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9-同济大学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PPT课件_第1页
最新2019-同济大学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PPT课件_第2页
最新2019-同济大学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PPT课件_第3页
最新2019-同济大学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PPT课件_第4页
最新2019-同济大学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第2篇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房屋建筑学 教学课件第第1章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平面图建筑物各层的水平剖切图,是从各层标高以上大约直立的人眼的高度将建筑物水平剖切后朝下看所得的该层的水平投影图。既表示建筑物在水平方向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又反映各建筑空间与围合它们的垂直构件之间的相关关系。 从空间的使用性质来分析,主要可以归纳为使用和交通联系两部分 指满足主要使用功能和辅助使用功能的那部分空间。例如住宅中的起居室、卧室等起主要功能作用的空间和卫生间、厨房等起次要功能作用的空间,工业厂房中的生产车间等起主要功能作用的空间和仓库、

2、更衣室、办公室等起次要功能作用的空间指专门用来连通建筑物的各使用部分的那部分空间。例如许多建筑物的门厅、过厅、走道、楼梯、电梯等等 第第2 2篇篇 建筑空间构成与组合建筑空间构成与组合1.1 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建筑物内部使用部分的平面面积和空间形状的主要依据:满足使用功能的需求需使用的设备及家具所需占用的空间 人在该空间中进行相关活动所需的面积(包括使用活动及进行室内交通的面积) 第第1章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1.2 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面积和空间形状的

3、主要依据:1. 满足使用高峰时段人流、货流通过所需占用的安全尺度; 2. 符合紧急情况下规范所规定的疏散要求; 3. 方便各使用空间之间的联系; 4. 满足采光、通风等方面的需要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包括:1. 走道建筑物中最大量使用的交通联系部分 2.门厅和过厅 门厅是在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处起内外过渡、集散人流作用的交通枢纽。过厅一般位于体型较复杂的建筑物各分段的连接处或建筑物内部某些人流或物流的集中交汇处,起到缓冲的作用 3.楼梯和电梯 建筑物中起垂直交通枢纽作用的重要部分 第第1章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1.2.1走道走道 1. 布置方式:各使用

4、空间可以分列于走道的一侧、双侧或尽端 1.2 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1.2.1走道走道 1. 布置方式:各使用空间可以分列于走道的一侧、双侧或尽端 2. 宽度 :应符合人流、货流通畅和消防安全的要求 通常单股人流的通行宽度为550600mm。因此考虑两人并列行走或迎面交叉,较少人流使用的过道净宽度,包括消防楼梯的最小净宽度都不得小于1100mm 。 对于有大量人流通过的走道,其宽度根据使用情况,相关规范都作出了下限的要求。例如民用建筑中中小学的设计规范中规定,当走道为内廊,也就是两侧均有使用房间的情况下,其净宽度不得小于2100mm;而当走道为外廊,也就是单

5、侧连接使用房间,并为开敞式明廊时,其净宽度不得小于1800mm。 有些建筑物必须满足无障碍设计的要求,在进行设计时,相关的无障碍设计规范也是重要的设计依据 。1.2 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1.2.1走道走道 1. 布置方式:各使用空间可以分列于走道的一侧、双侧或尽端 2. 宽度 :应符合人流、货流通畅和消防安全的要求 3. 长度 :对消防疏散的影响最大 ,直接影响火灾时紧急疏散人员所需要的时间(该时间限度与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有关) 名称房门至外部出口或封闭楼梯间的最大距离位于两个外部出口或楼梯间之间的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耐火等级耐火等级一、二级三级

6、四级一、二级三级四级托儿所、幼儿园25202015医院、疗养院35302015学 校35302220其他民用建筑403525222015注:本表格引自gbj 16-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安全疏散距离安全疏散距离 1.2 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1.2.1走道走道 1. 布置方式:各使用空间可以分列于走道的一侧、双侧或尽端 2. 宽度 :应符合人流、货流通畅和消防安全的要求 3. 长度 :对消防疏散的影响最大 ,直接影响火灾时紧急疏散人员所需要的时间,而这个时间限度又是与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有关的 4.平面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内部的交通组织 1.2 建筑物

7、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1.2.2门厅和过厅门厅和过厅1.导向性明确 :使用者在门厅或过厅中应能很容易发现其所希望到达的通道、出入口或楼梯、电梯等部位,而且能够很容易选择和判断通往这些处所的路线,在行进中又较少受到干扰 2.兼有其它用途时:仍应将供交通的部分明确区分开来,不要同其它功能部分互相干扰,同时有效地组织其交通的流线。特别是用作交通部分的面积和用作通行部分的宽度,都应该根据该建筑物人流集中时所需要的尺度来进行设计,以保证紧急情况下疏散的安全 3.作为设计中的关节点:门厅和过厅的内部空间组织和所形成的体形、体量,往往可以成为建筑物设计中的活跃的元素,或者是复杂

8、建筑物形态中的关节点1.2 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第第1章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1.3 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 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功能分区 :借助功能分析图,或称之为气泡图来归纳、明确使用部分的功能分区 (c) 教学楼平面实例一(a) 教学楼功能分析兼顾其他的可能性 ,尤其建筑的结构传力系统的布置 第第1章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1.3 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 建筑物各部分的使用顺序和交通路线组织 :对于人流和物流流线的合理组织。其主要原则

9、是保证使用的方便和安全 建筑物的主要入口门厅和各个次要入口布置应该考虑迎向人流和物流的主要来源或有利于它们之间的分流 在建筑物内部,各使用部分的分布应该尽量使得使用频率较高的房间靠近主要入口或交通核布置 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功能分区 :借助功能分析图,或称之为气泡图来归纳、明确使用部分的功能分区 兼顾其他的可能性 ,尤其建筑的结构传力系统的布置 建筑物的平面组合方式 :1. 串连式组合:令各使用部分之间互相穿通 。通常可见于空间的使用顺序和连续性较强,或使用时联系相当紧密,相互间不需要单独分隔的情况 串连式平面组合的建筑实例(a) 串连式组合的交通方式(b) 某厂房按照生产流水线连续布置车间(c)

10、 某展览厅按照连续布展的方式组合空间1.3 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 建筑物各部分的使用顺序和交通路线组织 :对于人流和物流流线的合理组织。其主要原则是保证使用的方便和安全 建筑物的主要入口门厅和各个次要入口布置应该考虑迎向人流和物流的主要来源或有利于它们之间的分流 在建筑物内部,各使用部分的分布应该尽量使得使用频率较高的房间靠近主要入口或交通核布置 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功能分区 :借助功能分析图,或称之为气泡图来归纳、明确使用部分的功能分区 兼顾其他的可能性 ,尤其建筑的结构传力系统的布置 建筑物的平面组合方式 :1. 串连式组合:令各使用部分之间互相穿通 。通常可见于空间的使用顺序

11、和连续性较强,或使用时联系相当紧密,相互间不需要单独分隔的情况2. 并联式组合:通过走道或一个处在中心位置的公共部分,连结并联的各个使用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各使用空间互相独立,使用部分和交通部分的功能明确,是使用最多最常见的一种组合方式第第1章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第第1章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1.3 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 建筑物各部分的使用顺序和交通路线组织 :对于人流和物流流线的合理组织。其主要原则是保证使用的方便和安全 建筑物的主要入口门厅和各个次要入口布置应该考虑迎向人流和物

12、流的主要来源或有利于它们之间的分流 在建筑物内部,各使用部分的分布应该尽量使得使用频率较高的房间靠近主要入口或交通核布置 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功能分区 :借助功能分析图,或称之为气泡图来归纳、明确使用部分的功能分区 兼顾其他的可能性 ,尤其建筑的结构传力系统的布置 建筑物的平面组合方式 :1. 串连式组合:令各使用部分之间互相穿通 。通常可见于空间的使用顺序和连续性较强,或使用时联系相当紧密,相互间不需要单独分隔的情况2. 并联式组合:通过走道或一个处在中心位置的公共部分,连结并联的各个使用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各使用空间互相独立,使用部分和交通部分的功能明确,是使用最多最常见的一种组合方式3. 混

13、合式组合:使用以上两种方法,根据需要,在建筑物的某一个局部采用一种组合方式,而在整体上以另一种组合方式为主 混合式平面组合的建筑实例以活动单元为主体的各功能部分的有机组以活动单元为主体的各功能部分的有机组合,使幼托建筑容易形成鲜明的特征合,使幼托建筑容易形成鲜明的特征第第2篇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第2章章 建筑物各部分高度的确定和剖面设计建筑物各部分高度的确定和剖面设计 剖面图在适当的部位将建筑物从上至下垂直剖切开来,令其内部的结构得以暴露,得到该剖切面的正投影图建筑物的标高系统将建筑物底层室内某指定地面的高度定为0.000,单位是米(m)。高于这个标高的为正标高,反之则

14、为负标高建筑设计人员获得的基地红线图及土质、水文等资料所标注的都是绝对标高,在设计时涉及建筑物的各部分都应当换算为相对标高进行标注,以免混淆2.1 建筑物各部分高度的确定建筑物各部分高度的确定 建筑物每一部分的高度 该部分的使用高度 结构高度 有关设备占用高度 计算确定决定因素考虑:1. 家具、设备的安置和使用高度 ;2. 人活动所需要的使用高度 ;3. 满足生理、心理要求的其它标准 ;4. 节能要求 第第2章章 建筑物各部分高度的确定和剖面设计建筑物各部分高度的确定和剖面设计 某室内游泳馆剖面(a) 阶梯教室内学生视线分析(b) 观演建筑内观众视线分析视线无遮挡要求和剖面形状的关系 学校教室

15、的采光方式(a)、(b) 内廊式组合的单侧窗采光(c) 外廊式组合的双侧窗采光(d) 双侧窗采光(e) 中廊式组合顶层房间的双侧窗采光(f)、(g) 内廊式组合顶层房间的单侧窗及顶部采光2.2建筑物层数和总高度的确定建筑物层数和总高度的确定 在民用建筑中: 1.公共及综合性建筑超过24m的,除了单层的以外,均为高层建筑 ;2.住宅建筑: 层数在3层及以下的被称之为低层住宅; 层数在46层的被称之为多层住宅; 层数在79层的被称之为中高层住宅; 层数在1030层的被称之为高层住宅3.凡高度在100m以上的建筑均被称之为超高层建筑 30层以上的建筑列入特级工程的范围; 1629层或高度超过50m的

16、公共建筑列入一级工程的范围; 1629层的住宅列入二级工程的范围; 715层有电梯的住宅或框架结构建筑列入三级工程的范围; 7层以下无电梯住宅列入四级工程的范围; 1、2层或单功能的建筑列入五级工程的范围二级注册一级注册第第2章章 建筑物各部分高度的确定和剖面设计建筑物各部分高度的确定和剖面设计 2.2建筑物层数和总高度的确定建筑物层数和总高度的确定 影响确定建筑物层数和总高度的因素 : 1. 城市规划的要求;2. 建筑物的使用性质 ;3. 选用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 ;4. 城市消防能力的影响 第第2章章 建筑物各部分高度的确定和剖面设计建筑物各部分高度的确定和剖面设计 2.3建筑剖面的组

17、合方式和空间的利用建筑剖面的组合方式和空间的利用 组合原则:结构布置合理,有效利用空间,建筑体型美观剖面的组合方式 一般情况下可以将使用性质近似、高度又相同的部分放在同一层内;空旷的大空间尽量设在建筑顶层,避免放在底层形成“下柔上刚”的结构或是放在中间层造成结构刚度的突变;利用楼梯等垂直交通枢纽或过厅、连廊等来连接不同层高或不同高度的建筑段落,既可以解决垂直的交通联系,又可以丰富建筑体型。 1. 分层式组合:将使用功能联系紧密而且高度一样的空间组合在同一层2. 分段式组合:在同一层中将不同层高的空间分段组合,而且在垂直方向重复这样的组合,相当于在结构的每一个分段可以进行较为简单的叠加 建筑空间

18、的有效利用 第第2章章 建筑物各部分高度的确定和剖面设计建筑物各部分高度的确定和剖面设计 第第2篇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第4章章 建筑在总平面中的布置建筑在总平面中的布置 基地红线工程项目立项时,规划部门在下发的基地蓝图上所圈定的建筑用地范围 如果基地与城市道路接壤,其相邻处的红线应该即为城市道路红线,而其余部分的红线即为基地与相邻的其它基地的分界线在规划部门下发的基地蓝图上,基地红线往往在转折处的枴点上用坐标标明位置。注意该坐标系统是以南北方向为x轴,以东西方向为y轴的,数值向北、向东递进 4.1建筑物与基地红线的关系建筑物与基地红线的关系 建筑物与基地红线之间存在着如

19、下关系:1. 建筑物应该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将其基底范围,包括基础和除去与城市管线相连接的部分以外的埋地管线,都控制在红线的范围之内。如果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对建筑物退界距离还有其他要求,也应一并遵守2. 建筑物与相邻基地之间,应在边界红线范围以内留出防火通道或空地。除非建筑物前后都留有空地或道路,并符合消防规范的要求时,才能与相邻基地的建筑毗邻建造第第4章章 建筑在总平面中的布置建筑在总平面中的布置 3. 建筑物的高度不应影响相邻基地邻近的建筑物的最低日照要求4. 建筑物的台阶、平台不得突出于城市道路红线之外。其上部的突出物也应在规范规定的高度以上和范围之内,才准许突出于城市道路红线之外5. 紧

20、接基地红线的建筑物,除非相邻地界为城市规划规定的永久性空地,否则不得朝向邻地开设门窗洞口,不得设阳台、挑檐,不得向邻地排泄雨水或废气4.1建筑物与基地红线的关系建筑物与基地红线的关系n基地分析基地分析n景观分析景观分析n基地大小基地大小n地形分析地形分析n入口分析入口分析礼堂、展厅等礼堂、展厅等行政管理设施等行政管理设施等入口广场入口广场建造建筑物的过程,可以看作是物质和能量转移的过程。基地上旧有的一部分物质和能量被迁移或是发生了变化,新的部分添加了进来,这样就构成了新的室外空间关系和生态系统的交换关系建筑物与周边物质环境的关系:表现在室外空间的组织是否舒适合理,建筑物的排列是否井然有序,有关的基本的安全性能是否能够得到保障,等等 建筑物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关系:供生产、生活的人工环境一定要纳入自然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系统。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从建筑的光环境、风环境、卫生绿化条件、节能等方面来进行调控第第4章章 建筑在总平面中的布置建筑在总平面中的布置光环境最基本的衡量标准是建筑获得日照的状况和有效的日照时间 风环境最基本的衡量标准是整个基地上建筑物的布置都应该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气流,并且不要对周边的固有环境造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