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共11页)_第1页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共11页)_第2页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共11页)_第3页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共11页)_第4页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共11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一、进行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的背景 二十一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迎来了一场新的改革浪潮。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这次改革是素质教育的深化,是实现基础教育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它必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有其广泛而深刻的内外部影响和制约因素。就外部而言,新的时代背景,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社会的来临、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我国加入WTO等。这些外在的社会发展因素对我国整个教育系统的运行有着强大的冲击作用,普通高中教育也处于这种影响之中。例如,加入WTO对普通高中的冲击和影响主要表现为:1、 使普通高中教育的思想观念发生改变,教育竞争能力

3、得以加强,积极应对开放市场的挑战。2、 对普通高中办学和管理体制的影响。3、 促使普通高中办学目标重心的转移。在教育系统内部,教育和课程自身的发展状态影响着普通高中课程的理念、结构、内容等。例如终身教育的发展问题、教育向生活回归、主体性教学的倡导、校本课程的实施等等,这些问题都要求普通高中课程做出响应的调整与改革。  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组成部分,也正经历着这场改革。九年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使得目前全国绝大部分地区进行了小学、初中阶段音乐新教材的教学实践活动,给中小学的音乐课程带来了全新的、可喜的变化。 反观高中音乐课程,从1996年开始,国家统一在高

4、中开设艺术欣赏课(音乐欣赏和美术鉴赏),结束了高中没有音乐课的局面。稍后又颁布了普通高中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全国各地出现了一支比较稳定的高中音乐教师队伍,学校对音乐教学器材设备、音乐教育科研等进行了一定投入,这些变化使整个高中音乐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高中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课,十几年来在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高中音乐课程在整个基础教育中呈薄弱环节的状态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主要表现在: 1、课程定位不够完整。目前开设的高中音乐课程音乐,实质上是音乐欣赏部分,是音乐课程的一部分。与已经实施课程改革的义务制教育阶段音乐课程中,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

5、、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内容相差较大,出现了与中小学阶段音乐教育不能衔接的问题,无法形成完整的基础教育音乐课程体系。  2、开课率不足。根据国家规定,1996年高中音乐课为36学时,2000年调整为48学时,在原本课时就偏少的情况下,由于高考率的影响,社会和学校经常认为音乐课并非高考科目,在高中阶段不重要。因此,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学校为以各种理由可少开课甚至不开课。 3、求升学率,应试化倾向明显。同样也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音乐课的另一种现象就是音乐专业化、应试化倾向十分明显。有些学校为了提高高考率,随意改变欣赏课的内容,变成了高考预备班,进行各种音乐高考内容的训练,偏离了普

6、通音乐教育的目标,也不利于学生音乐素养和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  4、教材内容学科体系强。在目前采用的教材中,大多是以音乐学科体系来编排教材内容和划分章节单元的,这种强调学科知识、学科逻辑的编排体系与目前课程改革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理念是不相适宜的,也是不符合音乐学科特有的审美性特点的。  5、学方法单一、落后。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单一和落后,经常运用讲解、分析音乐进行教学,有的甚至在解释音乐。这种方法以他人感受代替自身体验、以间接经验代替直接经验的教学抹杀了音乐艺术自身的魅力。 因此,在音乐教育面临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的今天,如何加

7、强高中音乐教育自身的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已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迫切的课题。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研制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改革背景下进行的。 二、构建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总体思路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研制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国家基础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在认真总结和充分吸收国内外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力求超前与创新,在立足中国教育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力求面向世界,为完善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课程体系,推动我国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总体思路是从普通高中课程的总体目标出发,构建适应社会发展

8、的,体现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高中音乐课程体系,为每个高中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节高中音乐课程的性质    一、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性质  在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对普通高中音乐课程赋予新的课程观,认为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是高中阶段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 1、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 当今教育的一个使命就是要使学生懂得人类社会的多样性,理解各个国家和地区所赖以生存的文化之间的相似性,也就是需要有全球意识和国际理解。这种全球意识和国际理解需要教育转变已有观念,为人

9、与人之间的谅解服务,其重要途径就是要高度重视教育的人文价值。 但是,在现实中,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信息化浪潮的强劲势头席卷全球,人们被越来越向高智能性培养着,人的情感却被排挤和冷落。长此以往,人缺乏活力,缺乏感情,缺乏关于人生和世界的整体认识。此外,现代科学技术也掌握着现代文明,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在给人类社会带来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受到良莠并存的各种思想与价值观、审美观的影响。因此,在信息化社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同时,教育,尤其是情感教育的重任就责无旁贷地落在了音乐教育的肩上。2、是高中阶段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什么是美育?诸多思想家有着众多的解释。“美育”一词,始于德国

10、启蒙运动时期的美学家习勒。他的美育书简是世界第一部美育宣言书,提出:“如果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梁启超认为:“古来大宗教家大教育家,都最注意情感的陶冶,把情感教育放在第一位。情感教育的目的不外将情感善的、美的方面尽情发挥,把恶的、丑的方面渐渐压服淘汰下去。这种功夫做得一分,便是人类一分的进步。”黑格尔曾指出:“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这些观点和概念都说明,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要消除现代社会带给人类的这些负面影响,最好的方式和途径就是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 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表达和情感力量的艺术形式,有着巨大的美感能量。因此,音乐教育就本质上来说就是

11、情感和审美教育。另一方面,音乐教育的情感性和审美性是独特的,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可替代的,它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音乐课程是造就完美人格的基本方式和最佳途径。   3、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 我国的音乐教育一般分为普通音乐教育和专业音乐教育,普通高中音乐教育是一种基础音乐教育。它是一种音乐文化教育,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不论学生是否具有天赋与特长,都应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面向全体学生是高中音乐教育的重要课程观。相对于其他形式的音乐教育,普通高中音乐教育有着明显的基础性,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形成热爱音乐的情感意向以及基本的音乐能力和

12、审美能力。同时,也为爱好音乐的学生通过选修的途径提供一个进一步发展的平台,为在音乐方面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普通高中课程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区别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延续,是与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或艺术课程的重要衔接。两者课程性质都是属于基础音乐教育,但两者有层次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学习内容的程度、水平以及学习方式上。从内容上比较,普通高中有着更高程度与水平的音乐学习,课程目标相对提高;从学习方式来看上,普通高中更体现自主性、灵活性,是一种选择性学习。 第三节       高中音乐课

13、程的理念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是:“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一、确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依据 第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贯彻和推进关于素质教育的需要。世纪之交,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美育正式列入教育方针,从而明确了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极大地提高音乐教育实施美育的主动性、自觉性,有利于音乐教育真正地实现以审美为核心。  第二,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音乐课程的自身学科特点所决定的。罗丹说“艺术就是情感”。音乐美

14、,就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高中音乐课程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点就是情感审美。情与美的这种不解之缘,决定了高中音乐教育的基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二、进行音乐审美教育的途径 音乐课程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有着与一般学科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为:从感性入手,采用体验的方式,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重视教育的潜效应。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育应该是师生共同感受、鉴别、判断、创造、表现和享受

15、音乐美的过程。” 有情感的教师面对有情感的学生,音乐教育的过程,应是一种自觉的审美体验过程。这个过程应贯穿着所有的审美因素,并以美感的发生为根本内容,只有在长期的、反复的美感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音乐教育才会影响学生的情感意向,形成审美情操,从而使人格得以完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音乐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首要原则,是把音乐作品永远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体验。  2、音乐教学的重点在于揭示音乐作品的表现力。  3、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应该是揭示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4、对音乐应该进行描述,而不是解释。思考与探索:  

16、;1、交响类作品的课堂设计如何体现整体性?  2、如何扣住音乐要素进行音乐人审美?  三、“培养兴趣爱好”的目的 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指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的心理倾向。它是推动人们去探求新事物、研究新问题,从而形成一种创新意识与能力的精神力量。  在高中音乐课程中,把培养音乐兴趣置于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和丰富人生的前提。”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

17、和重视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一方面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另一方面也是学生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生热爱和学习音乐的根本保证,使学生从学会音乐到会学音乐,再到为音乐文化的终身学习服务的根本改变。 思考与探索:   3、怎样培养高中学生的音乐兴趣?   4、怎样看待和引导高中生中的“超女”热现象?  四、对普及与提高的理解 高中音乐课程中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进行音乐普及教育,这是普通高中的基本任务以及我国高中教育的发展所决定的。 首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

18、是属于普通音乐教育的范畴,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规定,它的基本任务是“提高每个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其次,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事业飞速发展,许多地区高中教育也已从原来的精英化教育走向了大众化教育。以浙江省为例,1998年浙江省在校高一学生约10万人左右,占同龄人的38%左右,到了2005年,浙江省在校高一学生约30万人左右,占同龄人的90%左右。 因此,在音乐教育中,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并终生喜爱音乐,是音乐教师的基本责任和义务。音乐教师应立足于全体教育对象的素质培养,而不是面向少数音乐特长生。音乐教育承认“差异”,但拒绝“选择”与

19、“淘汰”。让每一个学生在音乐学习上体验成功,享受快乐,是每一位音乐教师应努力的方向。  个性发展,既是人的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音乐教育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具有特殊的意义。音乐的这种体验性学科是施展学生个性的良好途径。同时高中音乐课程也为“具有音乐特长、对音乐有特殊爱好的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面向全体,实质是面向有个体差异的学生,是切实关怀每一个学生。要认清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使全体学生都能走上不同层次的成才之路,乃是素质教育所面临的重要使命。 五、“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的涵义&#

20、160;首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国教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进行着传统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过程重视认识活动,以知识和课本为中心,把学习的本质视为仅仅是一种认识过程,这样的教育思想显然不够全面。学习是一种以认知内化为基础的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机会,让学生参与大量的实践体验,是学生优化学习、有效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其次,音乐教学过程就是艺术实践过程,艺术实践是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音乐知识技能的基本途径。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的艺

21、术实践过程。因此,在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中,都应重视艺术实践,将其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尤其在表现领域更体现了这一特点,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都离不开实践与操作。即使在“音乐鉴赏”模块,同样也应注意结合音乐作品实际来设计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感觉与反映。例如:学生对音乐进行描述;运用动作表现音乐;内心的音乐体验;唱音乐主题;为音乐配节奏等等。  教育创新,是针对我国传统的、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弊端提出来的。音乐的非语义性、不确定性决定了没有标准答案,音乐创作的目的在于开发学

22、生的创造性潜质。我们在过去的教学中,经常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要把音乐标准答案化,对音乐常常进行不恰当的解说,违反了音乐的非语义和不确定性的基本特征。思考与探索:5、如何设计出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欣赏实践活动?  六、在高中音乐课程中体现 “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的意义  “加强对话,增进了解,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鲜明主题。人们对各民族赖以生存的文化的尊重与理解,是人类交流与沟通的基础。音乐是一种文化之一,也是最能反映各个不同民族特点并且可以直接感受与交流的世界文化现象。马克思说“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它即能反映各个民族的特点,

23、又可以直接感受与交流。因此,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 “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珍视人类文化遗产,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在理解多元文化的同时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任何文化都是属于民族的,本民族音乐文化是音乐文化中的“母语”,“弘扬民族音乐”与“

24、理解多元文化”是辨证的统一关系。 思考与探索: 6、在通俗音乐充斥媒体的今天,怎样进行“戏曲音乐”单元的教学? 7、在 “亚非拉民间音乐” 单元的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对非洲音乐文化的理解?          第四节            高中音乐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的表述方式   传统的教育观念,经常把课程视为知识、学科。以知

25、识为中心、知识标准化、知识统一化痕迹明显,这些观念支配着课程构建、设计与实施。在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目标由单向方式走向多元、综合与均衡。教育部新近颁布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它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给以新的阐述和定位。因此新的高中音乐课程中课程目标是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来进行表述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理念。强调学生是课程的核心,同时也突出了课程的整合。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传统的教育观过分强调人的智力因素在学习和成长过程

26、中作用,而忽略了个人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在人的成长经历中的地位。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成功,20%依赖于智力因素,而80%依赖于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既智商(IQ),非智力因素有很多,其中关键的是情绪智力因素(EQ),情绪智力因素也称情商,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自我激励、情绪控制、人际关系、挫折承受力等方面。 新的课程观将情感、意志因素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来理解,是课程目标中重要的价值取向。1、情感,不仅仅体现为学习兴趣、学习爱好和学习热情,更体现为情感本身的体验与内心世界的丰富;2、态度,在表现学习追求、学习责任的同时,更表现在对生活的乐趣、进取、向上的态度;3、价值观,既反映了个人价值方向

27、,同时更反映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自然价值的统一等等。 每门学科都包含了“情感、态度、价值观”,但内涵是不同的,音乐学科的情感体验是十分鲜明的,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决定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放在首位。高中音乐新课标的深入理解及领悟 长期以来,高中音乐课程相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程来说一直处于较薄弱的状态。从新中国成立伊始始终没有要求在高级中学普及音乐课程,直到 1994年,国家才统一在高中开设艺术(包括音乐、美术)欣赏课。虽然跨出了这历史性的一步,但它并非是音乐学科独自的一门课程,使得高中阶段的音乐教育不能与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学正常衔接,难以形成基础音乐教育的完整体系。

28、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义务教育新课程的全面实施, 2003年 4月国家教育部正式向社会公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高中各科目课程标准实验稿。其中,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基础音乐教育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对高中音乐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延伸,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也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如今,普通高中音乐课程设定为必修课程,对于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中音乐新课标虽然在课程性质、价值、基本理念及课程目标等方面与义务教育阶段一脉相承,但又根据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和学段特点,在以下四个方面予

29、以了深化: 1 、模块的设置使音乐教学内容得以拓展 在原有音乐欣赏课的基础上,设置了“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六个教学模块,为高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多样化选择提供了可能。不仅突出了音乐听觉审美体验的艺术特征,激发学生参与音乐表现及投入艺术探索的兴趣,体现了音乐新课程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视,而且完善了音乐教育的基本内容,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及特长,从而完善了基础音乐教育的课程体系。2 、学分的设置使音乐教学管理得以落实 学分制的管理,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及学生的音乐学习提供了有效的促动机制,它一方面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在音乐学

30、习领域里的可持续发展。 3 、选修模块的设置使音乐教学更加灵活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学生需修满音乐学科 3个学分,并明确规定:“对于具有较强音乐能力并愿意在音乐才能方面继续发展的学生,在获得必修学分后,鼓励选修其他模块,或继续深化歌唱、演奏、创作模块的学习,每修满 18学时,通过考试或考查评析,可获得 1学分。”从中可以看出获得学分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必修模块(音乐鉴赏, 2分) +选修一模块(除音乐鉴赏之外任选, 1分) +另一选修模块或更多(据学生兴趣爱好,选修数量没有限定);二是必修模块(音乐鉴赏, 2分) +选修一模块(除音乐鉴赏之外任选, 1分) +同一选修模块。这就为

31、不同层次需要的学生提供了多样性选择,充分提供了保证其个性发展的可能性条件。 4 、自主性的选课使音乐课程的实施得以保证 模块设置的多样化与选择性,其意义显而易见。但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因自身阅历、学识有限,缺乏对课程和模块内容的了解和认识,存在盲目性选择而给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自身发展。因此,需要在学校和教师们的指导下,合理自主性地选课。 总之,只有我们音乐教师深刻认识到新课程的意义与作用,全方面了解新课标的整体特性,才能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转变教学观念,探求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不断提高教学的效用。 高中音乐教学基本理念的全面更新及把握 课程基本理念涉及到课程目标、课程

32、结构和内容标准,更是教学实施的纲领,是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集中体现。过去,我们缺乏对课程理念的专门论述,忽视了学科教育思想对教学全过程的统领作用。本次高中音乐新课标中,对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作了较全面的梳理: 1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 美育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以美育为基本属性的音乐课程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其特点就是情感审美。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音乐教育中最基本的理念。罗丹说:“艺术就是情感”。音乐本身就是一种情感表达方式。因此,音乐教学机制的重点在于整个音乐教学全过程是一种自觉的审美体验过程,应贯穿着所有的审美因素,并以美感的发生为根本内容。只有在长期反复的美感发生和发展中

33、,音乐教育才会影响学生的情感意向,形成美好情操,从而完善人格。 兴趣是人对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态度,并由此产生参与、认识、和探究的心理倾向。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可见兴趣,首先成为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学习的原动力。这种来自于学习内部的重要内驱力,是学生保持学习稳定与持续终生教育发展的动机,因此,把培养兴趣爱好置于一个十分突出的地位。音乐教师则应从爱护学生的音乐好奇心;尊重学生的音乐感受;让学生体验“乐( yue)”即“乐( le)”等方面关注培养学生的

34、音乐兴趣。 2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这一教学基本理念,消除了教育的不均等现象,强化了教育的普及意识,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获得发展与成功的机会,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同时也尊重差异。标准中指出:“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对于音乐教学来说,这一教学理念更值得广大音乐教师深刻思考和全面把握。 3 、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 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音乐是实践性和

35、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表现领域体现为一种音乐技能性特点,离不开具体的操作与自身体验。因此,音乐教学的过程就是音乐的艺术实践过程,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都应重视艺术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学会学习,增强创造意识。 教育创新是我国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音乐作为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在人的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最大优势是培养人的创造精神。音乐教师在关注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同时,更要关注音乐教育方式的创新。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加强民主意识。 4 、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民族音乐的弘扬应体现在以下方面: ( 1)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

36、内容,通过学习民族民间音乐,使学生认识到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和责任。 ( 2)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近现代和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同样应纳入音乐教学中。 通过民族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民族意识和精神。深刻认识到肩负着民族文化传承的历史责任。尤其是科技信息发达的今天,缩短了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距离,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情感上的交融,传统的民族文化渐渐地离我们远去。在此强调弘扬民族音乐是非常必要的。 正是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构成了世界音乐的多元化。我们应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化价值

37、观,共享人类文明成果。 那么,有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我们应在教学方法予以怎样的探究呢?   高中音乐教学方法的全面认识及提升 很显然,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知识传授方式,适应不了新课程的要求。音乐教师在考虑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时,观念上要有以下转变: 1 、由重传授转向重发展 2 、由重“教”转向重“学” 3 、由统一性标准转向差异性教育 4 、由重结果转向重过程 5 、由单项信息交流转向综合 6 、由教师至上转向师生平等的融合关系 7 、由教学模式化转向教学个性化 常见的教学方法有:体验式、探究式、比较式、合作式等等。教师可不必拘泥于这些方法,在实践中,以教学基本理念作指导,灵活运用世界著

38、名音乐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新出更多的适合于高中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 高中音乐各教学模块要点的全面掌握及实施 1 、音乐鉴赏 高中音乐教学中强调“鉴赏”,它不同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要求。首先,在内容上增加了中国音乐、西方音乐简史、中外通俗音乐、计算机音乐及标题音乐、非标题音乐和音乐美学的一般常识。在学习方式上,侧重聆听基础上的讨论、交流、比较和评论。在体验的基础上,应该注重比较、探究、合作等方法的运用与整合。在实施音乐鉴赏的教学活动中,应当把握以下教学特点及要求: ( 1)音乐鉴赏模块是培养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 2)注重引导学生参与音乐体验 ( 3)关注学生的独立音乐感受与见解

39、( 4)注重对音乐作品风格的把握 ( 5)加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 6)鼓励学生写音乐鉴赏短文 2 、歌唱 歌唱模块内容包括了:正确的发声方法与气息的运用;欣赏优秀的声乐作品;运用乐谱学唱;进行采风活动;涉及到合唱、重唱与独唱等表现形式。因此,在实施歌唱教学活动中,应当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展开: ( 1)经常欣赏优秀声乐作品 ( 2)以合唱为主要教学形式 ( 3)注意培养歌唱技能 ( 4)加强歌唱艺术实践 ( 5)教学中乐谱的运用(简谱或五线谱皆可) 3 、演奏 演奏模块涵盖的内容共有以下 7项: ( 1)欣赏优秀的器乐作品,感受器乐丰富的表现力和美感,积极参与合奏、重奏、独奏等实践活动。 ( 2)学习并逐步掌握演奏乐器的基本技能,能够流畅的演奏与学生技术水平相当的曲目,能较准确地把握和表现乐曲的情感。 ( 3)在合奏中,能够调整自己的乐器并使其符合乐队的演奏要求;能按总谱的要求进行排练,正确奏出自己声部的乐曲,并能注意声部间的和谐与均衡;能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并对指挥动作做出正确的反应;能够根据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发表对作品艺术处理的意见。 重视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