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全球气候变_第1页
第三章全球气候变_第2页
第三章全球气候变_第3页
第三章全球气候变_第4页
第三章全球气候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全球气候变暖和臭氧层破坏第三章全球气候变暖和臭氧层破坏第一节 全球气候变暖与防治对策通常所谓通常所谓“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指的是全球平均地表指的是全球平均地表温度的升高,原因为:温度的升高,原因为: 1. 1.地面是人类的主要活动空间,地面温度地面是人类的主要活动空间,地面温度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2. 2.个别地区的冷暖常常受天气形势的影响。个别地区的冷暖常常受天气形势的影响。归纳近一百年来全球气温变化有如下特点:归纳近一百年来全球气温变化有如下特点:(一)全球气温上升趋势明显,平均大约上升(一)全球气温上升趋势明显,平均大约上升0.60.6;(二)全球气温的变化不呈

2、直进式,而是呈现冷(二)全球气温的变化不呈直进式,而是呈现冷暖交替波动。暖交替波动。 19921992年冬,美国纽约出现年冬,美国纽约出现2222高温,创百年纪录;高温,创百年纪录;19971997年夏,希腊雅典出现罕见持续年夏,希腊雅典出现罕见持续4646高温天气;高温天气;20032003年年7 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天气持续月,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天气持续3535天之久天之久。二、温室效应与温室气体二、温室效应与温室气体(一)温室效应(一)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greenhouse effect)太阳和地球辐射的波谱分布太阳和地球辐射的波谱分布大部分太阳短波辐射可以

3、通过大气层到达地面,使地球大部分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通过大气层到达地面,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表面温度升高, 大气能强烈地吸收地面放出的长波辐射,仅散失少量大气能强烈地吸收地面放出的长波辐射,仅散失少量热辐射到宇宙空间中去。由于大气吸收热量多,散失少,热辐射到宇宙空间中去。由于大气吸收热量多,散失少,形成了大气的形成了大气的“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最终,地球受到的太阳辐射。最终,地球受到的太阳辐射热量和地球散失的长波辐射热量会达到平衡,形成地球上热量和地球散失的长波辐射热量会达到平衡,形成地球上的平衡温度,即目前地球的平均温度。的平衡温度,即目前地球的平均温度。 由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使得入射能

4、量和逸散由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使得入射能量和逸散能量之间的平衡遭到破坏,使得地球表面的能量平衡发生能量之间的平衡遭到破坏,使得地球表面的能量平衡发生变化,引起地面层空气温度的增高,使地球表面大气温度变化,引起地面层空气温度的增高,使地球表面大气温度上升,这被称之为上升,这被称之为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二)温室气体(二)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esgreenhouse gases) 温室气体温室气体: : 在联合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把中,把“大气中那些吸收和重新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和人为的气大气中那些吸收和重新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和人为的气体成分体成分”称

5、为温室气体。称为温室气体。 大气由许多气体组成,其中氮、氧占了总体积的大气由许多气体组成,其中氮、氧占了总体积的99%99%,但主要影响温室效应的却是众多的但主要影响温室效应的却是众多的微量气体微量气体,这些气体可,这些气体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吸收地面发出的长波辐以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吸收地面发出的长波辐射。因此,当它们在大气中的浓度增加时,就会加剧射。因此,当它们在大气中的浓度增加时,就会加剧“温温室效应室效应”,引起地球表面和大气层下温度升高,从而,这,引起地球表面和大气层下温度升高,从而,这些气体就被统称为些气体就被统称为“温室气体温室气体”。 大气的温室效应是本来就

6、存在的大气的温室效应是本来就存在的, ,温室气温室气体对地球辐射热量的收支平衡起重要作用体对地球辐射热量的收支平衡起重要作用 。假若没有大气层、没有温室效应,地球表假若没有大气层、没有温室效应,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不会是现在适宜的面的平均温度不会是现在适宜的1515C,C,而是而是十分低的十分低的-18-18C C。海洋就会结冰,生命就不海洋就会结冰,生命就不会形成。这就是说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提高会形成。这就是说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提高了了3333C C。有了温室效应,地球便面才能保持有了温室效应,地球便面才能保持相对稳定而又适宜的温度,使得生物的生存相对稳定而又适宜的温度,使得生物的生存与繁荣成

7、为可能。因此,我们面临的不是有与繁荣成为可能。因此,我们面临的不是有没有温室效应的问题,而是人类通过燃烧化没有温室效应的问题,而是人类通过燃烧化石燃料把大量温室气体排入大气层,致使温石燃料把大量温室气体排入大气层,致使温室效应与地球气候发生急剧变化的问题。室效应与地球气候发生急剧变化的问题。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及其现有浓度和增长率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及其现有浓度和增长率名名 称称现有浓度(现有浓度(ppmppm)估计年增长率(估计年增长率(% %)COCO2 23503500.40.4平流层臭氧平流层臭氧0.10.1 1010(随高度(随高度变化)变化)-0.5-0.5对流层臭氧对流层臭氧0.020.

8、02 0.10.1(随高(随高度变化)度变化)0 0 0.70.7CHCH4 41.71.71 1 2 2N N2 2O O0.30.30.20.2COCO0.120.120.20.2氟里昂氟里昂0.230.231010-3-35.05.0CFCCFC12120.40.41010-3-35.05.0(三)温室气体的浓度变化与地球变暖趋势(三)温室气体的浓度变化与地球变暖趋势 引起气温变化的因子是多方面的,可分为引起气温变化的因子是多方面的,可分为自然因子和自然因子和人为因子人为因子。气候变化本身又可分为长期气候变化和短期气。气候变化本身又可分为长期气候变化和短期气候变化。自然因子在短期内的变化

9、是不显著的,而人为因候变化。自然因子在短期内的变化是不显著的,而人为因子如子如COCO2 2和其它微量气体浓度的持续增加,会对短期气候和其它微量气体浓度的持续增加,会对短期气候尤其是区域性气候变化带来较显著的影响。尤其是区域性气候变化带来较显著的影响。1.1.二氧化碳(二氧化碳(COCO2 2):): 在工业化以前,即在工业化以前,即1919世纪初,大气中世纪初,大气中COCO2 2浓度为浓度为270ppm270ppm,而到而到19881988年已上升到年已上升到350ppm350ppm,一百多年增长了一百多年增长了将近将近30%30%。大气中。大气中COCO2 2浓度急剧增加的原因主要由两个

10、:浓度急剧增加的原因主要由两个: 一是一是,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人口剧增,人类消耗的矿物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人口剧增,人类消耗的矿物燃料迅速增加,燃烧产生燃料迅速增加,燃烧产生COCO2 2的释放进入大气层,使大气的释放进入大气层,使大气中中COCO2 2浓度增加。浓度增加。 二是,大片森林的毁坏一方面使森林吸收的二是,大片森林的毁坏一方面使森林吸收的COCO2 2大量大量减少,另一方面烧毁森林时又释放大量的减少,另一方面烧毁森林时又释放大量的COCO2 2 ,使大气,使大气中中COCO2 2含量增多。含量增多。为什么 co2浓度在不断增大?目前,矿物能源消耗达目前,矿物能源消耗达7070亿亿

11、TDETDE(吨石油当量),(吨石油当量),占全部能源消耗的占全部能源消耗的90%90%。热带森林平均每年以。热带森林平均每年以900900 24502450公顷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公顷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n 19 19世纪世纪6060年代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的年代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的COCO2 2只有只有0.90.9亿吨左右,而到亿吨左右,而到19851985年,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的年,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的COCO2 2已达已达5050亿吨。目前排放到大气中的亿吨。目前排放到大气中的COCO2 2主要是燃料主要是燃料产生的,约占排放总量的产生的,约占排放总量的70%70%,其余为森林毁坏造,其余为森林

12、毁坏造成的,主要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热带雨林地区,成的,主要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热带雨林地区,如巴西、印尼等。如巴西、印尼等。n 排放到大气中的排放到大气中的CO2有有45%被生物(主要为被生物(主要为陆地植物、海洋浮游生物等)吸收和溶于海陆地植物、海洋浮游生物等)吸收和溶于海水,人们在开发利用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水,人们在开发利用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由亿万年前生物形成的资源时,相当于把远由亿万年前生物形成的资源时,相当于把远古时期禁锢的古时期禁锢的CO2释放到现代大气中。释放到现代大气中。 未来未来COCO2 2浓度的增长率,取决于世界各国的能源需求浓度的增长率,取决于世界各国的能源需求变化

13、,即未来的能源战略。不同研究者对未来世界能源变化,即未来的能源战略。不同研究者对未来世界能源消耗的估计不同,推测出的结果也就不同,实际的估算消耗的估计不同,推测出的结果也就不同,实际的估算过程是非常复杂的,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其一般思路是:过程是非常复杂的,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其一般思路是:n 估算未来全球矿物燃料消耗量的增长,以及排放到估算未来全球矿物燃料消耗量的增长,以及排放到大气中大气中COCO2 2的数量;的数量;n 估算生物对估算生物对COCO2 2吸收量和海水对吸收量和海水对COCO2 2溶解量及其变化,溶解量及其变化,还需考虑未来石灰石生产和其它社会活动释放的还需考虑未来石灰石生产和

14、其它社会活动释放的COCO2 2及及其进入或退出大气的途径。其进入或退出大气的途径。(1 1)甲烷甲烷的温室效应比的温室效应比COCO2 2大大2020倍,因此它的浓度持倍,因此它的浓度持续增长也是不容忽视的。根据南极冰芯成分的分析,工业续增长也是不容忽视的。根据南极冰芯成分的分析,工业化以前大气中甲烷浓度仅为化以前大气中甲烷浓度仅为0.7ppm0.7ppm左右,目前则为左右,目前则为1.65ppm1.65ppm,近一百年增长了,近一百年增长了1 1倍多,而且正以倍多,而且正以1.1%1.1%的速率增的速率增加。加。在大气中能存在约在大气中能存在约12年,然后绝大部分被化学反应年,然后绝大部分

15、被化学反应从大气圈中消除。因此,虽然甲烷是一种很强的温室气体,从大气圈中消除。因此,虽然甲烷是一种很强的温室气体,它的效果相对来说很短暂。它的效果相对来说很短暂。 (3 3)N N2 2O O,由于施用化肥的影响,由于施用化肥的影响,N N2 2O O在大气中的浓度也在缓慢增长,在大气中的浓度也在缓慢增长,年增长率为年增长率为0.2%0.2% 0.3%0.3%。在平流层中被破坏,它从大气中被除去在平流层中被破坏,它从大气中被除去要比甲烷慢得多,能存在约要比甲烷慢得多,能存在约114年。年。(4 4)臭氧臭氧是大气中浓度仅次于是大气中浓度仅次于COCO2 2的温室气体。在近几十年里,平的温室气体

16、。在近几十年里,平流层的臭氧在减少,对流层的臭氧却有所增加。在过去流层的臭氧在减少,对流层的臭氧却有所增加。在过去2020年里,中年里,中高纬度地区的臭氧浓度升高了,上升率约为高纬度地区的臭氧浓度升高了,上升率约为1%1% 2%/2%/每年,对流层每年,对流层臭氧浓度也有升高趋势。但是由于大多数臭氧集中在平流层,从总臭氧浓度也有升高趋势。但是由于大多数臭氧集中在平流层,从总的趋势看,大气中臭氧总量在减少。的趋势看,大气中臭氧总量在减少。(2)氟氯烃氟氯烃(氟里昂)是人类的工业产品,其中其温室作用的主要(氟里昂)是人类的工业产品,其中其温室作用的主要是是CFC11和和CFC12,其半衰期可达,其

17、半衰期可达70 80年。近几十年来,年。近几十年来,由于人为的因素,向大气中排放的氟里昂大增。由于人为的因素,向大气中排放的氟里昂大增。1980年初,年初,对流层下沿对流层下沿CFC11的平均浓度估计达到的平均浓度估计达到0.168ppb,每年递增,每年递增5.7%,CFC12浓度估计达浓度估计达0.285ppb,每年递增,每年递增6%。按照这样的增长率,。按照这样的增长率,氟里昂将在下世纪成为温室效应的第二大促成因素,仅次于氟里昂将在下世纪成为温室效应的第二大促成因素,仅次于CO2 。它们中的每一种都可以存在于大气中一段时间,从不到一年到数千年。它们中的每一种都可以存在于大气中一段时间,从不

18、到一年到数千年。 三、全球变暖对人类的影响三、全球变暖对人类的影响(一)沿海地区的海岸线变化(一)沿海地区的海岸线变化n 随着温室气体增强,气温升高,海水温度也随着温室气体增强,气温升高,海水温度也随之升高,海水将会由于升温而膨胀,促使海水随之升高,海水将会由于升温而膨胀,促使海水平面升高。据估计,在综合考虑海水膨胀、高山平面升高。据估计,在综合考虑海水膨胀、高山冰雪融化等因素的前提下,冰雪融化等因素的前提下,当全球增暖当全球增暖1.51.54.54.5时,海水平面可能上升时,海水平面可能上升2020165165厘米。据统厘米。据统计,近百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增暖为计,近百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增暖为0

19、.60.6,全球,全球海水平面大约上升了海水平面大约上升了10101515厘米。厘米。n 海水平面上升主要使沿海地区受到威胁,沿海海水平面上升主要使沿海地区受到威胁,沿海低地有被淹没的危险,海拔稍高的沿海地区的海低地有被淹没的危险,海拔稍高的沿海地区的海滩和海岸也会遭受侵蚀;另外,还会引起海水倒滩和海岸也会遭受侵蚀;另外,还会引起海水倒灌,洪水排泄不畅、土地盐渍化等后果。航运、灌,洪水排泄不畅、土地盐渍化等后果。航运、水产养殖业也会受到影响。水产养殖业也会受到影响。(二)气候带移动:(二)气候带移动: 气候带移动包括温度带和降水带的移动。气候带移动包括温度带和降水带的移动。 全球变暖会引起温度

20、带的北移,一般说来,在北纬全球变暖会引起温度带的北移,一般说来,在北纬2020 8080度之间,度之间,每隔每隔1010个纬度温度相差个纬度温度相差77,但不同纬度地区增暖幅度但不同纬度地区增暖幅度是不一样的,低纬地区增暖幅度小,温度带移动幅度也小,中是不一样的,低纬地区增暖幅度小,温度带移动幅度也小,中纬度地区增暖幅度大,温度带北移也较大。纬度地区增暖幅度大,温度带北移也较大。 气候带的移动会引起一系列的环境变化。对于大多数干旱、气候带的移动会引起一系列的环境变化。对于大多数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的增多可以获得更多的水资源,这是十分有半干旱地区,降水的增多可以获得更多的水资源,这是十分有益的

21、;对于低纬度热带多雨地区,则面临着洪涝威胁;对于降益的;对于低纬度热带多雨地区,则面临着洪涝威胁;对于降水减少的地区,如北美洲中部、中国西北内陆地区等,则会因水减少的地区,如北美洲中部、中国西北内陆地区等,则会因为夏季雨量的减少,变得更加干旱,造成供水紧张,严重威胁为夏季雨量的减少,变得更加干旱,造成供水紧张,严重威胁这些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些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四、控制全球变暖的综合对策四、控制全球变暖的综合对策全球气候问题与其他全球环境问题的区别:全球气候问题与其他全球环境问题的区别: 1. 1.全球变暖问题主要是由全球变暖问题主要是由COCO2 2引起的,而

22、引起的,而COCO2 2是由消费能源产是由消费能源产生的,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不易加以防生的,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不易加以防止;止; 2. 2.全球变暖问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全球变暖问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控制温室气体剧增的基本对策:控制温室气体剧增的基本对策: 1. 1.调整能源战略调整能源战略 2 2、颁布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颁布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 3 3、建立碳排放交易体系建立碳排放交易体系 4 4、制定税收政策制定税收政策 5 5、不、不断地加大对低碳技术的研发,对新能源的开发断地加大对低碳技术的研发,对新能源的开发 6 6、加强环

23、境意识教育,促进全球合作加强环境意识教育,促进全球合作, ,气候影响,人人有责气候影响,人人有责 东京大学工学部某教授指出,东京大学工学部某教授指出,CO2排放排放量和经济增长有如下关系:量和经济增长有如下关系: CO2排放量增加率排放量增加率=能源能源/GNP的增加率的增加率+ CO2 /能源的增加率能源的增加率+GNP的增加率的增加率 相当于能源效率相当于能源效率 相当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程度相当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程度GNPGNP: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称(简称GNPGNP) 温室气体排放量占世界

24、前温室气体排放量占世界前1010名的国家(名的国家(20092009年)年)国国 家家美美 国国前苏前苏联联中中 国国日日 本本巴巴 西西印印 度度德德 国国英英 国国墨西墨西哥哥意大意大利利百分百分比(比(% %)18.418.413.513.58.48.45.65.63.83.83.53.53.63.62.42.42.02.01.81.819501950年年 19891989年间从矿物燃料中排放年间从矿物燃料中排放COCO2 2积聚量最多的国家和组织积聚量最多的国家和组织 提高现有能源利用率,减少提高现有能源利用率,减少COCO2 2排放采取的措排放采取的措施:施: 采用高效能转化设备;采

25、用高效能转化设备; 采用低耗能工艺;采用低耗能工艺; 改进运输,降低油耗;改进运输,降低油耗; 推出新型高效家电;推出新型高效家电; 改进建筑保温;改进建筑保温; 利用废热、余热集中供暖;利用废热、余热集中供暖; 加强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加强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第二节第二节 臭氧层破坏与防治对策臭氧层破坏与防治对策一、臭氧层变化与臭氧洞一、臭氧层变化与臭氧洞臭氧存在于地面以上臭氧存在于地面以上至少至少1010千米高度的地球千米高度的地球大气中,其浓度随海拔大气中,其浓度随海拔高度而异。高度而异。约有约有5050多个反应参与臭多个反应参与臭氧平衡。氧平衡。目前已有多种技术用于测定臭氧的浓度。目前已有

26、多种技术用于测定臭氧的浓度。 臭氧洞被定义为臭氧的柱浓度臭氧洞被定义为臭氧的柱浓度小于小于200Du200Du,即臭氧的,即臭氧的浓度较臭氧洞发生前减少超过浓度较臭氧洞发生前减少超过30%30%的区域。臭氧洞用三维的区域。臭氧洞用三维结构来描述,即臭氧洞的面积、深度以及延续的时间。结构来描述,即臭氧洞的面积、深度以及延续的时间。 经过几年的连续观测,科学家发现,臭氧洞通常在南极经过几年的连续观测,科学家发现,臭氧洞通常在南极的春天出现,即每从的春天出现,即每从9 9月开始出现臭氧减少,到月开始出现臭氧减少,到1111月消失。月消失。 19951995年观测到臭氧洞的发生期间是年观测到臭氧洞的发

27、生期间是 7d7d,19961996南极南极80d80d,19981998超过超过100d100d。 监测结果表明,大气层中的臭氧正在日益减少,人们监测结果表明,大气层中的臭氧正在日益减少,人们需要积极行动起来,研究如何拯救臭氧层。需要积极行动起来,研究如何拯救臭氧层。 二、臭氧层破坏的原因二、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多数科学家认为,人类过多使用氟氯烃(用多数科学家认为,人类过多使用氟氯烃(用CFCsCFCs表示)类物质是臭氧层破坏的一个主要原因。表示)类物质是臭氧层破坏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平流层内存在着在平流层内存在着O O、O O2 2和和O O3 3的平衡,而的平衡,而O O3 3与氮与氮氧化物

28、、氯、溴及其它各种活性基团的作用会破坏这氧化物、氯、溴及其它各种活性基团的作用会破坏这种平衡。种平衡。 其他某些人造化学活性物质也会对臭氧层有很其他某些人造化学活性物质也会对臭氧层有很大威胁。大威胁。大气中影响臭氧层物质的来源大气中影响臭氧层物质的来源三、臭氧层的变化对人类的影响三、臭氧层的变化对人类的影响(一)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一)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臭氧层减少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臭氧层减少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急性的急性的阳光灼伤,皮肤变厚阳光灼伤,皮肤变厚慢性的慢性的皮肤变化,表皮变薄皮肤变化,表皮变薄致癌的致癌的非黑色素皮肤癌、细胞癌、非黑色素皮肤癌、细胞癌、有毒黑瘤有毒黑瘤眼的疾病眼的疾病白内障、

29、雪盲、视网膜伤害、白内障、雪盲、视网膜伤害、角膜肿瘤角膜肿瘤免疫障碍免疫障碍传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 自身免疫系统自身免疫系统紊乱紊乱(二)对植物的影响(二)对植物的影响(三)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三)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四)对其它方面的影响(四)对其它方面的影响四、拯救臭氧层四、拯救臭氧层世界上世界上CFCsCFCs使用情况(使用情况(19851985年估计年估计10001000吨)吨)化化 学学 物物世世 界界美美 国国占百分比占百分比% %CFC-11CFC-11341.5341.575.075.022.022.0CFC-12CFC-12443.7443.7135.0135.030.430

30、.4CFC-13CFC-13163.2163.273.273.244.944.9甲基氯仿甲基氯仿544.6544.6270.0270.049.649.6四氯化碳四氯化碳1029.01029.0280.0280.027.227.2哈龙哈龙1301130110.810.85.45.450.050.0哈龙哈龙1211121110.810.82.72.725.025.0CFCsCFCs的排放可通过四种方法加以控制:的排放可通过四种方法加以控制:1.1.提高利用效率,降低操作损失;提高利用效率,降低操作损失;2.2.回收与循环;回收与循环;3.3.改进改进CFCsCFCs产品;产品;4.4.非非CFCs

31、CFCs产品的替代品。产品的替代品。 19851985年年3 3月月2222日,日,2020个国家的代表达成了个国家的代表达成了维也纳保护臭氧层公维也纳保护臭氧层公约约,这是把大气作为一种资源加以保护的第一个国际法律文件。,这是把大气作为一种资源加以保护的第一个国际法律文件。19871987年年9 9月月1616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了保护臭氧层国际大会,签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了保护臭氧层国际大会,签署了署了“蒙特利尔保护臭氧层议定书蒙特利尔保护臭氧层议定书”,规定了特定的破坏臭氧层物,规定了特定的破坏臭氧层物质的生产量和消费量。质的生产量和消费量。组组 别别物物 质质臭氧破坏系数臭氧破坏系

32、数第一组第一组CFClCFCl3 3 (CFC-11) (CFC-11)1.01.0CFCF2 2ClCl2 2 (CFC-12) (CFC-12)1.01.0C C2 2 F F3 3ClCl3 3 (CFC-113) (CFC-113)0.80.8C C2 2 F F4 4ClCl2 2 (CFC-114)(CFC-114)1.01.0C C2 2 F F5 5Cl (CFC-115)Cl (CFC-115)0.60.6第二组第二组CFCF2 2BrCl (BrCl (哈龙哈龙-1211)-1211)3.03.0 CF CF3 3Br (Br (哈龙哈龙- -1301)1301)10.01

33、0.0 C C2 2F F4 4BrBr2 2 ( (哈龙哈龙- -2402)2402)6.06.0 19901990年年6 6月在伦敦召开了第二次缔约国会议,提出了现行月在伦敦召开了第二次缔约国会议,提出了现行控制物质生产量及消费量削减的新的时间表;新增了控制物控制物质生产量及消费量削减的新的时间表;新增了控制物质及削减时间。质及削减时间。控制物质生产量及消费量的削减时间表控制物质生产量及消费量的削减时间表新增的控制物质新增的控制物质组组 别别物物 质质臭氧层破坏系数臭氧层破坏系数第一组第一组CFCF3 3Cl (CFC-13)Cl (CFC-13)1.01.0C C2 2FClFCl3 3

34、 (CFC-111) (CFC-111)1.01.0C C2 2F F2 2ClCl4 4 (CFC-112)(CFC-112)1.01.0C C3 3FClFCl7 7 (CFC-211)(CFC-211)1.01.0C C3 3F F3 3ClCl5 5 (CFC-213)(CFC-213)1.01.0C C3 3F F4 4ClCl4 4 (CFC-214)(CFC-214)1.01.0C C3 3F F5 5ClCl3 3 (CFC-215)(CFC-215)1.01.0C C3 3F F6 6ClCl2 2 (CFC-216)(CFC-216)1.01.0C C3 3F F7 7Cl

35、Cl (CFC-217)(CFC-217)1.01.0第二组第二组CClCCl4 4四氯化碳四氯化碳 1.11.1第三组第三组C C2 2H H3 3ClCl3 3 1 1,1 1,1-1-三氯三氯乙烷乙烷0.10.1新增被控制物质的削减时间表新增被控制物质的削减时间表第三节第三节 酸沉降与防治对策酸沉降与防治对策一、酸雨(一、酸雨(Acid RainAcid Rain)现象及其发展)现象及其发展酸沉降的科学概念包括酸沉降的科学概念包括”湿沉降湿沉降”和和“干沉降干沉降”。湿沉降通常指值低于湿沉降通常指值低于5.65.6的降水包括雨、雪、霜、雹、的降水包括雨、雪、霜、雹、雾和露等各种降水形式。

36、干沉降指大气中所有酸性物质雾和露等各种降水形式。干沉降指大气中所有酸性物质转移到大地的过程。转移到大地的过程。 酸雨(酸雨(Acid RainAcid Rain)一词最早是由英国化学家史密)一词最早是由英国化学家史密斯(斯(R.A.SmithR.A.Smith)使用的。从)使用的。从1919世纪世纪8080年代年代2020世纪中期,世纪中期,北欧地区先后发现降水化学组成的变化。在北欧地区先后发现降水化学组成的变化。在5050年代后期,年代后期,酸雨在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被察觉,酸雨在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被察觉,1010年后,酸雨在年后,酸雨在德国、法国、英国等相继出现。进入德国、法国、英国等相

37、继出现。进入8080年代后,酸雨的年代后,酸雨的危害更为严重,并且扩展到了世界范围。危害更为严重,并且扩展到了世界范围。我国对酸雨的监测与研究起步较晚。我国对酸雨的监测与研究起步较晚。我国部分城市降水的平均我国部分城市降水的平均pHpH值值城城 市市pHpH值值城城 市市pHpH值值贵贵 阳阳4.074.07石家庄石家庄5.365.36重重 庆庆4.144.14武武 汉汉5.475.47长长 沙沙4.404.40北北 京京5.965.96南南 京京4.594.59天天 津津5.965.96杭杭 州州4.724.72济济 南南6.106.10宜宜 宾宾4.874.87二、酸雨的概念二、酸雨的概念

38、(一)酸雨的定义(一)酸雨的定义 酸雨是酸雨是PH值小于值小于5.6的降水(包括雨、雪、霜、雾、露、冰雹)的降水(包括雨、雪、霜、雾、露、冰雹)的总称。的总称。 (二)(二)酸雨的酸雨的来源来源 1. 天然排放的硫化合物天然排放的硫化合物 2. 人为排放的硫化合物和氮氧化物人为排放的硫化合物和氮氧化物(三)酸雨的形成(三)酸雨的形成 人为源和天然源排放的硫化合物和氮化合物进入大气后,要经历人为源和天然源排放的硫化合物和氮化合物进入大气后,要经历扩散、转化、输运以及被雨水吸收、冲刷、清除等过程。气态的扩散、转化、输运以及被雨水吸收、冲刷、清除等过程。气态的NOX、SO2在大气中可以氧化成不易挥发的硝酸和硫酸,并溶于云滴在大气中可以氧化成不易挥发的硝酸和硫酸,并溶于云滴或雨滴而成为降水成分,它们的转化速率受气温、辐射、相对湿度或雨滴而成为降水成分,它们的转化速率受气温、辐射、相对湿度以及大气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大气等因素的影响。酸雨的酸雨的pHpH范围范围催化剂催化剂 催化剂催化剂 (金属盐)(金属盐)主要国家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排放量主要国家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排放量 (单位:万吨)(单位:万吨)国国 名名 SOSO2 2NONOX X年年 份份加拿大加拿大36736719419420102010美美 国国21202120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