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地球的表面苏教版_第1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地球的表面苏教版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球的表面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会利用谷歌地球软件自行搜索地球表面形态,并认识其特征。2.学会做地表模型,绘制地表模型平面图,初步认识地图。3.培养信息收集能力,意识到利用地图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利用谷歌地球软件自行搜索地球表面形态,并认识其特征。难点:绘制地表模型的平面图教学资源:7组电脑 连接网络塑料小盆 沙土若干 带有网格的明胶片 学生自带水彩笔。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1.出示三个小动物关于地表形态的争论。(小猴:很简单,我觉得地球上都是连绵起伏的高山,那里有吃不完的野果;青蛙:不对不对,地球上到处都是田地和池塘,我们蛙声一片,生

2、活美满;海龟:呵呵,你们说的都不对,地球上到处都是海洋,我游来游去都望不到边。)2.学生交流:它们的争论有道理吗?为什么?3.过渡:看来地球表面形态有各种各样,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今天用网络探究的方法来解决三个小动物的争论问题。揭题板书。二、上网搜索并认识地球表面的各种形态1.教师黑板上出示不同地形文字:阿尔卑斯山 别桥 罗布泊 浙西大峡谷  崇明岛  青藏高原 贵州梯田 自由2.任务:各组每人利用谷歌地球软件,每人搜索一个地形,下载上传到百度云盘,相互讨论自己搜索到地形有什么特征,简要记录在活动记录纸上?3.学生分组搜索地形并下载上传,讨论地形特征

3、。4.大组交流:打开云盘,请同学介绍自己搜索的地形有什么特征?相机板书典型地形特征:平原:低平而宽广。(课件)盆地:周围山地、高原环绕,中间地势较低。(课件)山地:地势高而崎岖,峰峦高耸。(课件)丘陵:海拔不高、山顶浑圆。(课件)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开阔或有丘陵起伏。(课件)5小结出示视频:千姿百态的地形特征。二、制作地表模型,绘制地形图。1谈话:地球的表面真是千姿百态,赞叹大自然的神工鬼斧,我们怎样记住或利用这些不同的地形呢?(做模型 画图)2介绍材料:今天我们就各组带来的泥土、花草、树叶在塑料盆中做小组喜欢的模型。(1)想一想:组内同学商量一下,你们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地表模型?想用什么材料

4、来制作?怎样分工?允许到别的小组去取经。(2)出示已经做好的地形模型作品图,小组进行参考设计自己的地表模型图。3.学生设计并制作地表模型。(做好后小组轻轻交流地形特征)三、绘制地形图,初步认识地图1.引导:地表模型做好了,怎样向同伴们展示?地表模型虽然直观形象,但有时使用起来并不方便,它最适合放在固定的位置上,为了使用方便,我们可以怎么做?(绘制地形图)那么这个地形图该如何画呢?出示网格胶片,把带有网格的胶片罩在地表模型上,用彩色笔画出地形轮廓。那么,不同的地形你们都想怎么来表示?具体都用什么方法表示,你们小组自己来定,不过要在下面加上说明。2.学生画出自己刚才制作的地形图。(相机微信文件传输

5、图片,同步发送各组模型图片)3.交流各组制作地表模型的特点。发现从不同角度观察优点和不足。(引导出地图基本要素:方向)4.比一比:自己画出的地形图和中国地形图有什么不同?     (1)观察电脑桌面中国地形图,现说说哪里是高山、哪里是平原、哪里是海洋?为什么     (2)学生观察交流,小结图例: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白色表示冰川等,板书图例。(3)引导认识地图的要素比例:我们刚才画的就是地图,当然要按照地面的地面的大小来画,但是没有这么大的纸,就算有也是不可能这样做的。测绘人员观测了地形

6、以后按照比例缩小才能制成地图或地球仪。    5.小结:地图的要素:比例 方向 图例。四、渗透科学史,认识高科技描绘地貌的手段在发展其实人类认识地球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前进,从实物到模型、地图、卫星技术拍摄,一直是向着高精度,精细化前进。我们课前运用的谷歌地球软件中的图片就是卫星拍摄的结果。相信只要我们积极行动起了,争做小小地理学家,等我们长大了,一定会对地球表面认识有更加好的突破。五、整理作业:1.继续修改自己化的地表模型平面图。2.画好后按比例缩小地形,画在书后活动记录上。地球的表面 记录一    &#

7、160;               第       组地    名 地形特点(简要概况)  海拔高度                 &#

8、160;   米记录二设计有山有水的模型(画出简图即可) 地球的表面教学反思 地球的表面一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地球单元的第一课,本课是引导学生认识地表形态、研究地表形态形成原因的龙头课文,编者采用由分到总的形式,现认识地表形态,再进一步细化认识火山和地震,再次基础上总结地球表面形态的形成原因,渗透认识研究地表形态的科学史,形成科学、技术、社会一体化的教学建议。教学本单元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经验,而学生对地球认识已有经验比较少,抽象内容多,为此,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引导学生深入网络探究认识地球的形态和形成原因,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科

9、学概念。在教学前,进行充分的备课,思考该课为什么要运用数字化技术,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哪些问题?教学本课通过“谷歌地球”软件,引导学生输入地名,充分浏览网络,下载具有典型特征的图片,上传到网络云盘,交流制作地形图等环节,这样教学有以下优势:1.整体性强。利用软件认识地球表面形态,能够让学生充分深入网络,从不同角度搜索地表形态及周边环境,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学习过程,比传统的图片教学要直观、趣味性强,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地球表面:地表形态、周边环境、海拔高度、地理位置,所获的信息是全方位的,立体化的,每组搜索效果好,既能从图上感受到地表特征,又能思考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促进了思维的发展。2.主动学习

10、程度高。通过网络探究,能促进每位学生全身心投入,搜索地表特征精准度高,兴趣浓厚,他们真正是学习的主人,通过下载图片、交流特征、发布信息、思考成因等一些列的学习环节,都能主动参与学习探究,形成了经验,引发了思维共振。3.交流氛围浓厚。以前交流只是在学生实验后,凭记忆或记录进行交流,有时会忘记自己实验时观察到现象,造成交流假象。现在利用数字化技术,及时利用手机拍摄学生画图作品,通过微信文件传输软件同步发送电脑,即时性效果,每组的地图呈现在屏幕上,一目了然,相互比较,引发讨论交流,直指地形图的要素,目标指向明确。值得反思的地方:1.价值取向问题。即为什么要利用数字化技术?教师要深入研究,能够帮助学生怎样学习?目标指向有哪些,应该分清楚。教学本课,我的价值取向就是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地表形态,建立地表典型形态特征,初步认识地形图的三要素、渗透人类认识地球的科学史,再次基础上进行教学。2.资源的选择运用问题。数字化资源很多,例如软件、手机图片、QQ、微信、课件、传感器等,课型不同,运用资源不同,对学生的发展也不同。绝对不能为了数字化而实行数字化,要充分根据价值取向、目标定位和内容要求进行选择。教学本课主要利用谷歌软件、课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