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论文_第1页
汽车发动机论文_第2页
汽车发动机论文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汽车发动机新技术 - 缸内直喷式技术及发展趋势摘要 :缸内直喷技术是一种新型进气燃烧技术, 它采用的是一种类似于柴油发动机的供 油/ 气原理,通过一个活塞泵提供约100bar 以上的压力,将汽油供给位于气缸内的电磁喷射器。然后通过电脑控制喷射器将燃料在最恰当的时间直接注入气缸内燃烧, 由于其控制的精 确度接近毫秒, 所以能最有效的将油气混合比调整至最佳状态, 从而保证了汽油的充分燃烧, 动力损失降为最低。关键词 :汽油机、缸内直喷技术、分层燃烧,燃油经济性1. 缸内直喷技术的发展历程汽油机的发展经历了 100 多年的漫长历史, 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展阶段无不是以油 气混合方式和机理的变迁为标

2、志的。上世纪 50 年代,德国研制出了二冲程直喷汽油机,限 于当时机械制造技术和电控水平较低,其性能和排放并不理想。 90 年代后,缸内直喷汽油 机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 缸内直喷汽油机改变了预混合汽油机的混合机理, 可采用稀薄分 层燃烧技术,降低 HC等有害排放。直喷方式的油滴蒸发主要依靠空气吸热而非壁面吸热, 降低了混合气温度和体积,可降低爆燃倾向,提高发动机压缩比。此外,GDI 汽油机还具有瞬态响应好,易于实现精确的空燃比控制,具有快速的冷起动和减速快速断油能力等特点。 这些方面 GDI 汽油机都明显优于进气道喷射汽油机。为此许多外国汽车公司和研究机构都成功开发出了自己的 GDI发动机机

3、型。1996年,日本的三菱公司率先采用立式进气道与弯曲 顶面活塞。 在进气行程中吸入的空气通过立式进气道被吸入气缸, 形成强烈的滚流。 喷射的 燃油经曲面形的燃烧室壁面引导被送到位于气缸中央的火花塞附近,形成稳定的燃烧。 开发的汽油直喷发动机应用于运动型轿车 Galant 上,其油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比同功率的传统 汽油车降低了 30%。随后,装备了 GDI 发动机的中级轿车 Carisma 投放到西欧市场。 2000 年底,大众公司研发了稀燃直喷式汽油机Lupo PSI ,其高行驶功率下的百公里燃油消耗仅4. 9L ,是世界上第一辆 5L 汽油机汽车。实验表明, Lupo PSI 的燃油消耗与

4、同输出功率的 进气道喷射汽油机相比,降低了34%。 2004 年,奥迪公司研发了 2. 0T-FSI 燃油分层直接喷射增压汽油机。随后为 A级轿车研发了 1. 8T-FSI高性能发动机,2007年初装备到新款奥 迪A3轿车上。2005年配备在全新奥迪 A4 2. 0T上的TFSI涡轮增压汽油直喷发动机被权威 杂志评为全球十大发动机第一名, 代表了世界汽车发动机技术的顶尖水平。 日本丰田公司的 GDI 发动机使用了可变涡流技术,通过缸内气流运动的组织,在火花塞周围形成可点燃的混 合气。为了降低 NOx排放,在使用EGR勺同时采用了 NOx吸附催化反应器。试验结果表明, 装有该发动机的汽车油耗为

5、17. 4Km/L,而相应的装有PFI发动机的汽车油耗为 13Km/L,节 油达 34%左右。美国福特公司的 GDI 发动机采用均质的当量燃空比附近的混合气,利用传统 的三元催化反应器, 降低了排放处理方面的困难。 稳态试验表明, 部分负荷下,汽油机的燃 油经济性有 5%的提高,而怠速时能提高 10%。2. 缸内直喷技术的技术现状现代的 GDI 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设计, 为了达到分层稀薄混合气所要求的喷雾质量和灵 活的喷油定时, 均采用了精度高、 响应快的柔性电控手段。 高压共轨喷射系统加电磁驱动喷 油器被认为是满足缸内灵活喷射要求的喷射系统之一。 该系统由低压输油泵、 燃油压力传感 器、喷油

6、压力控制阀、高压油泵、蓄压燃油轨、喷油器等组成。电动低压输油泵把燃油从油 箱输送到高压油泵,高压油泵由发动机凸轮轴驱动, 将低压油泵送来的压力约 0.35MPa的燃 油压力增高到812MPa并送往蓄压燃油轨,充满各缸喷油器的油腔。当ECU令喷油器的电磁线圈通电使针阀打开时,汽油就通过喷嘴喷人气缸。GDI 发动机需要形成高质量的混合气,除了依靠进气涡流外,对喷油器的喷雾质量要求很高。由于燃油蒸发混合的时闻很短, 要求喷雾要微粒化,一般缸内直接喷射的平均油粒直径在2025卩m为此,喷油压力要维持在413MPa为了实现油气均匀混合,必须使喷雾广泛分散在整个燃烧室。另外,如果喷 雾在直线方向上的运动过

7、强, 则燃油会直接喷射在气缸壁上, 形成油滴沿壁流下, 不利于混 合气的形成,还会冲洗润滑油膜,破坏润滑性能。 因此, 喷油器应能保证喷射出来的汽油微 粒的速度在喷射直线方向上急剧衰减, 而圆周运动方向上的油粒应尽量保持高速运动,这样才有利于混合气的形成。 燃油喷射系统中, 喷油器的结构形式对喷雾质量的影响很大。由于汽油机的喷射压力远低于柴油机, 如采用多孔喷油器, 其喷嘴容易在工作中积碳堵塞,雾化分层不好,燃烧时火焰传播不稳定,因此 GDI 发动机上一般不采用多孔喷油器。目前在GDI发动机上得到广泛应用的是内开式旋流喷油器,只有一个喷孔,工作油压为5.010MPa,其内部设有燃油旋流腔, 它

8、可以通过涡流比的选择而实现较好的喷雾形态和合适的贯穿度的 配合,且喷束方向便于调整,方便了在气缸内的布置。GDI 发动机燃油喷射模式可以分为单阶段喷射模式和多阶段喷射模式。单阶段喷射模式是指在中小负荷时, 燃油在压缩行程后期喷入, 实现混合气分层稀燃并采用质调节以避免节 流阀的节流损失,从而使GDI汽油机达到与柴油机相当的经济性;在大负荷和全负荷时, 燃油在进气行程中喷人气缸, 实现均质预燃和燃烧, 以保持汽油机升功率高的特点。 多阶段喷 射模式是指在进气行程中先喷入所需燃料的 1/4,形成极稀的均质混合气,其余燃料在压缩 行程后期再次喷入,形成分层混合气。火花塞点火时,首先在浓混合气处形成较

9、强的火焰, 然后向稀混合气空间迅速传播。应用该技术可实现发动机从中小负荷到大负荷的平稳过渡, 降低气缸内的气体温度,抑制爆燃的产生。燃烧系统的设计是 GDI 发动机的关键技术。 要成功实现中小负荷时的分层稀燃和大负荷 时的均质预混, 就需要进行燃油喷束、 气流运动和燃烧室形状的优化合理配合。 已经开发的 GDI发动机燃烧系统。按喷油器和火花塞的相对位置和混合气的组织形式可以有3种类型。“喷束引导法”“壁面引导法”“气流引导法”。3. 缸内直喷技术研究开发方向现在GDI技术尚处于逐步成熟时期, 各种问题的出现是必然的, 但GDI的研究一定要在 确保动力性能的基础上尽可能的“节能减排”。而从当前的形式来看低碳问题又是中之重。稀燃催化器的开发将直接影响到GDI汽油机排放问题的解决。目前开发的有稀燃催化还原型NOx催化器、NOx搜捕型等。但这些催化器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转化率低、工作温度范围窄、 控制复杂、 性能不如传统的三元催化器等问题, 还需深入研究。 二次燃烧是指在进行正常分 层燃烧的怠速运转时, 除了在压缩行程后期喷油外, 在膨胀行程后期再次喷入少量燃油, 在 缸内高温、 高压气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