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_第1页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_第2页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_第3页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_第4页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1,理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和意义:教与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学与教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2,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增加学校对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3,研究原则:客观性,发展性,理论联系实际,教育性。方法观察,实验,调查,行动研究4,桑代克1903出版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里程碑教育心理学之父*第2章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知发展机制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

2、0-2岁感觉和动作分化);前运算阶段(2-7岁开始口语,单向思维,思维不可逆,自我为中心);具体运算(7-11岁具有抽象概念,多向思维,思维可逆,具有逻辑推理能力,无自我中心);形式运算阶段(也叫命题运算11-16岁,认识命题关系,进行假设-演绎推理,抽象逻辑思维,思维可逆,补偿性和灵活性)*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连续与阶段性;定向与顺序性,不平衡和差异*关键期:在某个时期个体对某个刺激特别敏感,过了之后达不到同样效果印刻2,认知发展与教学的辩证关系: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与方法(不同认知阶段的学生接受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通过有目的系统的教学方法,可以加速认知阶段的转化

3、);有效的教学方法既要适应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也要促进学生向更高的水平发展*最近发展区域(维果斯基,在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3,自我意识的发展:生理自我(开始把自己从客体中分离出来,1岁末到三岁);社会自我(自我凭借具体到抽象,外显到内心);心理自我。4,多元智能:语言,数理逻辑,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交往,内省,自然观察等智能。5,认知方式差异:场依存和场独立;冲动型和沉思型;辐合型与发散型,执法立法司法型。6,学习风格差异:瑞德(视觉,听觉,动觉,小组型,个人型); 席尔瓦和汉森:感官思考(掌握型);感官感受(

4、人际型);直觉思考(理解型);直觉感受(自我表达)。*7,智力差异:智力水平,类型,表现早晚,性别差异。第三章 学习基本理论1,布鲁纳认知发展学习理论:把认知的生长看做是一个表征系统不断形成的过程:动作表征阶段(模仿再现动作):映象表征阶段(集注过去发生的事情);符号表征阶段(想象思维活动)。学习包括:获得,转化,评价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好奇内驱力(求知欲);胜任内驱里(求胜欲);互惠内驱力(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需要)。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2,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学习分为意义学习(符号代表的新知识和认知结构中已有的加力器非人为实质联系,客观条件是外部条件,主观条件

5、是内部条件)和机械学习。学习分为接受学习(渐进分化,综合贯通原则)和发现学习。*3,构建学习主义理论:是学习理论从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之后的进一步发展,被称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次革命。基本观点: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分为个体构建主义:探究式学习(有点类似认知学习);社会构建主义。支架式教学,情境教学,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尝试错误学习理论:效果率,练习率,准备率4,认知学习理论:苛勒的完形顿悟说;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主要观点:主动的在内部形成认知结构;学习通过顿悟和理解获得期待。*5,联结学习理论,巴甫洛夫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获得与消退。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基本规律

6、:效果率,联系率,准备率 斯金纳强化理论主要观点:学习的实质是在刺激和反映之间建立起直接联结的过程 强化在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第4章 学习动机1,成就动机理论(在成就需要的基础上鼓励自己对有价值的重要的工作乐意去做,并达到完善的推动力):力求成功(挑战性,严格的任务)和避免失败(容易任务,鼓励)阿特金森和麦克里兰。2,成败归因理论:韦纳认为成败的归因因素三个(内因和外因),(稳定性和非稳定性),(可控性和不可控性)内因:天资,努力,心境,能力外因:任务难度,运气,别人的原因稳定因素:(持久)能力和任务难度,持久努力不稳定:心境,运气,意识努力不可控:天资,心境,任务难度,机遇

7、可控:努力,别人帮助,教师偏见3,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直接强化,自我强化,替代强化)和(先行因素期待:结果期待“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和效能期待“能否实施某种行为能力的的判断”)影响。影响自我效能干理论的影响因素:成败经验,对他人的观察,言语劝说,情绪和心理状态*需求层次理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确实需要,自我实现成长需要*4,学习动机的分类: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斯金纳(正强化和负强化);班杜拉(直接外界因素,替代榜样,自我强化自我评价与监督)马斯洛(需求层次

8、理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学习动力的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5,学习动机的培养:利用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的互动关系培养;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力。6,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耶克斯多德森定律“U型”曲线,学习任务与比较简单是动机强回达到较好的水平,相反学习任务比较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以达到高水平第五章 学习迁移1,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者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的影响),广泛存在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的学习中。2,分类,正迁移和负迁移(促进或者干扰作用);水平迁移(顺向和逆向迁移)和垂直迁移(竖向迁移自上而下迁移

9、“又上位抽象概念较高层次”和自下而上迁移“下位”);一般迁移(一种到另一种)和具体迁移(某项知识技能的重组);近迁移(相似性高)和远迁移。3,学习迁移的基本原理:形式要素说(官能心理学家提出,官能器官可以通过的训练提高自然迁移产生沃尔夫);相同要素说(存在相同成分桑代克);概括说(贾德概括化的检验);关系转换理论(格式塔苛勒,两个学习之间关系,);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伯尔认知结构好解容易迁移)。*4,影响迁移的因素: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学习心向与定势。*5,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合理编排内容促进迁移;改进教材呈现方式促进教材;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第6章 知识

10、学习1,知识学习的分类:陈述性知识(基本单元是组块时间序列;表型;命题)和程序性知识(基本单位是产生式条件和行动)*(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上位学习苹果,梨子到水果,下位学习水果到菠萝,并列结合学习速度距离,质量能量)。2,记忆的三个系统:感觉登记,工作记忆,长时记忆。3,工作记忆的特点:信息保存时间短;工作或者活动状态;记忆容量有限7(正负)2模块3,遗忘(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痕迹衰退说:不均衡,先快后慢,附加速度型。还有干扰说,同化说,动机说。4信息加工原理,促进知识的获得和保持(P111)第7章 技能学习1,操作技能(动作技能,运动技能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程序化,自动化

11、,完善化外显活动方式)的基本特点: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结构的展开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2心智技能(智力技能,认知技能借助内部语言在头脑中完成的智力活动)的基本特点:动作对象的观念性,动作结构的简缩性,要求动作进行内隐性。*3,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关系:是构成技能的两个子系统,区别活动的对象,活动结构,活动要求不同;联系操作技能是心智技能学习的最初依据,反过来心智技能又是操作技能的支配者和调节者。*4,操作技能学习过程及其训练要求:定向阶段;模仿阶段(视觉控制);整合阶段(动觉控制);熟练阶段(动觉控制占主导地位)* 要求:示范与讲解相结合;必要而适当的练习(高原现象);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建立

12、稳定清晰的运动感知。5心智技能的学习过程: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学习过程分为5个阶段:动作的定向阶段;物质与物质化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不出声的,;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安德森: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 我国:包含三要素物质的观察活动,物质形式的操作活动,言语表达活动。三阶段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原型:被模仿的某种自然现象或者过程6,原型定向(任务是自我调节机制)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结构以及“外化”或者“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者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从而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指明方向。* 教学要求:主要任务(一,确定所学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二,是这种实践模式的动

13、作结构在头脑中得到清晰反映);要了解活动的结构;要是学生了解各个动作要素;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教师的师范要正确。7,原型操作: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应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教学要求:是所有活动一完全展开的方式进行;变更活动对象,使得在知觉水平上的得以概括形成活动表象;注意活动方式掌握程度,适时向下一阶段转化。8,原型内化: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隐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到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再到内部言语。9,心智技能的培养: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

14、性;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适应培养阶段的特征,正确使用言语;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第八章 学习策略1,学习策略;指的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有意识的制定有关学习过程复杂的方案(目标完成学习目标有效学习学习过程,学习计划可以通过练习获得)分类:认知策略(复述,精细加工,组织);元认知策略(计划,监督,调节);资源管理策略(时间,学习环境,努力等管理策略,学习工具利用,人力资源利用)2,复述策略(为了保持信息而重复):利用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排除相互干扰(前,后摄干扰);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形式多样化;划线强调。3,精加工策略(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存储到长时记忆中,新旧信息建

15、立联系):联想法(形象联想,谐音联想,简缩联想,关键词联想);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已有知识。4,组织策略(知识在长记忆的深加工新知识与新知识):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5,元认知策略:对自身认知的认知,个人对自己认知过程及结果的意识与调控。 元认知的构成:元认知知识(个体,任务,策略等的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与调节(意识性和控制性) 元认知的特点:外控到内控,局部到整体,岁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无意识到有意识再到自动化 *6资源管理策略:1,学习时间的管理统筹安排时间;高效利用最佳时间;灵活利用零碎时间。2,学习环境的管理3,努力管理4,学习工具的利用5,人力资源的利用。7

16、,学习策略的训练模式:程序化训练模式:完型是训练模式;交互训练模式;合作学习模式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1,问题包括有结构问题和结构不良问题;问题的解决应用认知操作从问题的其实状态到目标操作的过程,包括常规性的问题解决和创造性的问题解决。2问题解决的理论和模式的研究:试误说,顿悟说,信息加工论模式,现代认知派的模式。问题解决过程:发现问题(问题是什么),理解问题(主要矛盾),提出假设(解决方案),检验假设(实践)。*分为常规性和创造性问题的解决3,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问题的特征;已有知识经验;定势(反应定势);功能固着(德国心理学家邓克尔);智力水平;动机强度。*4,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措施

17、:一,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牢固的记忆知识;提高多种变式与概括;重视至少是联系,构建网络化;)二,教授和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三,提供多种练习机会。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鼓励发现问题;鼓励多角度提出假设;鼓励自我评价反思)*5,思维:1,发散思维(求异思维)沿不同的法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 2,聚合思维(求同思维)将各种信息聚合起来的到一个正确的答案。6,创造性的基本特征:变通性;独创性,流畅性7影响创造性的因素:环境因素(家庭,学校,社会);智力因素(智商与创造性是非相关关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动机;个人因素。8,创造

18、性的培养: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内容);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知觉思维能力;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第10章 品德发展1,品德:是到的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2,品德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区别所属范畴不同;反映内容不同;产生需

19、要不同。联系品德是道德的具体化;社会道德风气影响着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个体的品德对社会道德有一定的反作用;3,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自我中心阶段(2-5);权威阶段5-8(他律阶段);可逆性阶段8-10(自律阶段);公正阶段10-12*4,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前习俗道德水平(服从权威和功利倾向);习俗道德水平(家庭和社会的要求);后习俗道德水平(超越社会和权威的服从)* 服从与避罚取向;相对功利取向;寻求认可取向;遵守法规取向;社会契约取向;普遍伦理取向。5,观察学习过程分为: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6,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1,道德认知从具体过渡到抽象,从片面到

20、全面,2道德行为从衣服过渡到自觉,从模仿到习惯;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协调性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发展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自我意识增强,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品德结构更为完善。2品德发展动荡向成熟过渡7,一: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促进学生对道德概念的掌握;引导学生把道德知识转变为道德信念;发展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知道情结合,激起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以美育情,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内容;真情感化,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真情感化,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三:注重学生的道德行为训练:是学生了解有关行为的社会意义,产生资源练习的愿望;创设重复良好行为的情景,避免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提供道德行为练习与实践的榜样,让学生进行模仿;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道德行为进行反思和评价;注意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有个映象就行)10,影响品德发展的内部因素有: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第11章 学校群体心理1,群体规范的功能:维系群体的功能,评价标准的功能,行为导向功能,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