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灯笼教学设计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灯笼教学设计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灯笼教学设计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八年级语文下册灯笼教学设计课题灯笼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课文中的重点词语。2了解灯笼 ,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 ,合作探究 ,理清课文思路 ,学习作者以散文的自由笔法叙写有关灯笼的记忆, 借以抒发情感。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灯笼的特殊情感, 激起对民俗文化的关注,热爱现在和平幸福的祖国。教学重点理清作者思路,学习文中以散文的自由笔法叙写对有关灯笼的回忆。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灯笼的多样情感,并上升到家国情怀。教学方法朗读法 ,小组合作探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设计动态修正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在今天人们看来灯笼只不过是孩童的玩具和节日喜庆的象征;但在电灯尚未普及的时代,灯笼却

2、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手中灯笼点亮 ,指引人们返回温暖的家中;村口红灯高照,慰藉着孤行客“四面虚惊”的心;宅第红灯高挂 , 则显示着主人的地位和权势灯笼也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今天 ,我们就来读一读吴伯箫的散文灯笼。二、作者简介吴伯箫 (19061982),原名熙成 ,笔名山屋、山荪, 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散文家和教育家。他的散文南泥湾 一坛血记一辆纺车 菜园小记我没见过长城等 ,作为范文收入在中学语文教材中, 早被编入小学语文教材, 其数量之多在同代作家中首屈一指。这些作品以其真挚深厚的情感,朴实动人的描绘 ,严谨缜密的结构,清丽洗炼的语言,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喜爱。三、文体链接灯笼 ,一种笼状灯具。

3、其外层多以细篾或铁丝等制骨架 ,而蒙以纸或纱类等透明物 ,内燃灯烛。供照明、装饰或玩赏。中国的灯笼综合了绘画艺术、剪纸、纸扎、刺缝等工艺,在中国古代制作的灯彩中 ,以宫灯和纱灯最为著名。中国有灯是秦汉以后的事,有纸灯笼又是在东汉纸发明之后。中国的灯笼 ,不仅是用以照明,还有其他意义。唐开元年间 ,为了庆祝国泰民安 ,人们扎结花灯 ,借着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征“彩龙兆祥,民阜国强” ,花灯风气从此广为流行。旧时每年正月私塾开学时,家长会为子女准备一盏灯笼 ,由老师点亮 ,象征学生的前途一片光明,称为“开灯” 。又由于“灯”字音和 添丁 相近 ,所以灯笼也用来祈求生子。到了“日据”时代,爱国志士们在

4、灯笼上绘制民间故事, 教导子孙认识自己的文化,所以又具有薪火相传的意义。四、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 ,注意文中重点字音词意。争讼(s ng)领域(y )斡旋(w xu n) 静穆(m ) 怅惘(ch ngw ng) 锵然(qi n)褪色(tu ) 燎原(lio) 熙熙然 (x )暖融融(r n)争讼:因争论而诉讼。斡旋:调停 , 调解。静穆:安静庄严。怅惘:惆怅迷惘;心里有事, 无精打采。燎原: (大火 )延烧原野。熙熙然:指一副温和欢乐的样子。马前卒: 旧时指在马前供奔走役使的人,现用来比喻在前面奔走效力的人。人情世故:为人处世的道理。2数一数 ,文中提到哪些灯笼?用于照明的灯笼,村头挂红灯笼

5、,元宵节龙灯、跑马灯、字谜灯,族姊远嫁时轿前轿后灯、官衔灯、朱红纱灯、宫灯,塞外帐营灯笼。3简要概括一下文中叙述了有关灯笼的哪些事情?讨论明确:(1)没月亮夜晚 ,提着灯笼接回祖父,听讲掌故;(2)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母亲特别预备了小纱灯,并留着消夜食品;(3)村头挂红灯 ,行好运 ,为夜行人照路;(4)元宵节凑热闹,看灯笼;(5)族姊远嫁时 ,在轿前轿后挂灯笼显华贵;(6)在纱灯上用朱红描宋体, 是一种爱好;(7)遥想宫灯的那份孤寂;(8)赞美塞外帐营中的灯笼, 豪情满胸。五、课文精读1第 1 自然段叙写了小时候喜欢火、亮光的情景, 请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 ,避免

6、叙述的呆板和结构的单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做铺垫。2第 2 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概括写儿时有关灯笼的回忆。用“ 想起 想起 想起 ”引导排比句 ,细数提起灯笼引发的回忆, 也引领下文具体回忆与灯笼有关的内容。3继续朗读课文 ,结合文章内容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1)路上黑 , 打了灯笼去吧。引用母亲的话语,引出关于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的往事,母亲为 “我 ”特别预备小纱灯和消夜食品。这一句话看似突兀, 却表露出母亲浓浓的慈爱。(2)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表面写族姊家华贵朱门颜色变暗淡了,不再鲜艳了 ,实际上写族姊家庭早已衰败。(3)雪夜

7、入蔡 ,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李愬、蒙恬等昔日大将以智慧和勇气抗击敌寇,保家卫国 ,其英雄事迹与日月同辉 ,激励着后人 ,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4文章结尾说:“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 数燎原的一把烈火!”结合文章 , 分析这句话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今天我们如何看待这种情感态度?(1)作者热烈赞颂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 ,英勇杀敌的气概;他们激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作者热切希望冲上前线,奋勇杀敌 ,打击日寇;同时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 ,团结抗战 ,打败敌人 ,保卫好自己的家园

8、。(2)作者的爱国情怀值得肯定。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里也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旋律, 催人奋进。作者没有只是沉浸在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中,也没有单纯追慕古代名将挑灯看剑、塞外点兵令胡人不敢南下的业绩,而是由追忆历史转而表现国难现实,并大声疾呼 ,表达了爱国的热情。这种情感在我们今天也是不可缺少的。5总结全文 ,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有哪些。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 抗击敌人的情景, 激发爱国热情。六、文章脉络第一部分 (1):由小孩喜欢火、亮光引出下文有关灯笼的回忆。第二部分 (29):叙述记忆中种种有关灯笼的往事。第三部分 (10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