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山滑坡监测报告_第1页
白龙山滑坡监测报告_第2页
白龙山滑坡监测报告_第3页
白龙山滑坡监测报告_第4页
白龙山滑坡监测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一 前言 . 31.1任务由来 . 31.2滑坡概况及危害程度. 41.3目的与任务. 41.3.1监测目的 . . 41.3.2监测任务 . . 41.3.3 . 执行的技术规范与依据. 5二.变形斜坡体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工作量布设 . 52.1监测内容 . 52.2监测方法 . 52.3监测周期. 52.4监测频率. 62.5监测的等级. 62.6布设监测工作量. 6三基准网、监测网的实施. 73.1选点: . 73.2标石埋设:. 73.3监测基准网施测. 8四高程测量 . 10五变形观测点施测. 115.1观测点平面位移量测. 115.2观测点沉降位移测量. 11六 监测数据的整

2、理及分析. . 116.1监测数据的整理. 116.2监测数据的分析及上报. 126.3险情预警标准. 12七变形观测点施测. 127.1观测点平面位移量测. 127.2观测点沉降位移测量. 13八 监测数据的整理及分析. 138.1监测数据的整理. 138.2监测数据的分析及上报. 138.3险情预警标准.14九.提交成果资料. 14刖任务由来及时汇报监测成果。朝阳煤矿、白碗窑至雄武公路白龙山段、毛家坟和堰沟村靠白龙山部分村民生2012年贵州省兴义市七舍镇革上村白龙山神仙岩大堡段山体北西侧斜坡发生白龙山神仙岩大堡段山体滑坡体范围进行跟踪监测,并按时提交兴义市七舍镇革一。九地质大队接受任务后,

3、立即成立项目组及时组织实施监测工作。凹子冲煤矿、朝阳煤矿安全,兴义市国土资源局委托贵州地矿局一?九地质大队对图1: 兴义市七舍镇革上村白龙山滑坡交通位置图滑动,至2015年6月仍处于濡滑阶段,滑坡体直接威胁到前缘承龙煤矿、凹子冲煤上村白龙山滑坡监测报告命财产安全,为保证村民生命财产安全、过往车辆和行人的安全、以及承龙煤矿大坪子大至4a1.2 滑坡概况及危害程度监测区位于白龙山断层东侧,地形地貌复杂,地形起伏变化大,岩土组成种类多,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人类工程活动强烈,按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6.4条规定,监测区地质复杂程度分级为复杂。白龙山断层由白龙山脚通过,与白龙山延展方向基本平行。滑坡体范

4、围内无断层或其它构造经过。监测区斜坡为切向坡,上覆粘土厚0.53.5m,强风化层厚5.514.0m,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ifb)粉砂质泥岩;二叠系上统龙潭组(ri )、煤层。滑坡体坡面较陡,滑动面埋藏较深,滑坡形式为濡滑状态。根据对村民调查,该滑坡于4年前发生局部滑动,灾害发生至2015年5月滑坡处于持续蠕滑状态,至2015年5月止,滑坡体后缘发育裂缝长约2.0km ,宽0.3?1.2m不等,沉降0.5?3.0m不等。滑坡体后缘裂缝发育于白龙山神仙岩大堡最高点位置一线,滑坡体前缘无明显剪出口,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滑坡前缘为地形变缓处。滑坡体位于兴义市七舍镇革上村白龙山神仙岩大堡段山体

5、北西侧斜坡,威胁到前缘承龙煤矿、凹子冲煤矿、朝阳煤矿、白碗窑至雄武公路白龙山段、毛家坟和堰沟村靠白龙山部分村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保证村民生命财产安全、过往车辆和行人的安全、以及承龙煤矿、凹子冲煤矿、朝阳煤矿安全。1.3 目的与任务1.3.1监测目的用现有仪器和设备在白龙山野外滑坡现场及其周边地区进行连续或定期重复的测量工作,准确测定监测网和形变监测点的平面坐标、高程或空间三维相对位移值,经合理的数据处理提供监测网和形变监测点水平位移、垂直位移、裂缝及滑带相对位移等动态数据,为掌握滑坡变形规律、及时作出险情预报,达到灾害预防目的;1.3.2监测任务1)对斜坡体进行地表(包括构筑物顶部)的位移与沉降

6、监。2)通过监测数据获得滑坡局部和整体变形及变形趋势,检验滑坡稳定状况。3)与气候、地下水位变化相联系,分析滑坡、危岩变形与之的相关性规律。4)在治理工程期间监测斜坡体的地形地物实际变形及变形趋势,超前预报,确保施工安全。5)提供及必要时的预警报告1.3.3 . 执行的技术规范与依据a)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b)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 )。c)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d)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 15314-94 )。e)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变形斜坡体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工作量布设2.1 监测内容根据设计要求

7、,此次滑坡动态监测包括地表大地变形监测,沉降监测2.2 监测方法a)各观测点的水平位移采用测线支距法及光电极坐标法; b)垂直位移米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2.3 监测周期根据兴义市国土资源局委托,本监测工作从2015年5月开始至2016年5月结束,共计6个月时间。2016年5月结束以后国土资源局将另行委托2.4 监测频率水平位移变形观测、垂直位移变形观测:每月观测一次,遇特殊情况应增加观测次数,(如大雨后、绵雨期、自然条件急剧变化情况下)或平常发现山体有异常变化亦应增加观测次数。2.5 监测的等级按规程变形测量等级划分的三级精度执行(即:沉降观测时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w 1.5mm平面位移

8、观测时观测点坐标中误差w 10mr )i。用于监测变形观测点所需的基准点按二级精度执行(即:沉降观测时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w 0.5mm平面位移观测时观测点坐标中误差w 3mr)i。2.6 布设监测工作量共布设平面、沉降位移观测点5个,基准点2个。(详见监测布置平面图)共布设平面、沉降位稽观测点5个,基准点2个。(详见监測布置半面團)5 监测工作实施方案蓝测系统基淮网及监浏网的建立、实施5.1.1监辆系貌基准网及 监测网 的建立在已经治理滑坡周界处布设控制点、工作 基点,具体布 设是: 在斜坡内 按“设 计布 设有一条横向 变形观测线, 共布有5 个变形观测点。工作基点2监测点滑坡区域工作基点

9、1工作基点3点1基准点2水准点4滑坡区域监测点水推点?滑坡区域惟基点工作基点水准点1作基点弓导线的组成,由于基准点、工作基点有的边长悬殊过大,因此在实施选点时应选各平面、高程基准点、工作基点、变形观测点的埋设方法及标石、标志规格须按3.2 标石埋设三基准网、监测网的实施3.1 选点高程基准网布设方案水淮点号基准点1 基准点2水平基准网布设方案1)对于工作基点、原生岩石上的标志埋设已按各项要求做好。附图要求作业,埋设稳固。点位选在稳固、能较长期保存不受干扰不易被自然条件所损坏之处。根据图上设计的点位附近(在满足上述条件情况,同时选在设计位置)。在选点时应考虑二级些临时性导线点来组成。(点号参照基

10、准点编排)。口、注:各类型标石的标志顶面中心均采用监测专用强制对中板。2)对于位移点及沉降点、房顶或滑坡体上的标志埋设已按各项要求做好。3.3 监测基准网施测1 )导线观测计算观测使用ii级全站仪(测角精度2,测距精度2mm+2ppm) 测前对仪器经专业场地检验,(有关数据资料齐全),符合要求后提交使用。观测待所有埋设的水泥桩稳固后才进行作业。平面观测按“规程”中二级导线精度要求进行施测。成二级导线网或单一的二级导线(附合或闭合),进行观测。a)水平角观测:观测方向三个以内不归零。(方向观测法四测回)方向少于三个时应按左、右角各观测两测回。左、右角闭合差不应大于4,导线方位角闭合差不大于4n(

11、n为 测站数),观测技术要求按“规程”表相应级别执行。b)距离测量:每一测站应测量一次气象元素,气温读取0.2 c,气压读0.5mm/hg将改正值置入仪器自动更正。距离施测四测回(一测回是指照准目标读取四次的过程)垂直角施测四测回距离、垂直角均应往返施测。其测距技术要求按“规程”表中相应等级执行。垂直角测回较差及指标差较差均不大于15。c)计算:经检验各项观测值限差均符合要求后(测距应经加、乘常数改正后,用经两差改正后的垂直角进行倾斜改正后的距离参与计算),对导线进行严密的平差对于桩顶上的计算点、工作点用三角高程法求得成果。5.2.2高程测量高程以几何水准测量法进行使用ds1 ds05或n3等

12、同精度水准仪配铟瓦合金水准标尺,按“规程”中二级精度施测。各项操作要求及使用的水准仪、水准标尺应按“规程”表逐条进行检验。实际作业中应符合“规程”要求。具体路线可按:a)以1101 起经a2、a3-1、a3、a1 闭合1101。b)以1107点起经a3 a2-1闭合1107 (第二条路线尽量将a2纳入路线内为好)。观测资料经检查,各项限差符合要求后进行严密平差计算。(计算前应对高差作尺长改正和正高改正)5.1.2 基准网、监测网的实施a)选点:点位选在稳固、能较长期保存不受干扰不易被自然条件所损坏之处。根据图上设计的点位附近(在满足上述条件情况,最好选在设计位置)。在选点时应考虑二级导线的组成

13、,由于基准点、工作基点有的边长悬殊过大,因此在实施选点时应选一些临时性导线点来组成。(点号可参照基准点编排)。b)标石埋设:各平面、高程基准点、工作基点、变形观测点的埋设方法及标石、标志规格须按附图要求作业,埋设要稳固。1)对于工作基点、房顶或原生岩石上的标志埋设需按各项要求做好。注:各类型标石的标志顶面中心均采用监测专用强制对中板。2)对于位移点及沉降点、房顶或滑坡体上的标志埋设需按各项要求做好。5.2监测基准网施测5.2.1 导线观测计算观测使用ii级全站仪(测角精度2,测距精度2mm+2ppm)测前对仪器必须经专业场地检验,(要求有关数据资料齐全),符合要求方可提交使用。观测需待所有埋设

14、的水泥桩稳固后才能进行作业。否则将直接影响以后的变形点观测质量。平面观测按“规程”中二级导线精度要求进行施测。成二级导线网或单一的二级导线(附合或闭合),进行观测。a)水平角观测:观测方向三个以内不归零。(方向观测法四测回)方向少于三个时应按左、右角各观测两测回。左、右角闭合差不应大于4,导线方位角闭合差不大于4n(n为测站数),观测技术要求按“规程”表相应级别执行。b)距离测量:每一测站应测量一次气象元素,气温读取0.2 c,气压读0.5mm/hg,将改正值置入仪器自动更正。距离施测四测回(一测回是指照准目标读取四次的过程)垂直角施测四测回距离、垂直角均应往返施测。其测距技术要求按“规程”表

15、中相应等级执行。垂直角测回较差及指标差较差均不大于15。c)计算:经检验各项观测值限差均符合要求后(测距应经加、乘常数改正后,用经两差改正后的垂直角进行倾斜改正后的距离参与计算),对导线进行严密的平差对于房顶上的计算点、工作点用三角高程法求得成果。四高程测量高程以几何水准测量法进行使用全站仪,按“规程”中二级精度施测。各项操作要求按“规程”表逐条进行检验。实际作业中应符合“规程”要求。具体路线可按:a)以1101 起经a2、a3-1、a3、a1 闭合1101。b)以1107点起经a3a2-1闭合1107(第二条路线尽量将a2纳入路线内为好)观测资料经检查,各项限差符合要求后进行严密平差计算。(

16、计算前应对高差作尺长改正和正高改正)平面及高程成果资料需要经专职人员检查验收后,方可提交使用五变形观测点施测5.1 观测点平面位移量测使用经鉴定后的全站仪(精度与导线仪器同),以测线支距法和极坐标法进行作业。在基准点上或工作基点上设置仪器对各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距离、垂直角均单程施测四测回。测距要求:一测回读数较差w 3mm单程测回较差w 4mm垂直角互差及指标差之差不大于15。每测站测定一次气象元素(要求与导线施测同)测距应经加、乘常数改正后,用经两差改正后的垂直角进行倾斜改正后的距离参与计算) 5.2 观测点沉降位移测量1 ) 以水准基准点与观测点组成附合或闭合三级水准路线进行观测,(各项

17、限差要求按“规程”中的三级标准)。仪器如果是施测二级水准路线的仪器,一切作业要求与施测二级水准相同。只是精度及操作按三级执行。作业过程中应定时对高程基准点的稳定性进行检测。(检测限差w 4.5 vn,n为测站数)观测成果经检查各项限差符合要求后(高差应加入尺长、正高改正后)进行计算。以上基准点、观测点及各项计算数据取值0.1m,最后成果取1mm2)位移监测点的建立及实施按设计布设5个位移监测点,首先须进行基坑施工,其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以下技术要求:a开口口径不小于150mm揭穿滑坡内坡残积物。b基坑开挖完成后,对基坑底部进行夯实,放入预制金属监测桩,桩外与基坑壁用砂浆充填。六监测数据的整理及

18、分析6.1 监测数据的整理每次监测结束后,应及时对观测点进行计算。在对观测数据整理时,以各观测点的零周期观测值为初始值,以后的每次观测值对初始值及上次观测值之差,求得观测点从开始监测至此次监测期间内总的变形量和观测点每次的变形量。6.2 监测数据的分析及上报根据整理后的观测数据,以观测点相邻两次观测值之差与最大误差(取中误差的两倍)进行比较,如观测值之差小于最大误差则可认为观测点在这一周期内没有变动或变动不显著。(注:即使每相邻周期观测值之差很小,当利用回归方程发现有异常观测值和呈现一定趋势时,也应视观测点有变形。)在整个监测过程中,要定期向兴义市国土资源局提交工作报告,报告中要以文字和数据通

19、报监测情况,也可建议下期的工作安排。监测系统的监测基准点及监测网零周期结束后待成果资料整理齐全上交兴义市国土资源局审核时提一份书面报告。如遇特殊情况,随时报告。6.3 险情预警标准在每次监测结束对观测点进行数据整理计算中,当监测期间内总的变形量和阶段突变量发展到一定数值时,应及时向国土局通报。其累计总变形量和阶段突变量的标准可初定如下:在监测过程中,当发现滑坡上所观测的监测点均发生位移,同时有1/3的监测点位移总量超过500mm寸,将向建设方提出监测预警预报;而当在一段时间中(可定于5天范围内),滑坡的变形突然加剧,滑坡上所观测的监测点均发生位移,同时有1/3平面及高程成果资料需要经专职人员检

20、查验收后,方可提交使用。七变形观测点施测7.1 观测点平面位移量测使用经鉴定后的全站仪(精度与导线仪器同),以测线支距法和极坐标法进行作业。在基准点上或工作基点上设置仪器对各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距离、垂直角均单程施测四测回。测距要求:一测回读数较差w 3mm单程测回较差w 4mm垂直角互差及指标差之差不大于15。每测站测定一次气象元素(要求与导线施测同)测距应经加、乘常数改正后,用经两差改正后的垂直角进行倾斜改正后的距离参与计算)。7.2 观测点沉降位移测量以水准基准点与观测点组成附合或闭合三级水准路线进行观测,(各项限差要求按“规程”中的三级标准)。仪器如果是施测二级水准路线的仪器,一切作业

21、要求与施测二级水准相同。只是精度及操作按三级执行。作业过程中应定时对高程基准点的稳定性进行检测。(检测限差w 4.5 vn,n为测站数)观测成果经检查各项限差符合要求后(高差应加入尺长、正高改正后)进行计算。以上基准点、观测点及各项计算数据取值0.1m,最后成果取1mm位移监测点的建立及实施按设计布设5个位移监测点。首先须进行基坑施工,其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以下技术要求:1)开口口径不小于150mm揭穿滑坡内坡残积物。2)基坑开挖完成后,对基坑底部进行夯实,放入预制混凝土监测桩,桩外与基坑壁用砂浆充填。八 监测数据的整理及分析8.1 监测数据的整理每次监测结束后,应及时对观测点进行计算。在对观

22、测数据整理时,以各观测点的零周期观测值为初始值,以后的每次观测值对初始值及上次观测值之差,求得观测点从开始监测至此次监测期间内总的变形量和观测点每次的变形量。8.2 监测数据的分析及上报根据整理后的观测数据,以观测点相邻两次观测值之差与最大误差(取中误差的两倍)进行比较,如观测值之差小于最大误差则可认为观测点在这一周期内没有变动或变动不显著。但要注意,即使每相邻周期观测值之差很小,当利用回归方程发现有异常观测值和呈现一定趋势时,也应视观测点有变形。在整个监测过程中,要定期向兴义市国土资源部提交工作报告,报告中要以文字和数据通报监测情况,也可建议下期的工作安排。监测系统的监测基准点及监测网零周期

23、结束后待成果资料整理齐全上交主管部门审核时提一份书面报告。如遇特殊情况应随时报告。8.3 险情预警标准在每次监测结束对观测点进行数据整理计算中,当监测期间内总的变形量和阶段突变量发展到一定数值时,应及时向国土局进行通报。其累计总变形量和阶段突变量的标准可初定如下:在监测过程中,当发现滑坡上所观测的监测点均发生位移,同时有1/3的监测点位移总量超过500mm寸,将向建设方提出监测预警预报;而当在一段时间中(可定于5天范围内),滑坡的变形突然加剧,滑坡上所观测的监测点均发生位移,同时有1/3的监测点位移总量超过200mm寸,必须立即向兴义市国土资源局提出紧急预警预报。7.人员与设备组织人员与仪器数量合计测量组观测员1人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