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初探4页_第1页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初探4页_第2页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初探4页_第3页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初探4页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初探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很关注对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探索性学习;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要让学生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可见,新课程改革把指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作为改革重点之一。那么如何使探索性学习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学习方式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探究教学中的体会。关键词:小学数学 探究性学习 实践 研究一、找准问题的起点,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教学中我们会提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可以说充斥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合理的质疑是学生思维的起点,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探索欲望从潜伏状态迅速转入活

2、跃状态。如果我们设计好教学中的提问,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就可以把学生引入探索的学习状态中,让学生明确探索的目标,激发强烈的探索欲望。什么是好的提问呢?我认为问题能直接给出的话最好,如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那么探索学习就成功了一大半了。因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提要贴近学生自己的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其探究的欲望。如“能被3整除的数”的教学中,我们在学习前可以让学生随便说几个数,然后师生之间比一比,谁先得出答案。老师的神速一定会让学生提出“为什么”的问题,然后激发学生自己去探求,这实际就是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强烈欲望。 二、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和探索空间,引导学生

3、探究性学习 。学习是一个过程,探索性学习更应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和推断的过程。因此,教师作为这个过程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更应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如在小组学习中,我们应给小组中的每一位学生发表意见和思考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在教学中特别要强调“学生为主”的意识,不要让探索学习过程匆匆而过。当孩子围绕着任务要求正热烈讨论时,千万不要因为教学计划而中断学生的学习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他所说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实际上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同样,它也是探究的必要条件。有了时间保障,我们还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

4、松、民主、和谐、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探究的空间。在“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我们就需要考虑学生是如何获得乘法分配律的?他们是否真正经历了获得知识的过程?学生得到的仅仅是知识还是在过程中生成了方法、学会了合作交流?我设计了这样的片段:1.独立思考。65×(3+7)、8×100+7×100、(8+7)×100、65×3+65×7,哪些等式相等?你有什么感想?2. 58×(36+64)、100×2+100×8、(a+b)×c,你能写成另外的形式吗?3.小组合作研究,(250+12)×

5、8、96×19+4×19,哪个题目容易计算?为什么?4.概括出乘法分配律。这样,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发现、去探究,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历一个自主探索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索学习的能力。 三、提供材料,给予探究的机会。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数学是抽象的,其实,数学的学习不仅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而且也可以借助于直观的教学手段来加以认识。那么究竟是给学生一些实物、图片,让他们观察呢,还是更多地让学生参与活动或操作?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数学的抽象是具有操作性质的,而他的发展又需要经过一系列的阶段,最初的来源又是来自于一些具体的行动。

6、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充足、典型而又感性的材料,(当然材料可以由教师提供,也可以由学生提供。)让学生全面地投入探究,可以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口交流、动脑思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去发现、去认识、去理解、去帮助,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重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再次了解自己的学习伙伴。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这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研究圆的面积也只要像研究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面积一样,把圆转化成以前研究过的图形来研究。据此认识,教师就让学生先猜一猜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于是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可以转化成长方形、正方形,也有的说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

7、等;接着让学生想一想怎么转化,学生都认为应该把圆平均分成若干份。于是根据学生的想法,学生小组活动,分别把圆平均分成了8份、16份、32份、64份甚至更多,分别拼成了近似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平面图形,再根据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来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真正活动了起来,而且经历了探究的全过程,也体验到了一种成功发现的体验。四、找准契机,解决探究的疑惑。让学生主动探究,进行知识的再创造,并不是要学生去重复历史的原始创造,也并不是说教师可以“袖手旁观”或是“耐心等待”。在课堂上,教师的指导还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学生的再创造是在教师有效地引导与帮助下进行的。我们所说的体现

8、学生为主体,只是希望教师的角色要淡化,教师不是一味的说教,该放手时就放手,该引导时就引导。教师只是在学生进行探索过程中遇到困难和出现问题时,通过适当的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当学生取得独立进展时,教师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与反馈,帮助其进一步明确前进的方向。这样不仅能解决学生的疑惑,而且能使学生对某一问题研究地更加深入与透彻。那么,教师应该在什么时候引导呢?这就需要教师时时关注课堂、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仔细洞察学生的心理需要,紧紧抓住学生回答的“亮点”,适当提问,使探究过程更加完整与精彩。例如:在教学“比的意义”这一课时,教师先放手让学生自学“比的各部分名称”这一教学内容,然后进行自学

9、后的反馈与总结。当学生说到“我认识比的前项和后项及比值”时,教师马上抓住学生的回答引导:“同学们,你对比值还有什么认识呢?”于是学生就深入研究了比值的特点。当学生又说到:“我认识到比和除法好像有一定的关系”时,教师又立即引导:“你对他说的还有什么补充吗?”学生立即也想到了既然比与除法有关系,那一定与分数也有关系。这一教学过程学生的认识是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的,学生的手脑都得到了解放,看似教师放的很开,但是学生的探究过程却非常有顺序,一个问题一个环节都研究地非常清晰与深入,学生在认识上的不成熟与不完善都得到了弥补与充实。这一教学效果都取决于教师抓住了契机,恰当地进行了引导。综上所述,在探究学习中,教师和学生是一种“学习共同体”的关系。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探究活动,让我们感受到探究活动在学生身上激发出的学习热情,更发现了在经历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身上焕发出的巨大的学习潜质。作为新课程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学习方式,要求我们不断引导和指导学生去主动探究,更期待着它能内化为学生经验系统的一部分,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因此,我们数学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