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槐树叶》教学设计_第1页
《一片槐树叶》教学设计_第2页
《一片槐树叶》教学设计_第3页
《一片槐树叶》教学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片槐树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能力: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学习诗歌巧设意象、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感受诗歌的语言美。2、过程方法:按照教师配乐朗诵、反复诵读、分析探讨艺术特色的程序进行,增加纪弦诗歌欣赏,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高其鉴赏能力。3、情感态度:体会诗人对故乡、对故国的眷恋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学习重点:体会诗境之美以及作者强烈的感情。学习难点:体会作者如何营造意境,如何以物寓情抒发感情。学习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 导人新课多媒体展示槐树及槐树叶图片,介绍有关槐树的知识。槐树原产于中国,又叫中华槐,国槐。国槐为落叶乔木,高15-25米,树型高大,喜

2、光、根深,生长迅速。槐树嫩枝叶和花的营养价值较好,可烹调食用。槐树花期在夏末,花期长,花多,是一种重要的蜜源植物。国槐是吉祥、幸福、美好的象征,是城乡人民自古以来就喜欢栽植的树种。国槐又因寓意“怀念家国”而备受海外游子青睐,成为民族凝聚力的象征物之一。二、 作者和背景 纪弦(19132013),台湾诗人,原名路逾,生于河北清苑。祖籍陕西,曾居住扬州。1933年毕业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1936年与戴望舒等创办新诗月刊。抗日战争爆发后流转于汉口、长沙、昆明、香港等地。抗战胜利后始用纪弦笔名写稿。1948年由上海赴台湾,任教于台北成功中学。1953年创办现代诗季刊,发起成立现代诗社,发动“新诗的再革

3、命”运动。1976年赴美定居。作品有摘星的少年、饮者诗钞、槟榔树、在飞扬的时代、无人岛、纪弦诗选、五八诗草等诗集,以及诗论纪弦诗论,诗评集新诗论集、纪弦论现代诗等。他于1953年创办现代诗季刊,提倡新现实主义。其诗不讲究押韵、平仄,语随其意,以自然为美,不拘形式。被誉为台湾现代派诗的创始人,对台湾诗坛的新诗运动有着重要影响。一片槐树叶是纪弦的一首咏物抒情诗,写于1954年,距离诗人1948年离开大陆故土已经六年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也与日俱增。也许是某一天的下午,诗人一边品茶,一边翻检旧书,而夹在书中的一片槐树叶赫然跳入眼帘,由此触动了诗人感情中最敏感的一根弦。看到这片槐树叶,诗人似乎又回到了六

4、年前的故乡,似乎又看到了故乡那美丽的槐花,闻到了那淡淡的槐花香。诗人沉醉了,沉醉在了对故乡故国的深深思念之中。于是,诗人以“一片槐树叶”为意象,咏物抒情,谱写了这首游子萦怀故国、思念故乡的衷肠之曲。三、 诗歌朗读1、 教师示范朗读,要求学生认真听准字音和节奏,感知诗的感情基调。2、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两遍,读准字音和节奏。3、 请一个学生试着有感情的朗读。四、 初步赏析诗歌1、 思考: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怎样啊?明确: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诗。深情舒缓,略带着一点感伤。2、 思考:诗歌是通过一个什么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表达了自己什么情感?明确:意象是一片槐树叶,抒发了诗人

5、思乡盼归的情感。五、 深入赏析诗歌1、分学习小组朗读、默读全诗,讨论下列问题:第一节写什么内容?作者为什么要在“一片槐树叶”前加上非常繁复的修饰性词语?为什么这片槐树叶在诗人的心中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第二节写什么内容?槐树叶的作用是什么?“一册古老的诗集”有什么深刻含义?第三节写什么内容?这一节运用了诗歌的什么手法?诗怎么写的?2、集中赏析:(结合朗读、默读等形式)赏析诗的第一节思考:本节写什么内容?作者为什么要在“一片槐树叶”前加上非常繁复的修饰性词语?为什么这片槐树叶在诗人的心中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明确:写一片“槐树叶”。然而这片槐树叶却使用了极其繁复的修饰语:“全世界”指出范围;

6、“最珍奇、最宝贵”指出程度;“最使人伤心、最让人落泪的”指出它背后的故事;“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指出它的形状、颜色。这样的一片槐树叶使诗人睹物生情,伤感之情溢于言表。这节诗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连用五个“最”字来表达感情,非常富有感染力。这片槐树叶来自故土、故国,是故土、故国的象征。它寄托了诗人对故土、故国强烈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故土、故国的爱。赏析诗的第二节思考:本节写什么内容?槐树叶的作用是什么?“一册古老的诗集”有什么深刻含义?明确:写槐树叶的来历,这片槐树叶是作为诗集的书签用的。在这里“一册古老的诗集”有了文化的象征,也许指的是古老的中华文化,也许指的是诗人对故国的眷恋之情和诗人对

7、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崇敬。也正因如此,诗人才对这片槐树叶更加珍爱,许多年过去了,“竟没有些微的损坏。”赏析诗的第三节思考:本节写什么内容?这一节运用了诗歌的什么手法?诗怎么写的?明确:对将来的企盼,表达了游子思归的情感。运用了联想的手法,由槐树叶联想到故土的泥土,进而联想到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六、 赏析诗歌结构学生齐读、默读全诗,讨论一下问题:1、 从时间上看,诗人是按照一个什么序来讲这片槐树叶的故事的?2、 从诗歌开头和结尾来看,作者是以什么开头,以什么来结尾的呢?3、 从表现手法上看,全诗借一片槐树叶来抒发诗人的故国之思,这种手法叫什么?教师小结:1、 现在、过去、将来。这首诗歌中不仅贯穿着一条诗人的感情线索,还有一条时间线索,可谓是双线并举。时间线索:现在过去将来感情线索:伤感回忆企盼双线合并:伤感现在,回忆过去,企盼将来。2、 这首诗以槐树叶开头,以槐树花香结尾,首尾呼应,余音袅袅。3、 借物抒情或托物抒怀。七、 配乐朗诵全诗。八、 拓展延伸 阅读纪弦的其他诗歌作品,更多了解诗人的写作风格,拓宽视野。(略)板书设计: 一片槐树叶 纪弦时间线索:现在过去将来感情线索:伤感回忆企盼双线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