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配合颈椎康复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评估_第1页
腹针配合颈椎康复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评估_第2页
腹针配合颈椎康复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评估_第3页
腹针配合颈椎康复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评估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腹针配合颈椎康复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评估    王礼哲 史玮【摘  要】目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联合应用腹针、颈椎康复操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30例行颈椎康复操治疗者作为对照组,30例行腹针+颈椎康复操治疗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康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tmfv、ri、pi)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联合实施腹针、颈椎康复操治疗,可改善脑组织血

2、流,促进症状及功能恢复,提高康复效果,值得推广。【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腹针;颈椎康复操;脑血流动力学r181.3+2   a   1004-7484(2019)10-0179-02本次抽取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研究,旨在分析腹针配合颈椎康复操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所用康复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34-68岁,平均(51.2±13.3)岁,病程6-41个月,平均(24.4±8.9)个月;实验组中,男性19

3、例,女性11例,年龄35-70岁,平均(52.6±13.7)岁,病程7-40个月,平均(23.7±9.1)个月。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患者颈椎康复操治疗,操作如下:指导患者取站立位,双臂自然下垂,放松肩颈部,向上缓慢拔升颈椎,同时向前屈至最大幅度,保持5s,后将颈椎恢复到原位。休息片刻后,向上拔升颈椎同时尽量后仰,5s后归位,重复30次。取站立位,分开双足与肩部同宽,缓慢向上拔升颈椎并向左旋转头部,5s后复位,重复30次。按照相同方法重复右侧动作。取站立位,两手交叉放于颈后,头颈向后用力,手则沿相反方向用力,重复5次。取站

4、立位,双手放在肩部两侧,由后向前旋转两肩,重复20-30次,由前向后旋转两肩,重复20-30次。10d为1个疗程。实验组:予以患者腹针+颈椎康复操治疗,其中腹针操作如下: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取中脘穴、关元穴、气海穴、下脘穴、双侧商曲穴、双侧滑肉门穴等,对局部穴位进行消毒后,进针,若病轻、体瘦、病程短,则进针浅,反之则进针深,得气后,留针0.5h,日1次。重复治疗7d后,休息3d,此为1个疗程。同时指导患者进行颈椎康复操训练,方法同对照組。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1.3 观察指标   康复效果观察:采用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1对两组康复效果进行评估,该量表评价指标包括眩晕、

5、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总分0-44分,得分越高表示症状与功能越好,病情越轻。根据治疗后症状与功能评分变化情况可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治疗后评分下降80%以上)、有效(治疗后评分下降40%以上)、无效(治疗后评分下降不足40%)。显效、有效患者占比治疗总有效率。脑血流动力学观察:对两组tmfv(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ri(阻力指数)、pi(血管搏动指数)进行检测。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行统计学分析,正态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值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评估标准。2 结果2.1 两组康复治疗

6、效果观察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明显较实验组96.67%低(p<0.05),见表1。2.2 两组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观察 治疗前,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tmfv水平均上升,ri、pi水平均下降,对照组各指标改善程度明显较实验组小(p<0.05),见表2。3 讨论因椎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颈部疾病,被称为椎动脉型颈椎病2。该病好发于中老年群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伏案工作越来越普遍,该病在青壮年群体中患病率也随之增加。颈椎康复操在颈椎病康复治疗中应用广泛,虽能在一定程度改善症状,但见效慢,且疗效有限。腹针为中医常见治疗方法,腹部分布

7、大量穴位,其以神阙穴为中心,可向全身输送气血,针刺腹部各穴位,能够调节气血、精气,使脾肾功能恢复平衡,达到稳定机体状态的目的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6.67%,且优于对照组,这主要是因为:中脘穴为八会穴位之腑会,有和中补气的功效;关元穴、气海穴均有固本培元的作用;下脘穴为足太阴、任脉之会,有除湿排毒之功4;商曲穴属足少阴肾经,有运化水湿的效用;滑肉门穴有运化脾土之功;针刺各穴位能调节脏腑之气,并使其向上运行,从而达到改善肩部气血的目的。配合颈椎康复操能松解颈部痉挛、粘连组织,改善局部血运,减轻眩晕、头痛等不适症状。综上,腹针+颈椎康复操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中效果确切,值得借鉴。参考文献1 赵丰, 屈玉疆, 李勇涛,等. 腹部推拿六法配合腹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 2018, 027(001):24-26,36.2 李邦伟, 胡汉通, 狄忠,等. 腹针结合颈椎弧度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评价j. 上海针灸杂志, 2019, 38(02):105-109.3 李树华. 腹针联合中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