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毕业论文_第1页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毕业论文_第2页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毕业论文_第3页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毕业论文_第4页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毕业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安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中文题目: 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 学习中心: 高新分校 专 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姓 名: 常晓敏 学 号: 1461101255490 指导教师: 李凯 2016年 10 月 17 日西安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承诺书学生按要求填写,学生与指导教师签字后生效。本人声明:本人所提交的毕业论文 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 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研究、写作的成果。论文中所引用的他人无论以何种方式发布的文字、研究成果,均在论文中明确标注;有关教师、同学及其他人员对本论文的写作、修订提出过且为本人在论文中采纳的意见、建议均已在本人致谢辞中加以说明并深致谢意。本人

2、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本毕业论文 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 是本人在读期间所完成的学业的组成部分,同意学校将本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编入有关书籍、数据库保存,并向有关学术部门和国家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呈交复印件、电子文档,允许采用复制、印刷等方式将论文文本提供给读者查阅和借阅。论文作者:_(签字)_年_月_日指导教师已阅:_(签字)_年_月_日30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议此页用西安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评审表代替 不用装订至论文年级14秋层次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姓名常晓敏题目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指导教师评阅意见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年 月 日答辩小组意见答辩小组负

3、责人: 年 月 日西安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内容宋体,小四号字,1.5倍行距本任务书下达给: 14秋 级 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 专业 学生 常晓敏 设计(论文)题目: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一、设计(论述)内容二、基本要求三、重点研究的问题四、主要技术指标五、其他要说明的问题下达任务日期: 年 月 日要求完成日期: 年 月 日答辩日期: 年 月 日指导教师:开 题 报 告由学生认真书写,经指导教师签字后的开题报告有效,开题报告中的文献综述部分应不少于1500字内容宋体,小四号字,1.5倍行距题 目: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报告人: 常晓敏 年 月 日一、文献综述二、选题的目的和意

4、义三、研究方案(框架)四、进度计划五、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 年 月 日中 期 报 告由学生认真书写,一页不够可增页。指导教师签署指导意见后签字,中期报告有效。内容宋体,小四号字,1.5倍行距题目: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报告人:常晓敏一、进展情况二、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 年 月 日结 题 验 收由指导教师填写,指导教师签字后生效。内容宋体,小四号字,1.5倍行距一、完成日期二、完成质量三、存在问题四、结论指导教师: 年 月 日中 文 摘 要1) 中文摘要字数应在400字左右,关键字(3至5个),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内容要相对应。 宋体,小4号字,1.5倍行距关键词:关键字3至5个,以空格隔

5、离ABSTRACTKey words:字体为Times New Roman,小4号字目 录第1章 前 言11.1 机械自动化的产生和定义11.2 机械自动化的科学技术11.3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设计原则21.3.1 满足对机器的功能要求21.3.2 利用先进技术不断创新2第2章 机械自动化系统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42.1 锅炉汽包水位控制方面的研究42.1.1 单冲量控制系统42.1.2 双冲量控制系统52.1.3 三冲量控制系统52.2 冷却器控制方案的研究72.2.1 控制冷却剂的流量72.2.2 控制气氨排量8第3章 机械自动化系统的优点103.1 生产能力和工作质量提高103.2 使

6、用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103.3 调整和维修方便,使用性能改善103.4 具有复合功能,适用面广113.5 改善劳动条件,有利于自动化生产113.6 节约能源,减少耗材11第4章 机械自动化的发展趋势124.1 机电一体化124.2 智能化124.3 模块化124.4 网络化124.5 微型化134.6 绿色化134.7 人格化13第5章 结论14参考文献15致 谢16第1章 前 言1.1 机械自动化的产生和定义机械自动化,主要是指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自动化技术,实现对加工对象的连续自动生产。实现优化有效的自动化生产过程,从而加快生产投入原料的加工变换和流动速度。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是机械

7、制造业升级和进步的主要手段,是未来机械制造业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制造自动化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制造业中涉及面广,研究十分活跃的技术,它代替人的体力劳动,辅助人的脑力劳动,协调、管理、控制和优化制造系统中人及整个系统,它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已形成了一个有机体系,它不仅涉及到具体的生产制造过程,而且涉及到产品的所有过程。早在1971年日本的机械设计杂志副刊上刊登了机电一体化这一名词,后来随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而被广泛的应用。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于1984年为现代机械下了如下定义:“由计算机信息网络协调与控制的,用于完成包括机械力、运动和能量流等动力学任务的机械和(或)机电部件相互

8、联系的系统”。它与前面提及的机电一体化是一致的,因此可以说现代机械就是指机电一体化系统。20世纪90年代国际机器与机构理论联合会给出了这样的定义,机电一体化是精密机械工程、电子控制和系统思想在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协同结合,因此又可以说机电一体化就是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基础上的发展。1.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优势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传统技术的升级,在生产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应用促使生产精准度逐渐提升,高效率的生产因此缩短了的传统生产所消耗的时间。分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应用的优势主要有三:第一,能够大大解决社会资源,运用工业生产代替传统人力制造,实现工业生产的高效,最大

9、程度提高生产效率;第二,降低生产中失误现象的发生,避免人工操作失误率;第三,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实现了工业生产发展的智能化,并有效提升了工业生产能力,可大大提升工业生产效率。1.3机械自动化的科学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为主体,多门技术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产物,是正在发展和逐渐完善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机械自动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器化”迈入了以“机械自动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它的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将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

10、。但其最基本的特征可概括为:机械自动化的设计制造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结构目标,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需要强调的是,机械自动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性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以及其他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就是现代机械与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现代机械设计制造出的产品,不仅是人和手与肢体的延伸,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延伸,具有智能化的特征

11、是现代机械自动化和传统的机械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1.4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设计原则 机械设计制造是一种新兴学科技术,将该种技术应用与现代化生产之中,能够时间不间断的进行生产,并在生产中逐渐改变传统生产的弊端,大大提升生产效率。正是由于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生产具有众多优势,才使得机械设计制造学科发展备受关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需遵循一定的原则,在工作中保证信息之间的相互转化原则,不仅要注重生产的效率,更应注重生产的质量。此外生产也需不断升级与创新,在自动化体系生产下,运用科技技术来改进自动化设备,促使设备生产更加的节能与高效,以此来满足社会发展日益增长的需求。1.4.1 满足对机器的功能要求

12、任何一种产品都是为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而开发的,都必须具有某种主要功能,不同的产品具有不同的主要功能。概而言之,都能对输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即所谓工业三大要素)进行某种处理,输出具有所需特性的物质、能量与信息。因此,机械自动化系统也必须具有对输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进行某种处理,从而输出具有所需特性的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主功能。如图1-1所示: 物 质 能 量 信 息 系统主要功能(变换、传递、存储) 物 质 能 量 信 息 工业三大 要素具有所需特性 控制( 人 )图1-1 机械自动化系统功能示意图如上所述,机械自动化系统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包含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机电一体化产品两个方面的内容。作为

13、产品,又包含着设计、制造和特定的功能以满足使用要求,而功能是由其内部有机联系的结构所决定的。1.4.2 利用先进技术不断创新根据产品或系统的主功能不同,可对产品或系统进行分类:1、以物料搬运、加工为主。输入物质、能量和信息,经过加工处理,主要输出改变了位置和形态的物质系统(或产品)称为加工机。如各种机床、交通运输机械、食品加工机械、起重机械、纺织机械、印刷机械、轻工机械等。2、以能量转换为主,输入能量和信息,输出不同能量的系统(或产品)称为动力机,其中输出机械能的为原动机。如电动机、水轮机、内燃机等。3、以信息处理为主,输入信息和能量。主要输出某种信息。如数据、图像、文字、声音等的产品称为信息

14、机。如各种仪器、仪表、计算机、传真机以及各种办公机械等。机械自动化系统除了具备上述必须的主功能外,还应具备其它内部功能,即动力功能、检测功能、控制功能、构造功能。基于上述的功能构成原理,既有利于设计或分析各种机械自动化的产品,又有利于开拓思路,便于创造发明和创新。例如,根据3种不同的主功能及其不同的输入,组合起来可形成9大类型的系统产品。如表1-1所示:表1-1 不同主功能及输入的组合 类型 主要功能输入输出组合实例 1变换物质材料加工或处理机 2传递物质交通运输机 3储存物质自动化仓库、包装机 4变换能量动力机械 5传递能量机械或流体传动 6储存能量机械或流体储能器 7变换信息电子计算机、仪

15、表 8传递信息通信系统、传真机 9储存信息储存器、录像机此外,对于不同主功能的加工机构,其运动方式不同,也构成不同用途的机械。例如,金属切削机床是根据工件与刀具相对运动产生切削作用的原理进行工作的。因此,工件与刀具的运动方式不同,便产生不同用途的机床。所以说机械自动化的发展空间非常广阔,需要我们利用先进技术符合科学原理来不断创新,设计制造出一流的自动化产品。第2章 机械自动化系统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生产过程中,对各个工艺过程的物理量(或工艺变量)有着一定的控制要求。有些工艺变量直接表现生产过程,对产品的数量与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例如,精馏塔的塔顶或塔釜温度,一般在操作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必须保持一

16、定,才能得到合格的产品;加热炉出口温度的波动不能超过允许范围,否则将影响后一工段的效果;化学反应器的反应温度必须保持平稳,才能使效率达到指标。有些工艺变量虽不直接地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数量,然而保持其平稳却是使生产获得良好控制的前提。2.1 锅炉汽包水位控制方面的研究锅炉汽包是生产蒸汽的设备,几乎是工业生产不可缺少的设备,保持锅炉汽包的液位高度在规定范围内是非常重要的,若水位过低,则会影响产气量,且锅炉易烧干而发生事故;若水位过高,生产蒸汽含水量高,会影响蒸汽质量。这些都是危险的,因此对汽包的液位严加控制是保证锅炉正常生产必不可少的措施。2.1.1 单冲量控制系统汽包水位控制手段是控制给水,基于这

17、一原理,可构成如图2-1所示的单冲量控制系统。图2-1 汽包单冲量控制系统这里的“冲量”一词是指变量,单冲量即汽包水位。这种控制系统是典型的简单控制系统。当蒸汽负荷突然大幅度增加时,由于假水位现象,控制器不但不能开大给水阀来增加给水量,以维持锅炉的物料平衡,而是关小控制阀的开度,减小给水量。等到假水位消失后,由于蒸汽量增加,送水量反而减小,将使水位严重下降,波动很厉害,严重时汽包水位降到危险程度以至发生事故。因此对于停留时间短、负荷变动较大的情况,这样的系统不能适应,水位不能保证。然而对于小型锅炉,由于水在汽包中的停留时间较长,在蒸汽负荷变化时,假水位的现象并不显著,配上一些联锁报警装置,也可

18、以保证安全操作,故采用这种单冲量控制系统尚能满足生产要求。2.1.2 双冲量控制系统在汽包水位的控制中,最主要的扰动是蒸汽负荷的变化。如果根据蒸汽流量来进行校正,不仅可以补偿“虚假水位”所引起的误动作,而且使给水位控制阀的动作十分及时,从而减少水位波动,改善控制品质。将蒸汽流量信号引入,就构成了双冲量控制系统,如图2-2所示。从本质上看,双冲量控制系统是一个前馈(蒸汽流量)控制加单回路反馈控制的复合控制系统。这里的前馈仅为静态前馈,若需要考虑两条通道在动态上的差异,需引入动态补偿环节。图2-2 汽包双冲量原理图及方框图图2-2所示的连接方式中,加法器的输出I是IC1IC±C2IF&#

19、177;I0 (2-1)式中 IC液位控制器的输出; IF蒸汽流量变送器(一般经开方器)的输出;I0初始偏置值;C1、C2 加法器系数。C1的设置一般取1,C2的值应考虑到静态前馈补偿,可现场凑试,也可经理论推导得出。设置I0的目的是使其在正常负荷下,控制器和加法器的输出都有一个比较适中的数值。最好在正常负荷下,I0 和C2IF项接近而相互抵消。2.1.3 三冲量控制系统双冲量控制系统还有两个弱点:控制阀的工作特性不一定能成为线性特性,这样要做到静态补偿就比较困难,同时,对于给水系统的扰动仍不能克服,为此可再将给水流量信号引入,构成三冲量控制系统。三冲量控制系统的实施方案较多,如图2-3所示为

20、其中的典型控制方案之一。 图2-3 汽包三冲量控制系统从图2-3可以看出,这是前馈控制与串级控制组成的复合控制系统。其中,汽包水位是主冲量(主变量),蒸汽、给水流量为辅助冲量。在汽包停留时间较短、“虚假水位”严重时,需引入蒸汽流量信号的微分作用。这种微分信号应是负微分作用,以避免由于负荷突然增加和减少时,水位偏离设定值过高或过低而造成锅炉停车。 图2-4所示为三冲量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加法器的运算关系与双冲量控制时相同,各系数设置如下: a 系数C1通常可取1或稍小于1的数值; b 若采用气开阀;C2取正值,C2的值可按物料平衡关系进行计算; c I0的设置和取值仍与双冲量控制系统相同。 图2-

21、4 汽包三冲量系统方框图在三冲量的控制系统中,水位控制器和流量控制器的参数整定方法与一般串级控制系统相同。在有些装置中,采用了比较简单的三冲量控制系统,只用一台控制器及一台加法器,加法器可接在控制器之前,如图2-5(a)所示,也可接在控制器之后,如图2-5(b)所示。 (a) (b) 图2-5 汽包三冲量控制系统的简化接法图2-5中加法器的正负号是针对采用气关阀及正作用控制器的情况。图2-5(a)接法的优点是使用仪表最少,只要一台多通道的控制器即可实现。但如果系数设置不能确保物料平衡,则当负荷变化时,水位将有余差,图2-5(b)的接法,水位无余差,但使用仪表较前者多,在投运及系数设置等方面较前

22、者麻烦一些。2.2 冷却器控制方案的研究冷却器的热载体是冷却剂,常采用液态氨等介质作为冷却剂,利用它们在冷却器内蒸发进吸收工艺物料的大量热量,使用工艺物料的出口温度下降来达到生产工艺要求,工业用冷却器的一般控制方案有以下几种。2.2.1 控制冷却剂的流量 图2-6 氨冷却器控制冷却剂流量的控制方案图2-6为氨冷却器控制冷却剂流量的控制方案,其机理也是通过改变传热速率方程中的传热面积F来实现的。该方案控制平稳,冷量(冷却剂量)利用充分,且对压缩机入口压力无影响。但这种方案控制不够灵活,另外蒸发空间不能得到保证,易引起气氨带液而损坏压缩机。为此,可采用图2-7所示的物料出口温度与液位的串级控制方案

23、,使用这种方案时,可以限制液位的上限,保证有足够的蒸发空间,也可以采用图2-8所示的选择性控制方案。 图2-7 温度与液位串级控制方案 图2-8 温度与液位选择性控制方案2.2.2 控制气氨排量如图2-9所示,为氨冷却器控制气氨排量的控制方案,其机理是通过改变传热速率方程中的平均温度来控制工艺物料的出口温度的,这种方案控制灵敏迅速,但制冷系统必须许可压缩机入口压力的波动。另外,冷量的利用不充分。为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还需要设置一个液位控制系统,防止液氨进入氨管路而导致压缩机损坏。 图2-9 控制气氨排量的控制方案根据以上分析研究可知,自动控制装置和被控的工艺设备组成了一个没有人直接参与的自动化

24、控制系统。操作工坐在操作室里,就能观察到整个装置的变化。因此,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降低了劳动强度。近二十年来,工业生产规模的迅速发展,加剧了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污染,因此减小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的影响也纳入了过程控制的目标范围。综上所述,过程自动化控制的主要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和平稳; 2、达到预期的产量和质量; 3、尽可能地减少原材料和能源损耗; 4、把生产对环境的危害降到最小限度。第3章 机械自动化系统的特点 随着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机械自动化产品有逐步取代传统机电产品的趋势,与传统机电产品相比,机械自动化产品具有高的功能水平和附加值,它将给开发生产者和用户带来

25、社会、经济效益。就当前的现状来看,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产能力较高。即机械制造自动化设备在设计过程中呈现出精度高且系统性强的特点,继而将其应用于机械产品生产流程中,可透过自动化技术手段操控产品加工过程,最终就此减少相关工作人员工作量,并缓解传统机械产品生产模式下凸显出的人工误差问题,达到最佳的产品加工状态,且通过自动化系统中的程序预设提升整体产品加工效率;第二,操作安全。即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融合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等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机械设备使用寿命,且通过对现代化电子元件等的应用,稳固了机械系统运行环境;第三,

26、全新的劳动形式。即在机械制造自动化操控环境下,劳动模式由传统的体力劳动转向智能化劳动,且逐渐呈现出高技术密集型的机械产品加工特点,为此,当代机械工业领域在发展过程中应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3.1机械自动化系统的优点:3.1.1 生产能力和工作质量提高 机械自动化产品大都具有信息自动处理和自动控制功能,其控制和检测的灵敏度、精度以及范围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可精确地保证机械的执行机构按照设计的要求完成预定的动作,使之不受机械操作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实现最佳操作,保证最佳的工作质量和较高的产品合格率。同时,由于机械自动化产品实现了工作自动化,所以生产力大大提高。例如:数控机床对

27、工件的加工稳定性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比普通机床提高56倍。柔性制造系统的生产设备利用率可提高1.53.5倍,机床数量可减少约50%,节省操作人员约50%,缩短生产周期40%,使加工成本降低50%左右。此外,由于机械自动化工作方式具有可通过调整软件来适应需求的良好柔性,特别适合于多品种、小批量产品的生产,是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加速更新换代的重要途径。3.1.2 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机械自动化产品一般都具有自动监视、报警、自动诊断、自动保护等功能。在工作过程中,遇到过载、过压、过流、短路等电力故障时,能自动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和减少人身与设备事故,显著提高设备的使用安全性,机械自动化产品由于采用电子元

28、器件,减少了机械产品中的可动构件和磨损部件,从而使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可靠性,故障率降低,寿命得到了延长。3.1.3 调整和维修方便,使用性能改善 机械自动化产品在安装调试时,可通过改变控制程序来实现工作方式的改变,以适应不同用户对象的需要以及现场参数变化的需要。这些控制程序可通过多种手段输入到机械自动化产品的控制系统中,而不需要改变产品中的任何部件和零件。对于具有存储功能的机械自动化物品,可以事先存入若干套不同的执行程序,然后根据不同的工作对象,给定一个代码信号输入即可按指定的预定程序进行自动工作。机械自动化产品的自动化检验和自动监视功能可对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自动采取措施,使工作恢复正常。

29、由于机械自动化产品普遍采用程序控制和数字显示,操作按钮和手柄数量显著减少,使得操作大大简化,并且方便、简单。机械自动化产品的工作过程根据预设的程序逐步由电子控制系统指挥,系统可重复实现全部动作。高级的机械自动化产品可通过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以及外界参数的变化随机自寻最佳工作程序,实现自动化最优化操作。3.1.4 具有复合功能,适用面广 机械自动化产品跳出机电产品单技术、单功能限制,具有复合技术和复合功能,使产品的功能水平和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机械自动化产品一般具有自动化控制、自动补偿、自动校验、自动调节、自动保护和智能化等多种功能,能应用于不同的场合和不同领域,满足用户需求,应变能力较强。3.1

30、.5 改善劳动条件,有利于自动化生产 机械自动化产品自动化程度高,是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是将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的重要途径,可以加速工厂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农业自动化、交通自动化甚至是家庭自动化,从而可促进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实现。3.1.6 节约能源,减少耗材 节约一次和二次能源是国家的战略目标,也是用户十分关心的问题,机械自动化产品通过采用低能耗驱动机构进行最佳的调节控制,以提高设备的能源利用率,可达到明显的节能效果。同时,由于多种学科的交叉融合,机械自动化系统的许多功能一方面从机械系统转移到微电子、计算机系统,另一方面从硬件系统转移到软件系统,从而使得机械自动化产品系统朝着

31、轻小型方向发展,减少了材料消耗。所以,无论是生产部门还是使用单位,机械自动化技术和产品的应用,都会带来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首先是日本、美国、欧洲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和推动机械自动化技术。3.2当前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机械制造自动化生产过程中突显出的问题首先体现在,部分机械制造厂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制造工艺水平滞后的问题,即忽视了对自动化技术等的引进,继而影响到了自身整体生产效率。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纳米技术、微激光加工技术等应用领域仍然处在初级阶段,从而由此呈现出机械制造工艺较为粗糙的现象,为此,当代机械制造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应着重强调对

32、此问题展开行之有效的处理。其次,基于机械制造领域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部分制造行业在实践运营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管理制度较为落后的问题,即未实现计算机管理模式的贯穿,最终就此影响到了整体管理成效。再次,就当前的现状来看,西方国家在制造产业发展过程中开发了柔性制造系统,例如,自动化数控机床等,继而营造了全自动机械产品生产空间。但我国自动化、集成化生产的产业仍然维持在少数的应用状态下。3.3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未来3.3.1与网络化融合。 基于网络化普及的背景下,要求当代机械制造行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为了增强自身竞争实力,应注重在机电设备一体化操控过程中,实现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与网络技术间的相互融合,

33、由此来营造良好的机械设备监视环境,并以远程操控形式对机械制造整个流程进行管理,且及时发现机械产品生产过程中凸显出的相应问题,对其进行实时解决。同时,网络信息化监控系统的引进,有助于传统机械产品生产过程中突显出的人工作业量大且存在人工误差的问题,并实现对机械制造生产线情况的严格把控,达到最佳的生产状态。此外,基于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与网络化相互融合的背景下,在机械制造流程操控过程中亦应注重将网络、声像、通讯技术融于一体,继而便于相关工作人员在对机械产品生产流程进行操控过程中可通过网络平台编辑图像信息,并以信息处理形式实时掌控机械产品生产过程中设备运行参数变化状况,最终由此达到高效率产品生产效果。3

34、.3.2以智能化为依托。 以智能化为依托亦是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未来发展趋势之一,其要求当代机械制造企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为了稳固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应注重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确定自动化产品生产目标,同时将智能化技术贯穿于机械产品生产流程中,即通过心理学、运筹学打造人工智能模拟环境、自动编程等产品生产空间,提升整体产品生产效率,并改善传统脑力劳动中凸显出的相应问题。同时,在智能手段应用过程中为了提升操作界面的便捷性,相关技术人员在对数控智能化系统进行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制定统一的用户操作界面,同时确保操作界面以图形为主,并完善窗口中工具栏、菜单等功能,由此满足机械制造智能化操作需求。此外,基于以

35、智能化为依托的基础上,亦应注重将可视化技术贯穿于智能化操作平台中,即将原有的文字信息以直观的图像或动画形式进行传播,由此缩短产品生产周期,达到最佳的生产状态。另外,智能化技术的贯穿亦要求制造行业应注重利用虚拟技术对机械生产过程进行仿真模拟,由此实现预防措施的制定。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智能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关系着机械制造效率,因而应强化对其的有效落实。3.3.3呈现以人为本。 随着当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提高了对绿色生产理念的重视,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达到良好的机械产品生产状态,要求当代机械制造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将绿色经济设定为自身主要发展内容,且注重从产品设计、产品包装、产品销售等层

36、面入手引进绿色生产材料,最终就此将机械产品生产过程中所引发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降至最低。同时,当代机械制造产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亦应注重扩大产品回收力度,由此来为人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此外,在机械制造产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为了彰显以人为本生产理念,要求机械产业亦应注重将以人为本思想贯穿于单元化生产系统设计流程中,由此打造少人管理的生产运营氛围,营造良好的机械产品生产空间。同时,机械制造产业在实践产品生产过程中应注重优化产业结构,且通过自动化技术的引进,扩大节能减排措施的落实,由此达到最佳的生产状态。第4章 机械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这方面的工作研

37、究和应用,研究机构及一些大中型企业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日本等先进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差距。任何一门科学都是由基础理论、技术和工程系统组成的完善体系。机械自动化在技术和工程系统方面已有很大的发展,但基础理论方面尚在发展中,还很不完备,所以今后的发展方向是:4.1 机电一体化机电一体化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发展主流趋势之一,且目前机电一体化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工业生产中。机电一体化主要是指在机械设计制造的基础上,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以及电子设备,形成一个能够又电子控制机械设计制造,且具有智能化、自动化的系统。如高效率的水泥液压砖机配置,就能够实现砖机设备的机电一

38、体化。该水泥液压砖机采用芯模和压头同时振动强力成型,砌块密实度好,电机驱动,脱模机械装置电力提升。该设备在正常工作时压力可在规定的范围内任意调节,由于安置在该设备操作平台中间,从而使得该机有两个操作平台,两面同时生产水泥砖,动力机构在电气装置的控制下,通过泵和油缸及各种液压阀实现能量的转换,调节和输送,完成各种工艺动作的循环具有操作简便、灵活、使用安全可靠等优势。4.2 智能化 智能化是各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因而受到人们的关注。所谓智能化就是用信息系统代替人为操作,而人们可以在操作智能机的背景下,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智能化还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另外,智能化系统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还能够

39、进行实时数据分析、研究,并制定出相应的整改策略进行自动调整,显然这种自动化方式要比工作人员的反应速度要更加敏捷。“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其主要目的就是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例如某机械制造企业的智能化车间,就是在下料、机加工、焊接、涂装等生产环节运用了大量先进的智能化生产技术、高精尖数控设备,着力打造出钣金数控生产线、型材数控下料生产线、机加工数控生产线、焊接自动化生产线、涂装作业生产线、特种工序加工生产线。从上述例子中就能够看出智能化能有效节省人力,降低企业生产投入成本。更重要的智能化能够实现每个生产环节的无缝对接,从

40、而提高生产效率。总之,通过智能化技术不仅能使生产产品更加精密、优良,还能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推进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4.3 模块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发展主要是依托模块化的发展,而且模块化也比较符合机械设计制造行业的发展趋势。由于机械设计制造产品的种类繁多,为了能实现自动化生产,就应该单元接口的设计。而模块化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主要是实现多类型与自动化产品的对接。机械设计制造的单元接口分为:机械接口、电气接口、环境接口、动力接口四个部分,使接口单位标准化能够有效推动我国机械设计制造行业的发展。如模块化生产汽车,通过模块化增加不同车型之间的通用性,从实现不同车

41、型的汽车量产。而且另外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降低生产、设计成本以及降低汽车开发难度。这样不仅能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还能大幅度增加企业的生产效率,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另外,为了提高模块化的使用效率,设计人员应该严格把控模块的独立性和完整性。这也就意味着工作人员从实际的产品需求出发,合理划分模块标准,并保证每个模块都可以进行更换。这样还能有效提高维修效率。总之,为了促进机械设计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相关企业应该结合自动化、模块化、智能化等多种先进技术,创新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4.4 微型化微型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指的是机械自动化向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国外将其称为微电子机械系统,或微机械自动化系统,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cm3的机械自动化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微机械自动化产品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微机械自动化发展的瓶颈在于微机械技术,微机械自动化产品的加工采用精细加工技术,即超精密技术,它包括光刻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