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城建设模式研究及其完善_第1页
我国大学城建设模式研究及其完善_第2页
我国大学城建设模式研究及其完善_第3页
我国大学城建设模式研究及其完善_第4页
我国大学城建设模式研究及其完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国大学城建设模式研究及其完善摘要:我国大学城在20世纪90年代迅速兴起,大学城的 建设因基础条件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建设模式。基于对大学 城建设模式的研究与比较分析可知,大学城在开发建设和管 理过程中存在建设盲目性、投资主体较窄、监控不到位、规 划不合理、定位不清晰等,对此应加强大学城建设的规划, 回归本真及加强产学研合作等。关键词:大学城;建设模式;资源共享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573(2012) 02-0115-04大学城是一种高等教育现象,是指在大学发展过程中,“大学本身的规模越来越大,有的大学聚集在一起,大学周 围或大学校园本身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城镇&q

2、uot;1,被称作 “大学城(collegetown)。概括地说大学城就是“围绕 大学建立的社区”。本文对我国大学城建设的模式类型进行 归纳分析,并指出建设中的问题与解决思路。一、我国大学城建设的背景及现状我国的大学城建设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末本世纪初, 高校的扩招使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出现了教育资源紧 张的现象。传统的大学布局规模较小、校园分散、设施配备 落后,高等教育发展“小而全”体制造成的资源短缺与浪费 现象逐渐明显。适应高校扩展和资源集约需求的大学城建设 应运而生。廊坊东方大学城是我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大 学城”,在2000年8月正式“开城”,首批7所大学的近 万名学生入驻。自

3、此,我国的大学城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 仅仅两年的时间,全国各地规划建设的大学城达到了 50多 座。我国大学城分布较密集,主要分布在文化底蕴深厚和经 济发达的地区。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唐、东北 工业发达地区等。建设规模大、占地面积大、投资大是大学 城建设的特点,比如广州大学城占地4 000多公顷,投资多 达300亿元1。大学城的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高等教育 资源紧张的状况,促进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强了学校之间 的交流。由于各地的基础条件和需要不同,大学城建设也呈 现出了不同的模式。二、我国大学城建设模式及其特点通过对我国大学城的产生、发展现状及特点的归纳,我 们可以对大学

4、城进行类型划分,从而使得我们对大学城的认 识更加清晰化、系统化。从世界范围内大学城的产生来说, 大学城的构建模式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自然生成的大学 城。这一模式一般以一所或几所大学为中心,各类学校不断 聚集,与当地居民形成一个统一的学习生活社区。许多外国 著名的大学城都是这一模式,如英国的剑桥大学城、牛津大 学城。但我国由于现代高等教育起步较晚,加之战乱、经济 落后、文化专制等因素,这类大学城几乎没有。第二类是规 划建设型大学城。这一模式的大学城主要是在政府、企业、 社会、高校共同参与下,统一选址、统一规划,将多所大学 集中建设成成片大学园区,园区内各类设施俱全,能够形成 资源集约与共享,日

5、本筑波大学城就是这一模式的典型案例 2。我国大多数大学城也基本是该类模式。因此,对我国 大学城的研究也主要是对规划建设型大学城的研究。下面我们根据大学城规划建设中各自主导要素和特色 的不同,并参考其他学者关于大学城模式类型的划分,对当 前我国大学城进行归类划分并逐一分析各类大学城的特点。1. 以大学城建设的投资主体不同,可把我国大学城概 括分为三类:企业开发投资模式、政府主导模式、高校自主 模式。(1)企业开发投资模式。企业开发投资模式“是由企 业投资大学城,实行'校企共建,学校为主,各校合作'的 运行机制。” 3这类建设模式是对传统模式的创新,具有 显著特点:首先,产业化、市

6、场化运作。大学城从资金投入、 基本建设到经营管理、后勤服务都采用市场化的运行机制。 大学城的开发建设公司负责建设教学生活等基础设施,例如 食堂、学生公寓、教学楼、图书馆等,校方有偿使用这些设 施。企业为学校提供办学设施、后勤服务,学校把消费市场 交给企业。其次,大学城一般设有管理委员会,统一履行管 理、协调、服务职能,对大学城进行统一管理,大学城内高 校教学活动自主实施,不受管委会的干预。(2)政府主导模式。政府主导型大学城是指从大学城 的规划、设计、投资、建设与管理等整个过程,均由政府牵 头,发挥着主导作用。该种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规划、 设计、建设整个过程都以政府为主导,经济基础可靠,很

7、难 出现东方大学城巨额债务危机类的问题,其主要目的是带动 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不以盈利为目的。由于高等教育投资规律的制约,投资方不能短期获得较 大效益,此时由政府为主导建设大学城是必要的。我国国内 大部分大学城都采用了这种模式。如广州大学城就属于这一 建设模式,由广州政府牵头,政府出资兴建。在政府的大力 支持下,广州大学城已初具规模。政府对大学城进行合理的 规划,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由于不以盈利为目的, 所以大学城内的建筑质量等都有可靠的保证,有效聚集了全 省的优质教育资源。在政府主导,企业、学校、社会各方的 合作协助下,广州大学城日益成为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基地、 领先水平的

8、科学研究基地和广州的文化胜地,对广州市经 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3)高校主导模式。高校主导模式是指政府提供建设 所用土地,高校作为投资主体,自行从各种渠道筹资建设, 政府也会提供少部分的政策性补贴。这类大学城的经营管理权主要集中在学校的手上,学校 管理的权限范围较大。如上海的松江大学城主要是由学校筹 集资金建设管理,政府只是提供了建设用地。这样高校的自 主权力较大,与政府主导型相比较少受制于政府。2. 根据大学城建设的空间条件可以把我国的大学城分 为三类:优势提升模式、异地分校建设模式、新校区建设模 式。(1)优势提升模式。优势提升模式是指依托区域本身 具有的科技、教育、

9、经济优势,以原有的高等院校为基础而 建设大学城的一种模式。其特点主要是:在目的上,不仅仅 是为了扩大规模,更多的着眼于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和对地区 经济科技的带动。在建设方式上,不是重新的建设,而是在 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建设。强调高校的合作及资源互补, 与地区城区改造、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发展密切结合。上海 的杨浦大学城就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高校的丰富资源与 上海产业发展相结合,一方面使得大学城科研教育得到了很 大发展,集聚效应显著;另一方面大学城区集聚了 10多个 科技园区,拥有众多原创技术和丰富高端人力资源,为地区 的发展增添了活力。可以说地区的优势与大学城的资源相互 结合进而带动促进二者共

10、同发展。(2)异地建设分校模式。异地建设分校模式是指政府划出一部分土地,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学校到此建设分校。这类大学城的特点主要 是:高校建立大学城的关键是政府优惠政策的引导。由于有 条件建立分校的高校一般有一定知名度,在招生、招商方面可信度较高,容易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珠海大学区就是这一模式的典型,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了一批名牌高校在 珠海建立分校,分布有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山 大学、暨南大学等名校分校。这批大学分校的建设给珠海这 个本来稍显文化科技落后的城市,带来了很大改变。文化品 位提升,产业结构得到调整,改变了珠海发展格局。(3) 建设新校区模式。建设新校区模式主要是一些高

11、 等院校由于校区用地紧张,发展空间不足,在城市近郊开发 新校区。随后其他学校也在周围征地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政府协调规划,最终促进大学城的形成。其特点主要是:首 先,这类大学城一般处于城郊且发展空间较大,这是吸取旧 校区的经验。其次,这类大学城在建设初期没有统一规划,存在一定重复建设、资源浪费问题。最后,建设的资金以高校自筹为主。这种模式的代表有杭州滨江髙教园区等。三、我国大学城建设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我国大学城建设模式的归纳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其中存在着一些共性而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建设存在盲目性,过于追求土地规模的大小。盲目 追求规模,不仅给大学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而且资源浪费、

12、 生态问题也日益突出。占地面积大是大学城的普遍现象,片 面追求规模与面积使一些大学城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尽管可 以通过贷款解决,但是由于高校还贷能力有限,甚至会出现 严重的债务危机。某大学城因欠下22亿元巨额贷款而接近 破产就是典型例子。这样的问题,还可能导致大学城对服务 项目收费提高、学费上涨,加重学生负担。另外,大学城设 计存在盲目跟风,有些大学城盲目追求统一整齐,大兴土木, 人为的建造大湖面、大草坪等,破坏了地区的生态平衡。2. 大学城投资主体较窄,监控体系不到位。大学城的 投资主体主要有政府、企业、学校三方面。在实践中,往往 投资主体单一,没有形成联合投资的多元主体之间的互相制 衡与监督

13、,也没有形成政府、高校、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 以政府投入为主要来源的学校,过度地依赖政府,不能主动 创造效益,“等、靠”的心态严重,即使初期的建设效率较 高但是资金使用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而单一的企业投资 模式,存在商业目标和大学城公益性之间的冲突,有可能因 为企业过度追求利益,使大学城建设本末倒置,资源更多用 于商业而不是教育,也会造成大学城的建设变成“圈地运 动”、变成房地产开发。3. 建设规划不合理,目标定位不清晰。我国大学城发 展迅速,至今已有50多座大学城。但是一部分大学城没有 经过符合自身发展模式的规划,成为其他大学城的复制品, 出现了千篇一律的尴尬局面。规划时缺少创新、理念僵化

14、, 阻碍了大学城教学科研整体发展。大学城的定位不明晰,不 利于根据发展目标建设富有特色的教学、实习、科研基地。 有些大学城即便有详细的规划,但是在后期的建设实施过程 中因为利益驱使,不按照规划实施,规划的制定也就失去了 意义。4. 资源的共享性不足。由于我国的大学城多是政府主 导下进行建设的,计划体制的弊端依然存在,致使大学城缺 乏开放性,资源利用率低。大学城仅是高校的一个集中场, 高校建设在围墙里,这样的大学城也就失去了建立的初衷。 由于规划不到位,学校之间缺乏交流,导致教学设施重复建 设。大学城资源也没能与社区共享,图书馆、运动场设施等 也得不到有效利用,形成资源闲置和浪费,尤其是学生放假

15、 期间,大学城往往人去楼空成为一座“空城",此时资源就 被极大的浪费掉了。5. 文化建设缺失。我国大学城普遍建设速度过快,这 导致大学城文化的浮躁、商业气息过浓,缺乏文化建设。大 学城的主要建设对象还是“大学”,并非“城”。但是目前 许多大学城由于建设初期投资巨大,教育事业又不是短期就 能回收效益的产业,所以许多大学城依靠房地产开发、商业 出租等方式来赚取利润。大学城的建设发展功利化倾向增 加,文化建设逐渐被忽视。有的学者认为大学城出现“五化”现象:教育产业化、 高校商业化、学术行政化、校舍贵族化、校园庄园化4。 大学城精神文化建设缺失,价值定位偏离了原有方向,加强 大学城文化建设迫

16、在眉睫。四、大学城建设的建议我国大学城建设已经走过十几个年头,目前所要解决的 问题不是规模建设问题,而是后期完善问题,针对当前大学 城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笔者重点提出如下几点建 议:1. 加强大学城的后期规划论证,提髙资源利用效率。地方政府、高校以及投资方应该充分调查分析大学城建设面 临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积极做好大学 城建设和管理的后期规划,确保大学城健康发展。首先,切 记好大喜功,合理规划校园面积,完善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 设施建设,提高园区公共资源的共享率和开发程度,进一步 集约资源。其次,积极筹措、合理使用资金,避免债务风险, 加强教学科研内涵建设。再次,积极探

17、索更加科学合理的大 学城管理方式,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 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大学城管理水平。2. 回归本真,加强文化建设。大学城的本真是什么? 有的学者在此方面已提出了 “大学城要大学化”的呼唤 5。大学城不是“娱乐城”,不是'经济城”而是“大学 城”,所以重点仍要放在教育上,要注重文化精神的传承与 创造。文化的传承和创造是大学城的精神内核,需要入城高 校积极响应、加强交流互动,在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的同 时,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大学城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建 成的,需要点点滴滴的不断积累,最终形成富有区域特色、 校际特色,甚至是学科特色的文化传统。3. 加强“官产学研”合

18、作,积极服务社会,形成与城 市经济互动发展。大学城建设的目的不是建成一座功能单一 的教育园区,而是一方面形成对资源的集约,形成规模效应; 另一方面是发挥大学的人才科研优势,形成对城市和区域经 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和辐射功能。通过大学城对人才科技资源 的集约和与城市经济发展的互动,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 极核,这才是发挥大学城功能的核心之意,而这一点往往被 忽视,使得大学城仅仅变成多所高校在地理空间的聚集,至 多带动周边服务业和消费经济的发展,而充分发挥大学城资 源集约优势带动区域和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将高校人 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则更 具有现实意义。这一功能的形成需要地方政府、高校、企业 的紧密合作与持续互动,进而形成长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