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子线路重点知识总结_第1页
高频电子线路重点知识总结_第2页
高频电子线路重点知识总结_第3页
高频电子线路重点知识总结_第4页
高频电子线路重点知识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什么是非线性电子线路。 利用电子器件的非线性来完成振荡, 频率变换等功能。 完成这些功能的电路统称为非线性电 子线路。2、简述非线性器件的基本特点。非线性器件有多种含义不同的参数, 而且这些参数都是随激励量的大小而变化的, 以非线性 电阻器件为例,常用的有直流电导、交流电导、平均电导三种参数。分析非线性器件的响应特性时, 必须注明它的控制变量, 控制变量不同, 描写非线性器件特 性的函数也不同。例如, 晶体二极管,当控制变量为电压时, 流过晶体二极管的电流对电压 的关系是指数律的; 而当控制变量为电流时, 在晶体二极管两端产生的电压对电流的关系则 是对数律的。分析非线性器件对输入信号的响应

2、时,不能采用线性器件中行之有效的叠加原理。3、简述功率放大器的性能要求。功率放大器的性能要求是安全、 高效率和不失真(确切地说, 失真在允许范围内) 地输出所 需信号功率(小到零点几瓦,大到几十千瓦) 。4、简述乙类推挽电路中的交叉失真现象以及如何防止交叉失真。 在乙类推挽电路中, 考虑到晶体管发射结导通电压的影响, 在零偏置的情况下, 输出合成电 压波型将在衔接处出现严重失真, 这种失真叫交叉失真。 为了克服这种失真, 必须在输入端 为两管加合适的正偏电压, 使它们工作在甲乙类状态。 常见的偏置电路有二极管偏置、 倍增 偏置。5、简述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准静态分析法。 准静态分析法的二个假设:假

3、设一:谐振回路具有理想的滤波特性, 其上只能产生基波电压(在倍频器中,只能产生特 定次数的谐波电压),而其它分量的电压均可忽略。Vbe=Vbe+ VbnCOS 3 t v CE=VC(- V cmCOS 3 t假设二:功率管的特性用输入和输出静态特性曲线表示,其高频效应可忽略。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动态线在上述两个假设下,分析谐振功率放大器性能时,可先设定Vbb、Vm Vcc Vcm四个电量的数值,并将3 t按等间隔给定不同的数值,则VBE和 VCE便是确定的数值,而后,根据不同间隔上的VBE和 VCE值在以VBE为参变量的输出特性曲线上找到对应的动态点和由此确定的ic值。其中动态点的连线称为谐振

4、功率放大器的动态线,由此画出的i c波形便是需要求得的集电极电流脉冲波形及其数值。'6、简述谐振功率放大器的三种工作状态。若将3 t=0动态点称为A ,通常将动态点 A处于放大区的称为欠压状态,处于饱和区的称为过压状态,处于放大区和饱和区之间的临界点称为临界状态。在欠压状态下,i c为接近余弦变化的脉冲波,脉冲高度随Vm增大而略有减小。在过压状态下,i c为中间凹陷的脉冲波,随着Vm增大,脉冲波的凹陷加深,高度减小。7、简述谐振功率放大器中的滤波匹配网络的主要要求。 将外接负载变换为放大管所要求的负载。以保证放大器高效率地输出所需功率。 充分滤除不需要的高次谐波分量,以保证外接负载上输

5、出所需基波功率(在倍频器中为所需的倍频功率)。工程上,用谐波抑制度来表示这种滤波性能的好坏。若设lL1m和iLnm分别为通过外接负载电流中基波和 n次谐分量的振幅,相应的基波和n次谐波功率分别为 R和PLn,则对n 次谐波的抑制制度定义为H=10lg(P Ln/PL)=20lg(l lI Lim)。显然,H越小,滤波匹配网络对n次谐波的抑制能力就越强。通常都采用对二次的谐波抑制制度Hz表示网络的滤波能力。将功率管给出的信号功率FO高效率地传送到外接负载上,即要求网络的传输效率nk=Pl/Po尽可能接近 1。在实际滤波匹配网络中,谐波抑制度和传输效率的要求往往是矛盾的,提高谐波抑制度,就会 牺牲

6、传输效率,反之亦然。8、简述高频功率放大器设计步骤。采用大信号输入和输出阻抗设计高频功率放大器时,首先根据工作频率和输出功率等要求选择合适的高频功率管,并由器件手册或通过实测找到功率管的大信号输入和输出阻抗,而后,根据谐波抑制度,回路传输效率和元件数值可实现性等要求选择滤波匹配网络,并由阻抗转换的要求确定网络的各元件值,最后,选定馈电电路,安装高频功率放大器,并进行反复调试,直到达到设计的要求。当单级放大器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还必须根据输出功率、输入功率、效率等要求确定所需级数,分配各级增益,而后再对各级放大器进行设计。9、简述反馈式正弦波振荡器的平衡条件。振荡器从起振直到进入平衡状态,振荡电

7、压的振幅和频率维持在相应的平衡值上,所需的输入电压全部由反馈电压提供,无须外加输入电压。因而振荡器输出等幅持续振荡必须满足的平衡条件是:T (3 osc) =1 这就是反馈振荡器的振幅平衡条件。t( 3 °sc)=2n n (n=0,1,2, )这就是反馈振荡器的相位平衡条件。10、简述反馈式正弦波振荡器的稳定条件。即使有外界不稳定因素的影响,振幅和频率仍应稳定在原平衡值附近,而不会产生突变或停止振荡。因此,振荡稳定条件是:T( osc)Vi振幅稳定条件。0osc频率稳定条件。ViA11、简述由隧道二极管构成的电压控制型负阻振荡器的振幅起振、振幅稳定条件。Fg振幅起振条件:gn -

8、ge0 振幅稳定条件:0目m12、简述三点式振荡电路的电路组成法则。三点式振荡器交流通路中三极管的三个电极与谐振回路的三个引出端点相连接。其中,与发射极相接的为两个同性质电抗,而另一个(接在集电极与基极间)为异性质电抗。13、简述提高频率稳定度的基本措施。减小外界因素的变化。影响振荡频率的外界因素有温度、湿度、大气压力,电源电压、周围磁场、机械振动以及负载变化等,其中尤以温度的影响最严重。这些外界因素的变化一般是无法控制的,但可以设法减少它们的作用在振荡器上的变化。例如,采用减振装置来减小作用在振荡器上的机械振动;将振荡器或其中的回咱元件置于恒温槽来减小温度的变化;采用密封工艺来减小作用在振荡

9、器上的湿度和大气压力的变化;采用高稳定的稳压电源来减小电源电压的变化;采用屏蔽罩来减小加在振荡器上周围磁场的变化;在振荡器与不稳定负载之间插入跟随器来减小加在振荡器上负载的变化等。提高振荡回路标准性振荡回路标准性是指振荡回路在外界因素变化时保持固有谐振角频率不变的能力。 回路标准性越高,外界因素变化引起的厶30就越小,频率稳定度就越高。具体措施:1、采用高稳定的集总电感和电容器。2、减小不稳定的寄生参量及其在L和C中的比重以及采用温度补偿等(如采用负温度系数的陶瓷电容;缩短引线,牢固安装,贴片器件;增加回路总电容,减小管子与回路之间的耦合)。14、简述振幅调制信号的分类。振幅调制信号按其不同频

10、谱结构分为普通调幅信号,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制信号,抑制载波和一个边带的单边带调制信号、发送部分载波的残留边带调制信号。15、无线电通讯中,单边带调制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节省发射功率,并将已调信号频谱宽度压缩一般,节省频谱宽度。缺点是电路相对复杂,理想带通滤波器或宽带相移网络较难实现16、实践上为了实现理想相乘运算,可采取哪三个措施。从器件的特性考虑,选择合适的静态工作点使器件工作在特性接近平方律的区段。从电路考虑,用多个非线性器件组成平衡电路,抵消一部分无用组合频率分量;采用补偿或负反馈技术实现接近理想的相乘运算。从输入电压大小考虑,限制输入信号的值使器件工作在线性时变状态,可以获得优良的

11、频谱搬移特性。i ' f Vq V1) f Vq Vi)V217、 振幅调制的电路、解调电路、混频电路都属于频谱搬移电路。画出它们的结构,V1为输入信号,V2为参考信号。说明对于不同频谱搬移电路而言 ,乂、V2及滤波器类型各为什么?相乘器振幅调制电路:输入信号V1为调制信号,参考信号V2为载波信号,滤波器为带通滤波器。振幅检波电路:输入信号V1为调制信号,参考信号V2为同步信号,滤波器为低通滤波器。振幅调制电路:输入信号V为已调信号,参考信号V2为本振信号,滤波器为带通滤波器。V1 f18、简述哨干扰声。输入信号除了通过 p=q=1的有用通道变换为中频信号以外,还可通过其它的p.q通道

12、变换为 接近于中频的寄生信号(| 土 pfL± qfc|=f i ± F)。它们都将顺利通过中频放大器。这样,收听 者就会在听到有用信号声音的同时还听到由检波器检出的差拍信号(频率为F)所形成的哨叫声,故称这种干扰为混频器的干扰哨声19、简述互调失真混频器输入端同时作用着两个干扰信号UM1和U M1时,贝U i中将包含频率由下列通式表示的组合频率分量:f P,q,r,s =| ± pf L± qf C± f M1± Sf 皿寸。其中除了 f L-f C=f I (P=q = 1,=S=0)的有用中 频分量外,还可能在某些特定的r和s值

13、上存在着| 土 f l± rf M1± sf ms|= f I的寄生中频分量,引起混频器输出中频信号失真,通常将这种失真称为互相调制失真。简称互调失真。20、简述二极管包络检波电路中的惰性失真。为了提高检波效率和滤波效果,一般总希望选取较大的Rl、C,但R、C取值过大,其放电时间常数就会较大,电容C两端电压在二极管截止期间放电速度会较慢。如果放电速度小于输入信号包络下降的速度时,就会造成二极管负偏压大于输入信号的下一个正峰值, 致使二 极管在其后的若干个高频信号周期内不导通, 输出波形不随输入信号的包络而变化, 从而产 生失真。这种失真是由于电容放电惰性引起的,故称为惰性失

14、真。为了避免产生惰性失真,必须任何一个高频周期内,放电速度大于等于包络的下降速度。 不 产生惰性失真的充要条件为:f2r . M a maxRlc -max M a max21、简述二极管包络检波电路中的负峰切割失真。当考虑到检波器和下级放大器连接时,一般采用阻容耦合电路,以避免VAV中的直流分量影响下级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这样检波器的交流负载小于直流负载, 当输入调幅波电压的 M a较大时,输出的解调电压在其负峰附近将被削平,出现所谓的负峰切割失真。不产生负峰切割失真的条件为:< Z®)= 一甌一Ma Zl(o)Rl + R2上式表明,交直流负载电阻越接近,不产生负峰切割失

15、真所允许的,M a值就越接近1。反之, M a 一定时,交直流负载电阻的差别就受到不产生负峰切割失真的限制。22、简述调频电路性能要求。在特定调制电压范围内是线性的,原调制信号对瞬时频率的控制能力就越强。要求调频特性(瞬时频率偏移随调制电压变化的特性) 点上的斜率称为调频灵敏度, 显然调频灵敏度越大, f 2 mn 非线性失真系数要小:THD二 亠A f它是保证接收机正常接收所必需满 造成ml调频电路还必须保持足够高的中心频率准确度和稳定度,足的一项重要性能指标,否则,调频信号的有效频谱分量就会落到接收机通频带以外,信号失真,并干扰邻近电台信号。23、简述可变相移法调相电路原理。可变相移法是将

16、振荡器产生的载波电压通过一个可控相移网络,如上图所示这个网络在上产生的相移受到调制电压控制,且其间呈线性关系,即,贝肪目移网络的输出电压便为所需的调相波。24、简述间接调频与直接调频性能上的主要差别。主要差别是受到调制特性非线性限制的参数不同,间接调频电路为最大绝对频偏-V'm ,而71 (jj、,直接调频电路为最大相对频偏一,因此增大-.c,可以增大直接调频电路中的.m,而c对间接调频电路中的.m却无影响。反之,减小.c,可以增大间接调频电路中的最大相对频偏,而对直接调频电路的相对频偏却无影响。25、根据波性变换的不同特点,鉴频器又可有哪三种实现方法。斜率鉴频:先将调频信号通过具有合

17、适频率特性的线性网络,使输出调频波的振幅按瞬时频率的规律变化,然后通过包络检波器输出反映振幅变化的解调电压。相位鉴频:是先将调频信号通过具有合适频率特性的线性网络,使输出调频波的附加相移按瞬时频率的规律变化,然后相位检波器将它与输入调频波的瞬时相位进行比较,检出反映附加相移变化的解调电压。脉冲计数式鉴频:是先将调频信号通过具有合适频率特性的非线性网络,将它变换成调频等宽脉冲序列,该等调频宽脉冲序列含有反映瞬时频率变化的平均分量,然后将该调频等宽脉序列通过低通滤波器就能输出反映平均分量变化的解调电压。也可以将该调频等宽脉冲序列通过脉冲计数器得到反映瞬时频率变化的解调电压。26、根据比较和调节的参

18、量不同,反馈控制电路可分为哪三类。自动电平控制(比较和调节的参量为电压或电流)自动频率控制(比较和调节的参量为频率)自动相位控制(比较和调节的参量为相位)27、简述锁相环路的基本原理。精选资料,欢迎下载当3。工3i,环路失锁,o(t)-i(t)将不断变化,鉴相器产生的误差电压也就相应在变化,通过低通滤波器后,加到VCO上,使其振荡角频率不断地被调整,直到VCO角频率3 o等于输入信号频率3 i环路锁定。环路锁定时,o(t)-i(t)保持恒值,这时鉴相器输出 恒定的误差电压,并用这个误差电压(经滤波器)控制VCC振荡角频率,使它稳定在等于输入信号角频率。可见,环路未锁定前,鉴相器输出不断变化的误差电压,进行频率搜索,一 旦找到输入信号角频率,鉴相器便输出恒定误差电压,用来保持环路锁定。28、简述锁相环路的同步带、快捕带、慢捕带并比较其大小关系。能够维持环路锁定所允许的最大输入固有频差厶3i称为相环路的同步带由失锁很快进入锁定的过程称为快捕过程,相应地,能够锁定的最大I厶3 i|称为快捕带当厶3 i较大时,环路需要经过许多个差拍周期,才会捕捉到3i ,使环路锁定。这样的过程称为慢捕过程,相应地,能够锁定的最大I厶3 i|称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