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免疫概念:机体通过免疫系统识别异物、排斥异物的一种基本生物学特性(或功能)。是机体识别“自身”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产生排斥反应的一种生理功能免疫系统的功能抗体形成的克隆选择学说(Burnet学说): 抗体是细胞表面天然表达出来的受体,能与抗原选择性地作用。抗原与细胞表面受体之间的作用产生了克隆增殖,其表型受到给定抗原特异性限制的细胞信号的影响,一些子代细胞形成了抗体生成细胞,另一些细胞作为免疫记忆细胞参与后来的免疫应答。免疫系统的组成:1、 免疫器官 中枢:胸腺、法氏囊(鸟类)、骨髓 周围:脾脏、淋巴结、扁桃体、阑尾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等2、免疫细胞 造血干细胞、淋
2、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粒、肥大、浆、NK细胞等3、免疫分子 免疫球蛋白、抗原、补体、细胞因子等4、免疫基因免疫器官的主要功能:产生淋巴细胞、滤过淋巴液和血液、参与免疫反应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的区别中枢免疫器官: 比外周免疫器官发生早,是产生T、B淋巴细胞的场所中枢免疫器官把T、B淋巴细胞输送到外周免疫器官决定了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 左右了全身的免疫功能外周免疫器官:发育比中枢免疫器官晚,是免疫反应的场所。 产生淋巴细胞,但必须有抗原物质的刺激。其发育受中枢免疫器官及受抗原刺激的影响。“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若早期割掉中枢免疫器官,则外周免疫器官发育不好; 初生动物一组放在无菌场所,一组放
3、在有菌场所,中枢免疫器官发育相同,外周免疫器官发育不一样,放在无菌场所的动物外周免疫器官发育不好,因无抗原刺激。胸腺结构: 皮质:皮质上皮细胞(星状网状细胞)、巨噬细胞大量淋巴细胞(胸腺细胞)外侧:淋巴母细胞,核大,质有嗜酸性中层:稍小,越往里越成熟。 髓质:少量的成熟的淋巴细胞、大量的髓质上皮细胞(星状网状细胞)(含胸腺素)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胸腺小体T细胞的发育:“双阴性”(CD4- CD8-)胸腺细胞(DN) - 胸腺被膜下区和皮质边缘区; “双阳性”(CD4+ CD8+)胸腺细胞(DP) - 主要存在于皮质深区; “单阳性”(CD4+或CD8+ )TCR T细胞 - 皮质和髓质交界处
4、及髓质区。阳性选择: 从初级TCR池中筛选出可识别自身MHC分子的TCR(从+->+)机制:如DP细胞的TCR能与胸腺基质细胞表面的MHC-I和MHC-II类分子有恰当的亲和力结合,被选择继续发育,否则凋亡。阴性选择:从这个临时的TCR池中清除那些与自身MHC有高亲和力的TCR。 机制:单阳性细胞与皮、髓质交界的巨噬细胞或树突状细胞表面的自身抗原肽MHC复合物高亲和力结合,则导致克隆消除或无能. 反之(结合力较弱或一般)则顺利地穿过胸腺髓质并发育为CD4+或CD8+单阳性的成熟T细胞。最终的TCR库中就包含与自身MHC分子有弱的或一般亲和力的TCR,当肽结合凹槽中结合外源性抗原肽时,这些
5、TCR可以高效地识别相应的抗原改变。造血干细胞 髓样前体细胞红、巨噬、树突状、肥大、粒(多形核白细胞)、血小板 淋巴样前体细胞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B细胞的发育: 抗原非依赖期发生在骨髓。骨髓中的pro-B细胞(始祖B细胞)丢失CD43,即转化为pre-B细胞(前B细胞),进而发育为+(I gM的重链)的不成熟B细胞;进一步发育为+ + (重链) 的成熟B细胞(通常所说的B细胞)。抗原依赖期发生在外周免疫器官。接受抗原刺激后,B细胞可发生类型转换,最终分化为浆细胞。阳性选择:选择的信号是由B细胞表面表达的链传导(阶段)阴性选择:清除具有自身反应性的B细胞克隆,实现自身耐受生
6、发中心:在抗原刺激下,若B淋巴细胞母细胞化,转变成淋巴母细胞,并进而增殖、分化成许多幼浆细胞,继续增殖发育成浆细胞,产生抗体。外周免疫器官:在异物进入的周围,是最重要的免疫反应的场所,在异物和抗原刺激下可以产生淋巴细胞。淋巴结结构 : 淋巴结的主要功能:1 过滤淋巴液: 杀伤病原微生物,清除异物,从而起到净化淋巴液, 防止病原体扩散2 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的场所:产生抗体主要为IgG和IgM。外周组织3 淋巴细胞再循环的主要场所:淋巴结的淋巴细胞输出淋巴管 胸导管血液毛细血管后高内皮小静脉淋巴结脾脏结构:脾脏的功能:1 胚胎期具有造血功能:造血干细胞增生分化的场所。2 血液的滤过器:清除体内衰老
7、细胞和病原微生物3 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产生抗体主要为IgG和IgM。4 储存血液的器官: 脾窦充满大量血液,可根据机体需要调节血量免疫细胞: 指所有参与免疫反应及与免疫反应相关的细胞免疫活性细胞:能接受抗原刺激、产生特异性活化、增殖、分化并形成效应产物的淋巴细胞。免疫细胞的组成:免疫活性细胞T、B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淋巴细胞其他免疫细胞造血干、粒(嗜中性、嗜酸性、嗜碱性)NK、肥大细胞 T细胞亚群: CD4+细胞:TH(辅助T细胞):THpTH0TH1/2THMTH1:分泌IL-2、IFN-(干扰素)和TNF-(肿瘤坏死因子),介导细胞免疫TH2:分泌IL-4、IL-
8、5、IL-6和IL-10,介导体液免疫TD(迟发型超敏反应T淋巴细胞 ) CD8+ 细胞:细胞毒T细胞(Tc/CTL):细胞免疫的效应细胞,致敏后特异杀伤携带致敏抗原的靶细胞(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细胞). 抑制T细胞(Ts):释放抑制性细胞因子,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记忆T细胞(Tm):参与增强性的再次免疫应答。表面标志CD45RO抗原提呈细胞(APC):一个功能性细胞群体,参与的各种细胞具有摄取、 加工抗原的能力,都可表达 MHC I、II类分子,并籍此向T细胞提呈加工处理后的抗原肽。抗原提呈细胞的分类:专职APC: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B细胞 非专职APC:上皮细胞、内皮细胞、间
9、质细胞三类专职APC的比较:抗原(Ag):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能在体内或体外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免疫效应细胞)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免疫原性(抗原性): 是指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的性能。免疫反应性反(应原性): 是指能够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性能。耐受原:引起免疫耐受的抗原。变应原: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完全抗原: 既具有免疫原性又具有反应原性的物质。如:蛋白质、细菌、病毒等。半抗原(不完全抗原): 只具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载体(carrier):赋予半抗原以免疫原性的蛋白质。 半抗原 + 载体完全抗原。.影响免疫原性的因素:(一)抗原因素:1.化学组成
10、2. 分子量10-100 kD以上(胰岛素分子量5734,对有些动物有免疫原性血管紧张素分子量低,也具免疫原性)3. 化学结构(直链氨基酸免疫原性较弱:明胶)4. 物理性状5.降解性(二)宿主因素1.异物性 2.宿主的遗传性 3.免疫原的剂量及进入途径 4. 免疫佐剂:是非特异的免疫增强剂。与抗原混合后或预先注入体内能够非特异地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反应的物质佐剂增强免疫应答的机制 改变抗原物理性状,增加抗原在体内的 滞留时间。 通过刺激单核-巨噬细胞,增加对抗原的加工和呈递能力。 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从而增强和扩大免疫应答能力。抗原决定基(表位):是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11、它是TCR/BCR及抗体特异结合的基本单位构象决定基:序列上不相连续的多肽或多糖在空间构象上形成的决定基,见于BCR或抗体识别的决定基。顺序决定基:一段序列上相连续的氨基酸片段形成的决定基,多位于抗原分子的内部,主要是T细胞决定基。T细胞表位: 不位于抗原分子表面,须经抗原送呈细胞加工处理为小分子多肽并与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结合才能被T细胞抗原受体(TCR)识别。B细胞表位:位于抗原分子表面或转折处,不经加工处理即可为B细胞识别。T细胞和B细胞抗原表位的特性比较共同抗原:两种不同抗原之间可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基。交叉反应:抗体对具有相同或相似决定基的不同抗原的反应,称为交叉反应。类毒
12、素:经0.3%0.4%甲醛处理过的失去毒性保留免疫原性的外毒素超抗原:是指那些能同时与MHC分子及TCR多肽结合、从而激活多克隆T细胞的蛋白质分子。只要极低浓度即可激活一些亚型的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抗体(Ab):是高等动物在抗原物质的刺激下,由浆细胞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抗体的特点: 仅由鱼类以上脊椎动物的浆细胞所产生 必须有相应抗原物质刺激免疫细胞后才能产生 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 非共价和可逆的结合 化学本质是一类具有体液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因抗体是蛋白质,既具有抗体功能,也可做抗原去刺激异种动物产生相应的抗体-抗抗体免疫球蛋白(Ig): 是指具有抗体活
13、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Ig结构:可变区(V区) : 这个区的氨基酸排列顺序随抗体特异性不同而有所变化高变区:在V区内,氨基酸残基的组成和排列顺序比V区内其他区域更易变化的区域。三个高变区共同组成Ig的抗原结合部位,该部位也称为互补性决定区(CDR)。恒定区(C区): 其氨基酸数量、种类、排列顺序及含糖量都比较稳定,故称为恒定区。铰链区(hinge region) : 位于CH1与CH2之间,含有丰富的脯氨酸,因此易伸展弯曲,而且易被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等水解。双价抗体活性无生物学活性结合细胞结合抗原Ig功能:1、 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 Ig的基因结构:抗体多样性及其机制V区DNA重组
14、机制:1. 重组信号指导重组(RSS)2. 重组酶参与在其基因片段中3. Ig基因重新整理4. 等位基因排斥保证单链抗体特异性补体: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及组织液中的非特异性杀菌物质,是一组可以协助抗体、补充抗体作用的具有酶原活性的含糖球蛋白。补体系统:由补体固有成份、补体调节蛋白和补体受体所组成。补体系统组成:(1)补体固有成分:C1(C1q,C1r,C1s)C9、B、 D、 P因子、MBL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丝氨酸蛋白酶。(2)补体调节蛋白: C1抑制物、I因子、H因子、C4结合蛋白、 S蛋白、血清羧肽酶、MCP、DAF和HRP等。(3)补体受体:C1qR,CR1,CR2,CR3,
15、C3aR,C5aR等。补体可溶性调节分子: C1 抑制分(C1INH). C4bBp的抑制作用 I因子的抑制作用 H因子的辅助作用 蛋白阻止膜攻击复合物的形成细胞因子:由细胞(免疫细胞、非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低分子量蛋白质或多肽的统称。细胞因子特性(小题)细胞因子的种类白细胞介素:IL-1 (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IL-2 (T细胞生长因子,TCGF)干扰素:I型:IFN-、(抵抗病毒)II型:IFN-(免疫调节)肿瘤坏死因子(TNF):IFN- IFN-(炎症,增强MHC-I表达,直接杀伤肿瘤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SF):选择性刺激造血干细胞分化成某细胞谱系趋化因子:吸引白细胞
16、、刺激白细胞活化生长因子(GF)(P5图)组织相容性抗原(移植抗原):代表个体特异性的能引起排斥反应的同种异型抗原。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 (MHS):在众多的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中,能引起强烈而迅速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系统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的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呈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将这一连锁群统称为人类HLA复合体三类基因区:类基因:典型:B、C、A位点;非典型:E、F、G位点等 类基因:典型:DP、DQ、DR位点;非典型:DN、DM、DO位点等 类基因: C4、C2、B因子、TNF、HSP70等生物学功能:MHC-I MHC-II(1)参与内源性抗原
17、的递呈(诱导对病毒感染/肿瘤细胞的杀伤和溶解);(2)CD8+T细胞的识别分子(CD的配体);(3)参与胸腺内T 细胞的分化、发育;(4)参与NK 细胞的活化或抑制;(5)诱导同种移植排斥反应。(1)参与外源性抗原的递呈;(2)作为CD4+T细胞的识别分子(CD4的配体);(3)参与胸腺内T 细胞的分化、发育;(4)参与免疫应答基因 - Ir基因产物的调节;(5)诱导同种移植排斥反应。免疫应答:指抗原物质进入机体,激发免疫系统发生一系列反应以排除抗原的过程。非特异免疫主要包括:炎症:机体受到有害刺激时所表现的一系列局部和全身性防御应答,可以看作是非特异免疫的综合作用结果,其作用于清除有害异物、
18、修复受伤组织,保持自身稳定性。 特异性免疫的类型:细胞免疫:T细胞抗原激受淋巴母细胞增殖、分化致敏淋巴细胞与相应的抗原接触直接杀伤病原靶细胞or释放多种可溶性的生物活性物质(淋巴因子)发挥免疫效应。体液免疫: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转化为浆母细胞,再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分泌抗体;体液中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进行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抗体的免疫效应 中和作用:IgG(血液)和SIgA( 粘膜): 结合外毒素 - 中和毒性; 结合病毒 - 阻止病毒吸附进入宿主细胞。 免疫调理: IgG(IgG1, 2, 3)和IgM + Ag à 激活补体 à CR(吞噬细胞) à 促吞
19、噬作用 激活补体:Ag-Ab(IgG, IgM)复合物 à 激活补体经典途径 à 膜攻击复合体-溶解靶细胞 ADCC: IgG + 靶细胞FcR( NK细胞等) à杀伤靶细胞。 粘膜抗感染: SIgA à 粘膜抗感染。 超敏反应: 可引起I、II、III型超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移植超急排斥反应(HAR):是一种反应最剧烈、后果最严重的排斥反应 肿瘤逃逸:肿瘤细胞可通过对自身表面抗原的修饰及改变肿瘤组织周围的微环境来逃避机体的免疫识别与攻击 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感应阶段:机体接受抗原刺激的阶段反应阶段: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后,即被活化进行增殖、分化效应阶段:
20、抗原成为被打击的对象超敏反应(变态反应):机体受同一抗原物质再次刺激后产生的一种异常或病理性免疫反应型超敏反应:特点:1. 由结合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的 IgE 抗体所介导,可以通过病人的血清把致敏状态转移给正常人。 2. 反应迅速、强烈、消退亦快,通常不遗留组织损伤,故也称速发型超敏反应。但 I 型超敏反应也有“迟发相”反应。 3. 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一般不伴有组织损伤。变应原:呼吸道 - 花粉、尘螨、霉菌等;消化道 - 鱼、虾、肉、蛋、牛奶等;皮肤 - 昆虫的毒素、化学物质等;肌肉、静脉 -化学药物及异种动物血清等变应素( IgE 抗体及其 Fc 受体)IgE 合成受以下几
21、个因素调节:遗传因素接触变应原的机抗原的性质及进入途径 细胞因子的作用常见疾病 :过敏性休克;呼吸道过敏反应;消化道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应防治原则:检出抗原并避免接触;急性脱敏治疗;慢性脱敏治疗;药物治疗型超敏反应:由IgG或IgM类抗体与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在补体、吞噬细胞及NK细胞等参与下,引起的以细胞裂解死亡为主的病理损伤。常见疾病: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血细胞减少症;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甲状腺机能亢进型超敏反应:血液循环中的可溶性抗原与相应(IgG、IgM类)结合形成可溶性的免疫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沉积于组织,通过激活补体并在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等其它细
22、胞的参与下,引起组织损伤的过程。免疫复合物引起组织损伤机制:补体的作用;中性粒细胞的作用;血小板的作用 常见疾病: (一)局部免疫复合物病 1.Arthus反应:马血清 家兔再次注入马血清局部红肿、出血及坏死。 2.人类局部免疫复合物病:(1)胰岛素 糖尿病人局部出现红肿。(2)粉尘吸入(含霉菌孢子或动植物物蛋白等)变应性肺炎,如农民肺。(二)全身免疫复合物病1.血清病 ;2.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免疫复合物型肾炎);3.系统性红斑狼疮 ;4.类风湿性关节炎 。型超敏反应:是由致敏(效应)T细胞与相应抗原作用后,引起的以单个核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和组织细胞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发生机制:(一)、T细胞致敏阶段,(二)致敏T细胞的效应阶段。疾病:传染性超敏反应1)结核菌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丘工学院《织物产品结构与工艺(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运动疗法技术学1》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收取合作公司礼品合同范例
- 汕头大学《染织工艺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出售学校学区房合同范例
- 2024至2030年耐火材料干片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硝酸钾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租赁男友合同范例
- 电箱购销合同范例
- 2024至2030年冰雪玻璃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会计学原理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血站业务场所建设指南 第3部分:献血屋》
- 安宁护理个案
- (2024年)计算机安全培训
- 城市地理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项目撤销方案
- 20220226【案例分享】铝加工行业SAP解决方案
- 异地办公与远程团队管理
- JB T 3929-2008通用悬挂输送机
- 银行舆情管理培训课件
- 抖音小店数据分析怎么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