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文言文教学研究_第1页
新课改下的文言文教学研究_第2页
新课改下的文言文教学研究_第3页
新课改下的文言文教学研究_第4页
新课改下的文言文教学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课改下的文言文教学研究镇江市丹徒区辛丰中学 邮编:212141 凌亚萍【摘 要】:综观当今的文言文的教学,那种只重灌输不重感悟,只会死记硬背 不求理解品味的做法还普遍存在。这与新课标提倡的人文性是相悖行的。文言文 教学要把审美教育和人格教育纳入其中,让学生在接受美的熏陶的同时,培养高 尚的情趣,追求道德修养,健全自己的人格。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文言文中 美的因素和人文因素,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美、感受形象美、体会情感美、把握思 想美。这体现在具体的方法上有三点:一是诵读吟咏,培养学生的语感。二是创 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情感。三是与文本对话,促进学生自我体验。【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新课改,审美教

2、育,人格教育引言文言文是中华五干年文化的载体,学习文言文是继承中华优秀文 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同时,阅读这些经典文木使阅读者经 历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能陶冶他们的性情。因此我们要学好文言 文,但目前文言文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这主要表现为:只见“语”不见“文” o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多 采用串讲法,把文质兼美的课文割裂成支离破碎的零散知识,教师逐 字逐句地讲,学生手忙脚乱地记。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 兴趣,同时也削弱了作品的文学魅力,严重脱离了我们语文教学的宗 旨。中国古典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 都充满着神奇的美。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

3、审美教 育,让学生从蕴含着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千古佳作中领略祖国文化 的内涵,汲取养分,古为今用。而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 的统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正是语文人文性要求的体现。语 文教学除了教给学生字、词、句、章、语、修、逻、文等语文知识外, 还得注重挖掘课本的人文性内涵。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通过 分析鉴赏文木从而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文言文教学应该 很好地了解语文学科性质,体现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所以人格教育就 自然而然地走入了文言文教学的课堂。由此看来“文言文教学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教学,也是一种审美教 学,更是一种人文熏陶。旬”教师的责任在于义不容辞地挖掘文本中 的人

4、文因素,用美的方法组织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把审美 教育和人格教育纳入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在接受美的熏陶的同时, 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通过阅读鉴赏,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 养高尚的情趣,追求道德修养,健全自己的人格。文言文中审美教育与人格教育的具体内容1. 品味语言美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语言运用的典范;文学作品的一切美,都是用语言表达的。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文 言诗文,更是经过大浪淘沙后淘洗出的金子,是文质兼美的佳作。细 细品读,静心体味,往往余香满口,齿颊留芳。如范仲淹岳阳楼记 中“而或长烟一空,皓刀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形象动人, 流光溢彩,引人入胜。

5、在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抓住文章的音韵美 和节奏感,通过吟咏诵读、沉潜反复的审美熏陶,把准文体特点,挖 掘语言特色,引领学生自主感悟,倾心陶醉,达到陶冶情操、提升人 格的冃的。2. 感受形象美文学作品是作家在纷繁的社会生活的基础上,进行观察、思考、 选择,按照美的规律,通过塑造美的形象來反映牛活的。体会形象美 就是通过朗读或品味课文中的词语,使学生从具体的描写中去寻求和 感受形象美。形象美有两种:一是指自然景观美。文言文中对自然风 光的描写,是经过作家独特的审美处理的,比自然美更细腻,更完美, 更能打动人心。如泰山日出的绚丽多姿(姚鼐登泰山行),天姥仙 境的梦幻奇妙(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无不给

6、我们留下美的享受。 二是人物形象美,即人的人格美、心灵美:如“不为五斗米折腰”的 陶渊明;感愤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杜甫;留下“人生自 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铮铮誓言的民族英雄文天祥;等等。所 有这些,无不充满着浓郁的人文气息,无不让人心驰神往。在阅读的 过程中要注意从人性的角度领悟作品无穷的精神魅力来潜移默化地 感染学生,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完善学生的人格。当学生在阅读中 为这些历史人物而感动时,就意味着语文教学已经走上了成功之路。73. 体会情感美文学作品,是作家情感的具体体现。文言文虽然所表现的内容与 今天有很遥远的距离,但人类历史的情感是相通的。通过文言文的学 习,去感悟古

7、人的“情”,感悟“情”的种种深沉、细腻、温柔 等等。情感的点点滴滴,在学生内心引起波澜,能与作者同悲同喜, 与古人的情感融为一体,从而创造岀一个新的意境。王勃的千古绝唱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至今还被许多人引用着;杜甫的右 壕吏令人悲愤异常,而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也让我们与他一 起呼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o这些复杂的 情感,让学生体味着,感悟着,这就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4. 把握思想美应该说,能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经过历史长河冲刷而流传下来的 作品,当然是思想文化的精华,是引导学生认同、继承传统文化并从 中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内容。这些作品,或歌咏山川,或记述

8、经历, 或阐发哲理,或抒怀言志,表达了古人对真善美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 世界万物的思考。如孔子的论语十则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精 妙论述至今仍是至理名言,其意义远远高于语言的形式本身。周敦颐 的爱莲说抒发的是作者对洁身自好、正直清高的人格追求。学生 的成长,需要正确的引导和优秀思想的熏陶。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 生挖掘文中的思想之花,由此拓展他们的认识空间,从而更好地提高 审美品位。二、实施审美教育和人格教育的具体教学策略学生的审美情感不会自发形成,它需要正确的引导来实现。审美 教育和人格教育抛弃传统的串讲法,教师的主要身份由主导者变为引 导者。这就耍求教师在教学前耍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借助课文本

9、身 的语言和自己语文修养,通过渗透化的方式,把美感教育和人格教育 纳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具体的方法分为三步,三者间层层递进。(一)诵读吟咏,培养学生的语感新课标指出:“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 验和领悟”;“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10o这说明诵读是学习古代诗文的一种重要手段,不可忽视。它应该 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学生可以在读中把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 思想美等融为一体,融会贯通。文言文与日常口语殊异,通过诵读, 可以帮助理解语句的含义和习惯用法,体味文言文的语言美。通过诵 读,还可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意趣。1通读意会,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是

10、从吟咏中积累来的,素养是从吟咏中培养来的,多做吟咏 有助于学生形成粗略的情感体验。汉语的精妙在于每个字都有其独特 的、不可替代的含义,这些含义甚至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诵读不 仅是一种技能训练,也是一种艺术创造。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 基本技巧,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如句读、重音、语气、语调、语速 甚至发声、酝酿感情等。教师带着自己对文章的深刻理解,声情并茂 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的轻重、停顿的长短,语气的舒缓、抑扬,充 分表现作品的内在含蕴及艺术魅力。这种诵读,能很快把学生带进作 品所营造的美妙境界之中,用教师的激情來陶醉、感染学牛,同时可 以帮助学生认知过程内化并不断重复从而形成技能。2精读

11、细品,提高审美能力在注重文言文学习的整体阅读效果的前提下,教师应该选择文章 中最精彩的片断,与学生一起精读细品,引导学生去品味其语言的精 妙,把握作品美在何处,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以郦道元的三 峡为例,作者选用精炼、表现力强、充满生气的语言描写了三峡的 壮美风光。如“飞漱其间”,“漱”写出了悬泉瀑布的冲刷之势。又 如“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给人以动感,“绿潭”给人以静感,动静结合,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乂自然和谐的画面。教 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这些语言,重锤敲打,反复咀嚼,体会作者用 语的精妙与贴切;同时还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进入散文所描 写的意境,把想象中的-:峡的美用语言

12、表达出来,从而提高他们的文 学鉴赏力和表达能力。3这才是精读细品的价值,也是审美教育的最 高境界。(二)创设情境,诱发学生情感许多古代文学作品洋溢着人文情调,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哲思,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要把几千年的诗文意境与现代学生的情感体 验沟通起来并非易事,这就耍求教师在课堂中创设某种特定的情景, 来诱发学生的情感。美需要以情感为媒介,教学更需要以情感为纽带。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充分利用文章内容和学生现实感触的共振点制造情感纽带,并抛 向学生,把作者、老师、学生的情感世界连通起来,创造出一种和谐 生动而又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气氛和情境,唤起学生的审美共鸣。这种 共鸣可以转化为学生自觉审美的“

13、催化剂”,促使他们产生新的审美 需求,从而潜入到文章的内部世界去寻珠探宝,领悟其美学意境。(三)与文本对话,促进自我体验一位教师说:“学生如果能像母子相知那样熟悉课文,像友人相 通那样理解课文,像恋人相依那样热爱课文,那么语文课堂真正精彩 无限了/真正能调动学&学习的兴趣,创建富有潜能的学习发展空 间的方法应该是融入文本,实现与文言文的文本对话。让学生既深入 到文本之内,体验到作者的情感、审美体验,又超出文本之上,对世 界和自我产生全新的理解和感受,这才是语文课真正的宗旨。1 通过对话,鼓励并引导学生的个性化解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越是优秀的作品,其意 蕴越是丰富。由于

14、各个学生的阅历、学识、修养、个性不同,对同一 篇文章的理解也不同。因此,在解读课文时,我们不应当拘泥于教参 或已成定论的说法,而要让学生尽情表达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思想深 度,张扬自己的个性,勇于向权威挑战,不人云亦云,只有这样,对 待问题才能从狭隘的线性思维变为高级思维,走向深刻的学习。2通过对话,学会理解以爱莲说为例。作者在文中借陶渊明“爱菊”的“独”和“鲜”, 对陶氏辞官退隐,不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进行了褒扬。 其实,从积极投身变革,勇于改造社会的处世标准来衡量,陶渊明的 退隐行为就显得有点消极避世、明哲保身了。课堂上,可以围绕这一 点来组织学生讨论,进行道德评价,这对培养学生高

15、尚和合乎历史发 展要求的价值观是十分有利的。泗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一 定要把历史的情境感和认识的现代感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一定要尽力 倡导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以奏语文素养整体提高之效。结语钱理群教授曾说:“中学语文教学落实到人文教育上,就是给人 建立一种精神的底子。”然而工具理性下的语文教育长期将语法和文 法知识置于中心地位,教学内容僵化枯燥,教育价值严重失落,尤其 是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文言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 缕的联系,理应在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和语文课自身建设中发挥出重要 而独特的价值,然而该领域似乎长期滞后于语文学科的整体发展。因 此,教育观念的改革迫在眉睫,只有观

16、念的改变才能带动教学活动的 变革。而走审美教育与人格教育相结合的文言文教学路径,符合当前 改革的要求。文言名篇中有许多的审美因素存在,这些因素,沉积千 年,历久弥笃,它们正散发着深沉的光彩,期待着更多的善于发现美 的眼睛。审美教育有助于人的知情意的全面发展,文言文教学要充满 审美愉悦性,让学生徜徉于千古佳作的神奇美妙境界的同时,认真挖 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并通过特定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真正认 识和理解优秀文化的合理内核与美学价值,从作品中获取人生成长过 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从而完善自己的人格。相信,在审美教育 和人格教育的路上文言文教学会走得更远。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1,42 郭新国.关于文言文教学的突围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 (9): 763 代爱珍.文言文教学的问题与出路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 (9) :684 席勒.美育书简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 1021045 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第2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5056 张彪杰浅谈文言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当代教育论坛,2005, (7) : 1217 张元.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