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疗效_第1页
探讨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疗效_第2页
探讨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疗效_第3页
探讨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疗效_第4页
探讨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疗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探讨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疗效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RA)临床疗效。方法将 60 例患者分为熏蒸组 30 例,非熏蒸组 30 例,疗程为 20 d,分析 RA患者治疗前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的变化,观察熏蒸疗法对急性炎症(RF、 ESR和 CRp)的影响 ;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RA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 及的含量变化,分析熏蒸疗法对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对照组为;治疗组显效率为,对照组显效率为;治疗组治疗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减少,晨僵时间缩短,与对照组比较P 或 P;治疗组治疗后 ESR、 CRp、 RF及 、均有显著下降

2、,与对照组比较P 或 P。结论中药熏蒸治疗RA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药熏蒸临床疗效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为主要靶组织的慢性系统性炎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主要侵犯手足小关节及其他器官或组织 1。有研究发现患者血清中常有炎性细胞因子异常升高, 而外周血中抗炎性细胞因子则通常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使外周血中细胞因子类型向炎性表达偏移。据此推测, RA 的发病与炎性细胞因子增多、 抗炎性细胞因子相对减少有关。 中药熏蒸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外治疗法, 大量临床报道认为其对缓解有显著疗效或能明显提高其他药物疗效。为了探索熏蒸疗法的作用机制,本研究观察了熏蒸疗法对RA患者血清、

3、炎性指标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60 例均为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风湿病重点专病中心诊治的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 熏蒸组 30 例,男 5 例,女 25 例,年龄最小 31 岁,最大 60岁,平均 (45 ±10) 岁,病程最短 3 个月,最长 10年,平均 ( ±) 年 ; 非熏蒸组 30例,男5例,女 25例,年龄最小 24 岁,最大 62岁,平均 (50 ±11) 岁,病程最短 3个月,最长 20年,平均 ( ±) 年。RA 诊断标准及分期标准 2按照美国风湿病学会(ARA) 1987

4、年修订的 RA诊断标准:晨僵至少1,持续至少 6 周;3 个或 3 个以上关节肿,持续至少 6 周;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持续至少 6 周;对称性关节肿,持续至少 6 周;皮下结节;手 线片改变,应包括有骨侵蚀或骨质疏松;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 32,所用方法在正常人群中阳性率不超过 5)。以上 7 条中具备 4 条或 4 条以上者即确诊为 RA。病例纳入标准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年龄在1865 岁之间者。病例排除标准 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晚期患者,关节严重畸形,关节功能 IV 级者;重叠其他风湿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严重的膝骨关节炎等患者;合并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

5、病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精神病患者等。2 方法治疗方法非熏蒸组给予美洛昔康 mg/d ,加用甲氨喋呤 10 mg/周,治疗期间药物剂量不变, 且不加用激素、 中枢镇痛药或其他特殊治疗。 熏蒸组在非熏蒸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熏蒸治疗,熏蒸时将熏蒸方药装入纱布袋中,放入 S2 型低频熏蒸治疗仪 ( 辽宁省大连金州康疗器械厂生产 ) 药箱内煮沸,蒸气温度设置在55 左右。 熏蒸药物为自拟熏蒸方 ( 羌活 20g,独活 20g,防风 15 g,桂枝 15 g,细辛 10 g ,川芎 20 g ,海风藤 30 g ,徐长卿 30 g ,姜黄 20 g ,苏木 20 g ,冰片 1 g) 。所用中药材均由中国人

6、民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中药房提供,对患者的四肢关节进行熏蒸治疗, 20 min/ 次, 1 次 /d ,20 次为 1 个疗程。观察指标临床症状治疗前、治疗中以及治疗结束时详细检查并记录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等。实验室指标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血沉( ESR)、C反应蛋白( CRp)及类风湿性因子( RF)急性炎症指标的变化。炎性细胞因子测定 留取实验观察病例患者的血清标本,采用双抗酶联免疫夹心法( ELISA)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2 种炎性细胞因子(、)的含量变化, ELISA 试剂盒由上海森雄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提供,测定按检测药盒说明书步骤严格执行。疗效判定标准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

7、指导原则 3中相关标准。统计学方法 治疗前后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组间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疗效比较用Ridit分析。指标检测方法 ELISA 检测法。3 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熏蒸组总有效率为, 非熏蒸组为(p )。经卡方检验, RA的熏蒸及非熏蒸治疗有效率无明显差异,但熏蒸治疗两类疾病的显效率明显优于非熏蒸治疗。具体结果见表 1。两组类风湿关节炎主要症状、 体征比较熏蒸组治疗后关节压痛数、 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均有显著下降( p ),与非熏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或P)。见表 2。两组实验室检查比较熏蒸组治疗后ESR、CRp、RF均有显著下降,与非熏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或

8、P)。见表3。中药熏蒸对RA患者治疗前后血清 和的影响两组在治疗后血清 明显降低而明显升高;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P<) 、 ,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对上述两个指标都有调控作用,而且熏蒸组明显优于非熏蒸组。见表 4。表 1两组治疗前后疗效间比较(略)表 2两组治疗前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比较(略)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P ;与非熏蒸组治疗后比较,P,P; n=30表 3两组治疗前后 ESR, CRp,RF比较(略)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P ;与非熏蒸组治疗后比较, P,P; n=30表 4两组治疗前后, 比较(略)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P ;与非熏蒸组治疗后比较

9、, P,P; n=304 讨论&nbsp;RA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基本病理特点是滑膜炎和血管炎。关节内滑膜血管增生,形成血管翳,导致滑膜增厚、渗出增多,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侵犯软骨,并引起骨质损害,对其周围的肌腱、韧带、腱鞘以及肌肉等软组织也均可侵犯, 从而影响关节的稳定, 容易发生关节畸形而出现功能障碍, 血管炎亦可侵犯周围各脏器组织, 形成系统性疾病。 滑膜中的巨噬细胞和巨噬样滑膜细胞可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 如、 等,对阻止关节的炎症起着重要的作用。在 RA中 主要产生于滑膜中的滑膜巨噬细胞并刺激纤维母细胞增殖及淋巴细胞的活性, 和其它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又募集其它炎性细胞

10、依次释放细胞因子进而放大免疫反应。抑制剂的出现说明了RA转录研究的成功,基于细胞因子络的特点, 作为自体刺激因素的 在滑膜中可以影响其它细胞因子, 抑制剂可以减缓或阻止骨和软骨的进行性损害4,这可能与其抑制破骨细胞的作用有关 5。 在正常人血清中约 45 ng/ml 或 02 u/ml ,滑液中为 35 pg/ml ,而在病人外周血中其水平明升高( 病人血清中为 330 pg/ml;滑液中为 20137 pg/ml) 6。也叫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因子,主要由Th2细胞、巨噬细胞及活化的细胞产生,具有维持机体免疫反应稳定,抑制病原体引起对机体有害炎症反应的功能7。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能抑制RA的

11、病理免疫进程,对关节软骨具有保护作用,并能阻止单核细胞向关节滑膜内迁移 8。是一个通过调节髓来源细胞而发挥对免疫和炎症反应重要影响的多功能细胞因子。血清中水平与某些疾病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用于临床慢性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手段,可降低炎症的严重程度,从而保护组织器官减少损伤。RA属中医“痹证”范畴,在 RA的发病过程中风、寒、湿、热、淤均为致病因素,故祛风、散寒、除湿、清热及舒筋通络为治痹原则。中药熏蒸疗法又叫“蒸气疗法”、 “气浴疗法”, 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 选配一定的中药组成熏蒸方剂, 利用热的中药煎液在皮肤或患处进行熏蒸、 淋洗,借助药力和热力通过皮肤作用于机体, 而达到治疗目

12、的的一种祖国医学传统外治疗法。 自拟熏蒸 1 号方,临床用于 RA患者的熏蒸治疗,疗效显著。方药组成:羌活、独活、桂枝、细辛、川芎、姜黄、苏木、防风、海风藤、徐长卿、冰片。方中羌活、独活祛风除湿为君;桂枝、细辛温经散寒、祛风止痛为臣;川芎、姜黄、苏木活血祛淤止痛,取其“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与防风、海风藤、徐长卿之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共为佐药;冰片辛香走窜,助诸药直达病所为使。本研究通过前期设计,严格病历把关,从临床检验和细胞因子角度对中药熏蒸疗法治疗 RA的抗炎疗效作进一步细致观察,并对其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提高抗炎治疗的疗效作了初步的探索,认为中药熏蒸治疗能显著提高 RA的抗炎疗

13、效,抑制炎性因子表达, 从而减轻炎性反应。 该临床观察证实中药熏蒸对提高 RA的抗炎临床疗效有明显的提高作用。对于熏蒸如何产生该作用,笔者认为可能与中药熏蒸的温热物理作用及中药有效抗炎成分的透皮吸收有关, 如温热物理作用可疏通血流,减轻炎性细胞聚集 ; 或者是二者共同作用促进了机体的自身抗炎修复。为进一步明确熏蒸的抗炎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参考文献】1 沈 鹰 . 风湿病中西医诊疗概要M. 北京 : 人民军医出版社,20XX:188.2 Amett FC ,Edworthy SM, Block DA ,et American Rheumatism Association 1987

14、revised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rheumatoidarthritis J .Arthritis Rheum, 1998 :315. 3 郑筱萸 .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XX:116.4 Lipsky p E Infliximab and methotrexte in the treatment oftoid arthritiswith Conitant The rapay Study Group J .N engl Jmed, 20XX, 343(22) :1594. 5 Redlich , J .J Cli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