哉?于禽兽又何难焉? ' 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 , 无一朝之患也。5. 即使是别人的原因,但最好还是从自己身上找解决方法:正己而不求于人,

5、那么无怨。中庸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中庸君子能为可贵,而不能使人必贵己;能为可信,而不能使人必信己;能为可用,而不能使人必 用己。故君子 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荀子6. 为什么最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呢?因为“外物不可必“一一别人永远不会完全依照我们自己 的想法和 期望。外物不可必,故龙逢诛,比干戳,箕子狂,恶来死,桀纣亡。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萇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人亲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爱,故孝 己忧而曾参悲。庄 子外物不可必,人可以努力地做好,但不能期望一左能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只是自己的观 点,自己想 通。别人的

6、看法不一泄能改变,但自己的心情自己完全可以做主。否那么,人就会觉得别人是自己的地狱,因为本质上没有他人能完全理解我们自己。7. 把他人看轻、把事情看小、把目光放长远。可以让人不受他人、琐事的干扰。不会殉物丧 己因外 物的纷扰而迷失自己。一般来说,我们越看重对方,越会因为不被理解觉得难受、委曲走在路上被一个陌生人揍了一顿, 受的只是皮肉之苦, 很快就会好。被自己的兄弟因为误解打 了一巴掌,难 受在心里。被父母、朋友误解,会委曲、埋怨。相对于同事、下级,被上司误解,会更“受伤“。这是因为相对于陌生人,我们更在乎父母、兄弟、朋友:相对于下级和同事,人更在乎上司。因此,让自己在人不知的情况下感觉好一些

7、,一个方法就是把人“看轻、“看小“,把自己“看大“。我们对小孩子容易原谅,相对于大人,我们也也不怕被小孩子误解。把对方看成小孩,把自己的心态培养成“大人“一胸怀大的人。“大人不计小人过“,也是一种“自 大 " “看小方法。把目光放长远,把事情“看小以看轻 " “看短暂,看淸楚不被他人理解实际上是很正常也很微缺乏道的一件事。孟子曰:“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毁誉之言,未必皆实,修己者不可以是遽为忧喜。观人 者不可以 是轻为进退。所有问题都是暂时的,不过是人生长河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时间能够证明、解决一切问题。& 有时候,我们比拟恼火,是因为对方是有心、有意为之的,对

8、方可以选择,似乎是有意与 我们“作对 “。要看出对方的无心。“成心杀人与“过失杀人“,区别就在于“精心谋划还是“无心之失“。受到的惩罚也不同。 复讎者不折馍干,虽有枝心者不怨飘瓦。庄子 就是因为镇干无心,飘瓦无情。走到大街上被吹断的树枝砸伤,会自认倒靈。被迎面来人当头 一棒,会怒火中烧。因为前者无心,后者有意。 苴实,我们能很轻易地原谅小孩子,也往往觉得他们是无心的。 一个个性格内向、行为孤僻的人,对我们不热情,英实他可能生成长在一个压抑孤僻的环境中, 更值得同情,而不是怨恨。这也是不管自己的儿女怎么样,父母都爱他们的原因:在父母的眼睛里 , 儿女永远是孩子。 在一个睿智的老人眼睹里,所有的人

9、都是孩子。9. 把目光放长远,关注人生中真正的大事。自足于内者无待于外。 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酿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 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闲有至贵至富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 见其大那么心泰,心泰 那么无缺乏。无缺乏那么富贵贫贱处之一也。孟子谓宋句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囂嚣;人不知,亦嚣嚣。曰:“何如斯可 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那么可以嚣嚣矣。孟子 游,游说也。嚣游,自得无欲之貌。自足于 内者无待于 外。10. 无心、无我、无相、虚己以游世 不执著自我,看小自己,以至于无。我尚不存,谁被误解?虚己游世,孰能害之?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 虽有懾心之人不怒; 有一人在其上, 那么呼张歙之;一呼而不闻 , 再呼而不闻,于是三呼邪,那么必以恶声随之。向也不怒而今也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