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_京口北固亭怀古》名师教案_第1页
《永遇乐_京口北固亭怀古》名师教案_第2页
《永遇乐_京口北固亭怀古》名师教案_第3页
《永遇乐_京口北固亭怀古》名师教案_第4页
《永遇乐_京口北固亭怀古》名师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名师教案学习目的:1 、诵读全词,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2、体会辛词用典特色;3、感知作者写作此篇作品的心情,体会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学习重难点:重难点:了解全词中引用的各种典故以及用典的意思;学习时数: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复习念奴娇 赤壁怀古检查背诵默写( 2 人到黑板上默写,其他人自己默写。随机检查几人背诵。 )二、导入新课,激发兴趣赤壁的惊涛骇浪勾起了苏轼的无限遐想, 与雄姿英发的周瑜相比, 东坡自然会发限的感慨,登上京口北周亭的辛弃疾,又会作何感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周亭怀古 。三、解题,介绍作者,了解背景1 、解题:永遇乐:词牌;京口北固

2、亭:登临地点;怀古:词的内容。2、介绍作者: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词, 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作者以及这首词的创作背景。 请 同学读一读: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山东历城人。辛弃疾是名垂千古的爱国名将,他从小目睹陷区景象, 立下立功报国、 恢复失地的大志。 21 岁时, 他就组织义军, 曾率 50 余众踏入金营,活抓叛徒。由于他坚持抗金救国主张,遭到朝中投降派的迫害,多次被贬,一生不得志,于68 岁时逝于江西。辛是南宋词人中最杰出的代表。其词无论数量、质量,皆冠两宋。人称“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其词奔放激越、沉郁悲壮,与北宋苏东坡并称“苏辛” ,为豪放派词人的代表。有稼轩长短句 。3、

3、了解背景: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辛弃疾从42 岁到 60 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后来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倔(tu。)胄(zheu)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 年韩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一面派遣人到金国侦察形势虚实,一面准备招募沿边士兵训练。 这时离他渡江南归已四十三年了, 当他北望扬州, 想起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也想起自己青年时期的战斗生活时,写下了一首生气勃勃的永遇乐词。四、朗读课文、正音正句。(当时韩侂胄当权,他想对金用兵来提高自己的威望,并不是像辛弃疾一

4、样致力于收复,所以并不积极备战,辛弃疾认为伐金一定要充分准备,不能草率从事,否则会重蹈覆辙,使北伐陷于失败。在这种情况下,辛弃疾登临北固亭,览景抒怀,写成了这首千古名篇。 )1 、学生自由朗读(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下这首词,注意:读准确文中词语的音,初步感受一下作者的情怀。(学生朗读全词,教师巡视指导)2、点名学生朗读。(这是一首豪放词,应该读得慷慨激昂一些。结合时代背景,本词又充满了悲壮、悲愤。 )3、学生齐读五、研习课文,品味用典。此情此景之下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情感的?用典。(介绍用典的概念和特点。 用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借古人来抒发自己的情怀。方法: 1 、弄清典故的意思(

5、没学过的会有注释。 )2 、理解用典的意图。 (表达作者的情感) )(一)研习上阕:1 、师读上片,指名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上阕四句话的意思。然后提问:诗人登亭远眺,看到了什么景、想到了什么人?(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2、上片写了孙权和刘裕两个人,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明确:孙权、刘裕。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帝,他在京口建立的吴国的首都,并且能够打垮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 保卫了国家。 辛弃疾怀古, 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孙权。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从孙权到辛弃疾已有千年,当年孙权的风流余韵已荡然无存。江山本应代有英雄出,但是现在却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

6、了。“斜阳草树曾住”刘裕生于寻常百姓人家,出生低微,但并不妨碍他建功立业,一句“想当年” ,刘裕率领兵强马壮的军队,驰骋中原,何等豪迈气概。作者借此隐约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心情。共同点他们都是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业绩都在京口起步。3、找出最能表现作者对孙权和刘裕充满情感的词语、句子,并说说作者对他们充满什么感情?寄托了怎样的情怀?明确: “觅” 、 “英雄” 、 “风流” 、 “金戈铁马” 、 “气吞万里如虎”等词语、句子准确地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仰慕与向往。释词:风流:才略建树、英雄遗风。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 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

7、屈辱求和。4、写孙权和刘裕一略一详,为什么?明确:写出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更表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更表现词人对英雄的仰慕。 在当时韩侘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 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5两位同样是帝王,而南宋王朝怎么样呢?请同学们想想用这二个人的典故,还蕴含了什么意思?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置千百万中原百姓“遗民泪落胡尘里,遥望南师又一年”的痛苦现实于不顾,依旧饮酒作乐,天天歌舞,夜夜笙歌:当时一个叫林升的诗人写了一首题临安邸讽刺道: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

8、 ”已经国破家亡了,他们竟不思复国还乡,仍沉迷于声色犬马,醉心于灯红酒绿,早已忘记了国恨家仇,哪里能与建功立业的孙权、刘裕相比!讽刺宋室昏聩。6 、 上片小结: 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 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昏庸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爱国情怀。7 、同学可能会忘记还有一典故。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语出于哪里?有何作用?明确:出自刘禹锡的乌衣巷作用:当时的英雄的住处,现在是平常的街道,写出了萧条凄凉,讽刺南宋当局的无能。8 学生齐读上片(指导背诵,抓住“千、舞、斜、想”四字。 )(二)研习下阕:1 、学生自读下阕,找出词中用典的地方,并思考其作用。同学交流、讨论后回答。2、分析研

9、究用刘义隆典故。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请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说说这个典故。释词:北顾:回头北望(追兵) 。为什么会想到刘义隆这个典故?(结合韩草率冒进的背景理解)以史为鉴,告诫韩侂胄及南宋朝廷不要草率出兵,体现自己正确的抗金作战思想。3、分析研讨用佛狸祠典故。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写的是什么?释词:可堪:那堪、怎堪。追忆自己当年南归途经扬州所见惨象,描述瓜步山周围人们生活的情景。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 犹记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后来渡淮南归,原想凭籍国力,恢复中原,没有想到南宋朝廷昏聩无能,使他英雄无用

10、武之地。如今自己已成老年,壮志依然难酬,追思往事,不胜身世之感!而“佛狸祠下”三句,从上文缅怀往事回到眼前现实。“佛狸祠” 是北魏太武帝拓拔焘追击王玄谟的军队时, 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 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祠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看到佛狸祠的一幕景象,作者当时是什么心情?大家都已经不记得当年的耻辱了, 就连四十三年前的悲惨景象也已经忘却了。 百姓们不知道当年的历史,只是看到神就下拜祈求祝福,以至于成了一片神鸦社鼓的景象。商女不知亡国恨!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老百姓就可能安于异族统治, 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 表示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中

11、原的愤懑。 正是:叹朝廷无能,悲百姓松懈!4、分析研讨用廉颇典。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 ) 、朝廷无能,百姓松懈, 自己一腔热血却又连遭贬谪,此时此刻站在北固亭的作者想到了谁?廉颇。师补充典故:廉颇是战国时赵国名将。因被人陷害,跑到魏国去。后来秦国攻打赵国,赵王派使者去探望他,看他还能不能替赵国出力。廉颇本来也很想被赵王召见,效命疆场,击破强秦,使赵国强盛起来。他在赵国使者面前“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但结果赵使还报赵王说: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一饭三遗矢) 。于是赵王以为他老了,便不再起用。明确:以廉颇自比,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

12、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 2 ) 、有人说最后一段洋溢的是满腔豪情,也有人说是悲情怨语,说说你的理解。明确:词人以廉颇自比,既有渴求他人来问,洋溢着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又有没人来问, 空有满腔爱国豪情, 却连遭贬斥, 壮志难酬的悲愤。 他是一位爱国者, 但是, 报国无门;他是一位大英雄,但是,英雄却无用武之地!同学们能够理解他的辛酸、他的悲愤吗?他的悲愤其实是那个时代的悲愤, 前有精忠报国之岳飞被以 “莫须有” 罪名害死, 徒留 “靖康耻,犹未雪”的千古遗恨,后有爱国词人陆游临终还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遗言,可叹我们这位爱国词人辛弃疾在写作本词的两年后,临终前连

13、呼两声“杀贼”才含愤死去, !用此典故正是: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5、下片小结:下片用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报效祖国的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悲愤情感。6 、齐读下阕,尝试背诵(抓住“元、四、可、凭”四字背诵。 )(3) 、总结全词这首词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对孙权、刘裕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慨叹英雄难觅;对刘义隆的讽刺,就是对韩佗胄草率冒进的警告;对佛狸祠下的感叹,就是对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最后以廉颇自比,则是一个报国无门者、一个大英雄泣血的内心独白!这是一首怀古之作,更是一首伤今之作!板书:借古讽今、 怀古伤今(4) 、朗读

14、全词,完成背诵。(五)问题研讨:这首词的特点是多用典故,有人说辛弃疾的词有“掉书袋” (掉:摆动,摇动。讥讽人爱引用古书词句,卖弄才学。现在常常称那些说话好引经据典、卖弄学问的人为“掉书袋” 。 )的毛病,你认为如何?1 、明确用典: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人、古事来比喻今人、今事,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 。2、运用典故的作用:( 1 ) 、使作品简洁含蓄,余韵盎然。 (用典对语言的作用:减少语辞之繁累充实内容、美化词句)( 2 ) 、与词的思想感情紧密联系,增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使立论有根据;方便于比况和寄意)3、明确:综观全词,用典虽多,然而抒情的脉络清晰,它所用的

15、除了末尾廉颇一事之外,都是有关镇江的史实,是“京口怀古”这个题目应有的内容,况且这些典故,都和这首词的思想感情紧密联系。加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仰慕古人、感慨身世、借古讽今、抒发情怀、言简意赅、以一当十,这正是这首词的长处!六、知识拓展:同学们, 如果我们有机会到济南大明湖, 别忘了参观那里的辛弃疾纪念祠, 到江西上饶也记得到阳原山麓,拜谒一下那里的辛弃疾墓。不论是在纪念祠 ,还是在墓前,人们都会看到一副有名的对联,现在请大家看一看这副对联,它是郭沫若题写的,齐读一下: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有没有同学能够说出这副对联的大概意思?(注意:“黍”读shu)

16、明确:上联说辛弃疾词风豪放。 “铁板铜琶”一词 ,本是前人评价苏东坡词风的话,而继承苏轼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 使它蔚然成为一大宗派的是辛弃疾。 下联的内涵主要是说辛的悲黍离之悲、他的爱国情怀、爱国抱负。板书:词风豪放 爱国情怀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永遇乐京口北周亭怀古,就很好的体现对联所呈现的这两点的。七、总结、师生同背全文。同学们,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辛弃疾借助于这首京口北固亭怀古 ,一吐胸中块垒,以其豪放的词风,抒写了他的爱国情怀,可谓“句句有金石之声” ,沉郁顿挫,忧思悲壮! 这首词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是南宋这一时代的最强音, 它令我们自然地想起同时代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晚年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