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创空间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究_第1页
众创空间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究_第2页
众创空间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究_第3页
众创空间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众创空间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究    赵显一 王雪摘 要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高校众创空间得以迅速发展。“海纳”众创空间的建设,构建了“syb创业培训”、“大创计划”、“竞赛”及“项目孵化”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使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更加完善。文章以渤海大学“海纳”众创空间为例进行探究,期望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所提高和帮助。关键词 “海纳”众创空间 人才培养 创新创业教育:g712:a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下,自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于发布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后,全国各地

2、的高校都开始启动众创空间建设。渤海大学“海纳”众创空间,于2016年秋季投入使用,然而“海纳”却始终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也为了满足“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和要求,我们有必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1高校众创空间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国务院36号文件下发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开始在国内高校实施,各学校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学校综合体制改革的重要抓手,但绝大多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停留在课堂教学上;高校众创空间的出现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搭建了平台,使高校的创新创业成果与投资人有效对接,盘活了学校的双创资源,促进了师生创新创业成果的转化。2“海纳”众创空间现状“海纳”众

3、创空间,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具备海纳咖啡、创业路演、创业苗圃、3d打印、公共能力创业就业实训中心等功能,2017年,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现有入驻项目60个,团队人数410人。“海纳”众创空间为全校师生提供创客大讲堂、项目入驻、syb创业培训、项目对接等服务。“海纳”要求入驻项目必须依托所学专业,要具有具有创新性及市场前瞻性。“海纳”众创空间,已经成为学校专创融合,理论到实践转化,双创思维激发的重要载体。3“海纳”众创空间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3.1“海纳”众创空间成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不断实践探索,“海纳”众创已经构建了集“syb创业培训”、“大创计划”、“竞赛”及

4、“项目孵化”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在场地、政策、资金、人员上给予大力支持,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海纳”众创空间的建设与发展。3.2“海纳”众创空间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取得了实效“海纳”众创空间发展态势良好。根据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办法,入驻众创空间的60个项目运作良好。一些项目还得到了知名企业家的指导和关注。自2016年起。入驻“海纳”众创空间项目获得省级以上竞赛奖项300多项,学生携双创成果注册了20余家科技型公司。“海纳”众创空间已成大学生与企业家、投资人交流的重要场所,为我校创新创业工作增添了新活力。4“海纳”众创空间的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4.1创新创业导师水平有待提高“海

5、纳”众创空间现有双创导师150人,校外导师现有25人。数量上基本满足需求,但起到的作用差强人意。校内导师创新创业经验偏少,绝大多数没参加过创新创业培训,提供给学生的理论偏多,对于项目的指导作用较弱。兼职导师工作过于繁忙,没有足够的时间对项目进行指导。创新创业导师的能力水平决定了海纳众创空间未来发展水平。4.2入驻项目缺乏创新性和持续性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普遍缺乏创新性、可持续性。当然,有些创业项目还是有一定技术支撑的,但是真正获得专利授权和资金支持的项目“凤毛麟角”。大学生创业项目科技含量不高,与专业结合较少,利用信息化平台开展服务类项目较多,公司运营后缺乏经营理念,商业模式缺乏盈利能力性、法

6、律意识及风险防控能力,导致可持续性不强。5众创空间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建议5.1努力培育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目前高校众创空间主要是通过资源的共享,帮助入驻项目孵化。运营方式主要是政策指导、导师服务。由此得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增长自己的专业能力,众创空间核心作用在于营造校园双创文化氛围,如举办创业讲座、创业论坛、学科竞赛等活动。我们要努力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生具有“企业家精神”。5.2深化人才培养机制以众创空间的建设为契机,完善人才培養模式,让创新创业教育贯彻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专创融合、思创融合,使得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断发展,取得更大的进步。参考文献1 李晓敏.“职业教育现代化”视角下的教学项目实施与探讨j.山东化工,2017,46(11):162-163.2 赵春明,陈锐锋.关于深化高校创业教育的思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03):1-12.3 葛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