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高影响力教育活动特征探析_第1页
中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高影响力教育活动特征探析_第2页
中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高影响力教育活动特征探析_第3页
中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高影响力教育活动特征探析_第4页
中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高影响力教育活动特征探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中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高影响力教育活动特征探析    摘要:本研究调查发现,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高影响力教育活动具有八个特征:使学生与他人广泛而深入地交流;为学生创造合作的机会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知行合一,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有一定的学习自由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师者风范;能启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提供大量阅读或写作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多元文化。中美本科生高影响力教育活动的特征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我国研究型大学建设一流本科,要将优质学习发生的共性要素作为高质量学习的核心标准,充分发挥教师对本科生成长的影响作用,加强本科生的阅读和写作训练,

2、将体验多元文化作为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词:高影响力教育活动,大学生学习,本科教育,多元文化基金项目: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kycx19_0011)21世纪以来,为了应对大学生学习面临的新挑战,美国大学和学院联合会(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于2005年启动了“自由教育与美国承诺”(liberal education and america's promise)项目。项目主要聚焦两大议题,一是大学生在新全球化时代应该收获哪些重要的学习结果,二是大学应采取什么举措以促进

3、这些学习结果的产生。其中后者不仅关乎美国自由教育愿景的实现途径,更触及大学如何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教育这一根本性问题。为此,“自由教育与美国承诺”项目组总结出了十项能使本科生广为受益的高影响力教育活动(high-impact educational practices)1,这在美国乃至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我国本科教育同样肩负培养全球化时代所需人才的重要使命。尤其是随着一流本科建设战略的提出,如何为本科生提供高质量教育也成为我国大学的重要任务。在此背景下,一些学者开始对我国本科生的高影响力教育活动展开探索,希望一方面能直接指导我国本科教育的改革实践,另一方面能为我国本科教育质量评价提供重要的价值标

4、尺。不过整体而言,究竟什么样的活动是我国本科生的高影响力教育活动,已有研究尚未充分明确。作为冲击世界一流大学的主力军,我国研究型大学科研实力雄厚,其本科生的高影响力教育活动很可能与非研究型大学有所不同。因此,本研究围绕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的高影响力教育活动展开探索,重点回答其究竟具有什么样的特征这一问题,希望由此为我国一流本科建设带来有益启示。一、文献综述1.高影响力教育活动高影响力教育活动的提出是大学生学习参与(student engagement)或学习投入(student involvement)研究不断深入的结果。20世纪六七十年代,佩斯提出“努力质量”(quality of effort

5、)概念,其核心思想是,学生在有目的性的学习任务上(如研究性学习、与教师就学术问题进行深入交流)投入时间和精力越多,取得的学习结果就越好。2这一思想成为后来大学生学习参与或学习投入理论的核心观点。此后,大量实证研究证实了各种有目的性的学习活动对大学生学习结果的正向作用。1987年,齐克林和加姆森总结了过去数十年的相关研究,提出七条最能促进学生学习成效的良好本科教育实践原则(principles of good practices i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鼓励师生之间的接触,发展学生之间的互惠与合作,使用能够促进主动学习的技术,给予及时的反馈,重视花费在任务上的时间

6、,传递表达高期望,尊重学生之间智力和学习方法的差异。3这为检验一项教育活动的有效性提供了一定的判断标准。进入21世纪,美国大学和学院联合会启动“自由教育与美国承诺”项目,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开始思考如何提高大学生学习质量的问题。基于大量研究,项目组总结出十种能够有效提升本科生学习质量的高影响力教育活动:新生研讨课(first-year seminars and experiences)、共同的智力经历(common intellectual experiences)、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ies)、写作强化课(writing-intensive courses)、合作的作业

7、和项目(collaborative assignments and projects)、本科生科研(undergraduate research)、多样性或全球化学习(diversity-global learning)、服务性学习与社区学习(service learning,communitybased learning)、实习(internships)、顶峰课程和项目(capstone courses and projects)。4该项目的参与者乔治·库专门撰写了高影响力教育活动报告并指出,这些活动之所以非常有效是因为其具有如下共同特征:需要学生在有目的性的学习任务上付出大量时间

8、和努力,能够与教师和同伴有更多互动,可以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更多接触,能够频繁获得反馈,为学生提供在不同环境中审视所学内容的机会,可以改变生活。5这一总结与齐克林等人提出的良好本科教育实践原则有一定相似性,都指向一些促使大学生取得学业成功的关键要素。严格来说,“自由教育与美国承诺”项目组并没有明确定义高影响力教育活动,只是将其描述为“被广泛证明能够使具有不同背景的本科生都受益的教育活动”6。乔治·库曾间接指出,高影响力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在不同环境下检视所学内容的机会,这些机会对深刻的、有意义的学习经历来说至关重要。7因此,从学生角度而言,高影响力教育活动不仅是能使其广泛受益的活动,

9、也应当是他们普遍能从中感受到意义的活动。2.高影响力教育活动的研究大量实证研究证明,参与高影响力教育活动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帕吉特等人发现,新生研讨课能够促进大学生的终身学习取向8;齐德尼等人发现,本科生科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9。另外,学习共同体、合作的作业和项目、多样性或全球化学习经历、服务性学习与社区学习等也被证实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投入或学习收获。10-13乔治·库认为高影响力教育活动能促进学生成长的关键在于它的内在特征,这一观点也得到了相关实证研究的支持。如基尔格等人探究了各种高影响力教育活动与学习结果(批判性思维、终身学习倾向、社会责任等)的关系,结果显示

10、:只有主动与合作学习、本科生科研能显著正向预测几乎所有学习结果;海外学习、实习、服务性学习和顶点课程对学习结果的预测作用有正有负,并且影响较小;新生研讨课、学习共同体和写作强化课程对所有学习结果没有显著影响。14对此基尔格等人认为,很可能是这些活动的一些内在特征因素解释了本科生的学习结果,如主动与合作学习同良好本科教育实践原则相一致,而本科生科研通常包含大量的师生互动。这正是乔治·库和齐克林等人指出的高影响力教育活动或良好教育活动的重要特点。卡特等人的研究结果为这一论断提供了直接证据。他们发现,在引入主动与合作学习、鼓励思考等课程学习经历变量后,是否参与本科生科研对学生的团队合作与领

11、导能力的影响由显著变为不显著。15国内相关研究主要是引介美国的本科生高影响力教育活动研究,以及使用我国学生样本开展高影响力教育活动的实证探究。16-17如文雯等人基于12名本科生的深度访谈,发现参加竞赛和投稿不被美国学生重视但被我国学生视为高影响力教育活动,她们还总结了高影响力教育活动的特征:需要在真实情景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学习任务涉及广泛的知识,由来自不同学科、具有不同专长的学生合作完成,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18张华峰等人发现,第一代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类高影响力教育活动(实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志愿者)参与度较高,但扩展性学习活动(课程以外的语言学习、海外学习、辅修第二学位)

12、以及研究性学习活动(和老师一起做研究、投稿、参加竞赛)参与不足。19王娜等人的研究表明,本科生科研、社会调查、大学生社团等高影响力教育活动能够提升本科生各方面的能力。20这些研究对于认识我国本科生高影响力教育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不过整体上还需要在两个方面进行拓展。一是“高影响力”发生的关键高影响力教育活动的内在特征。已有研究还未能充分揭示这些特征,尽管有研究者尝试对我国本科生高影响力教育活动的特征进行总结,但由于样本量较少,限制了研究结论的推广。二是对课程学习的关注。已有研究主要从课外学习活动的角度来考察本科生高影响力教育活动,然而有学者认为,“学生从大学里受益最直接、最核心、最显效的是课程”。

13、21实际上,“自由教育与美国承诺”项目组提出的高影响力教育活动就包含新生研讨课、写作强化课等课程。综合考虑大学学习经历,我国本科生高影响力教育活动应该包含哪些特征?换言之,具备什么特征的教育活动称得上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高影响力教育活动?这一问题需要借助大样本数据研究进行深入探索。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第一,从学生角度来说,高影响力教育活动既对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也使其普遍能够感受到意义;第二,决定一项活动是否为高影响力教育活动的关键在于该活动的内在特征,而非活动的类型;第三,具备什么特征的活动是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高影响力教育活动,需要借助大样本数据研究才能获得更有效度的解释。为了便于分

14、析和讨论,本文基于已有研究对高影响力教育活动的类型和内在特征分别作如下界定:高影响力教育活动的类型是指活动的主题类别,包括本科生科研、社团活动、实习等;高影响力教育活动的内在特征是指学生参与活动的形式或感知到的活动的特点,如能够进行师生互动、合作学习、有学习自由度等。二、研究方法1.研究数据来源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南京大学2016年“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学习经历调查”(student experience in research university)项目。南京大学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之一,是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其本科生高影响力教育活动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项目采用网络调查的方式进行,以南京大学二、

15、三、四年级学生为对象,调查时间为2016年11月25日至12月16日。项目组采取了多种措施以提高参与度和调查质量,最终共获得2995份调查问卷(约占全校二至四年级学生的32.0%),其中有效问卷2454份,有效率81.9%。研究样本的性别、年级和专业比例分布为:男生53.8%,女生45.4%,缺失0.8%;二年级39.9%,三年级35.6%,四年级25.5%;人文学科10.5%,社会科学20.4%,理学29.4%,工学37.2%,医学2.5%。具体调查问题是一道开放题(非必答题):“在南京大学你感到的最有意义的学习经历是什么?”共有2003名(81.6%)本科生作了回答,排除一些没有研究意义的

16、回答(如“在南大的每一刻学习时光都有意义”、“学习数学”等),有效回答共1484份(60.5%)。2.数据分析方法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数据资料,分析过程包括编码和数据统计两个步骤。在对文本资料进行编码之前,项目组首先根据已有研究建立关于高影响力教育活动内在特征的开放式编码体系(包括师生互动、同伴互动、合作等),以便在编码过程中灵活调整。为了保证编码效度,项目组成员先各自对文本资料进行编码,然后相互对照、讨论编码结果,最终形成一致意见。具体编码过程举例如下:“参与大学生创新项目,与同学一起就一个专业领域问题进行研究并得到老师指导”这一回答在活动类型上谈论的是“本科生科研”,在特征上则抽取出合

17、作、师生互动两条编码。对编码结果的统计分析主要是基于统计结果对高影响力教育活动的特征进行总结。三、研究结果1.高影响力教育活动特征的提取基于以上界定,本研究共获得师生互动、同伴互动、合作、挑战性任务等16种高影响力教育活动内在特征编码,共计1146条。根据各编码内涵可从中归纳出8个特征,见图1。通过分析,这些特征涉及的活动类型非常多,包括各类课程(通识课、专业课、新生研讨课、实验课、网络课等)、本科生科研、社团活动、参加比赛、社会实践、国内外游学、讲座、学术会议、工作实习等。尽管明确认定高影响力教育活动的类型能为大学的实践提供更直接的指导,但同时也可能带来风险。一是使人们过于关注高影响力教育活

18、动的类型而忽视其更为重要的内在特征,二是不利于发展新的高影响力教育活动类型。因此,本研究重点探究高影响力教育活动的特征,并将特征而不是类型作为判断一项教育活动是否为高影响力教育活动的标准。另外,本研究认为,一项教育活动并非要具备全部8个特征才算是高影响力教育活动,而是应当尽可能地突出其中一个或多个特征。图1中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高影响力教育活动的特征2.高影响力教育活动的特征解析(1)使学生与他人广泛而深入地交流。与交流有关的师生互动、同伴互动、汇报展示,其编码数量分别排在第一、第二和第七位,故该特征可以说是本科生提及最多的。从具体描述来看,本科生与教师的互动主要有展示+点评、请教+指导两种形式

19、。前者主要发生在课堂内,指学生进行较为完整、系统的课堂报告并听取老师的评价。如“做一个专业课程的课堂报告,完整地写出稿子,字斟句酌,最后在课堂上作展示,并听取了老师的点评”。后者主要发生在课堂外,指学生将自己的想法或问题向教师请教,然后教师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如“参加某一个商赛,在寻求老师帮助的过程中,老师给予许多建议,这对于今后的学习和在逻辑框架上的掌握有很大帮助”。同伴之间的互动形式主要是分享一讨论,即分享观点、交流学习。“经典阅读课程让我认识了其他院系的人,我们在一起分享读书的心得体会,学习他人的优秀能力。”尽管有个别学生提到辩论(如参与课堂辩论)、争执(如通识研讨课中的讨论与争执)等较激

20、烈的词汇,但从数量上看,这些方式并不是本科生互动交流形式的主流。资料显示,互动交流对本科生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它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也能大大促进本科生在知识、能力、情感、自我认知以及未来发展等各方面取得收获。例如,“在部分专业课中,教师与同学充分互动、并以presentation的形式实现师生角色互转。学生上课、教师点评的方式使我更深刻地了解专业知识,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同时我的演讲能力和临场发挥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又如,“我在大二进入老师的课题组,期间和老师还有组内研究人员进行了很多交流,这让我对自己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也对本专业的前沿研究工作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2)为学生创造

21、合作机会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合作、挑战性任务这两个编码的数量排在第三和第四位。合作是本科生为了某一共同目的而相互协作配合的一种学习形式,具体形式包括合作进行课堂报告(英语课上的小组合作展示等)、合作完成作业或项目(与同专业同学以小组协作形式完成大作业等)、合作开展社会实践(与同学组队对家乡支柱产业进行一次社会调研等)、合作参加比赛等。挑战性任务是指具有一定难度且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任务,在本研究中主要指具有挑战性的课程任务或作业。资料分析显示,不少挑战性任务实际上也是以合作形式完成的。从具体内容来看,合作学习对本科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以及合作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例如,“在南京大学,完成课程

22、作业经常会组队工作,认识了很多朋友,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了解了团队合作的深层含义”。挑战性任务虽然需要本科生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完成这样的任务对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十分重要,而且正因为具有挑战性,本科生在完成任务后会获得巨大的成就感。例如,“数字电路与系统课程设置有大作业,需要花一个月完成,学有余力的同学能够发挥自己的才华,设计非常杰出的成果。我觉得这门课程非常有挑战性,因为许多知识需要自主学习,正是通过自己去查阅资料然后亲身实践,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感”。(3)知行合一,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做中学、实地考察和参观这两个编码的数量分别排在第五位和第六位,其共同点是知行合一、在实践

23、中学习。从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这种学习形式最主要的优点是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例如,“在大一时候修的一门新生导学课,老师带着我们做了为期两天的调查实践,从其中我学到很多,而且锻炼了与同学合作、与陌生人交流、制作问卷和分析数据等能力”。又如,“在大二期间,老师带我们去常州和无锡的水处理中心参观,使我更快地理解了专业的相关内容,使课堂知识在现场得到一一展示”。同时,老师和同学共同参与实践也能够磨炼本科生的优良品质,给一些学生带来深刻的情感体验,这些都将成为本科生人生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跟古建史老师一起去重庆酉阳县测绘,不仅丰富了很多专业知识,更是从老师身上学到了吃苦耐

24、劳的精神”。又如,“大一暑假进行的普地实习,一路有风景,有汗水,还有许多鲜活的地质知识,让我从书本走向大自然,更好地了解了所学的专业。同时,我也收获了友情以及师生情,这是很棒也很有意义的体验”。(4)有一定的学习自由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学习自由度这两个编码均有自定学习节奏的含义,通常与学习兴趣关系密切。其中自主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自觉主动地制定学习目标并努力完成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通常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例如,“与同学一起依照自己的兴趣自学技术,开发喜欢的应用软件”。又如,“老师通过课堂布置的看似与课程不甚紧密的小课题,激发了我对计算机的兴趣,并且引导我对计

25、算模拟进行深入自学”。本研究中学习自由度编码的依据是学生是否明确谈论了该方面内容,具体包括学生自由安排时间,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以及与他人自由交流学术观点。由于不同本科生通常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对学习的看法也不一致,故此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学习自由度非常必要。在本研究中,学习自由度也被不少本科生视为非常有意义的学习体验。例如,“能够和不同院系同学交流,获得思维的碰撞。除本专业外,可以自由选择其他院系的课程,遇见很多好老师”。又如,“我在南京大学最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应该是上学期的一门新生研讨课,这门课不像一般的课程,只是老师讲授,而是鼓励我们思考,在了解西方哲学的同时,更多的是学生之间、学

26、生与老师之间的开放式讨论。而且在这门课上感受不到压力,完全是畅所欲言,觉得很自由”。(5)使学生感受到师者风范。除了师生互动外,其他与教师有关的编码还有教师品质、精彩讲授、接触名师。其中教师品质涉及教师的学术素养、育人态度、教学热情等方面,精彩讲授指教师优秀的讲授水平,接触名师指近距离接触有名望的教师和学术大家,这些经历共同指向一名优秀大学教师应有的风范。通过进一步分析,师者风范至少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尽心教书育人的“德范”。例如,“艺术研究院的西方设计史课程,老师与我们一起策展,对学生亲切友好,尽力帮助我们,与我们交流,我对她的教师身份和讲授课程有极大的热情并非常热爱”。二是学术素养深厚

27、的“学范”。例如,“中文系不少老师博学而谦逊,在学术和人格上皆是榜样”。三是讲解深入浅出的“讲范”。例如,“大学物理课上,老师精彩的公式推导和讲解让我第一次感受到物理原理的简洁美”。由这些大学教师展现的师者风范,本科生不仅在知识和能力上获得增长,更在精神品格方面得到滋养和陶冶,这对本科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无疑意义深远。例如,“遇到几位有意思的老师,虽然不都是教授,有的仅仅博士毕业不久,有的上课也会跟我们扯一些别的东西,但是我最喜欢这种老师,他们并不是光环萦绕,却在这个社会保持着做学问的人该有的态度,大学生需要的是榜样,能让他们仰望追赶并提供一定帮助的榜样”。(6)能启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启发思考这

28、一编码的含义是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积极深入的思考。思考是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知识并学有所得的关键,故深入思考被一些本科生视为十分有意义的学习经历。例如,“创新项目让我自己积极思考,促进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又如,“最有意义的经历是听到一堂促人深思的课”。再如,“大一的一门研讨课,由两位老师讲授。在他们的课上我不仅学习到光电学知识,还意识到各科之间的联系,这启发我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综合各领域知识进行思考”。(7)提供大量阅读或写作的机会。阅读和写作历来被教育者看重,尤其是进行学术研究,更离不开这两种基本学习形式。在本研究中,本科生谈论的阅读既包括阅读书籍,也包括阅读学术论文。

29、例如,“悦读经典计划,有时能够自觉或者强迫自己更广泛地阅读”。又如,“在老师的指导下研读论文并掌握一些研究技能”。写作涉及学术论文、课程论文、研究报告、读书笔记等各方面。例如,“通过书写理论力学论文,学习写作科学论文”。又如,“老师推荐阅读书目,并要求写读书笔记”。当然,阅读和写作的过程并不总是快乐的,有时候本科生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是“痛苦”。但经过这段训练之后,获益感又十分强烈。例如,“在学校第一次做课程论文,而且是一个人单独做,自己找英文文献并制作ppt,最后艰难地把课程论文啃下来了,尽管没有什么太大的贡献,但知道了很多东西”。又如,“每周读书并撰写读书报告,虽然有时候觉得很痛苦,但是真

30、的有收获。不管是学术专业的晦涩难懂的书,还是有趣的传记和小说,只有真正经历了昏天黑地、不分昼夜读书的痛苦,才能说痛定思痛,理解什么叫作开卷有益”。(8)让学生体验多元文化。多元文化体验是指本科生感受和体验不同的文化。资料显示,本科生体验多元文化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游学国外体验他国文化。例如,“参加海外交换项目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了解不同的教育模式”。二是通过课程学习体验多元文化。例如,“参加了由韩语系开办的高丽大学网络视频课程,不仅让我切身了解外国的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还可以用英语与外国学生互动,不仅提高了英语口语能力,也扩展了视野”。三是通过与国外留学生或外教的接触交流来体验多

31、元文化。例如,“和外教和外籍朋友接触,感受多元文化”。虽然直接提及多元文化体验的不多,但在强调自由探究和开放包容的研究型大学,体验多元文化正逐渐成为本科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本科生也将越来越多地感受到多元文化体验的重要意义。四、比较与启示1.意义探寻的共通性与师者风范的独特性:中美本科生高影响力教育活动特征的比较尽管获得方式不同,但无论是本研究基于学生调查而获得的结果,还是乔治·库对已有大量研究的总结,两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让本科生最受益的学习活动应具备的特征。因此,以下将把本研究的发现与乔治·库的总结进行比较,从而丰富和深化对我国本科生高

32、影响力教育活动的认识和理解。首先是共同点,与他人交流、做中学、多元文化体验是中美本科生高影响力教育活动比较明确的共有特征。由于本研究对高影响力教育活动的类型与特征进行了区分,合作学习、写作被归为高影响力教育活动的内在特征,而美国则将它们直接认定为两种高影响力教育活动,即合作的作业和项目、写作强化课。因此,基于本文界定,这两项也可被视为中美本科生高影响力教育活动的共有特征。另外,虽然学习自由度、自主学习、启发思考这些条特征在乔治·库的总结中没有明确指出,不过自主学习、深入思考实际上也是西方有关大学生学习的研究文献经常提及的要素,所以它们也可以说是中美本科生都能从中广泛受益的学习形式。那

33、么为何这些特征对中美本科生的发展都能产生重要的影响?学习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表明,作为学习必由路径的人脑具有探寻意义(赋予我们的经历以意义)的基本能力和需要。22而诸如互动式学习、情境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学习方式已被证明能够更好地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满足人脑对意义探寻的需要。23本研究的发现能够与上述学习科学研究成果相互印证:一方面,这些共性特征与能够促进有效学习发生的学习方式高度吻合,另一方面,这些特征本身就是对本科生最有意义学习经历进行挖掘的结果。因此可以说,中美本科生高影响力教育活动的共有特征实际上反映了人类学习在意义探寻层面的共性特点。其次是不同点,使学生感受到师者风范在一定程度上

34、体现了我国教育语境中的教师角色定位与期待,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陶行知语)。已有的关于“心目中好教师标准”的比较研究揭示了中美学生的两个主要差异:一是中国学生更加强调教师的职业道德,而美国学生更加强调教师的人格特征;二是中国学生的好教师标准更加全面,涉及职业道德、教学能力、人格特质和知识素质,而美国学生提出的好教师标准几乎都属于人格特质和职业道德范畴。24-25结合本研究的发现,可以说在我国教育语境中,教师既是学生知识学习的引路人,同时也被赋予了德行上的更多期待,从而成为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模范形象。这需要引起我国高等教育管理者和研究者的充分关注。2.启示对于我国研究型大学而言,一流本科建设既

35、为发展本科教育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其中的关键是我国研究型大学应当如何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本研究认为,我国研究型大学可以在中美高影响力教育活动的共有特征上积极借鉴美国的改革经验,而在独有特征上需要注重契合本土文化的实践举措。当然,结合时代背景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思考亦十分必要。总的来说,本研究的发现对我国研究型大学的一流本科建设具有以下启示作用。第一,将优质学习发生的共性要素作为本科生高质量学习的核心标准。尽管一些中西方比较研究将中国学生刻画为沉默、被动的学习者形象,但本研究发现,在使学生最受益的学习方式上,中美本科生并无本质差别。中国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同样青睐交流、合作、写作、做中学等学

36、习方式,这些学习方式不仅为中外教育者所共同强调,而且也是现代学习理论认定的优质学习发生的关键。不过有关大学生学习参与的研究显示,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在师生互动、合作学习、写作量等方面与美国研究型大学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26-28,因此我国研究型大学必须重视这些让优质学习发生的共性要素,将其作为构建本科生高质量学习的核心要件。第二,充分发挥大学教师对本科生成长的影响作用。以上分析表明,使学生感受到师者风范是对我国本科生具有特殊意义的一项特征。不少学生谈论教师的学术素养、育人态度、教学热情等品质,这成为他们有意义学习经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大学教师并不是通过简单的说教影响了本科生的发展,而是从多个

37、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梅贻琦曾在大学一解中就此阐发了精妙见解,“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29值得强调的是,在本研究中排名第一位的特征编码师生互动亦涉及教师因素。因此,我国研究型大学应当特别重视为本科生创设良好的“从游”环境,除了提升教师的学术素养以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外,非常重要的还有努力密切师生间的联系,从而充分发挥大学教师对本科生发展和成长的影响作用。第三,加强本科生的阅读和写作训练。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大学为本科生设立了一系列重要成长目标,其中一项即是具备有效表达的能力。哈佛大学前任校长德里

38、克·博克在回归大学之道中指出,“所有的本科生都需要提高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精确而优美的书面表达能力,其次是清晰而有说服力的口头表达能力”。30然而我国关于本科生表达能力的批评日渐增多。阅读和写作训练无疑是提升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也被许多本科生视为非常有意义的学习经历。虽然我国一些大学在积极采取措施以加强本科生的阅读和写作训练,如南京大学启动了“悦读经典计划”,清华大学开设了“写作与沟通”必修课,但整体来看,重视本科生的阅读和写作训练还未在全国范围达成普遍共识。结合本研究的发现,我国研究型大学应加强本科生的阅读和写作训练,尽管训练过程并不必然是快乐的,但经过严格的训

39、练之后,本科生将获益巨大。第四,把体验多元文化作为新时代高质量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不同国家和社会之间的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紧密,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成为常态,这使得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理解能力逐渐成为大学的重要教育目标。在回归大学之道列出的八大教育目标中,有两项分别是培养学生适应多元文化的素养和全球化素养。31值得注意的是,体验多元文化并不只是教育者认为十分重要的学习经历,本研究表明这实际上也是本科生认可的重要经历。伴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等的飞速发展,我国正越来越多地参与全球性交流与合作事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无不体现了一个大国推动世界共同发展

40、的责任和担当。这些理念或倡议的落实都需要大学培养出更多具有多元文化理解能力的优秀人才。因此,我国大学应当积极采取措施以丰富本科生的多元文化体验,如为本科生提供更多的国内外游学机会、开设各种高质量跨文化交流课程、引入优秀的国际学生等,从而培养出更多具备多元文化理解能力的优秀人才。这尤其应成为以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的研究型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参考文献:146aac&u.college learning for the new global century: a report from the national leadership council for liberal education

41、& america's promiser.washington, dc: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2007: 5, 53-54, 53.2kuh g d.the 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foundationsj.new directions for institutional research, 2009, (141): 5-20.3chickering a w, gamson z f.seven

42、principles for good practice i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j.new directions for teaching & learning, 1991, (47): 63-69.57kuh g d.high-impact educational practices: what they are, who has access to them, and why they matterr.washington, dc: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2008: 14-

43、17, 17.8padgett r d, keup j r, pascarella e t.the impact of first-year seminars on college students'life-long learning orientationsj. journal of student affairs research and practice, 2013, (2): 133-151.9zydney a l, bennett j s, shahid a, et al.impact of undergraduate research experience in engi

44、neering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2002, (2): 151-157.10pike g r, mccormick k a c.an investigation of the contingent relationships between learning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and student engagementj.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2011, 52: 300-322.11umbach p d, wawrzynski m r.faculty do matter:

45、 the role of college faculty in student learning and engagementj.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2005, (2): 153-184.12gurin p, dey e l, hurtado s, et al.diversity and higher education: theory and impact on educational outcomesj.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2002, (3): 330-367.13einfeld a, collins d.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