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观培养_第1页
论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观培养_第2页
论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观培养_第3页
论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观培养_第4页
论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观培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观培养【摘要】出生在九十年代后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大学生 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对幸福的认识和态度也在逐渐发生变 化,他们是否具有科学的幸福观,不仅关系到少数民族大学 生的成长,也关系着民族地区的未来。因此重视少数民族大 学生幸福观的新变化,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认识幸福、追求 幸福的品质和能力,引导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不 仅有益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成长,而且有利于和谐校园建设和 民族地区的发展。【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观;培养【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089 (2012) 12-0001-02幸福观是人生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2、人们对什么是 幸福,如何获得幸福等问题所持态度的观念系统。一个人的 幸福观,直接关系着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 德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人们物质生 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人们的生活逐渐走上了幸福之路,但 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使人们对幸福的理, 解出现了偏差,对于很多人来说,对幸福的困惑,日渐成为 难以解开的心结。出生在九十年代后的当代大学生,对幸福 的认识和态度也逐渐发生变化。而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大学 生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对幸福的认识和态度也在逐渐发生变 化,他们是否具有科学的幸福观,不仅关系到少数民族大学 生的成长,也关系着民族地区的未来。因此重视少数

3、民族大 学生幸福观的新变化,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认识幸福、追 求幸福的品质和能力,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健康、科学合理的 幸福观,不仅有益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树立科学的幸福观, 而且有利于丰富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更有利于民族地 区的发展。1幸福的内涵康德认为,人作为感性的存在,追求物质利益是人的正 当权利;但人同时又是一个理性的存在,是道德世界的主体, 又要求追求德行。人的这两个要求都是正当的,片面强调任 何一方都有局限,于是企图在他设想的最高境界至善中将二者统一起来。至善既是最高的、无条件的善,又是绝 对完满的东西,因此必须把幸福与德行包含于其中。康德以 后,费希特从人的主观精神出发追求二者的统一

4、,他把自我 分成“经验自我”和“纯粹自我”两方面,前者追求幸福, 后者追求德行。而人又不断由经验自我上升到纯粹自我,从 而实现二者的统一。1我国的儒家则认为,"仁者无忧", 只要经过道德修养和实践,成为道德上的圣人,就能得到至 上的幸福与快乐。这种观点把道德上的需要看作是真正的幸 福,弘扬了人的精神、理性在人生价值中的作用,从这一点 看是合理的。但将幸福与德行等同,轻视人的物资生活,必 然导致轻视人的肉体存在,否认人的物资生活权利的正当 性,难免成为少数统治者奴役人民的精神工具。2这种观 点发展的极至便是禁欲主义的幸福观。但是,这些先哲们都 没有找到实现幸福与道德统一的途径

5、。马克思主义诞生后, 才有了科学的幸福观。2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观培养的必要性2.1加强幸福观培养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少数民族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特殊性的需要: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在语言、 习俗、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方面与汉族学生不同,在思想 政治教育中也表现出其独有的特征。少数民族学生大多长期 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区,他们的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 育主要在民族地区举办和实滋,深受本民族文化的熏陶,对 本民族文化有着很深的感情,他们与汉族之间的交流较少, 普遍汉语水平较低。考上大学后,少数民族学生离开少数民 族集中区域,到以汉族为主的中心城市中的高等院校学习。 进入大学对他们来说不但意味着脱离了

6、土生土长的社会环 境,变换了生活空间,更重要的还在于他们还将面临独特的 心理历练一一因为意识到自己与汉族大学生的诸多不同从 而会表现出独特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不仅表现在外显的语 言交际、生活习俗上,还表现在其因为内在的宗教信仰、行 为准则、思维方式等冲突带来的一系列心理体验上,其特殊性表现在这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不适应过程。这种不适应使得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幸福感降低,很难适应老师的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因此,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加强少数民 族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幸福观,有助于 他们克服缩短这种不适应过程,实现自身的和谐发展,也是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的有效途径。2.2

7、加强幸福观培养是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健康成长的 内在需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 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交往的空间和范围迅速扩大,社会也 表现出转型期的利益多元化,各种矛盾凸显。少数民族大学 生将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各种现实问题和 文化观念差异的冲击等使得他们感到了更多的困惑。各种价 值观影响着少数民族大学生,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 义等思潮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幸福的理解出现了偏差。他 们只有不停地转换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角色,才能适应社会的 需要。这种行为方式和角色的转换,常常使得少数民族大学 生变得无所适从,缺乏幸福感。因此,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 树立科学的幸福

8、观,加强他们的幸福观教育,有助于他们克服不适应所带来的不快乐,实现身心的和谐发展。2.3加强幸福观培养是构建和谐校的需要: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具有导向、评价、规范学生行为的作用,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形成崇尚人文精神的良好氛围,从而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性。3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高校和谐校 设的组成部分,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历史上的民族遗 留问题,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有狭隘的民族思想,认为 本民族比别的民族优秀,这是民族自豪感的一种体现,但也 是一种民族优越论的潜台词。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少数民族 大学生进入大学后,遇到的困难一般会寻求同族老乡的

9、帮 忙,使得同族同学之间的交往更密切,民族意识和民族感情 明显增强,并由此形成一股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而这种短暂 幸福感的凝聚力又往往会以一种浓厚的非正式群体意识表 现出来。有时因一点小事将矛盾扩大化,说成是民族与民族 之间的矛盾、对立,这种消极的幸福观严重影响和谐校园的 建立。所以,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正确对待少 数民族大学生的幸福诉求,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有利于 和谐校园的建立。 3对培养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观 的内容和途径3.1个人幸福与集体幸福的有机结合:社会生活是彼此联系的整体,集体离不开个人,个人更离不开集体,因此 个人幸福与集体幸福是有机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核

10、心内容是集体主义,它要求人们在为集体贡献中塑造自己, 满足自己;同时也要求集体积极关心每个人的发展,最大限 度地满足个人的精神和物质需求。“只有个体与社会统一的 幸福,才是真实的幸福,只有在二者统一的基础上,才能真 正实现自我的幸福。” 4因此,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幸福观就要引导少数民族 大学生融入大学多文化的集体生活,将个人幸福与集体幸福 有机结合,在为集体贡献中收获个人幸福。3.2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幸 福观重视人们正当的物质利益,反对禁欲主义。因为,一方 面物质生活是幸福的基础,是人得以生存、活动和创造的必 不可少的条件;另一方面,物质生活的状况同时也影响和决 定着

11、人们的精神生活。马克思主义充分肯定人的正常需要, 不仅指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自然需要,还包括满足人们精神 生活的精神需要。如果一个人只追求物质享受,没有精神追 求,即使达到目标,其幸福感也是苍白的,并且很快就会厌 倦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地区发展的中坚力量,不能只 追求个人的物质利益,而应将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有机结合 起来,志存高远,努力学习,掌握报效祖国、服务民族地区 的本领,从而实现人生的崇高幸福。3. 3创造幸福与享受幸福的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认为, 幸福固然不能排斥生活的享受和需要的满足,但这种享受和 满足是建立在劳动创造的基础上的,是与劳动创造辩证地结 合在一起的。人在劳动创造中获得

12、全面自由的发展,在劳动 创造中,人的潜能可以得到挖掘和展现,有一种付出后收获 的喜悦。因此,劳动创造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并且这种享受 比生活中任何其他享受更丰富、更深刻、更持久。少数民族 大学生作为当代少数民族青年中的优秀分子,应当将创造幸 福与享受幸福有机结合起来,本着在承担责任中创造幸福与 在创造幸福中享受幸福的原则,来体现自身对于社会的贡 献,才能从中体会和得到个人所应有的幸福感。3.4自我实现与奉献精神的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对人 生价值的追求归根到底是以奉献社会为最高目标的。人类幸 福的最后归宿就是为人类谋幸福和为实现共产主义伟大事 业。伟大的人生目标不仅会使我们的生活充实,而且也会为

13、我们消除现实的烦恼和战胜人生征途中的种种痛苦提供动 力源泉。所以说,为全人类幸福而奋斗、奉献自己的一切的 人才是最幸福的人。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当代少数民族青年 中的优秀分子,其思想观念代表着少数民族青年人的主流, 是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当代 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只有将自我实现人生价值与奉献民族地 区发展结合起来,把自己的真才实学同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 志向结合起来,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体现出自己的人生 价值,才能为国家和民族做出更大的贡献,从而实现人生的 崇高幸福。3.5本民族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少数民族 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许多内容关系到如 何理解幸福,如何获取幸福?这些文化伴随着他们成长,已 根植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中,应充分挖掘少 数民族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有 针对性地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幸福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者也应该充分认识到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之 间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幸福观,使他们 增强承受挫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