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四专题三版块一苏教版《琵琶行》同步教案2_第1页
语文必修四专题三版块一苏教版《琵琶行》同步教案2_第2页
语文必修四专题三版块一苏教版《琵琶行》同步教案2_第3页
语文必修四专题三版块一苏教版《琵琶行》同步教案2_第4页
语文必修四专题三版块一苏教版《琵琶行》同步教案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目标把握诗歌基本内容,概括白居易和琵琶女两人身世的相似性。把握诗人的情感的变化。了解、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把握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学难点:诗歌的表达技巧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情感的。教学方法诵读法研讨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解题1、体裁上琵琶行 中的 “行” , “乐曲” 的意思, 从形式上属于歌行体, 古体诗, 又如白居易的 长恨歌形式较自由,模拟汉代的“乐府诗”,用新题材写事实,形成“新乐府诗”。乐府诗发展历史:汉乐府“缘事而发”-曹操诸人“借古题而写时事”-杜甫的“因事立题”-经元稹、顾况等一脉相承,到白居易更成为一种有意识的创作准则,即白居易的诗歌主张“文章合为

2、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此,白居易等人发起了“新乐府运动”,提倡“汉乐府精神”。2、题材上琵琶行是一篇长篇叙事诗,借助叙述琵琶女的苦难身世、经历、遭遇,来书写自己在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在诗歌风格上,富有现实主义色彩。作者的身世背景可以根据第三册语文课本第40 页课下注释3,即“白居易任谏官时,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时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引导学生从注释中挖掘诗人的身世背景。诗文的通读和通译1、可以放录音让学生听全诗。放录音的话,学生只听不读,效果较差。2、不如找 6 个同学通读全诗, 6 个同学分别读诗前“序文”和五段“诗文”。3、同时再找6个同学通译全诗,6个同学分别读诗前“序文”的

3、译文和五段“诗文”的译文。诗文较长,通读和通译全诗,不仅预习、熟悉了全诗,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和放录音相比,效果会更好。诗歌内容的解析和归纳(一)序文与诗文的关系1、序文的作用(1)归纳概括全诗的内容。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身份及遭遇、写作缘由等内容。(2)与诗文的内容形成照应关系。引导学生对照序文和诗文,分别找出对应位置,并标示出来。序文中开头到“送客流江口 ”照应诗文第一段;接着到“转徙于江湖间”照应诗文第二、三段;接着到序文结尾处照应诗文第四段。2、链接高考明确序文和诗文这种对应关系,对解决高考题有帮助,因为序文中包含了很多暗示信息。比如2006

4、年高考“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题竹石牧牛并引黄庭坚回囹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野次小峥噪,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棱,御此老毂辣。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注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野次:交B野。植:鞭子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如果学生了解、掌握序文与诗文的这种对应关系,这道诗词鉴赏题就比较容易。“子瞻画丛竹怪石照应“野次小峥噪,幽篁相倚绿”;“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照应“阿童三尺植,御此老毂角r ;“甚有意态”照应“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由序文中的“意态”可知,前面四句是实写

5、的,写的是画上的景物内容,后面四句是虚写,是诗人 的感想。 顺理成章,我们可以得出答案:分为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分别写了石、竹、牧童和老牛四个物象,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后四句为第二层次,写了作者由画中的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二)诗中写琵琶女弹琵琶的场景一共有几次?让学生找出来,分别说说写法(如明写、暗写、详写、略写)上有什么不同?归纳:一共有3 次。第 1 次在第二段开头,属暗写、略写;第 2 次在第二段中间,属明写、详写;第 3 次在第五段开头,属明写、略写。由此可见,诗人在写琵琶女弹琵琶的场景时,做到了明暗结合、详略得当,写法灵活多变。(三)诗人与琵琶女身世相似之处(引导学生概括归

6、纳,可以提示学生从出身、在京城表现、离京表现)1、出身(出自京都):琵琶女“自言本是京城女”白居易“我从去年辞帝京”2、在京(才华出众):琵琶女“名扬京城女艺人”白居易“才气横溢大诗人”3、离京(落魄失意):琵琶女“年长色衰嫁商人”白居易“直谏犯颜贬江州”学生也可以从其他方面进行归纳概括,引导学生积极挖掘课文有效信息。由诗人与琵琶女身世相似之处,让学生探究思考,可以得出什么结论:1 、用原诗中的一句话概括两人的身世:“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2、诗文的线索:明线是琵琶女的经历、遭遇暗线是白居易的经历、遭遇诗人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找出能够鲜明表达诗人情感的诗句、关键词,把握诗人的情感。第

7、1段“醉不成欢惨将别”忧伤之情第2段“忽闻水上琵琶声”惊喜之情第4段“我闻琵琶已叹息”叹息之情第5段“江州司马青衫湿”悲泣之情诗歌的表达技巧匝窗(一)描摹琵琶声的手法(第二次弹奏琵琶场景)1、比喻手法。用8个比喻生动形象地描摹琵琶声,特点分别为:(1)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2)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轻细(3)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圆润(4)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流畅(5)幽咽泉流冰下难沉吟冷涩(6)银瓶乍破水浆迸激越(7)铁骑突出刀枪鸣雄壮高亢四弦一声如裂帛清脆尖厉2、用词独特(1)叠词:弦弦 声声 续续 嘈嘈 切切(2)双声词:幽咽(3)叠韵词:间关3、声情并茂(1)对胜的表现形象感强的拟声词:嘈嘈、

8、切切、间关、幽咽、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裂帛声。音乐效果渲染: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船西舫悄无言。对情的表现弹奏时的神态、动作:低眉信手续续弹。琴声心音的完美结合:说尽心中无限事。声情关系声情并茂,以声带情,以情传声。第二段弹奏的琵琶曲阶段(1)前奏曲(2)欢乐曲(3)沉思曲(4)无声曲5)悲愤曲这正是琵琶女一生的真实写照,概括了琵琶女的一生经历,正所谓“琴为心声”。环境烘托1 、第一段开头:“枫叶荻花秋瑟瑟。”借萧瑟的秋景,抒发悲凉的心境,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第三段结尾:“门前冷落车马稀、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表达了琵琶女年老色后嫁给商人的孤独、凄冷、心寒的情感。第四

9、段中间:“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表达了白居易谪居浔阳城时的凄凉、孤独、失意。(三)侧面烘托(从听众反映思考)1、第二段结尾:“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侧面烘托出琵琶曲美妙动听,具有“余音绕梁”的艺术效果。第三段中间:“曲罢常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侧面烘托出琵琶女才貌双全,色艺出众。第五段结尾:“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侧面烘托出琵琶曲感人,打动人。对比手法琵琶女在京都时琵琶女嫁给商人后其他手法1、互文:“主人忘归客不发。”年轻貌美年长色衰门庭若市昔日欢乐“主人忘归客不发。”独守空船今日心酸2、顶针:“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3、细节描写:“移船相近邀相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