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积极发展_第1页
青少年积极发展_第2页
青少年积极发展_第3页
青少年积极发展_第4页
青少年积极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微生态系统视角下青少年厌学心理探究摘要:学生厌学问题一直是困扰学校教育的顽疾,青少年心理与行为问题的产生往往与其赖以生存的微生态环境有关,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研究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微生态系统视野下的心理辅导有其优势,对青少年厌学心理辅导和转化工作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关键词:青少年;布朗芬布伦纳;生态系统理论;厌学心理青少年厌学心理正逐渐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难题,国内外的心理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均在坚持不懈地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与方法,从影响青少年厌学心理的微生态系统环境的改善入手,探讨心理辅导的具体操作这是一种尝试与创新。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1979年提出的生态系统理论认

2、为,“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与之相互作用的不断变化的行为系统环境中”张文新. 青少年发展心理学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12.,该系统可分为四个层次:微系统、中系统、外层系统和宏系统。一、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社会生态学家布朗芬布伦纳提出了生态系统理论。他认为,“发展是人与环境的复合函数,即D=f (PE),其中D是指 Development,P 是指 People,E则指 Environment。”桑标.生态系统视野下的学生心理健康发展J. 心理与就业辅导.2003,21在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模式中,“生态”是指有机体或个人正经历着的,或者与个体有着直接联系的

3、环境,他强调研究“环境中发展”的重要意义。首先,我们要明确个人经历的问题其实是“生活中的问题”。其次,通过对环境的分析,找到不同层次的环境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后,要在环境中寻找发展、实现发展。该理论注重强调人、社会环境和物理环境三者间的关系,即在人和环境之间的适当上或许有相对的和谐或不和谐。布朗芬布伦纳将该系统分为4个层次,由小到大分别是:微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和宏系统。(一)微系统微系统是人类发展生态学模型中最基本的一个分析单位,也是心理学家们最熟悉、研究最多的一个系统。微系统是指个体最直接的生活环境,包括家庭、同伴群体、学校以及邻居,这个环境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对个体的影响也是最长

4、远的。个体在微系统中主要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和参与活动这两种过程来促进其自身的发展。在微系统的各个成分中,个体的发展变化既受个体自身因素的影响,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个体自身的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个人特征;(2)个人兴趣;(3)从事复杂活动,即以较复杂的方式构建个人环境的意愿程度;(4)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在较抽象概括的层次上组织经验、制定更加详细的计划以及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倾向性。环境因素包括:个体周围的社会成员,如父母、同伴、教师等以及物理条件,如个人房间的布置、周围的噪音等,这些环境因素都有可能会对个体的发展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当然个体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环

5、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是通过环境与个体的互动来实现的。(二)中间系统第二个环境层次是中间系统。是指“各微系统之中间系统之间的联系或相互关系。”刘杰 孟会敏. 关于布郎芬布伦纳发展心理学生态系统理论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2.例如,亲子关系与师生关系的相互联系与作用。布朗芬布伦纳认为,如果微系统之间有较强的支持性关系,发展可能实现最优化;相反,微系统之间非积极的联系会产生消极后果。对于青少年来说,亲子关系的优劣对于他们在同辈关系的处理上显得至关重要。当父母与子女从小就开始建立亲密融洽的关系时,子女在心理上会产生乐观、积极的交友取向;反之,对于那些单亲、暴力等家庭环境的青少年来说,他们在

6、日后的交友过程中会有不自信、自闭甚至同样暴力倾向等交友障碍。(三)外层系统第三个环境层次是外层系统。是指“那些儿童并未直接参与但却对他们的发展产生影响的系统。”刘杰 孟会敏. 关于布郎芬布伦纳发展心理学生态系统理论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2.例如,父母的工作环境就是外层系统影响因素。儿童在家庭的情感关系可能会受到父母是否喜欢其工作的影响。外层系统是指那些青少年虽然未能参与,但却对他们的成长有影响的环境以及这些环境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对于青少年来说,父母的工作单位、性质,兄弟姐妹或表亲同辈的学校班级等,这些都会影响个体所生活的环境并产生相互作用,从而间接影响个体的发展。在外层系统中,

7、影响较为普遍的是同辈间的相互比较。父母间的优劣比较思想会传播给自己的孩子,不仅增加了青少年的压力,还会导致兄弟姐妹之间的隔阂与摩擦。虽然青少年没有直接参与外层系统环境,但该系统中人和环境之间的关联仍然会对青少年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四)宏系统第四个环境系统是宏系统。是指“存在于以上3个系统中的文化、亚文化和社会环境。”刘杰 孟会敏. 关于布郎芬布伦纳发展心理学生态系统理论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2.宏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广阔的意识形态,在不同文化中这些观念是不同的,但是这些观念存在于微系统、中系统和外系统中,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在家庭、学校、社区等中获得经验。宏系统涵盖了上述

8、的三个系统,包括了个体所处的整个社会文化、亚文化的大背景。因此,宏系统虽然是一种大的社会环境背景,营造了一种无形的氛围,但影响确是无处不在的。生态系统理论的关键在于将个体放在一个系统之中,将个体与其所生活的环境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来看待。但是,个体能否与其所生活的环境系统之间形成积极的互动关系,则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状态。一个人如果与其所生活的环境之间没能建立良好的联系,不能有效地利用生活环境中存在的资源,或者其环境中不存在其所需要的资源,都将影响个人的生存与发展。“同时,系统在动态的变化过程中维持稳定和平衡,系统内部的子系统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联系,而是存在着多元互动或互为因果的循环关系。”代

9、杏子. Bronfonbrenne:生态系统学说及演化:交互作用发展观探索D. 华东师范大学,2011系统及子系统与外界的关系是一种积极的互动关系,系统具有主动调试和适应的能力,而不是消极地接受和顺应。从生态系统理论可以看出,通过改变系统以及系统与个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可以实现个体需求的满足。二、微系统视角下青少年厌学的原因(一)青少年厌学的表现对于青少年厌学,国内外的研究者都只有一种感性的认识,他们把厌学描述为:1失去学习兴趣,不愿学习,对学习活动产生厌恶情绪;2、学习不努力,学习成绩差,并且个人觉得无所谓;3、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学习很被动,学习生活太单调,对做作业、考试感到厌烦,把学习看成一种沉

10、重的负担。叶妮. 我国青少年厌学现象研究综述J. 考试周刊. 2011,56综合而言,有厌学情绪的学生主要表现为:第一,对学习功能存在认识偏差,认为读书无用。即社会上普遍认为“读书越多,收入越少”,“文凭越高,待遇越低”。不可否认很多学生读书是为了更好的就业和社会地位。但目前的社会环境存在着“高学历并不代表高收入”,因此青少年对社会、学校的不满就演变为对学业的厌恶,不断的课上捣乱、不完成作业,甚至旷课、逃学等。第二,对学习态度存在认识偏差,消极对待学习。本来学习应是一种轻松愉快、又富有吸引力的活动,但由于多种原因,却使学生讨厌学习。在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学生勉强学习,却时常伴随着不愉快的体验。

11、如紧张、焦虑、恐惧、羞愧、内疚、厌恶等。有的学生谈到学习就头痛,看到作业就心烦,听到考试就害怕,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好奇心。第三,对学习活动存在认识偏差,远离学习活动。他们感到只有离开学习才能达到心理平衡。他们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习活动之中:不愿做作业;不认真听讲;经常违反课堂纪律;时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故意抵触对立;严重的甚至出现弃学、辍学现象。由此可见,厌学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是一种消极适应环境的学习心理。是学生在认知和实践中,因个人情绪波动、知识积累、能力运用、价值取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不思进取,或避重就轻、避难从易的行为。那么为什么青少

12、年会产生厌学心理呢?我们将分析生态系统理论中的微系统环境,找出原因。(二)微系统视角下青少年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学生厌学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有的学者认为基于以下几点原因:1.学生内在需求与外界供给之间的矛盾是学生厌学的根源。2.超负荷的学习压力是学生厌学的催化剂。3.无教育或错误教育课堂是学生厌学的导火线。 聂金菊. 农村初中生厌学行为调查J .中国教育学刊,2005(2):2932还有的学者把厌学原因归结为:1.自我导向的偏失。2.自主学习动机被替代。3.相关心理需要被忽视。4.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困扰。 安秋玲 李召存. 学生厌学行为的心理学分析J .当代教育科学,2005(13):4346综合

13、查阅的文献资料来看,青少年正处于成长阶段,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同伴关系对青少年产生厌学心理有显著影响。1.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言行有意无意给孩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但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当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同样也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密不可分。(1)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Baumrind以父母要求及回应程度两个维度,将父母管教方式划分为四种类型:民主型管教的父母,通常以辅导者角色对待子女;独裁型管教的父母,管教方式强调严厉惩罚,迫使子女绝对服从;溺爱型管教的父母,给予子女过度自由,忽略管教与约束子女行为;漠视型的父母,忽视子女的需求

14、与感受。研究显示:“民主型管教下的子女,在一些表现较佳,例如学业表现、适应能力、心理成熟度,且不良行为较少。”陈金定. 青少年发展与适应问题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8根据调查发现,厌学青少年基本都是在专制型、忽视型或者放任型家庭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此外,“过度期待”与“偏重智商”是我国家庭教育的两个突出问题。父母“望子成龙”的愿望在中国历来都很强烈。为了使孩子能按照他们的目标发展,有的父母剥夺了孩子自由玩耍的时间,使孩子沦为学习的机器。他们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以致成绩下降,而学习成绩下降,导致父母给予孩子更大的学习压力,学生更不愿意学,这样则造成了恶性循环。(2)家长的榜

15、样示范作用。家长的不良榜样也对中学生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有的家长不学无术,主要精力都花在赚钱、吃、喝、玩、乐上,并流露出对知识的轻视和对物质生活享受的满足;有的家长则经常在孩子面前酗酒,打牌。长期受到这种环境的影响,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的动力,久而久之,对学习的兴趣减弱,以致产生厌学情绪。(3)父母的教育背景。一般父母受到过良好教育的家庭,都能形成一种比较民主的氛围,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不容易走向极端。在孩子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能及时给予帮助,并能够及时与地与教师沟通来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父母文化水平低的学生,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父母无法给他们提供应有的帮助,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

16、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就会越积越多,尤其是那些学习积极性本来就不高的学生,他们不能及时向老师和同学寻求帮助,使学习成绩下降,产生厌学情绪。(4)家庭结构的影响。对家庭结构类型的划分方法有很多,有人按照家庭成员结构,将家庭分为“单亲家庭”、“核心家庭”、“杂居家庭”;也有人按照家庭的权力结构,将家庭划分为家长型家庭(父亲被认为是一家之长,且对孩子采取专制独裁的态度)、女家长型家庭(母亲被认为是是一家之长,且对孩子采取专制独裁的态度)、平等型家庭(家庭成员分享权力)。不管是什么样的家庭结构,家庭运作的目的,在发挥其正面功能,以满足家庭成员需求,协助家庭成员身心健康成长。家庭正面功能无法发挥者,称为“失

17、功能家庭”,反之则为“功能健全家庭”。一般来说,“失功能家庭”更能影响青少年的学习兴趣,更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影响学业成绩。2.学校教育学校是除家庭外对青少年影响最大的微系统。近年来,虽然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幸福教育,但应试教育仍存在于许多学校。课堂教学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主渠道,教师、教材、教学方法手段、教学评价等诸多因素都对学生的学习构成影响,如紧张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缺乏安全感;单调枯燥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沉重的学习负担,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屡受挫败的心态,使学生丧失信心。这些都可能成为学生厌学的原因。(1)片面追求升学率,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在学校中盛行这样一句话“考、考、

18、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孙廉. 中学生厌学心理问题研究与对策D. 华中师范大学. 2008.学生之所以把分数看作是自己的命根与教师对成绩的重视分不开。为了让学生考出好成绩,只好双休日补课,节假日不休,题海战术不停,剥夺了学生们的业余时间,导致学生身心疲惫,苦不堪言。此外,考试竞争负担太重,内容枯燥、形式机械、效率低下的强化训练,不仅使学生素质得不到全面发展,反而导致不少学生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学习动机降低、信心减弱。(2)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不高。教师的工作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师德以热爱学生作为其核心。但事实上,相当部分的教师在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时发生异化。主要表现为:

19、第一,教师的偏爱。部分教师只偏爱那些成绩优秀的尖子生,忽视成绩落后的学生,在这种状态下,他们逐渐失去了对教师、学校的归属感,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负担,从而产生学习焦虑、心理障碍等问题。第二,不良师德的影响。“有的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对教师的工作不感兴趣,他们不热爱教育事业,不热爱学生,见到学生就烦,因而对学生的态度冷漠、生硬、粗暴,对学习较差的学生动不动就讽刺、挖苦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杨平. 中小学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J. 教育理论研究,2004(7):1516导致师生之间冲突加剧。学生的厌学心理与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有直接关系。(3)刻板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厌烦。教师是课堂的指挥者,教师的教学技巧决

20、定了课堂的效果。一些“填鸭式”、“一言堂”等缺少激情的授课方式,会使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参与度低,潜能得不到开发,因此学生会处于一种委靡状态,滋生厌学情绪。如果教师授课思维不清晰,表述不精练,则会直接导致学生反感,引发课堂的无序和混乱。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们迫于各个方面的压力,在施教过程中过多关注学生智力目标的训练,忽视了学生的情感等非智力因素需要的满足,从而销蚀了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甚至对学生脆弱的心灵造成伤害,教师的教学引不起学生情绪的波澜,无法唤起学生情感的愉悦和美的体验,激发不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最终导致学生学习情感动力的缺失,出现厌学、紧张、恐慌等心理疾病,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4)

21、片面的教学评价机制。传统教育的最大弊端就是评判标准的单一性,现在的学校工作中,对学生的评价几乎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课堂答问等级分数化、考试标准答案呆板化、评价语言固定程序化。这种评价方式传统、内容浅显、评价层次低,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削弱了他们的自信心。总之,在学生厌学的问题上,学校、教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3. 同伴关系同伴关系是青少年人际关系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同伴关系主要是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张文新. 青少年发展心理学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165良好的同伴关系既可以促进个体社会认知的发展,也有利于增进青

22、少年的身心健康。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希望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念,寻找更多朋友的支持和亲密感是他们的社交需求,他们认为同龄人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内心的感受,引起共鸣。因此,青少年自身价值观和行为易受同辈群体影响。一旦某个同伴群体中出现厌学情绪和行为,则很容易波及该同伴群体中其他成员。4. 学生自身因素青少年产生厌学情绪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我们在分析家庭、学校等外在原因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自身因素对厌学的影响。(1)自制力较差。自制力是善于统制自己的能力,现在的青少年,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宠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少吃苦耐劳精神,甚至部分学生养成了好逸恶劳的恶习。因此,意志薄弱,缺少

23、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奋发上进精神,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缺乏自信心,容易自暴自弃,并且常被其他事物所诱惑,而心猿意马,失去学习兴趣,滋生厌学心理。(2)自身素质差,不能适应过重的学习压力。适当的压力能激发个人潜能,但是超负荷的压力则适得其反。目前,从家庭到学校,施加给孩子的“读书”压力呈现过饱和状态。这种超内在需要的外部压力,刺激正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产生厌学情绪和行为。对于那些自身心理素质较差的同学来说,过重的学习压力使他们深深感到压抑。尤其是在如今课程难度增大,教学速度加快的情况下,由于自身基础知识功底薄弱,加之学习方法欠缺,自我适应能力有限,因而在学习上感到吃力,跟不上进度,导致产生厌学心

24、理。(3)人际关系差。由于学生来自不同文化、经济和涵养的家庭,他们的性格亦有很大差异。有些学生人际关系差,经常与同学吵架甚至打架,被其他同学隔离,因此,感到学习没意思,产生厌学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老师和同学再对他们冷漠,他们就会感到孤独和寂寞,不良情绪甚至厌世情绪都会产生。三、微生态系统视角下的厌学学生心理辅导策略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多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个体生活的周围环境虽不会最终决定一个人的发展,但对于生活在其中的每个人来说,既可能成为资源,也可能成为冲突和压力的来源。影响青少年成长与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家庭、学校、同伴因素,还有各种社会因素,如文化、网络等。家庭、学校和同伴

25、等微系统是直接与青少年发生反应的,也是对对青少年的影响最为重要的,我们要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和谐的微生态系统环境。微生态系统视野下的心理辅导是在通过家庭成员、教师以及同伴和青少年自身的共同努力,形成具有良好情感氛围的积极互动模式。结合厌学学生的实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辅导教师,创建和谐师生关系和亲师关系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乐学、师生情感沟通的基础。第一,教师要尊重关爱学生。青少年正处在人格趋向健全、心理逐步成熟的发展时期,尊重和关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教师要面向全体,善待、关爱每个学生,帮助每位学生树立成才的信念,让学生产生幸福感和安全感。第二,教师要多赞扬学生,从优势视角的角度看待

26、学生,不仅仅以分数作为评判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生活中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信任和尊重,这是一个人保持愉悦心境和旺盛工作热情的需要。厌学学生在这方面的需求尤其强烈,真诚的赞扬正好能满足他们的这种需要,得到赞扬后会信心倍增,更能增强学习动力。给予厌学学生合理的期望,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第三,教师自身人格的完善。一般而言,青少年喜欢和善、耐心、公平的教师,不喜欢严厉、批评责骂、惩罚的教师。有研究表明,热情与容许对于原来成就水平低、缺乏学业动机的青少年有良好影响。总之,要促成亲密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师需要实行个性化的教育、要尊重学生、要欣赏学生、要信任学生。(二)辅导家长,建立良好亲子关系和

27、“学习型”家庭青少年儿童讨厌学习,产生厌学行为,这与其父母的教养方式有着密切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可以决定青少年主要的个性品质,家庭教养方式的不良是造成青少年品行缺陷的重要原因。因此,消除厌学情绪,父母应从自身做起,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同时,父母通过学习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帮助孩子解决一些学习上的困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学习型”家庭,即指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无论年龄大小,职位高低,都能通过各种途径来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个人涵养,形成“生命不熄,学习不止”的理念。家长要全面了解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尽量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充满希望、不断奋进的学

28、习环境。此外,与孩子互相沟通非常重要,无论多忙,都要与孩子交流谈心,以促进互相沟通、互相理解。(三)辅导同伴,形成团结友爱的同伴关系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和独立性的增强,青少年与同伴交往的需要越来越强烈,同伴交往成为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重要动因。“同伴既是青少年行为的强化物,又是青少年评定自己行为的参照物,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与同伴交往的时间逐渐超过与成人交往的时间,对同伴的依恋显著增强。”张文新. 青少年发展心理学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12.青少年更愿意以同辈群体规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而不愿意采取成人为他们制定的行为准则。在各个同伴群体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观,以“一帮一带”的方式,逐步影响有厌学心理青少年的情绪和行为。(四)辅导学生本人,进行矫正转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者,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消除负面影响和战胜挫折的能力,指导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的锻炼,塑造健全的人格。比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立心理咨询室,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的困惑,使学生坚定对学习价值的信念,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学校心理学家德夏姆认为,“学习的主体性在于自我,自我的行为和自我所选择的目标是决定自我发展方向的重要原因。”张文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