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朝鲜半岛历史_第1页
中国与朝鲜半岛历史_第2页
中国与朝鲜半岛历史_第3页
中国与朝鲜半岛历史_第4页
中国与朝鲜半岛历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韩半岛上最早建立政权的是箕子朝鲜(一说认为箕子朝鲜为邑落联盟) 。箕子朝 鲜是在中国的周武王灭商后,商朝大臣箕子率五千商朝遗民东迁至朝鲜半岛, 联 合土著居民建立的“箕氏侯国”,这个国家在中国的秦朝时代被燕国人卫满所灭。西汉卢维叛乱后,燕人卫满率千余人进入韩半岛北部, 依靠这里的中原移民 的力量取代箕氏朝鲜,定都王险城(今平壤),史称卫氏朝鲜。箕氏朝鲜的末代 王准进入韩半岛南部韩人的居住区, 开创马韩国。燕人卫满建立卫氏朝鲜的历史 在史记.朝鲜列传中有明确记载。附于篇后。卫氏朝鲜立国之初,即明确了对西汉王朝的臣属地位。发展到卫满孙子右渠 时,由于卫氏朝鲜的独立性越来越强,

2、并直接威胁到西汉对东北亚诸民族的统治, 汉武帝在公元108年发兵灭亡卫氏朝鲜,设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四郡,将 朝鲜北部收归西汉政府直接管辖。公元前3世纪在朝鲜半岛南部出现了辰国。史书中记载韩半岛南部存在“三 韩”,即弁韩、辰韩、马韩,但较大的方国和聚落联盟却只有马韩与辰国两个。 弁韩是从属于辰国即辰韩的。西汉灭卫氏朝鲜设四郡以后,它们都隶属于乐浪郡。辰国存在于马韩东部地区。三国志卷30韩传记载马韩在公元前 3世 纪的状况时说:“其俗少纲纪,国邑虽有主帅,邑落杂居,不能善相制御”,“其 北方近郡诸国差晓礼俗,其远处直如囚徒奴婢相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 很难说这时的马韩已经出现了自己的国

3、家。 因而辰国也并非一个现代标准意义上 可以认定的“国家”。乐浪郡是西汉政府管理韩半岛事务的最高机构。在乐浪郡的统一管理下,韩 半岛被划分为三个区域。(一)是大同江流域的乐浪郡的直辖地区。汉族在这个地区几乎占居民总人 口数的一半,这是对该地区实行与中原郡县完全相同的政令的基础。(二)是乐浪郡东部都尉与南部都尉管辖下的地区。 虽然这里的汉族所占比 例比大同江流域少许多,因而对该地区有一些特殊政策, 但总的来说,还是执行 中央的政令的,只不过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乐浪郡的下级官吏。(三)是半岛南部乐浪郡以外的地区。 这里虽然也有部分汉移民,但最重要 的政治组织是由三韩民族与古朝鲜遗民共同建立的两个

4、方国与聚落间的联盟,马韩与辰韩。虽然他们名义上是隶属于乐浪郡的, 但实际上独立性较强,西汉政府 未在当地设置地方行政机构。西汉政府以这种方式将整个韩半岛纳入中国的统治 之下。.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当时间进入到西汉初年,如果我们以现代国家的构成要素去观察公元前的东 亚历史,那么我们会发现,在公元前2世纪以前,东亚只有一个成熟的国家,即 古中国。这时的中国,以全部东亚为历史舞台,自由的展现自我的内聚力,并在 空间上向其所能承受的极限发展。东亚文明的历史在此时期就是中华文明的历史。匈奴帝国兴起于蒙古草原以后,中国第一次面对来自北方的挑战。 在汉代展开的 牵动东亚大部分地区的农耕帝国与游牧帝国的角逐

5、, 是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 的重大事件。汉王朝所代表的农耕帝国的胜利,最终使蒙古草原成为中国的组成 部分,确立了古代中国版图疆域的格局。在中国的影响下,在汉王朝控制力难达到的边远地区, 这一时期开始出现了 中国之外的其他国家。随着东亚只有中国的时代的结束,东亚各国如何相处这一 新的问题也摆在了各国统治者特别是中国统治者的面前。汉王朝的统治者们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传统政治理念出发,不承认东亚存在与自己性质相同 的国家,仍旧在进行着将全部东亚,也就是当时的全部已知世界纳入中国一体统 治的努力。但在实践中,汉王朝的统治者也意识到东亚各地区、 各民族的巨大差 异,因此,逐渐摸索建立一些特殊的地

6、方管理体制以控制特殊地区。 发展至唐代, 特殊地方管理体制逐渐形成中原郡县制之外的成熟机制,以至羁縻制成为唐代对边疆地区管理的一大特色。应用羁縻统治的方法,唐王朝将东亚绝大部分地区纳 入中国的统治之下。魏晋南北朝时期,源于韩半岛南部的三韩民族的百济与新罗两个政权逐渐发 展起来。在随后的一千多年中,三韩民族以及其后继者与中原王朝都有着紧密的 联系。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韩半岛民族最终建立完全独立的单一民族国家,但其早期的历史在中原王朝的关系上是具有从属性的。作为邻国,我们完全尊重和善意的看待韩半岛的独立与尊严。但这种尊重是不应该以牺牲历史上的真实为代 价的。372年,百济近肖古王遣使东晋,建立起朝

7、贡关系。晋文帝册封近肖古王为 镇东将军,领乐浪太守。南北朝时期,百济与南朝,北朝都保持着朝贡关系,但 与南朝的关系要更为密切。比百济稍后,新罗也开始向中原王朝正式朝贡。 但新 罗王位于韩半岛西南端,交通不便,因此,新罗与南北朝的交往也较少。韩半岛上的历代百济王承袭着都督百济诸军事的头衔,作为中国的地方行政组织的特点十分明显,一度还曾受封为乐浪太守、东青州刺史这样纯粹的地方行 所以百济只不过中央政府已经把管辖少数民族的权力授予高句丽,政官员官称。.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王从未带过领东夷中郎将、领东夷校尉等头衔。这是因为,中国中央王朝封给高 句丽、百济的官号并不是随意的,而是符合其地方行政统治需要

8、的。因此,百济与新罗在从部落形式步入国家体制之初, 其性质是中国的地方行 政组织。从南北朝至隋唐,中国历代王朝对百济王与新罗王的封号总是带有地方 行政机构长官的性质,可以佐证此点。直至隋唐时期,韩半岛国家与中国的这种 长期性制度化的政治联系与日本与中国的政治联系所具有的偶然性与间断性形 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区别于中国与日本的关系。663年以后,新罗王除在位时间过短唐王朝未及加封者外,历代新罗王世袭 鸡林州都督一职,其所辖地区是唐王朝所属的鸡林州都督, 属于唐王朝在朝鲜半 岛的地方政权,而不是独立国家,而新罗王的身份是唐在朝鲜半岛的地方行政官员。在新罗借助唐的势力占有了韩半岛中南部大部分地区以后,

9、至唐玄宗时期中原王朝始将萨水以南土地赏赐给新罗,唐与新罗以清川江作为行政管辖的界线, 至此时新罗的势力开始向朝鲜半岛北部延伸。 安史之乱后,中国再度陷入分裂状 态。此时,诸多边疆民族地方政权迅速崛起,新罗也进入了相对独立发展的时期。 但是新罗与中国所确立的长期封贡关系仍继续存在着,新王即位都要接受册封, 中国文化对它的影响直接而深刻。10世纪初王建取代新罗在韩半岛建立新的王 国,出于种种考虑,王建将这个直接脱胎于新罗的王国命名为“高丽”,我们称其为“王氏高丽"。王氏高丽的建立即是造成后人无法区分高句丽与韩半岛国家 的一个重要原因。东亚各国的形成过程表现出很明显的次生性质。 有已经步入

10、成熟国家的中国 作为模仿对象,使他们不必再摸索自己独特的国家演进之路。 这极大的加速了各 国的历史进程,使他们在几百年的时间里就走完了中国用了两千年才走过的从早 期国家向成熟国家的演进之路,他们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丧失了自己的特殊性, 各 国从政治制度到文化、风俗,都受到中国的深刻影响,表现出与中国的同质性。 这种同质性不仅成就了中国“天朝大国”的梦想,也造就了其他国家相对落后的 自卑感,这是东亚封贡体系与东亚文化圈形成的基础。明朝创立者朱元璋宣布15个不征之国,则标志着中国正式承认了东亚其他国家作为独立于中国之外的政治实体存在, 而不再试图将其纳入中国的一体统治 之中。从此,中原王朝在实践中却不

11、再将与周属国的关系视为国内各地区之间关 而是采用了一种也不再用解决国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处理这种关系,系的延伸,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全新的办法处理与这些属国的关系,即封贡体系或宗藩关系。中国与韩半岛的关 系不仅较早步入封贡体系,而且一直是这一体系的典型,对后来中国全面确立的 东亚封贡体系具有示范意义。李氏朝鲜之初,李成桂为了巩固国内的统治,积极参与明朝建立的封贡关系。在他即位之初的半年时间里,就先后 9次遣使明朝,说明国内政权更迭的原因, 请求明朝皇帝更赐国号,以求获得明朝对新政权的承认和支持。 朱元璋不仅承认 了朝鲜,而且明确提出:“我中国纲常所在,列圣相传,守而不失。(王氏)高丽 限山隔

12、海,僻处东夷,非我中国所治。(明太祖实录卷221)”在赐李成桂国号“朝鲜”后,朱元璋说的也很明确:“朕视高丽不止一弹丸, 僻处一隅,风俗殊异,得人不足以广众,得地不足以广疆,历代所以征伐者,皆 其自生衅端,初非中国好土地而欲吞并也。"(明太祖实录卷225)”而朝鲜积极主动地奉行事大政策,与明朝奉行德化外交相辅相成,使双方之 间建立的封贡关系更加牢固而持久。 事大保国成为朝鲜世代遵循的国策, 而明朝 在贯彻“不征之国”外交方针的基础上,把朝鲜纳入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封贡 体系。明朝与朝鲜之间的封贡关系成为东亚封贡体系中的典范。明代的东亚的封贡体系并非只是一种形式。 而是有着实质性的内容

13、。这不仅 体现体系内诸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上, 也体现在安全与政治的领域上。在某种程 度上,明与李氏朝鲜的宗藩关系可以理解为一种古典形式的政治经济军事安全同 盟。在公元公元1592年,丰臣秀吉驱动下的日本悍然发动侵略韩半岛的战争, 在短时间内,李氏王朝即丧失了大部国土,国王逃到临近中朝边境的新义州向明 庭恳请“内附”。明朝为了援助友邦并粉碎日本东进大陆的企图,派兵入进入韩半岛参战,在 韩方的协助下与日寇血战七年。最终将日本军队逐出韩半岛。战后,明朝即不附 带任何条件的从韩半岛撤军。在历史上这些以鲜血为代价的帮助背后,体现的是 中华民族对韩民族所能表达的人类历史上的最大善意。但是韩半岛的历史学家却

14、并未能客观的对待这段历史,20XX年在韩国全国播放的百集长篇连续剧不灭 的李舜臣中,明军的形象不但被丑化,作用也被贬低到极致。这些令人不快的 现象根源于韩国民间蕴藏的民族主义情绪。这些使人不能客观看待历史的思潮, 从长远来看,对中韩关系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经历王建高丽与李氏朝鲜时期而发展成为现现代韩国的历史是从新罗开始,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代韩国的。理解韩国历史要注意区分两个要点。其一、王氏高丽区别于高句丽, 前者是韩半岛南部三韩民族建立的古国,后者是中国东北古代民族建立的古国。 其二、李氏朝鲜区别于“箕氏朝鲜”与“卫氏朝鲜”。李氏朝鲜原由古新罗国和 王氏高丽国发展而来,而“朝鲜”二字原为汉

15、语词汇。这一名称被用来称呼韩半 岛国家,始于明太祖对韩半岛李氏王朝的赐名。同为“朝鲜”,但两者的民族构 成与历史归属都是不同的,“箕氏朝鲜”与“卫氏朝鲜”属于中国历史体系,而 李氏朝鲜是韩国古代史的一部分。 古代高句丽曾占据过古朝鲜的领土,但古朝鲜 为中华古国,所以高句丽仍为中国东北古国,以区别于三韩民族建立的王氏高丽。【史记?朝鲜列传】史记卷一百一k五朝鲜列传第五十五夏应元注译朝鲜王满者,(1)故燕人也。自始全燕时尝略属真番、(2)朝鲜,为置吏,筑章B 塞。秦灭燕,属辽东外徼。(3)汉兴,为其远难守,复修辽东故塞,至浪水为界, 属燕。燕王卢维反,入匈奴,满亡命,聚党千余人,雌结蛮夷服而东走出

16、塞, (5)渡浪水,居秦故空地上下章(6)稍役属真番、朝鲜蛮夷及故燕、齐亡命者王 之,都王险。(7)【注释】(1) “朝鲜”,指汉武帝设四郡以前的古朝鲜,箕子朝鲜和卫氏朝鲜,具 疆域大体在后来汉的乐浪郡一带。汉书?地理志乐浪郡条下应劭注日:“故朝鲜国也。”朝鲜史籍东国文献备考卷七中说:“大率汉以王国地为四郡,而朝 鲜为乐浪。”“满”,姓卫氏,汉初,率移民进入朝鲜,赶走旧王箕准而称王。(2)“全燕”,指战国时代全盛时期的燕国,即战国时代初年,今河北、辽宁及朝鲜北部之地。“真番”,在今朝鲜黄海北道大部、黄海南道、京畿道北部地区。(3)“徼”,音ji孙建木栅做为与统治区域以外民族的交界。(4) “浪

17、水”,在今朝鲜 平壤之北,即今天的清川江。也有人认为是鸭绿江。(5) “雌结”,将头发结成椎形。“结”为髻之意。(6) “秦故空地”,战国时代燕国曾进攻古朝鲜(即箕子朝 鲜)的西方边界,取地二千余里。后来,燕被秦击败,古朝鲜为报前仇,与秦结 盟攻灭燕。秦统一后,派蒙恬到辽东修长城时,与古朝鲜确定国境,以浪水为国 界,浪水以南数百地“云:索隐上下部“禁止两国人民入居。里土地为两 国间的中立空间地带,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理志有云章B。”据此,“上下章B”为地名,在今朝鲜平壤南境。(7) “王险”,今 朝鲜平壤市。会孝惠、高后时天下初定,辽东太守即约满为外臣,保塞外蛮夷,无使盗边; 诸蛮夷君长欲

18、入见天子,勿得禁止。以闻,上许之,以故满得兵威财物侵降其旁 小邑,真番、临屯皆来服属,(1)方数千里。【注释】(1) “临屯”,后在此设郡,大体在今朝鲜江原道及咸镜南道大部。传子至孙右渠,所诱汉亡人滋多,又未尝入见;真番旁众国欲上书见天子,(1) 又拥阙不通。(2)元封二年,汉使涉何谯谕右渠,(4)终不肯奉诏。何去至界上, 临落水,使御刺杀送何者朝鲜神王长,(5)即渡,驰入塞,遂归报大子曰"杀朝 鲜将”。上为其名美。即不诘,拜何为辽东东部都尉。(6)朝鲜怨何,发兵袭攻杀 何。【注释】(1) “真番旁众国欲上书见天子”,汉书?朝鲜传作“真番、辰国欲上 书见天子”。颜师古注:“辰谓辰韩之

19、国也。"(2) “阙”,音6 ,阻塞之意。(3) “元 封二年”,公元前一。九年。(4) “谯”,音qi 通“t肖”,责备。(5) “裨”,音 pi ,为辅佐的,副的。“裨王”,地位低于朝鲜王的小王。“长”,人名。(6) “都 尉”,汉代各郡设都尉,以代原来的郡尉,辅佐郡守主管全郡军事。据汉书 ? 地理志,辽东郡属幽州,辽东东部都尉治所在辽东郡武次,在今辽宁省凤城县 稍偏东。天子募罪人击朝鲜。其秋,遣楼船将军杨仆从齐浮渤海;(1)兵五万人,左将军荀彘出辽东,讨右渠。右渠发兵距险。(2)左将军卒正多率辽东兵先纵,(3)败 散,多还走,坐法斩。楼船将军将齐兵七千人先至王险。右渠城守,窥知

20、楼船军 少,即出城击楼船,楼船军败散走。将军杨仆失其众,遁山中十余日,稍求收散 卒,复聚。左将军击朝鲜浪水西军,未能破自前。【注释】(1) “楼船”,汉代南方诸郡训练的水军兵种。(2) “距”,通“拒”,抵御。 “距险”,在险要地方抵御。(3) “卒正”,为军吏之长,是中级军官。天子为两将未有利,乃使卫山因兵威往谕右渠。右渠见使者顿首谢:“愿降,恐两将诈杀臣;今见信节,(1)请服降。"遣太子入谢,献马五千匹,及馈军粮。 人众万余,持兵,方渡浪水,使者及左将军疑其为变、谓太子已服降,宜命人毋 持兵。太子亦疑使者左将军诈杀之,遂不渡浪水,复引归。山还报天子,天子诛 山。.读书破万卷 下笔

21、如有神【注释】(1) “信节”,即符节,古时使臣执以为凭证之物。左将军破浪水上军,乃前,至城下,围其西北。楼船亦往会,居城南。右渠遂 坚守城,数月未能下。左将军素侍中,幸,将燕代卒,(1)悍,乘胜,军多骄。楼船将齐卒,(2)入海, 周已多败亡;其先与右渠战,困辱亡卒,卒皆恐,将心惭,其围右渠,常持和节。 左将军急击之,朝鲜大臣乃阴间使人私约降楼船,往来言,尚未肯决。左将军数 与楼船期战,楼船欲急就其约,不会;左将军亦使人求问郤降下朝鲜,朝鲜不肯, 心附楼船:以故两将不相能。左将军心意楼船前有失军罪,今与朝鲜私善而又不 降,疑其有反计,未敢发。大子曰将率不能,前乃使卫山谕降右渠,右渠遣太子,山使

22、不能决,(3)与左将军计相误,卒沮约。(4)今两将围城,又乖异, 以故久不决。使济南太守公孙遂往正之,有便宜得以从事。遂至,左将军曰:“朝 鲜当下久矣,不下者有状。”言楼船数期不会,具以素所意告遂,(5)曰:“今如 此不取,恐为大害,非独楼船,又且与朝鲜共灭吾军。”遂亦以为然,而以节召 楼船将军人左将军营计事,即命左将军麾下执捕楼船将军,并其军,以报天子。天子诛遂。【注释】(1) “代”,汉初为代国,后改为代郡,情境在今河北省怀安、蔚县以西,山西省阳高、浑源以东的内外长城间和长城外的东洋河流域。当时治所在今,平日怀疑的事情。”河北省代县。(2) “齐”,战国时为七雄之一。情境在山东的东部、北部

23、,今山东 泰山以北黄河流域及胶东半岛地区。汉初设齐国,下辖临淄、胶东、胶西、济北、 博阳、城阳、琅哪共七郡。治所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与“专”通。(4) “沮”,素所意(5) “,败坏。此处作破坏解。ZU音左将军已并两军,即急击朝鲜。朝鲜相路人、相韩阴、尼溪相参、将军王峡始欲降楼船,楼船今执,独左将军并将,战益急,恐不能与,王 (1) “相与谋曰:、路人皆亡降汉。路人道死。元封三年夏,尼溪相参乃使人又不肯降。”阴、杀朝鲜王右渠来降。王险城未下,故右渠之大臣成已又反,复攻更。左将军使右渠 子长降、相路人之子最告谕其民,诛成已,以故遂定朝鲜,为四郡。封参为清最(4)为平州侯,以父死颇有功,为(5)(2)清侯,阴为获直侯,长降为几侯。温阳侯。(6)(3)尼 【注释】,相当于汉朝的相国,为百官之长。相(1) “,当时朝鲜的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