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一会考复习课件第一单元_第1页
高一必修一会考复习课件第一单元_第2页
高一必修一会考复习课件第一单元_第3页
高一必修一会考复习课件第一单元_第4页
高一必修一会考复习课件第一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宇宙中的地球必修1宇宙中的地球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网络(一)知识网络(一)地地外外文文明明开开发发宇宇宙宙资资源源保保护护宇宇宙宙环环境境天体天体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相相互互吸吸引引相相互互绕绕转转宇宙探索宇宙探索银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河外星系恒星世界恒星世界太阳系太阳系中心中心天体天体太阳太阳八大行星八大行星及卫星、及卫星、小行星、小行星、流行体和流行体和彗星彗星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太阳活动概念概念 能量来源能量来源影响影响大气结构、大气结构、活动类型活动类型对地球对地球影响影响概念、特点、概念、特点、各行其道互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不干扰地月系地月系地球地球月球月球总星系总星

2、系地球地球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存在生命存在生命运动运动地理意义地理意义运动规律运动规律方向、周期、速度方向、周期、速度黄赤交角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公转轨道,近日点和远日点公转轨道,近日点和远日点昼夜长短昼夜长短变化变化正午太阳正午太阳高度变化高度变化北右北右 南左南左 赤道不偏赤道不偏季节变化季节变化四季更替四季更替五带形成五带形成宇宙中的地球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网络(二)知识网络(二)圈层圈层结构结构昼夜交替昼夜交替地方时和区时地方时和区时水平运动物体偏向水平运动物体偏向纬度变化纬度变化自转的自转的地理意地理意义义公转与自公转与自转共同作转共同作用的地

3、理用的地理意义意义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地幔、地核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第一节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地球在宇宙中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会考内容标准会考内容标准u描述地球所处宇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宙环境;u运用资料说明地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星。 u说出天体系统的层次、地说出天体系统的层次、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太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太阳系概况。(阳系概况。()u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宇宙宇宙地球

4、在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太阳系地地球是普通行球是普通行星星地球地球存在存在生命的特殊生命的特殊行星行星地地球球在在宇宇宙宙中中宇宙中的天体及天体系统宇宙中的天体及天体系统地球与其他行星运动特征比较地球与其他行星运动特征比较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地球与其他行星结构特征比较地球与其他行星结构特征比较适宜生命形成和发展的宇宙环境适宜生命形成和发展的宇宙环境适宜生命形成和发展的自身条件适宜生命形成和发展的自身条件地月系地月系太阳系太阳系银河系银河系总星系总星系河外星系河外星系其他恒其他恒星系统星系统 其他行其他行星系统星系统说明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说明地球在天体系

5、统中的位置地月系地月系太阳系太阳系银河系银河系总星系总星系天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天体系统之间的关系总星系其他恒星系其他行星系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普通普通: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的质量、体积、平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的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公转、自转运动虽有自己的特点,但不特殊。均密度和公转、自转运动虽有自己的特点,但不特殊。特殊特殊:有生命存在。有生命存在。八大行星分类:八大行星分类: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巨行星:木星、土星。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地

6、球处在一个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中,自身地球处在一个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中,自身又具备了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温度、水、大气等条件。又具备了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温度、水、大气等条件。(2)行星际空间条件)行星际空间条件(1)地球的自身条件)地球的自身条件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等方面说明地球是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等方面说明地球是一颗存在生命的特殊行星。(一颗存在生命的特殊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稳定的光照条件稳定的光照条件:太阳没有明显的变化,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一直比较稳定,生命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没有中断。安全的行星运行环境安全的行星运行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

7、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气温适宜气温适宜: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为温为15,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有供生物呼吸的大气和大量液态水有供生物呼吸的大气和大量液态水: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其引力可以使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并能吸引住液态水。第二节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会考内容标准会考内容标准u阐述太阳对地球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影响。 u说出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说出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u说出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说出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8、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对地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影响太太阳阳对对地地球球的的影影响响人类生活生产能量来源人类生活生产能量来源地表温度及物质运动主要能量来源地表温度及物质运动主要能量来源太阳的大气结构太阳的大气结构光球、色球、日冕光球、色球、日冕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黑子、耀斑黑子、耀斑太阳活动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影响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对电离层的影响对电离层的影响对地球磁场的影响对地球磁场的影响(2 2)维持地表温度,为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维持地表温度,为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

9、物活动提供能量动提供能量1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主要影响、太阳辐射对地球的主要影响(1 1)人类生产生活的最重要能量来源)人类生产生活的最重要能量来源来自太来自太阳辐射阳辐射的能源的能源太阳能太阳能生物能生物能太阳光、热太阳光、热太阳辐射引起大气、太阳辐射引起大气、水的动能水的动能生物光合作用固定生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间接利的太阳能(间接利用太阳能)用太阳能)化石矿物能化石矿物能风能风能水能水能海洋能海洋能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10、反应。(1 1)太阳活动主要表现形式)太阳活动主要表现形式2.2.太阳活动及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及对地球的影响出现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大气层活动周期活动周期黑子黑子光球层光球层大约大约11年年耀斑耀斑色球层色球层大约大约11年年太阳的大气从里到外分为太阳的大气从里到外分为、和和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是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是和和。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降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降水量与黑子变化有相关性水量与黑子变化有相关性(2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产生产生“磁暴磁暴”形成极光形成极光扰乱电离层,影响无线电扰乱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短波通讯第三节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课程标准

11、课程标准会考内容标准会考内容标准u分析地球运动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地理意义。u说出地球自转、公转的特点。说出地球自转、公转的特点。()u分析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分析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系。u分析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分析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物体水平运昼夜交替、地方时、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偏转、正午太阳高度的动方向的偏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更替。() 地球的自转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偏移 黄赤交角2326 地球的公转 昼夜更替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规律:方向、周期、

12、速度规律:轨道、方向、周期、速度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回归运动五带形成意义季节变化季节变化纬度变化纬度变化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地球自转: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地轴的空间位置: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稳定,北端始 终指向北极星附近。方向方向:自西向东。 北:逆时针;南:顺时针。周期周期:23时56分4秒1恒星日速度:速度: 线速度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角速度角速度:除两极外均为15/h地球自转的规律地球自转的规律地地 轴轴北极星北极星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的运动。轨道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 焦点上。速度速度:近日点(1月初)较快;远日点(7月

13、初)较慢。方向方向:自西向东(同地球自转方向一致, 北:逆时针;南:顺时针)。周期周期:365天6时9分10秒1恒星年地球公转的规律地球公转的规律远日点远日点近日点近日点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地球自转地球公转赤道平面黄道平面黄赤交角2326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 周期性往返运动。(365日5时48分46秒)在太阳直射点上,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最多。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面的分配,具有回归年的变化2326N2326S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12月月22日日9月月23日日3月月21日日6月月22日日365365日日

14、5 5时时4848分分4646秒秒(1 1回归年)回归年)1.太阳直射点的太阳直射点的 “移动方向移动方向” 规律规律2.太阳直射点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周期移动周期”春分春分夏至夏至秋分秋分冬至冬至远日点远日点近日点近日点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二分二至、公转速度大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二分二至、公转速度大小三者之间的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春分春分夏至夏至春分春分秋分秋分冬至冬至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段:冬至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段:冬至春分春分夏至夏至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时段:夏至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时段:夏至秋分秋分冬至冬至公转速度加快时段:公转速度加快时段:7月初月初秋分秋分冬至冬至1月初月初公转速度减

15、慢时段:公转速度减慢时段:1月初月初春分春分夏至夏至7月初月初速度渐快速度渐快速度渐慢速度渐慢地球地球自转自转地理地理意义意义昼夜更替现象昼夜更替现象地方时的产生地方时的产生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偏移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偏移地方时地方时区时区时晨昏线晨昏线太阳日太阳日地球的形状不是一个正球体地球的形状不是一个正球体(沿着物体前进的方向)(沿着物体前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右偏赤道上不发生偏转昏线昏线太太 阳阳 平平 行行 光光 线线昼昼 半半 球球NS晨线晨线夜夜 半半 球球昼夜更替的周期是昼夜更替的周期是2424小时,即一个太阳日。小时,即一个太阳日。昼夜更替昼夜更替 :地球不停自转,昼夜不

16、断交替地球不停自转,昼夜不断交替1 1)晨昏线是过地心的大圆,平晨昏线是过地心的大圆,平分地球。分地球。2 2)晨昏线平面垂直于太阳光线晨昏线平面垂直于太阳光线且与纬线圈相交且与纬线圈相交, ,太阳高度等于太阳高度等于0 0。3 3)晨昏线移动方向晨昏线移动方向: :自东向西。自东向西。 4 4)晨昏圈与纬线圈垂直相交则)晨昏圈与纬线圈垂直相交则平分所有纬线,即全球昼夜平分。平分所有纬线,即全球昼夜平分。5 5)晨昏圈与纬线圈斜交,则除)晨昏圈与纬线圈斜交,则除赤道外,不能平分所有纬线,即赤道外,不能平分所有纬线,即除赤道外,昼夜不等长。除赤道外,昼夜不等长。昼夜更替的界线:昼夜更替的界线:晨

17、昏线(圈),晨昏线(圈),由晨线和昏线组成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时区划分时区划分北京时间:北京时间:东东8区中央经线区中央经线(东经(东经120线)线)的地方时。的地方时。是我国统一使用的是我国统一使用的时间,首都北京所时间,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在的东8区的区时。区的区时。时间越来越晚时间早晚时间早晚伦敦0时区北京东京东9区华盛顿西5区堪培拉东10区新德里东5区莫斯科东3区旧金山西5区经度每差经度每差1 1地方时相差地方时相差4 4分钟;相邻时区时间相差分钟;相邻时区时间相差1 1小时。小时。东早西晚东早西晚区时的计算区时的计算第一步:求时区差第一步:求时区差 方法:若两地同在东时区或同在西时区,则求

18、方法:若两地同在东时区或同在西时区,则求时区差用减法(即时区号相减);若一地在东时区、时区差用减法(即时区号相减);若一地在东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则求时区差用加法(即时区号相另一地在西时区,则求时区差用加法(即时区号相加)。加)。第二步:求区时第二步:求区时 所求地的区时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时区差 若所求地在已知地之东则用若所求地在已知地之东则用“加加”,反之,所,反之,所求地在已知地之西,则用求地在已知地之西,则用“减减”。若求出的时间大。若求出的时间大于于24小时,则减小时,则减24,日期加,日期加1天;若求出的时间为天;若求出的时间为负值,则加负值,则加24小

19、时,日期减去小时,日期减去1天。天。地球公转地球公转与自转共与自转共同作用的同作用的地理意义地理意义正午太正午太阳高度阳高度的变化的变化昼夜昼夜长短长短的变的变化化在同一日期,正午太阳高在同一日期,正午太阳高度因纬度不同而不同度因纬度不同而不同在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在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因季节不同而不同度因季节不同而不同太阳直射的半球昼长夜短,纬太阳直射的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极圈内出现极度越高昼越长,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昼现象。赤道全年昼夜平分;春秋分赤道全年昼夜平分;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全球昼夜平分。季节季节变化变化纬度纬度变化变化季节季节更替更替五带五带形成形成太阳高度:太阳高

20、度:任一时刻,直射点上为任一时刻,直射点上为9090度,向四周减度,向四周减小,晨昏线上为小,晨昏线上为0 0度;自转导致,以一天为周期变化。度;自转导致,以一天为周期变化。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一天内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地方一天内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地方时为时为1212点。公转导致,以一年为周期变化,每天点。公转导致,以一年为周期变化,每天不同。不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 1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降低;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降低;冬

21、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降低;春、秋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降低;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方降低。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方降低。2 2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规律: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冬至日正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南、北回归线午太阳高度最大,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之间的地区,每

22、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全球各地正午时,全球各地正午时,物体影子的朝向和物体影子的朝向和长短变化规律:长短变化规律:正午可能无日影正午可能无日影v直射点纬度正午日影缩短为零直射点纬度正午日影缩短为零v一天中,正午日影最短,日出日落时(即晨昏一天中,正午日影最短,日出日落时(即晨昏线上)日影最长。线上)日影最长。日期日期节气节气北半球的昼夜状况北半球的昼夜状况极昼、极夜范围极昼、极夜范围3.21昼夜平分。昼夜平分。无无 3.216.22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纬度越高,昼越长。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极昼由北极点向北极圈极昼由北极点向北极圈扩大;扩大;极夜由南极点向南极圈极夜由南

23、极点向南极圈扩大。扩大。6.22昼最长夜最短。昼最长夜最短。纬度越高,昼越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极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极昼; 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极夜。6.229.23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纬度越高,昼越长。长。纬度越高,昼越长。极昼由北极圈向北极点极昼由北极圈向北极点缩小;缩小;极夜由南极圈向南极点极夜由南极圈向南极点缩小。缩小。9.23昼夜平分。昼夜平分。无无9.2312.22昼短夜长。昼渐短,夜渐昼短夜长。昼渐短,夜渐长。纬度越高,昼越短。长。纬度越高,昼越短。极昼由南极点向南极圈极昼由南极点向南极圈扩大;扩大;极夜由北

24、极点向北极圈极夜由北极点向北极圈扩大。扩大。12.22昼最短夜最长。纬度越高,昼最短夜最长。纬度越高,昼越短。昼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极昼;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极夜。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极夜。12.22次年次年3.21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纬度越高,昼越短。短。纬度越高,昼越短。极昼由南极圈向南极点极昼由南极圈向南极点缩小缩小;极夜由北极圈向北极点极夜由北极圈向北极点缩小缩小。春分春分夏至夏至秋分秋分冬至冬至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北半球赤道赤道南半球南半球3.21昼夜昼夜昼昼夜夜等等长长昼夜昼夜昼夜,昼渐长昼夜,昼渐长6.22昼最长

25、,夜最短昼最长,夜最短 昼夜,昼渐长昼夜,昼渐长9.23 12.22 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昼夜,昼渐短昼夜,昼渐短昼最短,夜最长昼最短,夜最长昼夜,昼渐短昼夜,昼渐短 昼夜昼夜 昼夜昼夜昼夜,昼渐短昼夜,昼渐短昼夜,昼渐长昼夜,昼渐长昼最短,夜最长昼最短,夜最长昼最长,夜最短昼最长,夜最短昼夜,昼渐长昼夜,昼渐长昼夜,昼渐短昼夜,昼渐短NNN季节的更替季节的更替 从天文现象来看,地球上的季节变化,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 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一年中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角的终年变化不大,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角都较大,故全年皆夏。 极地附近的高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变化最大,南北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且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角都很小,故全年皆冬。 中纬度地区,一年中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角变化都很大,四季更替明显。 天文四季:夏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春、秋季就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我国传统四季:是以立春(2月4日或5日)、立夏(5月5日或6日)、立秋(8月7日或8日)、立冬(11月7日或8日)为起点来划分四季。 气候统计四季: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热热带带北北 温温 带带南南 温温 带带北寒带北寒带南寒带南寒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