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于网络的于网络的中小学英语移动教学研究》课题实施方案_第1页
历年高考于网络的于网络的中小学英语移动教学研究》课题实施方案_第2页
历年高考于网络的于网络的中小学英语移动教学研究》课题实施方案_第3页
历年高考于网络的于网络的中小学英语移动教学研究》课题实施方案_第4页
历年高考于网络的于网络的中小学英语移动教学研究》课题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 。. .附件 3 基于网络的中小学英语移动教/ 学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基于网络的中小学英语移动教/ 学研究 是江西省电化教育馆于2009 年 3月立项的教育技术“十一五 规划重点研究课题。为科学开展课题研究,现将研究实施方案作以下规划。一、课题提出1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学生英语学习呈现困境英语学习主要包括四方面能力的培养,即听、说、读、写。读写能力的培养以文本形式便可得到有效训练; 而听说能力的培养则必须依靠大量的练习,以及语言环境的熏陶;语言作为交流工具,听说能力尤为重要。但一直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中的英语教学沿袭了母语教学思路,将读写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 导致了中小学生英语能力的

2、畸形发展。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听说能力开始得以重视,如在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 、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 对听说能力进行了明确规定:初中毕业生泛听总量不低于40 小时,听力测试在期中、 期末及中考中均占20;同时,英语基础教材开始淡化语法教学色彩, 增加听说练习内容;但语境的缺乏仍直接影响到听说能力训练的成效。英语听力测试突显问题在江西省近年来高考、中考中,英语听力测试分值均占20以上,但整体成绩却很不理想,如2006年中考,听力答对率仅为45。4% ;2008 年中考,听力平均得分为 56% ;从卷面上可以反映出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几个突出问题,如: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不强;

3、 学生不能理解语篇大意, 缺乏对英语语言环境的感知能力;未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和方法; 无法在真实的语言交际中获取主动. 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收效甚微江西省属于中部欠发达地区,教师队伍不够稳定, 尤其是英语学科。而中小学英语教师主体由地方师范学院和师范专科学校培养,学员结构单一, 因而教师英语水平一直在低水平层次延续,在乡镇中小学问题更为严重。 在对江西赣南地区部分乡镇中小学英语教师的一次调研中(2006)显示,乡镇中学英语教师学历部分为大学专科,多为中专, 少数甚至是高中;而职称是中学高级占2% ,中级17,初级占40。在英语教师中存在的问题以语音面貌不佳、跨文化理解能力弱等问题尤其突出, 而经济

4、欠发达地区中小学生缺乏英语使用环境,教师是唯一口语学习资源。近年来,各类课程改革培训、应急的学科教师培训等, 均以英语学科为培训重难点,从另一方面反映了英语教师的短缺和教师素质的不足。但各级继续教育过程中教师经常表现为不肯说、不敢说, 导致所有培训最终难以收到实效. 2教育技术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教材多媒化的成效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 教材形式有了巨大变化。 根据语言学习的需要, 传统教材已从纸质转变为多媒体形式. 如:江西省近年来英语学习的配套教材(录音磁带)的推广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而且随着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英语教材形式必然将进一步变革, 形成 cd 、mp3 、视频等多种数字教

5、材。学习网络化的可能随着网络技术与移动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 信息技术已走进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全国性的、以宽带ip 为技术核心的,可同时提供话音、传真、数据、图像、多媒体等高品质电信服务的新一代开放的电信基础网络. 与此同时 , 廉价信息技术设备也得已广泛普及,wap 、pda 、sms 、网络学习机等成为新型的学习方式,如“百e 星”智能网络学习机,它将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有效地连接起来 , 帮助学生高效管理零散的课余时间,为非正式学习提供了可能;而配套的“江西基础教育资源中心” 上网卡,为英语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可供下载的学习资源 , 为英语听说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新的增长点。3国内外同

6、类研究综述(1)国外相关研究移动学习在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北美的部分经济发达国家,开始较早的一些移动学习研究已经进行了 5 6 年的时间,从研究目的来分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由目前的 e-learning 提供商发起, 他们力求借鉴 e-learning的经验把移动学习( m-learning )推向市场,更多地用于企业培训,另一类则由教育机构发起他们立足于学校教育,试图通过新技术来改善教学学习和管理。首先是理论层面的研究有: clark quinn、 chabra、 figueiredo 、 paul harris 、alexzander dye等人, 他们分别给移动学习的定义进行了界定,

7、对移动教育可行性,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模式等内容提出许多值得关注的研究成果。其次是实践层面的研究 , 如卡内基枚隆大学(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的 handheld andrew 项目( 1994)、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uniwap 项目、英国kingston 大学和 sheffiend hallam 大学的短信息平台项目、英国伯明翰大学的handler 项目、挪威奥斯陆大学的knowmobile项目、芬兰 tampere大学的 xtask项目、瑞典 vaxjo 大学的 c-notes 项目等等,分别从移动资源开发、 短信息服务、wap 站点建设等多角度对移动学习

8、领域进行拓展。(2)国内相关研究我国从 2001年开始才提出移动教育、移动学习的概念;2001年 5 月,北京大学建立全国第一个移动教育实验室;2002 年开始,教育部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开展移动教育研究;2008 年 3 月由北京师范大学承担了第五届“无线”、“移动”、“普适技术教育应用国际会议(wmute2008) ,标志着我国的移动教育 / 学习研究开始与国际接轨。综合以上研究成果可以发现, 研究重心也是主要在移动教育可行性、资源开发、短信息服务、 wap 站点建设等四个方面,其中对基础教育关注极少,对移动学习如何促进英语听说能力提高的相关研究尤其缺乏。而目前从移动学习

9、角度来研究基础教育阶段英语学习能力培养的成果只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与诺亚舟公司共同推出的国内首套英语移动学习教材掌上思维英语 (2007), 以及该所硕士研究生刘军的基于手持式设备的小学英语移动学习研究(2007)以及张晋梅的利用手持式设备的小学英语课外移动学习的研究(2007)两篇学位论文 , 文章对移动学习在小学英语教育中的可行性进行了有益尝试 . 但对于网络支持下的移动学习策略、教/ 学模式、环境策略、技术等国内外相关研究都缺乏可资借鉴的研究成果。因此,我们提出基于网络的中小学英语移动教/ 学的研究课题 . 所谓移动式教 / 学,即一种在移动设备支持下, 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

10、进行教与学的活动形式. 基于网络的中小学英语移动教/ 学, 即指以具有网络功能的移动设备为载体, 以中小学英语为教学内容, 从而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二、研究目标1探讨基于网络的中小学英语移动教/ 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以提高英语听说能力教 / 学的效果和效率;2 设计并开发基于网络的中小学英语移动教/ 学技术平台和教 / 学内容资源 ; 3形成基于网络的中小学英语移动教/ 学模式和优秀教学案例。三、研究内容1基于网络的中小学英语移动教/ 学的教学资源开发研究;2基于网络的中小学英语移动教/ 学技术平台的研发研究;3基于网络的中小学英语移动教/ 学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4基于网络的中小学英

11、语移动教/ 学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的研究;5基于网络的中小学英语移动教/ 学与其他教学资源的整合研究;6基于网络的中小学英语移动教/ 学在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7基于网络的中小学英语移动教/ 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8基于网络的中小学英语移动教/ 学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影响; 9不同地区中小学教师应用基于网络的中小学英语移动教/ 学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四、研究主要观点1 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基于网络的中小学英语移动教/ 学是传统课堂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优势互补的最优化表现形式;2 基于网络的中小学英语移动教/ 学能够有效地提高英语听说教学效果和效率, 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英语听说能力;

12、 3基于网络的中小学英语移动教/ 学的推广应用, 能够显著地改变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和信息素养,革新英语教学;4 基于网络的中小学英语移动教/ 学必须作为英语教学信息化环境建设的整体来统筹设计,必须有教师的高素质和丰富英语教学资源的支持;5基于网络的中小学英语移动教/ 学必须在技术平台上作新的思考和革新,进一步降低成本 , 才能够走向移动学习的普及。五、创新之处1模式层面 : 课题将移动学习与中小学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相结合, 融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于一体,联结课堂与课外学习,是对英语教学模式的全新探索;2技术角度 : 课题以互联网、调频广播为技术支撑,初步架构了基于天网、地

13、网、人网三网合一的英语移动教/ 学模式;3研究对象 : 课题以中小学师生为研究对象, 以基础教育一线实际问题为关注焦点 , 弥补了移动学习研究多局限在成人教育的不足。六、研究方法1基本思路本课题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引领,以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学习、移动学习作为研究的技术指导, 将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贯穿于研究过程之中。本课题计划用三年时间, 主要在小学、 初中和高中英语听说教学中开展研究活动. 通过总课题组组织的各种有关活动, 如: 开题与培训活动、研究与交流活动、检查与指导活动、现场交流与互动交流等活动, 推动整个课题研究工作不断深入。2技术路线在充分了解教学需求,完善

14、功能的基础上,研究开发新一代“百e 星 智能网络学习机(如增加调频接受的功能、 增设听说训练的即时评价模块等), 确保英语移动教 / 学的技术领先优势 . 在“江西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创建为“百e 星”智能网络学习机有效应用服务的英语移动教学网站,设计、开发、整合为“百e 星”智能网络学习机服务的英语移动教 / 学的内容资源。与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中小学英语课间调频广播学习、 中小学英语网络教学等有效整合研究, 架构基于天网、 地网、人网三网合一的英语移动教/ 学模式 . 3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 按照计划 - 行动反思调整, 辅以案例跟踪、问卷调查法、 访谈调查法和测试法, 并注

15、意再循环往复的要求, 推进课题研究工作。七、实施步骤1第一阶段( 2009年 3 月-2009 年 4 月) :课题准备阶段。选择并确定各设区市的实验学校,组织总课题开题与培训活动。2第二阶段 (2009 年 5 月-2011 年 10 月) :课题研究阶段。(1) 实验学校选择子课题, 开展课题研究。 总课题组以设区市为单位, 适时组织各设区市所属实验学校的子课题开题, 进行前期中小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测试,开展检查指导和研讨、交流活动,组织一次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不同地区中小学教师在基于网络的英语移动教/ 学中的真实情况和所遇到的问题。(2) 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技术培训、教学培训和交流活

16、动, 开展后期课堂教学调频广播网络教学中小学英语听说能力百 e 星智能网络学习机计划行动反思调整总结执行中小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测试, 组织第二次问卷调查和访谈, 进行阶段性研究成果的总结概括 . 3第三阶段( 2011年 11 月2011 年 12 月): 结题总结阶段。各有关子课题学校按各设区市相继结题,认真总结研究成果. 在此基础上,完成总课题成果提炼与总结,召开总课题结题会。八、组织管理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参加者分别来自省市电化教育馆、江西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和教育技术研发公司等。课题负责人工作在教学、 科研第一线, 有多年的教学和科研经历,有组织大规模教育科研的经验和经历, 有承担国家级科研

17、课题的经验和能力。研究团队中有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资深专家、中小学高级教师。总课题组组长:陈学军总课题组常务副组长 : 寿炜烽总课题组副组长:胥经华易晶黄利华 ( 兼秘书长 ) 总课题组成员:谢云胡若杰卢洪之岑波肖钊奎张为民肖原成吴连明陈桂南王新林刘诗权饶剑龙刘为群徐辉总课题组下设三个专项课题组: 英语移动教 / 学技术研发组, 成员为卢洪之、张为民、刘为群、岑波 ; 英语移动教 / 学内容研发组,成员为胡若杰、陈桂南、刘诗权、肖原成、肖钊奎;英语移动教/ 学模式研发组,成员为谢云、王新林、饶剑龙、吴连明。九、保障条件1研究团队 : 课题主要负责人具有组织和承担国家级课题的能力和经历, 是省内信

18、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的专家, 掌握了丰富的研究文献和资料,研究团队在过去研究实践的基础上, 有能力组织学校和一线教师完成本课题预期目标和任务. 2技术保障:本课题研究根据中小学生英语听说能力训练软件及工具的应用推广与移动学习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本着支持和扶持民族企业发展的理念, 选用 “百 e 星” 智能网络学习机及其软件资源作为课题研究的基础条件和技术保障。深圳市华怡兴科技有限公司具有自主开发“百 e 星”智能网络学习机的优秀技术人才、技术专利和技术产品, 在对“百 e 星”智能网络学习机的升级、换代与发展方向的把握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和技术储备. 3研究经费:本课题总课题组研究与活动经费主要由自筹和企业赞助为主。总课题将根据各子课题学校参与研究的规模, 按比例分别提供相应的研究与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